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徐州乱平
初平四年,九月。
曹操平定陈留、颍川二郡,进取汝南之时。
徐州下邳,亦是被刘备引军攻破。
阙宣被杀,三族被夷。
至此,晋国被灭,这场历时将近一载的徐州内乱,也终究归于平定。
阙宣为人倒也有远志。
自立为帝后,并未广纳后宫,依旧勤于军政。
便是守城之时,亦是亲身在城头奋战,身先士卒。
奈何其人市井出身,天然不为徐州世家所容。
当刘备取得糜氏之财,又得到州中诸多世家助力之后,其人之败亡便已只是时间问题。
阙宣被杀后,原本依附于其的诸多盗匪,也是纷纷逃窜。
或是南下前往广陵,或是西奔彭城,或是干脆占山据水,多则上千,少则数百,纷纷占地为王。
这之中,“造反老将”刘辟却见机的格外之早。
刘备兵马尚未开往彭城,其人便急忙北上,乔装打扮,逃往兖州。
刘备确实深恨刘辟相助兖州迁民之举,早早便令麾下骑兵直奔彭城,却依旧迟于刘辟一步,只能无奈作罢。
数日之后。
刘辟到达鄄(juan)城。
兖州州府倒也未曾食言,依其功劳,授其典农都尉一职,等同于一方县长。
刘辟极有自知之明,知晓以其出身,能有此职,已是天幸。
刘辟遂安心定居于屯民区中。
亲手开垦数洼菜地,每日常与辖下屯民,吹嘘当年征战之举。
倒也引得不少屯中小儿羡慕不已。
阙宣之乱虽平。
然而徐州元气大伤却也是事实。
且不说彭城多年积攒下来的矿铁,大半都运入了兖州,便是人口的损失,亦是让刘备大感心痛。
仅以彭城国而论,此国原有人口四十余万,如今却不足十万。
为了恢复州内元气,刘备也是效仿兖州迁民之举,不惜重金,在州中征集粮秣、医师。
趁着曹操大军尚未赶回之机,将鲁国、泰山南部民众,陆续迁往徐州。
除此之外。
刘备平定阙宣之乱,也为其攫取了极大的声望。
毕竟对于徐州世家来说,安稳才是其等所求。
而借着征战之机,刘备还趁机将州中军政大权,尽握在手,地方长吏,亦被其趁机裁换。
至此。
徐州刺史刘备,与徐州牧陶谦的暗中相争,以刘备获胜而告终。
刘备纵然不居于州府,堂前来客,始终络绎不绝。
陶谦虽固执的占着州府不放,依旧是门可罗雀。
人之趋利,乃至于此。
刘备以仁义为立身之基,在此大局已定之时,自然不可能对陶谦痛下杀手。
其人一边纳陈登之谏,遣使至长安,试图为自己请来天子召命,以获大义。
另一面又出兵广陵,欲图将此郡收为己有。
若能成功,刘备治下,将有四郡之地。
然而,令刘备完全未曾预料的是,广陵郡内竟然有袁术兵马。
此郡之中的诸多盗匪,亦完全未有归降于他这徐州刺史的意思,反而尽数打起了后将军袁术的旗号。
如此群贼归心之景,倒也教刘备实在无话可说。
……
淮南。
顾名思义,此地乃是指淮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
淮南地处平原,交通便利,乃鱼米之乡。
因而,终汉一世,淮南始终都是富庶繁华之所,远胜于长江以南诸地。
以东汉之郡县划分,淮南大体包含扬州九江、庐江二郡、徐州广陵郡,以及下邳南部。
其中九江郡又同时与沛国、广陵、下邳、庐江相邻。
因此之故。
袁术若想依阎象死前所献之计,借淮南东山再起,务必先收取九江郡,而后方可图谋淮南。
扬州牧陈瑀(yu)出身于下邳陈氏,乃陈登叔父。
陈瑀本是袁术之部将,为袁术所表,方才可以坐领扬州牧一职。
其人将治所设在九江郡寿春县中。
袁术兵败后,本欲先前往寿春县寻陈瑀相助。
奈何陈瑀果被阎象说中,并不接纳袁术。
袁术因此而大怒。
恰好此时。
孙贲在将孙坚灵柩(jiu)送回曲阿安葬后,闻知袁术到达扬州,当即带领部下前去投奔。
袁术大喜,想了想后,从杨弘之谏,与孙贲合兵去攻打阴陵城。
之所以未有沛国兵马参与其中,乃是沛国相袁忠为人太过“清亮”。
眼见天下大乱,袁忠实在无心参与群雄之争,索性将兵马尽数交予袁术后,就奔往会稽老家避难了。
阴陵城乃是九江太守周昂之治所,若是能攻下此城,袁术便可在九江郡内得一落脚之地。
另一边。
闻知阴陵城被袁术率兵攻打,寿春城内,陈瑀之部下,当即劝陈瑀道。
“袁将军乃袁氏之嫡子,深孚众望,愿意跟从于他的人,数不尽数。”
“明公本是袁将军之部将,袁将军兵败来投,明公却不予接纳。\
“袁将军定然因此深恨于明公,之所以未曾派兵来攻打,乃是因为其立足未稳,而寿春城城墙甚高。”
“阴陵于我寿春而言,正可谓唇亡齿寒之局。”
“倘若阴陵城被袁将军攻下,让袁将军得到了城中的粮草、军械,那么明公你也就危险了。”
“不如立刻出兵,趁着袁将军立足未稳之际,攻打袁将军。”
“届时我军与周太守内外夹击,定然可以获胜。”
陈瑀为人,胆小懦弱。
其人又无领兵之经验,麾下亦无大将,因而犹豫不决。
恰在此时,杨弘奉袁术之命赶到寿春,正是欲安抚陈瑀,以免陈瑀动兵。
杨弘言与陈瑀道。
“我家将军因与使君情谊深厚,故而表举使君为扬州牧。”
“使君因此能够牧万里之疆,御百万生民,如同古之诸侯。”
“这份恩情,使君以为是否可用重称之?”
陈瑀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杨弘见状,继续说道。
“下邳陈氏,世有清名。”
“使君出身此族,想来当是知晓,忠孝方才是丈夫立身之根本。”
“可如今我主穷困来投,使君明明得我主之厚恩,却吝啬至一文不予。”
“这难道是正直之士所能为么?”
陈瑀闻言,面色大惭,慌忙以手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