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燃眉之急
早一天办成此事,少主就能早一天打入契丹,想到这里,秦章连口水都没喝,紧锣密鼓叫工匠停下手里正在做的活,聚在一起交代任务。
这处院子正是秦家在北关州城的工坊,里面有八个签了卖身契的工匠,都是专门做项圈、脖铃、马鞍马镫等牲畜用具的。
秦章说完要如何做之后,几人皆是一脸茫然,只有一个上了些年纪的男人最先听懂。
“秦管事,就是要把这东西镶在器具里,这个小圆点要朝着外边,黑色的小块儿要能晒到太阳,没错吧?”头发半白的男人拿起一个摄像头问道。
他叫黄勇,是八名工匠中年纪最大、技艺最为精湛的,他听懂了,再教其他人就行。
“没错!”秦章点点头,又嘱咐:“小心些,这东西精贵,千万别弄坏了!”
想起少主说过的,要想马儿跑得快,就给马儿多吃草,秦章顿了顿,承诺道:“若是谁能三天内做出一百个来,这个月加一两赏银!”
“此话当真?”黄勇闻言,兴奋不已。
黄勇原是肃洹城人,曾上城墙帮忙挡过契丹军攻城,幸而当时蒙家大军及时赶到打退契丹军。
城虽未破,他仍深感不安,次月便拖家带口迁到了北关州城,想着州城总比一个小小边城安全。
靠着积蓄在北关州安家,又凭手艺做些玩意儿卖给商铺,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可没想到几年前,小儿子身体不适被诊出患了喘鸣之症,需得长期喝药保命,搬家已花了不少积蓄,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雪上加霜。
恰逢秦家管事找上门来,吃着红薯且早听说过秦家善名的黄勇考虑半日,签了身契。
当了秦家的工匠之后,日子果然比之前好过不少,不但卖身的银子给得干脆利落,每月的月银也从不拖欠,要赶工做活时还有赏钱,再不用为小儿子的药钱发愁。
因此管事的话一出口,黄勇的眼睛唰一下就亮了。
以前最多赏几十文钱,这次可是一两银子,他有些期待又不敢置信。
普通的项圈脖铃,他平日一天能做四五十个,这个要镶东西比较费时间,但每天多做个把时辰,三天肯定能做出一百个。
“当真。超过一百之数的,每多做一个另加十文钱!”秦章见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再次加码。
“好!”黄勇二话不说,拿起几个摄像头奔向自己的那张桌子。
其他工匠也忙跟过去。
“黄大哥快做一个,我先瞧着学学……”
这年头有门手艺还卖身的都有苦衷,家里定有要花钱的难处,为了赏银,不用督促他们都会拼尽全力!
“活儿要精细,粗制滥造的我可不认!”秦章见他们围向已动手的黄勇,最后提醒了一句,留他们在院子里忙活,拿了一半摄像头上马车往首饰铺子去了。
首饰铺子后面一间屋子便是工坊,里边摆着桌椅,坐了十多个年岁不一的女子,从小姑娘到媳妇儿,还有两个年长的妇人。
她们手里利落地绞着金丝银线,铺子里卖的物件,还有商队货物中的首饰,全是她们手底下做出来的。
这年头打首饰都是男性工匠,是秦仪君提出来的要招女工匠。现代那么多自学成才的簪娘,都把非遗传承卷成必备手艺了,她觉得簪娘这一职业有必要提前出现。
最开始是按照她给的一些图纸做,后来簪娘们慢慢开始自主创新,因为做出了新花样主家有赏钱。
秦家铺子还出钱从外面收花样子,又引出了首饰设计师这一职业,其他铺子为了保住生意也跟着学,成功盘活了一个女性就业市场。
这一模式自秦家铺子开始,从弋江城蔓延到整个南阳州,又渐渐传往全国各地。
女子们有了收入,在家里便有了地位。秦家作为首创者,再加上有个女少主最得信任,女子们要卖花样子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家。
秦家的首饰铺子靠着层出不穷的新花样,成了潮流风向标。
秦章照样吩咐了一番簪娘们,也定下目标许以赏钱,然后奔向州城外的一处小庄子,瓷窑和烧瓷的工匠,都在那个庄子上。
就这样分出去一千五百个摄像头,秦章又开始琢磨三天之后,带着这批特制货物走商的人手,要全是扛得住事的心腹才好。
干劲满满的秦章还不知道,三天之后传来的消息会让他无法出发。
此时秦仪君的队伍走到一处分岔路口,走在前面的秦尧带队准备往右走,靳承安终于找到了开口的机会。
“福惠县主,往大营该走左边。”
“蒙鳌将军所言最近的一处营地,当是右边这条路。”秦尧说道。
“那里只是一处警戒护卫的小营,大将军在大营,要往左边走的。”靳承安解释道。
武安州这边多平原,不像北关州山峦叠嶂,只有雁门关一处可入中原,所以靳家大军分了几路兵马,在所有可走大批人马的主道都扎了营地驻守。
“既然如此,咱们往左边去大营吧,仰慕靳老将军许久,我也想前去拜访。”秦仪君开口了。
“祖父听了这话,定会很高兴。”靳承安适时接话。
秦仪君听到这称呼,将目光转向他。
刚才远远看到他身上的甲胄,以及身后跟着的军士,秦仪君便在想是哪家的子弟这么大排场。
原来是靳家那根独苗苗,让蒙鳌唾手可得的军权插翅而飞的事主。怪不得这么年轻,就成了校尉。
“鳌叔说靳老将军后继有人,看来就是校尉您了。”
挡在她周围把靳承安隔绝在外的几个侍卫,见少主要和他说话,自然而然地往后退把秦仪君身旁的位置空出来,靳承安终于得以靠近了些。
“在下靳承安,多谢福惠县主赠的马匹精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他是个挺会说的人,打开了话匣子再没叫冷场,一路顺着聊了下去。
此人给秦仪君的观感不错,即使旁边的侍卫让开了,也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是个有分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