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圆觉经说什么 > 第51章 实相无相

第51章 实相无相

各位一定要聆听要如是我闻,进入到如是我闻就自己的本心,自己的自性当中,这一部圆觉经很特殊,一般我们看到经典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为谁说法,这部经所说法的地方是佛入神通大光明藏,什么叫神通大光明藏,进入三昧就是我们的本心,所以佛进入本心来跟我们说法,各位当然一定要进入本心来聆听佛的讲法,这两者才能相契这个称为叫谛听,把遍计所执一切的执着一切的观点全部放下,敞开你的心那个心就是本心,毫无执着心就是本心,来跟佛的本心相应这一部经我们称为叫圆觉了义,经典有说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经典的这句话是在讲什么呢?经典一直告诉我们要讲正知见,要讲自性本心的功德,甚难甚难尤其在娑婆世界里面,金刚经里面有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可是众生听到金刚经以后,心则狂乱狐疑不信,我们知道真实相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金刚经以及所有的经典凡是了义经都这样告诉我们,一般的众生都是在颠倒见,颠倒见称为叫邪见,这个邪不是世界上的邪恶的邪是颠倒见,既然是颠倒见所以佛菩萨为示现报化身佛,他不是真佛也不是真正的说法者,来符合配合他的颠倒见,然后把他颠倒见再转为佛知见的正知见,这个叫做欲以利勾牵以令入佛智,这个利与利勾牵的利各位一定要知道,我们时常听过句话欲以利勾牵,以令入佛智,这个利的意思不是拿着利益,就是先用颠倒见来跟他相应,不是说要用一种什么利益,佛菩萨不用利益来引诱我们,他先配合你的颠倒见,你认为人世间是苦,他讲苦,一讲你就点头,如果他一讲人世间没有苦,苦是虚幻的,我相信来天经闻法的会走到一半以上,我认为是苦,没有钱不是苦吗,家庭分散不是苦吗,得癌症不是苦吗,一切是苦,战争不是苦吗,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感受到苦,那你跟我讲说没有苦,那佛菩萨跟你讲苦、空、无我先跟你讲这个,可是这个是不了义,可是先用不了义的利来让你入佛智。

佛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他讲阿含,第二阶段方等,第三阶段般若,第四阶段就涅盘用法华经 涅盘经过来作为最后的终场,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法华界里面五千罗汉退席?因为正知见的佛知见这个大法还没有办法接受,各位要知道甚难甚难,在娑婆世界要进入佛知见正知见甚难甚难,这个非根器不行,可是佛的本怀是要让我们入佛知见所以这部圆觉经,各位一定要知道这个才真正的百千万劫难遭遇真的是这样子,其实大乘经典真正要讲到核心点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才有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如来不是外在如来,是自心自性这个如来的真实义佛陀他在后面的阶段里面都在讲如来的真实义,他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来的真实义,这些角度里面一经通万经通,那个角度只要懂只要体悟,任何一个角度全部都是体悟,都是语言文字的叙述而已, 我们的世尊他一出生的时候,从大智论长阿含都有记载,他说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来告诉我们什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一出生当然这是一个比喻,他一出生的时候就把佛法讲完了,那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圆满自信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因为所有的创造者都是这个自性所显现出来的,它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他大彻大悟的时候讲了华严,华严也是成佛的华严告诉我们原来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为被攀缘心 妄想执着分别遮住遮掩不能证得而已,他没有讲失去还是存在可是被它遮掩了,你看整个华严里面就已经讲了,为了要配合众生的习性他就先从阶段性的阿含开始讲起,最后佛陀的用意还是要回到自心本性,这是我们一定要体悟一定要了解这部圆觉经。

之前我们提到宗密大师,因为今天的重点是十二位大士,其实真正的重点是前面的两位,文殊师利菩萨跟普贤菩萨 也是华严经两位重要的菩萨, 你们听经听到这个程度这十二大士全部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修德,我们还没有彻底圆满回归自性所以要有过程叫做修德,十二名大士不是十二个人物,如果从阿含所看那些大阿罗汉尊者都是属于实际上的人物,可是菩萨不见得,十二名大士都是我们自性显现出来的修德它不是某一个人物,不是有一个菩萨叫做文殊师利菩萨在印度的什么地方出生,跟舍利佛一样跟阿难一样有他的历史背景家庭环境,这全部是自性功德显现出来的菩萨,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不然的话你会着这个菩萨相,坦白说文殊就是普贤,它是不同的教法修德来演绎它的修法,第三位的普眼菩萨,第四位的金刚藏,第五位的弥勒无非都是修德产生出来的菩萨他来教导我们。当这个如是我闻进入到圆觉法会的时候,我时常强调我们是参与者不是旁观者,这些菩萨要问的问题是帮我们问的,是帮我们的自性功德来问的,或者我们不知道怎么问或者你想问的,你想得到答案都是在这十二位菩萨里面,你会发现到最后给我们圆满究竟因为都达到了了义,达到了圆满究竟的程度。各位一定要知道这个是一个修德,文殊跟普贤这两位菩萨在经王华严经里面是最重要的两位胁士,两位重要的大菩萨来圆满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叫遍一切处,毗卢遮那在哪里?就是我们圆满的自性称为叫毗卢遮那,因为我们圆满的自性本来就是遍一切处普周法界这个道理要清楚,不是有一尊佛叫做毗卢遮那,当我们了解到这个的时候圆觉经虽然是十二大士,可是最重要的核心点还是在文殊跟普贤,所有十二大士所问的佛陀所回答的,都是在文殊普贤的修德的真心本性的当下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讲,因为众生还要再问所以佛陀就答,当时候的华严四祖叫做澄观大师,我们已经有介绍过澄观大师,他在唐代都是历代皇帝的国师,唐德宗时代他讲了华严的时候唐德宗说朕听了以后心非常的清凉,从此以后这位澄观大师就被大家称为叫做清凉国师当时他驻锡在五台山,五台山有一度被称为叫清凉山,可见这位澄观大师他的影响利有多大。

有关于华严,华严是经名其实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叫佛华严,佛华严的严,先讲严代表了文殊,因为进入到文殊智,这个文殊智叫做佛的根本智,文殊智叫做佛的境界知,佛境界知,这个知也叫做智这是文殊,要进入到文殊的佛境界智这个才可以称为叫庄严,外表庄严是凡夫在讲的,心回归自心才真正叫做庄严,不是在外在的相,文殊为什么庄严,看圆觉经的文殊大家知道他回归自性本心,他回归到圆觉之心,圆觉叫圆照清净觉相所以他入不二法,他深入法性所以才称为叫庄严,这个严来庄严这个华,华就是花已经开花它不是种子,也不是含苞代放是已经开花了,这是举例开花就是普贤就是普贤行,普贤代表花花已经开了,莲花已经开了代表成佛了, 因为有一个文殊智来庄严这朵花所以才有普贤行,普贤行的当下全部都是文殊智所以文殊智它是解,从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解行是不二,在行的当下没有解怎么知道怎么行,我举一个例子世间法的例子你今天去某某一个地方,要先知道这个地方在什么地方,然后开车或者走路都没关系在走叫做行,请问这个行有没有解?有啊。不然你要怎么走所以行的当下就是解,解的当下你要走就是行所以解跟行是不二,不能把它分成解门跟行门这个才是进入到文殊智然后普贤行,文殊智是根本智,普贤行是差别智这个都是语言文字,这个经典里面在讲你从这语言文字里就会理解,有一个文殊智的目标以后,普贤行你怎么走都是走到这个目标,所以一个根本智一个差别智,严来庄严华,华严这两个再来庄严佛来成就佛这个佛叫毗卢遮那,毗卢遮那这是梵语叫遍一切处,在唐密里面日本把它称为叫大日如来,如太阳一样可是这个太阳这个只是比喻举例,不是真的太阳,佛经只要加入一个字大就是无量无边,不可限量也称为叫摩诃所以中文翻译成大日如来,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无量无边,绝对不是地球或者是三界里面的有形象的东西,只有那样东西是无量无边的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自性所以这个称为叫大日如来,它是法性,它无相所以这三位佛华严,前面冠上大方广,大方广就是体相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来看澄观大师也称为叫清凉国师,他的三圣圆融观是怎么来诠释,我们知道华严有五祖其实华严宗称为叫贤首宗到现在是第四十二祖经过了历代这个传承没有断掉,可是我们以五祖为主,其他接下的法脉有可能第几祖,比如第几世同时有几个人,可是前面我们一般称为五祖,第一位我们知道是杜顺,第二位智严大师,第三位就是把华严的思想确立的法藏大师,因为武则天封他为贤首国师,这位华藏法师从此以后我们称他为贤首国师,华严的华脉华严宗一般也把它称为叫贤首宗就是这位法藏法师,第四位是澄观大师也称为叫清凉国师这些人全部都国师,因为唐朝的佛教有皇帝支持所以这些人都是国师,接下来五祖叫宗密他有禅宗的传承,这个禅宗的传承是来自于神会,神会当然是来自于六祖惠能大师,他的传承仍然是以菩提达摩的顿法为主这称为叫南方禅也是真正的禅法,有没有记得佛陀拈花微笑,佛陀拈花微笑这个典故并不是捏造而来,是见于大梵天决疑经在这部经里面,大梵天王他当然有问题要请教世尊,请教佛陀当然顶礼外,大梵天王就把自己的金身变现为一张椅子让佛陀坐着,当然这个是表法代表他的恭敬,示现让佛陀坐着请示法义所以叫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这部经里面大梵天王他示现了一朵花金色的钵罗花,钵罗的意思就是我们讲的莲花,为什么叫金色这个是表法,经典里面只要记载金叫无上,他就示现这个然后这个送给了佛陀,佛陀拈花然后默然微笑,佛陀就微笑拿到这朵花,当然他要解释,因为大梵天要决疑要来问佛陀,他拿到了这朵花他就微笑,熙然而笑的当下大家默然而坐,大家看到佛陀也没有讲话,大家也默然唯独有一个人也微笑,这个人是迦叶尊者所以这个典故叫做拈花微笑,这个典故是来自于经典佛陀拈花,迦叶尊者微笑的时候,佛陀发出声音来讲话了,这段话是禅宗很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佛陀说

我有一个

正法眼藏

涅盘妙心

实相无相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传给你迦叶尊者这些话太重要了,这是佛的心要,什么叫正法眼藏第一个字正,只要进入到正,入本心才能称为叫正法,正法眼藏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心涅盘妙心,涅盘就是妙心,什么叫涅盘?在诸法无行经里面有一段话,它说云何曰法性,法性的意思就是毕竟无障碍,毕竟无障碍就是毗卢遮那,云何曰法性就这个毕竟无障碍其性曰涅盘亦名为解脱这个是经典里面的一句话。什么叫做法性呢?法性就毕竟无障碍完全没有障碍,毕竟就是百分之百绝对的不是相对的,竟无障碍其性曰涅盘所以法性也可以称为叫做涅盘,也可以叫做解脱这个称为叫涅盘妙心,所以涅盘妙心就是我们的法性就是自性。实相无相,实相就是正法眼藏,实相就是涅盘妙心,它是无相的,可是后面再加上几个字,它是无相也无不相,为什么无相接下来是无不相呢?因为这个本来无相的实相它能现出相,凡是被法性现出来的相全部都是幻相幻影,这个才是法性的功德,法性不是断灭相,法性不是一个槁木死灰,法性是无相,无相叫空。举一个字空,可是空能现有,是空跟有不二。回想心经的话,我们用一个字代表叫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法性它无相,无相碰到缘它会产生心,心的功德能显出相,心能显出相镜子能显出相,那镜子里面的这个相跟镜子有什么区别?不一不异,不离不即所以看到了这相它不离镜子,镜子也不离这个相,讲到最后这个影像,镜子里面显出来的影像就是镜子,当我们了解到这些的时候,它不立文字,不是不需要文字,文字里面所讲的你不要执着,因为它要讲的是这样子的道理你不能执着这些相。教外别传,从这个地方可以了解佛陀时代没有佛教只有佛法。佛教是几百年以后因为要来显示佛陀的教法而不得不所成立的教而已,佛陀时代没有教只有法,佛陀也没有要设教的,当时的佛法不造像,为什么不造像?因为佛怕我们着相,要进入法才是真正,可是因为大家想念佛陀,反正佛陀所交代到像法时候了没有办法了,要从佛陀的像里面要去怀念佛陀,所以我们就开始造像了,马鸣菩萨他很厉害,他知道既然要造像众生会着相,他很快写了大乘起信论让我们来破相,第二代迦叶尊者再传给阿难,阿难然后再传传到二十八代所以永嘉大师的证道歌才会讲一句话他说建法幢立宗旨,最初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他讲这个意思建法幢立宗旨,佛陀时代教外别传,立法幢,法以法为主,立这样的宗旨迦叶尊者是第一位是第一位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一直传到印度是到二十八代,二十八代里面代代都是佛的再来人,最有名的马名菩萨龙树菩萨都是二十八代的其中一代,然后法东流入此土,法就开始东流从印度往东边传了,入此土就是进入到中国了,菩提达摩为初祖,菩提达摩就成为中国其实他在印度是二十九代到中国就变成第一代,传到六祖后人得到无穷数,这是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讲出来,这个是有历史典故历史缘由的,为什么要讲到这边?因为六祖后五位大师都是跟六祖学的,是六祖承认的法脉,其中一位最年轻的叫神会大师,这位宗密大师就是神会大师的传承,他有禅的传承如果一直要推的话这个心法的灯是要推到菩提达摩,达摩祖师在一直推推到迦叶尊者,最后还是到佛陀的心要, 宗密大师真的是一代大师,他把佛陀的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延传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