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赵云
多时之后,三人情绪方才微微缓和,对视一眼,尽皆失笑。
刘备继续说道。
“熹平四年,吾年不过十五,即从母命,外出求学。”
“彼时备好于声色犬马,喜奢侈,亦是在彼时,得以结识吾兄公孙太守。”
“后逢母丧,吾在家守孝,亲见黄巾乱起,社稷动荡,方生报效国家之志。”
“而后讨黄巾,诛张纯,战于下邳,仕于高唐,自我求学之日算起,已有十八年矣。”
“然而,十八年后,吾兄已能御十万之兵,北扼胡种,南争青冀,与天下楷模袁本初一较高下。”
“而吾至今,依旧不过是一小小的平原令。”
“吾苦思冥想,方才知晓,比起他们,我究竟少了何物。”
张飞、关羽凝神不语,静待刘备之言。
“人!”
迎着二人不解的目光,刘备再次重复道。
“我所欠缺者,正是人啊!”
“若备能如吾兄那般,麾下数万精骑,备亦可与袁本初一较高下,与天下英雄决战于沙场。”
“若备能如袁本初那般,帐下武将如云,谋臣似雨,取冀收幽,于备又有何难?”
“若备能如曹孟德那般,甫一起兵,便有族中兄弟络绎领兵来投,纵然兵败,却偏偏能得智士青睐,备又何尝不能驱贼保境?以逆摧顺?”
“备纵观古今,方知能成大事者,莫不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可备偏偏除了二位贤弟外,便再无一人,于是备只能蜗居于平原方寸之地,受人驱使,犹如笼中之鸟,有志难伸。”
关羽心有所动,面露歉然之色。
“云长啊,云长。”
刘备长叹一声,说道。
“我知卿素来傲视大夫,故我亦从不逼你随我赴大夫之宴。”
“我亦有自知之明,知晓以我当下之声望,难以收服其等。”
“既然世家之才,我暂时无处取用,那寒士之才,我为何不能取之用之?”
“古人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我若是能收此辈之才,与人交之以诚,将来恃其等为爪牙,与诸侯争锋,又有何不可?”
“备绝不信,你我三人,终身皆只能为人驱使,受命于他人麾下。”
“云长啊,我的苦心,你可能体会?”
刘备注视着关羽,目露期待。
关羽心有触动,下拜道。
“愚弟之错。”
“若他日再见寒士良才,弟决不横眉相对。”
虽然只说了寒士,却没有说世家。
但刘备已是大为满意。
一手拉住一人,刘备看看关羽,又看看张飞,诚恳言道。
“愿你我兄弟三人,不负桃园之誓,不求同生,但求共死。”
“如此,纵大志未成,备亦无憾。”
关羽、张飞齐声道。
“此亦愚弟平生所愿。”
……
冀州。
渤海郡。
公孙瓒界桥之战后,退守此地,同时以此地为依托,与袁绍开始争夺青州,攻打袁绍所表的青州刺史——臧洪。
双方无时不战,青州百姓,深受其苦。
赵云见公孙瓒之令甚急,故而一路快马赶来,昼夜兼程,未敢耽搁。
南皮县,乃渤海郡治所。
赵云到达南皮后,一路直入郡府,至正堂之外,方被拦住。
守门卒朝堂内喊道。
“明公,曲侯赵云求见。”
“进来吧。”
赵云步入堂中,先行下拜道。
“拜见明公。”
公孙瓒在堂上打量了赵云许久,多时之后,方才幽幽问道。
“子龙,你是否有一兄长仕于曹孟德帐下?”
赵云一时怔然。
其兄被曹操接回郡中之时,他已率乡人投于公孙瓒,后来还是自兄长信中知晓此事。
至于兄长在曹操帐下任何职,却是一无所知。
赵云如实答道。
“云自离家以来,已与兄长久未联系。”
“云只知兄长被奋武将军接走,至于其在奋武将军帐下任何职位,却是一无所知。”
唯恐公孙瓒多疑,赵云又道。
“此话俱是实言,明公一问便知。”
“非是疑你。”
公孙瓒摇了摇头,意有不甘道。
“只是曹孟德似乎颇为看重汝这兄长。”
“因汝兄长之请托,其还特意来信于我,送出重礼,欲换你归乡与其团圆。”
“子龙,汝兄如此受曹孟德器重,想必是有非凡之能。”
“这等人才,子龙不引荐于我,却被曹孟德所得,这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没有识人之明吗?”
赵云闻言,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极其古怪。
他岂会不知自家兄长?
兄长体弱多病,智亦常人,如何就有非常之能?
此事未免着实古怪,
因而,一时之间,赵云也不知该如何答复,又说不出违心之语,只能静默无言。
公孙瓒抱怨半晌后,亦不再多言,转而朝赵云道。
“子龙,曹孟德乃袁绍盟友,其人治下兖州,堪称冀州南面门户。”
“既然此人送来重礼,言语又如此贴切,我倒也不好拒绝。”
“你便替我去趟兖州,若是能说动曹操与袁绍弃盟,我必当重赏。”
“若是不能,你可效力于曹孟德麾下,与你兄长团聚,也算我一片心意。”
赵云闻言,面色一变,急忙说道。
“明公——”
“好了好了。”
公孙瓒摆了摆手,不耐烦道。
“我麾下素来不缺骑将,你在我这,也派不上多大用场。”
“况且,我既已收下曹孟德之礼,又岂能违约?此非大丈夫所为。”
“对了,曹孟德既然备下如此厚礼,我倒也不能小气。”
“我听闻他四处寻购战马,你且持我令,再去营中挑百名骑兵与你同去。”
赵云怔然无言,终究只能从命,上前接过令文。
“多谢将军。”
他心中微叹一声,转身离去。
走至堂门之时,却又忽然回身,伏地一拜,久久不起。
公孙瓒微觉诧异,有心再说些什么。
但先前之话既已出口,眼下却也不好再反悔了。
“属下告辞。”
多时之后,赵云方才起身,离开堂内,再无半分迟疑。
他心中已有预料,这一去,恐怕日后再也没有机会与公孙瓒相见了。
决心已定,赵云也无意久留,手持公孙瓒之令,连夜便至军营,挑选百名骑卒。
未曾想到,营中兵士听闻此事后,居然踊跃请命。
纵是幽州出身之人,亦无半分背井离乡之不舍。
赵云见此,心中对公孙瓒的前景,却是不由更加悲观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