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六零祠堂通现代,奶奶穿越忙不停 > 第67章 回家

第67章 回家

第67章

家属楼的隔音不好,对方没有把敲门的那家人叫出来,反而是将邻居叫了出来。

“他家今天没人,跟着媳妇儿回娘家了。”邻居发现是个面熟的人,直截了当地将对门的去处说得一清二楚。

敲门的人,脸上闪过一丝懊恼,向邻居道谢之后便急匆匆离开了。

而王秀此时还在缝纫机厂的家属院绕弯。

缝纫机是省城里响当当的代表,因此家属区的建设也比别的家属区看起来好很多。

不远处还有一栋正在盖的小楼,有六层楼那么高。

虽然还没有正式竣工,但厂子里已经开始着手分配房子了。

按照进厂的时间年限,是否给厂子做出什么贡献,家里的住房是否紧张,和夫妻是否是缝纫机厂双职工等条件来排序。

上一次缝纫机厂分房子,还是在六年前,而且现在又是新房子,大家都十分积极。

家属院扎堆在楼下,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闲聊天的,十有八九都围绕房子的话题。

王秀看着高高的楼层有些羡慕。

城里的住房环境比乡下确实要好。

王秀看着快要竣工的房子,心中不免升起了“如果我在这里也有一套房子”类似的想法。

不过也就一闪而过。

她也不是省城人,要房子也住不进来,再者这年头没人卖房子。

都是厂子的福利分房,如果房子不满意,可以相互交换。

还有些人是用房子换工作。

但都是实在东西,没有说直接换钱的。

王秀就算有钱也不能买。

不过这样的想法,在王秀脑海中存留不超过一秒。

其实她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房子都很满意。

房子是她看着一点点盖起来的,而且那房子是个福地。

王秀不可能用自己的房子换别的房子。

王秀在扎堆的几伙人中,留下了自己妹妹的简单画像,并且再次向人强调,耳后的胎记。

只不过依旧一无所获。

这不过是刚刚开始,王秀也不失望。

眼看着天色变化,从家属院走了出来准备回警局。

走去公交站牌的路上,王秀看到了一家三口。

女孩可能是刚刚放学,身上还背着书包。

身边一左一右跟着两个人,应该是女孩的父母。

三个人不知道在说什么,但从表情看,就知道三个人一定很开心。

王秀无端升起羡慕。

她从小就有干不完的活儿,家里爹娘也都是以儿子为主。

其实王秀不知道什么样的家庭情况才是正常的。

她长大后虽然反抗父母,不想父母用自己的婚事做筹码,但也并没有想多少。

其实就是不愿意。

但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她其实说不出什么话来。

毕竟身边的人,就算不是专门开口要高彩礼,但大部分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挑选和反抗的余地。

王秀想起自己和李成祥最初成婚的头半个月。

两个人结婚的时候,简直都可以说是陌生人,半个月还在磨合期。

李母不是个好相处的媳妇。

大嫂二嫂虽然不多嘴,但身边还有个老四媳妇。

老四媳妇的娘家和李母的娘家沾亲带故的。

老四媳妇自从嫁到李家之后,仿佛天生跟李母一条心,在李母跟前如鱼得水。

反倒是苦了王秀。

王秀一分钱彩礼没带回来,正对着李成祥亏心的时候。

而且她婚前虽然听过李家的情况,但听过和真实相处还是不一样的。

王秀最初半个月,颇有些逆来顺受的模样。

好在村子里的活都是那些,王秀从小到大,也是熟手,并不算劳累。

但李成祥只要一有功夫就帮着王秀一起干。

见李成祥干活,李母就要骂人。

李成祥不解释,不吭声。

仿佛是个聋子哑巴,只管干活。

之后半个月,王秀才真正适应了自己的身份转变,将李家的情况摸清楚之后,也转变了自己逆来顺受的模样。

不过当时的她,没想到分家会那么突然。

分家当天,又是心酸又是庆幸。

好在现在想起来,就只有庆幸了。

王秀的目光一直看着对方,两方人隔着马路。

王秀其实看不清三人的五官,但是三人散发出来的氛围,让王秀很羡慕。

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身处这样的氛围中。

王秀想起了李成祥。

通信不便,王秀自从出来后,便没有和李成祥联系过,也不知家中现在是什么情况。

一直到看不见对面的一家三口,王秀才坐上公交晃晃悠悠地回去。

下午的短暂休息只是极少数的。

第二天一早,王秀就重新忙碌起来。

她手上只有十份样品了。

送完这十份样品,不管结果如何,王秀都要回去了。

毕竟空口的生意更不好做。

王秀在省城众多的厂子里挑挑拣拣,选出了十家,一家一家的跑。

每次送上样品的时候,都在样品里加一张自己画的画像,重点和人介绍耳朵后面的胎记。

这无疑是最笨的办法,但王秀坚持不懈。

十家厂子跑完,样品完完整整送了出去。

最后谈成了三家,但是自家妹妹是半点都没有消息。

王秀有些着急,但是她把自己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这次找不到,只能靠下次。

毕竟她回家的火车票都买好了,不能在省城这里一直待下去。

越是离别,王秀越是焦虑,因为她半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按照王秀的推断,自己妹妹应该就是厂子职工家属。

但她把大大小小的厂子家属院都跑了一遍,专门和家属院那种爱传播八卦,消息灵通的老太太媳妇打交道。

可就算是这样,竟然半点有用的消息都没。

但上火车的时间到了,王秀不走也得走。

不过她很快有了别的想法。

她在省城一共谈成了六家厂子的生意。

到时候运送的话,肯定要在县里的运输队找人。

王秀琢磨着,自己能不能跟着运输队过来出趟车。

多来几趟,总会有消息的。

王秀提前吃了晕车药,在火车上一边打瞌睡,一边各种想法不断。

晃晃悠悠一晚上,到第二天上午,终于到了市里的车站。

王秀在车站附近找了家国营饭店,勉勉强强填饱肚子。

马不停蹄就往公交地始发站走。

今天始发站的人格外多,王秀即便有位置,也被人挤得够呛。

再次晃晃悠悠两个多小时,王秀下车的时候,已经四点了。

王秀没有专门给王芬打招呼,一门心思往家走。

不过坐了一天的车,哪怕再觉得自己精力充沛,蹬自行车的时候还会觉得有点吃力。

尤其是公社这里应该是昨天刚刚下过雨,坑坑洼洼的地方还有着积水,没有积水的地方也都泥泞不堪,让王秀的回家路难上加难。

骑车没多长时间,裤脚上全都是泥巴点子。

“王秀嫂子,王秀嫂子。”

听到后面拖拉机的声音,王秀刚想避让。

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找了块稍微平坦的路边停下车,拖拉机已经追上来了,开拖拉机的是自己村子的熟人。

“王秀嫂子你回来了啊?这路不好走,我们一起回吧。”说着就从拖拉机上下来,帮着王秀将自行车放上去。

拖拉机再次乌突突地启动了。

拖拉机的噪音太大,坐在拖拉机上说话也听不清。

王秀也不强求,找了件衣服将自己蒙起来,稍微打个盹。

在拖拉机上依旧能够感受到坑坑洼洼的路况,但不用自己蹬车,王秀最终还是睡着了。

等再次睁眼的时候,拖拉机已经听到了村办公室门口。

大队长和村支书两个人从里面走出来,对着王秀笑容满面。

王秀吭哧吭哧坐了一天的吃,现在是一句话都不想说。

将自己随身带着的单子塞给大队长,便提出要回家。

大队长看着自己手上的单子,笑眯了眼睛,此时此刻,王秀不管说什么,他都是同意的。

王秀推着自行车走回家,推门的时候,就听到自家院子里叮呤咣啷的,很是热闹。

不过她也没工夫理会,草草将自行车停好。

和李成祥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直奔自己的床上去。

之前一直赶路,心中有事情记挂着,虽然累,但也觉得自己能撑住。

现在看见床,恨不得自己原地晕倒。

也顾不上洗漱,只把自己的外衣外裤脱了,挨着枕头便睡了。

一觉醒来,房间里一点光亮都没有。

院子里也是安静一片,偶尔能听见一声蛙叫声,应该是从后面一个前沟里传出来的。

“李成祥?”王秀翻身将灯打开,叫着李成祥的名字。

李成祥端着碗面从外面走进来,“醒了来吃点东西。”

李成祥没让王秀下炕。

把自己前段时间做出来的简便小桌放炕上,让王秀坐起来就吃。

王秀的胃里空空荡荡,直反酸水。

一口热汤面下去,终于缓解了很多。

“课桌椅还没好?”吃了东西,王秀也有了说话的力气。

“本来差不多了,但眼看着还没开学,想要来咱们这里上学的越来越多,大队长让我先做着。”

“到时候课桌椅够用了,就把多出来的几套送到办公室去。”

村办公室里的几张桌子也都很多年了,一用力就吱呀吱呀响,换个新的也适合。

“怎么样这趟顺利吗?”李成祥看王秀吃的速度便慢,心里也放松了很多。

之前李成祥自己离家去修堤坝,回来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这次王秀出门回来,明明还没有上次自己离家时间长。

但李成祥就是觉得不一样。

“顺利,谈成了好几家。”

王秀闭口不谈自己妹妹的事情。

只跟李成祥说起自己这些时日在市里省里的见闻。

她到底是在省里见到了缝纫机,不是在缝纫机厂见到的,而是在百货商店。

省里的百货商店,足足有三层楼高,里面东西齐全。

除了百货商店,王秀还专门去了一趟华侨商店。

如果说去百货商店,自己手里揣着票,还有点底气,如果真的有自己相中的东西,完全可以买下来。

但是到了华侨商店之后,王秀有一种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恍惚感。

华侨商店的装潢看起来都比百货商店高级不少。

说道最后,王秀轻轻叹了口气。

“我自己画了张画,将耳朵后面的胎记说清楚了。”

“虽然这次没什么消息,但等我抽时间多去两次总会找到的。”

“省城的生活比我们村子里好很多,她在省城能过的不错,我也放心。”

面对李成祥,王秀想说的话也多了起来。

“其实我也没想好,我这么找她,真找到了会是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自己妹妹会不会认自己这个姐姐。

看了眼李成祥,王秀的心思很快就转开了。

她问起了今天拖拉机的事情。

李家村虽然因为卖了一茬高价菜富裕了很多,但是也没富裕到能够买得起拖拉机的程度。

之前拖拉机是农忙时候公社批准借到村子里的。

按理说这个时候早该归还了。

“是租的,大队长专门跑了趟公社。”

在公社那里拿到了条子,拿着条子去农机厂租了一辆半新不旧的拖拉机回来。

“现在给县里和公社送货,全靠这辆拖拉机。”李成祥语气带着感叹。

最开始村子出现拖拉机的时候,小孩子都一涌一涌往前挤,就为了找个机会,看自己能不能碰碰拖拉机这个大件。

后来拖拉机一趟一趟又一趟,来反的次数多了。

孩子们最初的新鲜劲也稍微过去了点。

之前可是从没想过村子里能有辆拖拉机的。

本来说是各个厂子采购的人来我们村子里自己拉,但是来来回回的人多也麻烦,就干脆专门派人送。

一趟下来收个油费,在村子里也是个赚头。

这样相当于村子里又多了个岗位。

众人都很欢喜。

说完拖拉机,李成祥又将话题放在了村里的小学上。

小学的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可是现在唯一有一点卡住了——还没找到老师。

村里小学的老师是按照工分算的,所以目前只能找自己村里的人。

但是李家村满打满算一共就那么几个读书识字的。

知青们倒是高学问,但一头扎进试验田里。

赵琴赵知青倒是对试验田不上心,但也不愿意去小学教书,整天东看看西瞅瞅,也不知道在忙啥。

剩下的几个读书人,都在村办公室开始帮忙了。

村子里多了两项营生,收入也多了。

大队长将村子里拆成了三个小队。

三个小队还有队长和会计。

这些都是需要识字的人来担当。

还有个赵乐,她倒是没进去当会计,但跟着王秀去了趟市里之后,是彻底坐不住了。

整天和赵五婶商量着,将村子里的粉丝卖到周边几个公社和县里,整天忙忙碌碌的,不耐烦去学校教书。

李成祥整天在家里做课桌椅,听到的消息也都是和学校有关的。

同王秀说起来时,更多了几分细致。

王秀虽然离家时间不算长,但是架不住村里变化大,因此不管李成祥说啥,都听得认认真真的。

结果就听到李成祥尝试地问道:“你觉得我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咋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