第三百八章 如何应对
宋宁以前看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太史公最后评价范睢蔡泽二人时说:“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这段话大意是说:世间像范睢、蔡泽这样的辩士,许多游说诸侯想博取富贵,但直到头发花白时依然没有遇到赏识他们的人。之所以如此,并非他们游说时所献的计策太过拙劣,也不是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够多。
范睢、蔡泽二人之前也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始终无人赏识,等到羁旅入秦后,却很快便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他们本人并没有什么变化,所出计谋也没有比之前更高明,只是因为国家强弱的形势不同了而已(指秦国当时远强于六国,他们借助秦国的强大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和韩非子说的‘长袖子的衣服因为袖子长就比别人更好跳舞,钱财多的商贾因为本钱足就比别人更好做生意’是一个道理。
最后太史公感慨,范睢、蔡泽这样幸运的人只是少数,世间还有许多像范睢、蔡泽一样贤明多智的人,却始终郁郁不得志,被埋没在了民间,不可胜数。当然,如果范睢、蔡泽不是受了那么多磨难,又怎么能激发他们的昂扬斗志,使得他们一直积极进取呢?
宋宁当时看到太史公这段评语时便深受触动。他是十分认可太史公的这段话的。高欢、骆衍之前在徐英、郑卓手下,因为湖阳荆襄的实力远不如自己,加上徐、郑二人关键时候不肯接纳正确的谏言,所以最终才败给了宋宁。但这并不代表高欢、骆衍二人就很差。
高欢、骆衍还算幸运的,至少他们在乱世中投靠了徐英、郑卓,虽然最后败于自己之手,但至少也名扬天下,干出了一番功业。当世之中还有许多像他二人一样的智者,因为未曾得遇名主,郁郁而不得志,以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至今仍藉藉无名,埋没在了乡野村闾之间。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俗语云: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宋宁手下的聂忍、凌邦、大德法师,之前不过是剧县中的流民、商贾和小沙弥,然而三人如今却已是世间少有的俊杰。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剧县而已。那整个帝国呢?由此可见,这世间被埋没的人才有多少!
古时候人口最多时也不过几千万,后世已是数十亿人口,人才岂可胜计?被埋没者就更多了。
三国之时(220年-280年),短短六十年(即使从诸侯讨董时算起也不过百年)涌现了多少文臣武将?民国之际(1912年-1949年),更是只有区区不到四十年(即使从鸦片战争算起到新中国成立,也才109年),又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我们观看历史,只是看到了那些在历史中留下名字的人物,但那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事实上,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名姓的人才,因为历史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并不知晓。
宋宁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从不敢小看天下人。
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除了因为他来自后世,拥有比当下之人更长远的目光和见识外,还在于他谦虚谨慎,一心向学;在于他虚心纳谏,任贤用能,善于采众人之长,集众人之智。而并非他真的就比沙木、徐英、郑卓等人厉害。
真要说起来的话,论狡诈多智,他不如沙木;论带兵打仗,他不如徐英;论治民理政,他不如郑卓。但最后他却胜利了,为何?善于用人也。
这和昔日刘邦评价自己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道理是一样的。
《史记》记载: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后,曾于洛阳南宫摆酒席,问群臣自己何以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天下,明明当初项羽比自己势力强大得多,请诸位列侯说实话,不要为我掩饰。
高起、王陵答道:“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意思是:陛下(指刘邦)你虽然待人态度怠慢还经常喜欢骂人,但每当打下城池,占领地方时,陛下却毫不吝啬,大肆封赏手下,与天下诸侯及功臣共富贵,所以大家都拥护你。而项羽却刚好相反,虽然礼贤下士,宽以待人,但有功者不赏,只一味猜忌加害,跟随他的人打下城池后得不到赏赐和好处,于是纷纷背弃项羽,所以项羽最终才失了天下。
刘邦听后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意思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之所以能得天下,盖因我能用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人杰,而项羽明明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所以才被他所擒。
宋宁觉得他之所以打败徐英、郑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他能用人。郭万是少有的智谋之士,为人虽然有些骄傲自负,此次拿下湖阳荆襄后心态也有些膨胀,但总的来说,仍不失为一位顶级谋士。
宋宁对他依然寄予厚望,信任有加。而且,宋宁相信郭万经骆衍之事后,也会更加谦虚内敛,今后出谋划策也会更加用心。
当然公正来说,此次北伐之策,还是骆衍所说最合宋宁心意。等拿下中州和西北后,宋宁便可三路并进,齐伐朱顶,而并非两路。骆衍不知道胶东也是宋宁的,所以他只说了两路。到时,纵然朱顶再厉害,也绝不是对手。
而且骆衍不知道的是,宋宁很早就考虑到南方缺马自己手下没有骑兵的问题了。所以,这些年,他一直让聂忍和大德法师在胶东向辽州购买战马。偷袭湖阳时,他见西南产矮脚马,又让秦逸想办法利用矮脚马打造骑兵。
目前,聂忍在胶东已秘密组建一支骑兵。只是数量不多,不过一万五千精骑而已。秦逸镇守湖阳后,也在四处搜罗矮脚马,争取等明年后建立起一支南方骑兵。
所以,即便现在与北方开战,宋宁也是不惧的。不过,如今他才刚打下湖阳和荆襄,的确需要休养一段时间,再加上接近年底,天寒地冻,也不利交战。郭万和骆衍建议宋宁等到明年秋收之后,再行北伐。
对此,宋宁自然没有异议。
十二月,宋宁处理完湖阳、荆襄之事后,便携王妃、郭万等人返回墨灵。赵幽燕没有随行,而是留在了襄城替他坐镇荆襄和湖阳。
本来,宋宁想让她和自己一起回墨灵,等过完年后再与儿子宋羽一起来襄城坐镇的。但赵幽燕拒绝了。
打下荆襄后,宋宁一直呆在襄城,已经陪了她差不多两个月时间,赵幽燕觉得已经够了——相对回墨灵和其他女人一起争宠,她更喜欢呆在襄城。
当然,对宋宁自然不能这样说,赵幽燕给出的理由倒也充分,说荆襄和湖阳新占领不久,仅靠何劲和秦逸不足以震慑人心;有她在的话,则会好许多。宋宁对她十分了解,自然也明白她的心思,所以也没有勉强。
临走前,赵幽燕拉着宋宁痴缠了好个晚上,上次她就说想给宋宁再生个女儿,可惜愿望没有达成。这次分别,也不知宋宁什么时候能再来。所以,她再次连续数日把宋宁拉到房间,夜夜索要不休,差点没把宋宁榨干。
事先,赵幽燕已和王妃通过气,所以王妃倒也没有介意。自从那次王妃私下找过赵幽燕后,现在两人关系好了许多。王妃没事时还教赵幽燕练剑,两人从一言不和就要动手变得仿佛好姐妹一般。这让宋宁既惊奇又好笑。
不得不说,王妃是真的厉害。
想想也是。当年的她和如今的李薇薇一样,也是梨花宫主和金越女王,若没一点手段,怎么可能统御得了那么大一帮人?也就在宋宁面前,她才表现得这么柔弱温顺。
送别时,赵幽燕再三叮嘱宋宁等过完年后便将儿子宋羽送来。若无意外的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都将坐镇襄城。把宋羽送来,她正好可以教儿子练剑习武了。
宋宁答应了下来。
返回途中,郭万有感之前的草率,连续深思两晚后,再次向宋宁谈起了明年的北伐大计:“主公,明年秋收之后,我军可兵分两路北伐。一路由荆襄出兵北上,攻打中州;一路由东南和胶东出兵,夹攻苏东。”
旋即,郭万进一步分析道:“荆襄这边,有赵夫人率军,骆衍为参谋,何劲、洪剑、周沫等辅佐,吴霄在中州根基不深,又缺少粮草,定然不是赵夫人的对手。”
“不过,主公如今统一南方,已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一旦北伐,周骥、吴霄、朱顶等多半会暗中联合甚至结盟。为此,北伐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万以为,主公不如等吴霄与张向阳或者朱顶交战时再出兵北伐,那样的话,时机最好。”
宋宁听后不由连连点头道:“言之有理,你继续说。”
郭万拱手道:“朱顶老奸巨猾,手下谋士祁锋、卞常也是智谋之士,今夺得苏中之地后,先是拥护北苏为正统,以获得周骥的庇护,接着又攻下苏关,消除了中州吴霄的威胁。明年,我料其定会对我东南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御,然后全力向胶东用兵。主公不可不防。”
的确如此,若非郭万提醒,宋宁险些忘记了这一点。东南与苏中、苏东接壤,本来双方早就应该打得死去活来才是,但因为有大江天险阻隔,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朱顶没有精锐水军,纵然有千里防线,却也无力渡河南侵;而宋宁虽有当今世上最强大的水师,随时可以渡河攻入苏东和苏中,但苦于没有骑兵,同样不敢贸然北伐。
但今时不同往日。民丰十二年,宋宁统一了南方,而朱顶也夺取了苏中。等双方稳定了后方,喘过气来后必有一战。
宋宁准备明年秋收之后北伐攻打苏东。以朱顶之智定然也会想到这一点,又岂会没有防备?况且,朱顶虽然不敢轻易渡江南下,但他如今与周骥结盟,又消除了西面吴霄的威胁,明年定然会出兵,全力消灭聂忍,以夺取胶东。
若朱顶与周骥联手攻打胶东,聂忍如何能够抵挡?
“主公勿忧。”郭万道:“今之形势,主动权在我方。大江连绵数千里,若再加上海岸线,苏东处处都是破绽。以我军水师之利,主公可从任一处渡江登岸,而朱顶却只能被动防守。对方岂能不忧虑?所以我才料定,双方一旦开战,朱顶必会联合周骥,对胶东下手,以化被动为主动。”
宋宁暗自点头,郭万分析很有道理。宋宁想了想道:“若果真如此,我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