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梅
“奉孝。”
“允诚病势如何?”
卧房之内。
曹操看着刚为鲍信切脉完毕,眉头微蹙的郭嘉,一时大为忧心。
郭嘉微微一叹,言道。
“昨日风邪未入肌理。”
“彼时鲍君若能从嘉之言,服用些许汤药,便足以祛除风邪。”
“如今风邪已入血脉,想要拔除,只能如抽丝一般,缓缓而行,难以求速。”
“嘉手书一方,明公可令人按此方煎药,鲍君服用之后,想来至多七八日便可痊愈。”
“唯独这几日不可操劳,否则病势反会加重。”
闻鲍信无碍,曹操顿时长舒一口气。
鲍信面上则是露出羞愧之色,歉然道。
“有劳军师为信费心了。”
“鲍君安心养伤,无需多想。”
郭嘉劝慰了一声,又因鲍信之事,想起他人,遂是看向曹操道。
“昨日冒雨相候之人甚众。”
“虽然饮下姜汤,但恐其中亦有人受寒。”
“明公不如也按此方,熬煮汤药,以供诸吏取用。”
曹操闻之,微微颔首,言道。
“奉孝此举甚是妥当。”
即刻唤来数吏,令其等照方煎药。
鲍信之病需要静养,因而曹操、郭嘉未在屋内久留。
待亲眼见鲍信服用汤药,睡下之后,曹操即与郭嘉告辞离去。
二人漫步于郡府廊上。
曹操忽然开口道。
“奉孝。”
“依卿之言,允诚病情还有七八日方能痊愈,”
“如此算来,操若等允诚病好再去它县,行程将甚为紧张。”
“操欲将应仲远(应劭)唤至济北国,耳提面命,叮嘱数语,如此也就不必再去泰山了。”
“奉孝以为此举可行否?”
曹操言罢,郭嘉一时沉吟。
太守身系一郡之安危,离郡而走,并非简单之事。
而泰山太守应劭,更可谓曹操治下,独立性最强的郡守。
泰山郡内诸县长吏,大部分也都由应劭自行任命。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本身泰山郡内多山,地理复杂,再加上州府近年来皆是专务西面,对于泰山郡自然只能采取羁縻策略。
只要应劭按时上缴税赋,其余诸事,州府都是对其持放任态度。
若是逼迫太甚,反倒容易将泰山郡逼向徐州一方,如此将大不利于兖州。
以此而论,曹操不去泰山行县,实际上倒也并无大碍。
等到日后图谋徐州之时,再对泰山郡进行整治,方才是妥善之举。
思及于此,郭嘉遂是点了点头,言道。
“以内事而言,应太守为人知晓利害。”
“明公若是有召,应太守定当从命。”
“以外事而论,琅琊臧霸立场摇摆,纵知应太守离郡,亦不可能入寇。”
“至于徐州刘备,正与袁术相争广陵,亦不敢趁应太守离郡之机,发兵泰山。”
“明公此举,应无大碍。”
曹操微微颔首,此事就此定下。
其人正要迈步,却是忽然看向一旁的梅树。
梅树之上,红白点缀,可谓花开正好。
曹操手指梅树,笑与郭嘉道。
“奉孝。”
“此梅倒是开的艳丽。”
郭嘉转目而视,也是一笑。
想了想,郭嘉言道。
“明公。”
“梅开而凌寒,不与桃李相争,其性可称高洁。”
“明公此番行县,历经数郡,广施恩德,州人尽皆称颂。”
“然而,以嘉之见,却亦有数人未受明公之恩。”
“明公不妨摘梅数枝,遣快马相送。”
曹操闻言,立知郭嘉之意,笑道。
“奉孝言中所指之人,莫非是指朱灵么?”
郭嘉含笑点头,说道。
“前番征陈留之役,朱灵主动请命,屯于襄邑,抵挡陈国兵马。”
“此事劳重而功少,因而其人并未立下多少功勋。”
“加之明公此番行县,亦未去往陈留。”
“朱灵本是降将出身,心中或会不安。”
“若能得此梅,我料其人之心,至此将安矣。”
曹操闻之,犹豫片刻,问道。
“如此。”
“于奉孝看来,其人乃是真心投效于操?”
郭嘉肃然答道。
“世间诸事,唯人心最是难测。”
“便是追随明公多载,向来兢兢业业之人。”
“谁又能知晓其人临危之际,不会因为惧死而降敌?”
“凡事论迹不论心便可。”
“观朱灵自投明公以来诸多举动,足可言诚。”
曹操颔首,对郭嘉之语深以为然。
“奉孝此言极是。”
其人遂是亲手折下数株梅花,又令人取过纸笔。
沉吟片刻后,提笔写道。
“行县至济北,于郡府之中,见此梅花开正好。”
“忆及当年发干,将军不以操智谋短浅,率军来投,深有所感。”
“梅性高洁、梅质坚强,催人奋发。”
“望将军以梅自励,立功于当世,留名于青史,光耀先祖,荫庇后人。”
写完此信,曹操阅览几遍后,想了想,又笑与郭嘉道。
“子龙亦屯于陈留考城。”
“既予朱灵,如何能不予子龙?”
于是,曹操再次提笔,却仅寥寥数语。
“时岁天寒,梅开正好。”
“操见之,甚为心喜。”
“遂亲手折下一枝,赠予子龙。”
“天气正寒,子龙勿忘加衣。”
写罢,曹操又将书信示与郭嘉,问道。
“奉孝。”
“如何?”
郭嘉笑道。
“前信催人奋发,后信情谊真挚。”
“二将得信之后,必将深感明公之恩。”
曹操大笑。
即遣快马送往考城赵云,襄邑朱灵。
数日之后。
朱灵、赵云都接到曹操之书信。
赵云欣喜之下,却是寻了一个陶瓶,将梅花养于瓶中。
赵云为人并不张扬,除非有人来问,否则平日极少提起曹操此番来信之事。
朱灵得信之后,更是欣喜若狂。
其人也确实如郭嘉所想,心中常有不安。
如今得信,却是再无顾虑,只以为自己投曹以来的诸多辛苦,未被曹操忽视。
其人大喜之下,先将此信传示于自己亲信,而后更是在当日去信一封与高览。
信中多有问候之意,唯独信尾却是将曹操所书之语,一字不漏,尽数写上。
高览得朱灵之信,本来还以为朱灵当真是顾念昔日同僚之谊,但看完全信之后,一时也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