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六零祠堂通现代,奶奶穿越忙不停 > 第74章 变化和折腾

第74章 变化和折腾

第74章

两人将学校食堂里的秤拿到办公室。

只不过王秀付钱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校长的说法,将这些书全都当做旧书来处理。

“给多了。”校长将钱分出来,想要还给王秀。

“您这些书就算是被淋了雨,也是新书。”

“这个价格比去书店已经划算很多了,说起来还是我沾光。”

校长没做过这种推据拉扯的事情,钱最终还是落在了校长手上。

“都是为了孩子读书,按理说不应该收你们钱。”校长的手紧紧攥着纸票,看了许久才放进抽屉里,“只是现在的情况……”

校长送王秀离开办公室,走到了校园里。

县城里的小学其实一眼也就能看到头。

一栋二层小楼,加起来一共十二间房,老师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在一楼的最左侧,最右侧则是方才放书的小房间。

剩下的十间就是学生用来读书的教室。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成了两个班,剩下的都是一个班。

这栋教学楼应该有些年头了,外面上留着坑坑洼洼的印记。

教学楼前方的院子左边是厕所,右边是食堂。

食堂旁边还开拓了一小块菜地,当做学生们的学农基地。

平常孩子们下课活动也都在这个院子里。

“这院墙已经该修了,房顶也该补了。”校长站在院子中央,仔细打量着教学楼的点点滴滴。

时不时向王秀介绍这所学校以前的事情。

两年前,校长就去县里打过申请,希望县里的教育局能够批准资金用来维修学校。

但教育局给出的答复是,县里有意筹办新的小学,这个旧小学已经不合适了。

让校长再忍忍,等搬到新的学校就好了。

校长信以为真,便自己准备了一批东西,修补房顶。

但一年过去,新学校还处于选址中,并没有盖起来。

而教育局也换届,之前说要准备新校区的负责人已经不在县里了。

新学校成了泡影。

他重新跑教育局申请经费修补学校,但并不顺利。

教育局的经费批准比前两年还要难。

学校修补房顶一部分的钱,都是校长自掏腰包的。

王秀来学校买书这个行为,如果是以前学校没有这么困难的时候。

校长肯定一口咬定,将这些书直接送给王秀,就当是为了教育发展。

但现在这种话却说不出来了。

学校需要这笔钱,有了这笔钱,学校就能继续修补漏雨的房顶,让孩子们有学上。

“东南方向还有个学校,那个学校是依托县里高中建起来的,条件比我们好不少,如果书不够的话,可以再去那里看看。”

“多谢校长。”王秀将得到的这些书绑在自行车上,向另外一个学校走去。

王秀这一趟县城之行,依旧是收获满满的一次。

她去了两所学校,还去了废品站。

废品站里的书籍,虽然大部分都破破烂烂的,但是也有勉强能用的。

王秀全都收了下来。

除此之外,王秀还买了一些自己没听过。

但看起来很有用的书,但凡还是个书样,王秀全都买回来了,除此之外还收拾了很多报纸。

借口说自己要用这些纸回去糊墙。

王秀将大部分的书本运到了学校教室。

李成祥正在学校教室里忙碌。

他正在排桌子椅子,站在讲台上,提前适应上课的感觉。

“还是只有你一个老师?”王秀将这些书放在桌子上,透过窗户看了一眼正在院子里平土的大队长几个人。

“大队长说了,等开学了,让几个会计轮流来上课。”

会计上数学,他上语文课。

两人将这些书本分门别类放好,将一年级的书本放在桌面上,其余的全都收起来。

“李老师,感觉怎么样?”王秀端正坐在凳子上,直视讲台上的李成祥。

“很好。”

“同学们我今天开始上课。”

夫妻两人说说笑笑,将学校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才回了家。

“我其实有点没底儿。”回了家里,李成祥原形毕露。

“那我们再去学习学习。”

说做就做,王秀锁上大门,带着李成祥去了现代。

现代的院子静悄悄的,李雯雯竟然没在家。

王秀也没耽误时间,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老师讲课的重点,一年级老师上课内容等等,让李成祥跟着学习。

六十年的课本和现代的课本并不一样,但一年级的内容总归就那么多。

李成祥很快熟悉。

让王秀坐在一旁,假装是学生,给自己评分。

来来回回试了好几次,还专门用手机录像,从视频中挑剔自己讲课的毛病,最终达成完美的状态。

“李老师,学生肯定喜欢你的课。”王秀觉得有些新奇。

明明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在李成祥拿起书本教书的那一刻、

仿佛变得不一样了。

“让我也看看爷爷当老师的样子。”李雯雯顶着一头新发型重新回家的时候,零食都顾不得放,急忙去看李成祥的视频。

“奶奶,你觉得这视频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李雯雯拿着手机来来回回看了几遍,最后迟疑地看向王秀。

王秀摇头,她觉得挺正常的。

李雯雯却拿出另一部手机,手机里有王秀之前的录像。

“手机的像素差别这么大吗?”

“我本来觉得我这挺清楚的,怎么放一起就觉得我这个不清楚?”李成祥凑前看到对比后,有些震惊。

李雯雯摇头,手机的像素差别并没有那么大。

“应该是奶奶做了什么吧。”李雯雯说得有些不确定,毕竟这只是属于一种猜测,暂时还不能得到验证。

“奶奶,我什么时候能去六零看看啊?这次我能出门了吗?”

“看我专门换了发型和颜色。”

之前去六零,李雯雯都是浅发色,出门必须戴帽子,否则会引起怀疑。

这次李雯雯直接将自己的长发剪成了短发,颜色也变成了黑色。

去六零并不扎眼。

“怎么舍得剪头发了?”

之前李雯雯再怎么折腾自己的头发,都只是在发色上折腾,并没有剪断的念头。

“新形象,好心情。”

李雯雯一边说着,一边看着王秀乌黑透亮的头发,心里嘤嘤嘤。

长发留了多年她当然是不舍得剪的。

但多次染发让发质眼中受损,会断发,脱发的情况也比以前严重。

养头发势在必行,而且即便是脱发,短发掉的数量看起来也比长发要少。

所以李雯雯才会痛下决心,变成了短发。

“等玉米种下吧,种下后我带你过去。”王秀很快选定时间。

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情。

她这次穿越不仅人过来了,还将她收集的书也带过来了。

这些书都是在废品站买的,王秀也不确定里面是否有什么违禁内容,索性都搬到了现代。

想让李雯雯找个地方,放下这些书。

这些都是小事情,而且李雯雯将王秀和李成祥的房间都收拾好了。

只不过两人还没有住过。

“等忙过这阵儿就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到时候估计我们就过来的勤快了。”

“那太好了!”

王秀又同李雯雯分享了自己找人的结果,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离开。

第二天吃过早饭,王秀照旧出门,去县运输队和司机碰面。

到县城的时候大概上午九点。

司机已经在运输队,正在打扫车厢。

司机的女儿也穿着深蓝色的工人装,站在火车厢上,弯腰扫垃圾。

“到了?”司机在车厢上看见她后,催着女儿下去,随后又带着炫耀的语气说道:“我都说了这车我自己来就行,她不停,非要帮我。”

王秀第一次见到司机这样炫耀的模样,说着:“您生了个好女儿,这是心疼您呢。”

司机在对于女儿的话题上,一向有说不完的话题,王秀起了个头,他自然就要大夸特夸,让王秀明白,自己的女儿到底有多好。

只不过没说两句,就被女儿用眼神制止了。

王秀在一边看着有点想笑。

人高马大的,但却听女儿的话。

王秀又莫名想起向荣家里的的全家福,如果向荣和司机是一样的人,那对待女儿的态度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王秀同志你好。”司机女儿走下车,带着王秀去了另一边的办公室。

王秀将自己包里带来的化妆品一一拿出来。

这些化妆品盒子和包装都是被自己提前改过的,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出奇怪的地方。

司机女儿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化妆品,有些好奇地张望。

王秀一边为对方化妆,一边解释这些化妆品的用处。

虽然是婚礼装,但是并不浓,而且司机女儿本身皮肤很好,没有什么需要修饰的地方。

半个小时后,妆容便已经完成了。

王秀拿出镜子递给对方,“你先看看,哪里不满意的话,再改。”

司机女儿拿到镜子的一瞬间就被自己呆住了。

“这真的是我?”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想要碰一碰自己的脸。

“我原来这么好看吗?”

被镜子里的人经验到,手上的镜子都舍不得放开。

但很快神色便变了,变得有些纠结和不舍。

“怎么了?这妆容是有哪里不合适吗?我们可以再改改。”

王秀的脾气很好,一点都不觉得麻烦。

“这口红是不是颜色太深了?要不把口红擦了吧。”

虽然是这样说着,但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她的不舍。

王秀仔细端详着脸上的妆容,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用的口红并不是那种烈焰红唇的正宫红,色彩搭配很和谐,并不会着重突出口红。

“我听说有人去口红柜台闹事,认为口红是靡靡之风,应该取缔口红,不再售卖。”

王秀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情,有些诧异。

“听说是隔壁市的一个百货大楼闹出来的事情,那个售货员都差点被打了。”

这事情是小姑娘听自己妈妈说的。

化妆让自己变好看,本来是一件很欣喜的事情,但是想起妈妈说的这件事情,心中便忍不住担忧。

自己的婚礼当然希望尽善尽美,如果因为自己的妆容闹出什么岔子,还有可能影响到家里人的工作。

“那我再帮你改改吧。”王秀对这种事情也很忌讳,听完后立马上心。

“我们妆容再变浅淡一点。”说做就做,王秀拿出卸妆油指导对方洗脸。

又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新的妆容终于出炉。

这一次虽然没有上次经验,但也让人满意。

“我八月份结婚,那天你一定要来啊。”

八月正是炎热的时候,其实并不适合一整天的婚礼。

但八月能确保自己爸爸和自己丈夫都休息,别的时间反而不太合适。

“你放心,我肯定准时到。”

王秀从县运输队出来之后,思来想去还是不能静心。

她觉得她现在一次黑市都不去,已经足够小心了。

但还是跟不上时态的变化。

王秀去了趟卖家用电器柜台,打听了一下收音机的价格。

价格倒是可以接受,但王秀没有票证。

别说收音机票了,就是普通的工业票她手上也没多少。

可是没有收音机,不能实时听到外界的变化。

紧紧靠着王秀在县里和村里来回获取信息,还是太具有落后性。

而且在外行走,说不定哪天就犯了忌讳,被人抓住把柄。

王秀脚步不停,去了邮局。

“今年上半年的报纸也全都要?”邮局的工作人员对王秀并不陌生。

王秀这两年一直保持着买邮票的习惯,同邮局的工作人员已经混熟了。

工作人员虽然惊讶,但还是将今年这几个月剩余的报纸找了出来。

“我们一共是三种报纸,一种是专门的农业报,一种是月报,一种则是日报,你确定这三个你每个都要?”

王秀点头,工作人员将报纸递给她。

随后又拿出来一张表。

“接下来一直想要订报的话,在这里签名,要一口气将下半年的报纸钱全都付了。”

工作人员觉得王秀有些奇怪。

县里看报纸的人不少,但大部分人都是只定自己有兴趣的。

而且邮票这东西,一般只有经常写信的人才会买。

她从来没有见过王秀寄信,但是邮票却照买不误。

说是用来收藏的。

“这些你都收好啊,到时候凭借这个单子直接来邮局领报纸就行。”工作人员叮嘱了一句,又低下头忙碌自己的事情。

半年积攒下来的三种报纸,着实不是小数量。

王秀又是收获满满地回去。

王秀回去的路上正巧碰到大队长和村支书正在送人,满脸的笑容还没下去。

王秀和骑车那个人正脸错过,但在看到大队长后,王秀还是回头看了一眼对方,只不过是个穿着改良军装的背影,别的什么都看不出来。

“今天怎么买了这么多报纸回来?”大队长看到王秀,主动招呼了一声。

“我们也要紧跟时事嘛,到时候书本如果还是不够用的话,我们就用这些报纸来教学生念书。”

大队长的笑容更加真实了,拍了拍王秀的车头,“你是个好同志,值得我们整个大队学习。”

“你看要不然……”大队长下意识想要劝王秀去学校代课。

正好夫妻搭配,干活不累。

夫妻两个将村子里的学校经营起来,说出去也是一件大好事。

而且这学校虽然是他主动提出来想要办的。

但课桌椅是李成祥解决的,粉笔和书本是王秀凑齐的。

学校还没开办,夫妻两人就对学校花了这么大心思。

如果夫妻俩一心都用在学校上。

他们村说不定真的能再考上几个初中生。

至于高中生和中专生,大队长表示,还不太感想。

在他们村里,初中生足够用了。

但话到嘴边,听到王秀的问题,大队长又陡然冷静下来。

王秀这人现在可是他们村独一份的人才,去学校教书,可能会有点大材小用。

“刚刚骑车走的那个人是谁啊?”

“是我们农业局的一个干事,我们这个蔬菜大棚搞得如火如荼,干事过来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我们村到底是怎么发展的。”

“那这是好事儿。”

大棚菜这件事情,虽然公社领导有夸赞,但现在县里农业局也重视起来。

到年底的时候,说不定还能有什么好处落到他们村头上。

“干事说,他回去整理一下材料,如果他们局长有空的话,可能会来咱们村考察。”

最让大队长激动的便是这件事情。

真要来考察,他们村绝对是县里独一份。

大队长和王秀说话的空档,村支书已经看到了王秀自行车上捆绑的报纸。

“还买了农业报啊。”村支书说话间有些心疼,“农业报,我们大队办公室就有。”

“邮局说一起买更划算。”王秀笑笑。

办公室的农业报,基本上都不会让人拿出那间办公室。

但王秀去办公室的时间并不多,反而不如自己买报纸方便。

接连忙了几天之后,王秀暂时清闲下来。

大棚蔬菜的菜,大部分都制成了菜干。

但这次菜干却不着急卖。

村里专门找了合适的仓库,用来储存这些菜干,等到冬天的时候一起处理。

而且今年大棚菜的体量没有再扩张,这些菜干供应县里和周边几个公社,并不存在压货。

不用着急打开销路,要稳扎稳打。

除此之外,村里还有别的考量。

村里已经将适合种菜的土地,基本上都开垦了,就是为了大棚菜。

剩下的地方要不就是土质不合适,要不就是地方不合适。

如果继续扩张,势必要影响种粮食庄稼的东方。

大棚菜虽然挣钱,但是庄稼才是他们的根本。

因此村里现在基本分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大棚菜应该保持原样,毕竟供应县里和周边公社,已经让村子的生活条件有了提高,再加上村里还有粉坊,足够了,不管怎么说还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最让人有安全感。

另一种则是认为,大棚菜让村里富裕起来,因此更不能停下脚步,要大力发展大棚技术,而且大棚菜是一茬一茬的,种菜的收益比种粮食要多很多。

如果到时候村里的粮食真的不够吃,完全可以向周边村里交换,或者直接向公社粮站买。

反正村集体有钱,粮食根本不成问题。

这事情是王秀出差回来之后,听李成祥说得。

村里为了这两种态度,还专门开过大会。

支持种粮食的人大都是在四十岁以上的人,而年轻一点大都支持继续发展大棚菜。

最终支持种粮食的人群更胜一筹,村里的大棚菜不再扩张,而是一心照顾粮食。

王秀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出了最终结果,也不怎么在意。

因为麦收到来的很快。

村里的拖拉机也终于买了回来。

王秀没有下地割麦,而是在晒场。

每天出门的时候涂上防晒霜,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虽然村里有人对着王秀说七说八的,但又不敢说得太过分。

毕竟大队长都说了,现在大棚菜的事情都是由王秀说了算。

大棚技术是李成祥想出来的,晒菜干,卖菜干都是王秀的主意。

大棚菜归王秀管,大家并没有不服气。

有很多人都在私下嘀咕,这要是以前,她们都是给王秀打工的。

现在虽然不能这么说了,但王秀要是不待见她们,跟大队长说一声,她们的状况也会随之改变。

摘大棚菜和去地里拔草,一天的工分一样。

但大棚菜可比拔草轻松。

每天在大棚菜里忙碌的人,都很满足,轻易不敢招惹王秀。

因此虽然背过王秀各自做各种夸张的表情,但是没人在敢在王秀面前说什么。

王秀又不是瞎子,当然是知道的。

但没必要计较。

倒是李大嫂凑过来,“你今年下半年还出去开销路吗?”

“到时候再说。”如果粉坊还准备继续加大生产,少不得要出去的。

但如果维持现状,自己倒是能轻松了。

“能不出还是不出吧,出门也不安全。”李大嫂略带感叹地说道。

王秀包裹的只露出一双眼睛,足够看清李大嫂的表情。

“有人在你面前说什么了?”

李大嫂没想到王秀这么敏锐,但还是摇头。

“没有,你别多想,我就是怕你太累了。”

王秀没有强求大嫂将自己听到的那些闲言碎语说出来。

只是强调到:“要是有人说话太过分,大嫂你也不用让着,让她们直接来找我。”

“我还是挺想看看这些人都是怎么乱七八糟说话的。”

“也不怕闲话说多了,烂了舌头。”

最后一句话,王秀故意提高了声音。

大嫂站在一边看着王秀,心中想着,以后的自己能不能像王秀这么说话。

“李家还安省吧?”

农忙的时候,按理说家家户户都会出门上工。

但是一直到现在,王秀还没有见到李父李母和李老四夫妻。

分家两年,王秀心里当他们是陌生人,但也时不时打听着消息。

就是怕他们折腾出什么幺蛾子,让自己措手不及。

“闹离婚呢。”大嫂压低声音,不想让人知道。

这年头村里离婚的是少数中的少数。

李大嫂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李父偷偷找过李大哥。

“就因为闹离婚,一家子没有一个上工的?”

王秀的紧迫感一下子上来了。

李老四是兄弟,分家后,关系不好,什么都不管,村里也不会说啥。

但李父李母可不是。

分家了也要赡养父母。

李父李母现在都不上工,到时候粮食可不就是李家剩下三个出了?

王秀和李大嫂对视一眼,心中警铃大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