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踏着浪前行 > 第132章 纪师传是个发明迷

第132章 纪师传是个发明迷

谭大松介绍道:“对于纪师传的事迹,曾经报导过,都是一些小块文章,片段事迹,没有系统地,完整地整理出资料来。所以他的很多事迹被埋没了,希望你这次来帮助细致的梳理一下,把这个典型人物树立起来。”

“让我先给领导汇报一下,然后再决定搞不搞,怎么搞。不管怎么搞,都离不开你的支持。”我对谭大松说。

鲁主席听了我的汇报后说:“这个事迹很突出,你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抓紧时间去调查了解落实,然后把材料整理出来,我们可以从工会的角度给他申报先进荣誉称号。”

“这么大个林料,以我的能力,恐怕抱不住,时不时请处理来一位高手操刀,我可以当下手。”

“现在处里都拉不开栓了,你就别想好事了,自己干吧。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相信你旗开得胜。”

我花了一晚上功夫,理出了调查提纲:

一,纪尚能只有小学文化,是怎样通过刻苦学习,提高文化知识,为发明创造打好基础,成为掌握全面技术的万能工的;

二,他做出这一系列的先进事迹,原动力是什么;

三,他有哪些技改技革成果,为现场施工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四,他为单位节省了多少财力,物力;

五,以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我们来到所长办公室。谭大松介绍到,这位是处团委汪干事汪月明同志,这位是修配所长陈二柱同志。

“陈所长您好!听大松介绍,你们所里的纪尚能同志很多优秀事迹,我想全面了解一下他的先进事迹。把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向他学习。”

“好啊,这是大好事呀!”他想想后接着说“不知道你们准备怎么了解?”

“我想先从您开始介绍他的情况,然后找与他最熟悉的人分别了解。”

“正好,今天下午有空。那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我和谭大松同时掏出笔开始记录。

“纪尚能是五八年入路的,家是甘肃武威的。他才七岁时,母亲因病去逝,丢下二男二女,父亲为给母亲治病欠下地主的高利贷,家徒四壁,无力偿还利滚利的盘剥。被逼无奈,服毒自杀。四姊妹无依无靠,大的哥哥给地主家当长工。他和一姐一妹年龄太小,以乞讨为生。最小的妹妹在乞讨的路上没活过来,他和姐姐总算活到全国解放,他们姊妹不但获得了新生,而且还上了小学。他被政府推荐到铁路上工作。他的童年生活像千千万万个穷人一样,悲惨凄凉。

由于他年龄较小,身体单薄,单位安排他跟一个修理胶轮车的老师傅当徒弟。他勤奋好学,深得师傅喜欢。后来又跟着师傅进了修配所,从此他跟修理行业结下了不解姻缘。

在修配所,他如鱼得水,见什么学什么,不懂就问,师傅们对这个小家伙很喜欢,从不保守。有一次他看见师傅在拆一台电动机,就专心致志的学习,回去后用笔把全过程记下来。很多部件名称他记不下来,买了一本字典,边学边查。基本上了解了电机机械部分的名称,作用和修理过程。

对于电器部分,师傅也只能判断好坏,修理师傅就像老虎吃刺猪,不知道如何下手,只有报废。你们到各个段的修所去看,废品库里最多的是报废电机。

工程单位可以说,一天都离不开电机的使用。凡是用电来驱动机械,作为动力的核心介质,就是电机。电机既皮实,又很小气。使用不好,或受潮气太重,舜间就报废了。

小的电机几天就可以买回来,买大功率的有时,要跑很多大城市,拖一两个月才能买回来。花钱是小事,最重要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纪尚能思想上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个问题就地解决掉,一次探亲路过石家庄市时,发现了一家电机修理店铺,他立即下车,跑去观看,跟在那些修理工后面转来转去想学点技术。别人问他是干什么的。他支支吾吾说不出个道道来。把他撵了出去。

他心不死,蹲在旁边思考着,有了。

他一直守候到下班,瞄准一个老师傅,上前去递过烟,说请他吃饭。

“我又不认识你,吃什么饭。”他抬脚就走。

小纪开宗明义的说“我想拜你为师,学习电机修理技术。”

“你没病吧,你是干什么的?”那个师傅怀疑碰上了精神病人一样紧张起来。

他掏出工作证说:“我是铁路上修配所的工人,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无法解决,领导说谁能解决问题就给提升一级工资,我家是武威的,家里特别穷,很需要这级工资,所以我想借休探亲假时,出来拜师学艺。我发现你技术最全面,想拜你为师。所以贸然请你吃饭,希望你开恩。”

“我们是集体企业,不是私人修理铺,我不好接收徒弟的,请你原谅,我不能收你这个徒弟的。”他比先前要客气一点,说完就要走。

“当不了徒弟当个朋友总可以的吧,我给你看了工作证,绝对不是坏人,给个面子好嘛!”他连拉带拽的到了一个饭店。两人要了一瓶酒,喝了几杯后,小纪说;“唐师傅,这样吧,我只求你把电机线圈修理程序讲给我听听,然后到你们店里去参观一下修理工具就行了。这个不为难吧。”

这个姓唐的师傅犹豫了半天,点头到:“修理电圈程序可以跟你讲,但进店看工具就有些困难了。”

“这样吧,明天你晚一点下班,等其他人走了,我去找你,我参观一下就走了。一点都不会给你造成影响,好吗?”

唐师傅说“看你对技术这么渴望,执着,只好违背一次规定吧。”

纪尚能给唐师傅买了一条烟。如愿以偿的了解到了修电机的程序和工具。在家没待几天就急急忙忙的返回了单位,把自己想修电机的想法告诉领导,领导听后半信半疑地点了头,把技术员喊过来共同讨论。技术员从理论上,是知道电机结构和技术参数的。但实际修理没操作过。他早就有突破修理禁区的想法,今天工人主动提出来。他立即答应做好修理的技术服务。三人一起研究后,成立了电机修理攻关小组。

从此以后,他像着了魅一样,没日没夜地进入攻关工作。”

“他们后来是怎么攻下这个技术难关的?”我问道。

“说来就太长了,简单的说一下结果吧,你们就知道了他的厉害。

他借来一本关于修理电机的书。首先要克服很多不认识的字这一关。技术名词不懂就请教技术员,他们小组拿一台报废的电机进行解剖。与技术员,老师传共同一步一步的拆卸零件,编码,留下各种数据,然后试着绕线圈,浸绝缘漆,烘烤,组装。

牵涉到几十种专用工具,一般地方还买不到,于是他又开始向老师傅学习车床,刨床,铣床,剪床,电焊等技术。他把在电机修理铺见过的所有专用工具形状,大小边回忆,边用笔划出大概摸样,经试验后反复修改,直到一整套修理工具就制造成功。

这么些年,每年他们都要修理好几十台电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最主要是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为抢工程进度起到了积极配合作用。”

这时进来一个人对所长说:“所长,段里让你过去参加一个会议,马上就去。”

“好的,我就介绍这么多了,具体的细节你们可以向他身边的人及本人了解好吗。我就不陪你们了。”

“谢谢所长,他的事迹太感人了。下一步我们再找其他人作进一步了解。”我说完与所长握手告别。

连续三天,我都扎根在修配所,找人了解纪师傅的事迹。谭大松有时一道来,有时因事就没来。大家好像对我已熟悉了一样,找到谁都很配合,给我讲记师傅的故事。过去的电机修理攻关组,现在是电机修理组,有八个师傅,三男五女,在一间专属电机修理车间里,各忙各的。

我随意找了一个男师傅,一听口音是我们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开玩笑说。他主动告诉我姓刘,你叫我老刘就行了。虽然我们不是一个县的,那种亲切感是油然而生的。

“说吧,你想了解纪师傅那方面的情况。”他单刀直入的问我。

我想想对他说:“你就谈谈他小改小革方面的事吧。”

“可以这么说,凡是经过他修理的工具过程中,都有他留下的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痕迹。就拿电机搬动这件事来说,一般小电机至少有五六十斤重,稍微大的上百斤,上吨重的也有。过去搬动时都是两个人抬,大一点的四个人抬。既浪费人力,又耽误时间,还不安全。人工搬不动大型电机,装?车,移动到工作台,还得动用吊车来才搬得动。

他开动脑筋,想作出一台一个人就可以搬动,上百斤的小型搬运机具。经过琢磨,他用几个晚上画出了样图,就是用角钢焊一个呈八字形的架子作底盘,底盘下面焊四个能滚动的轮子。底盘上面焊四根立柱,在立柱上焊一个稍小一点的八字形框架,在框架上焊几根横梁,横梁上面架一台葫芦倒链。请技术员计算出所需倒链提升力的合适数据。倒链的钩子挂一根钢绳。在电机外围一梱,一个人拉倒链的链条,轻轻松松的就把电机提起来了。提到需要的高度,一个人推动架子,就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搬运任务。现在从汽车上下搬动,也不用吊车了。你说这个效率提高了多少倍。接着,他领我们到实地看他表演一番,他把约有二百多斤重的电机,用纪师传发明的搬运神器,先提起来,再推动有轮的架子,到一个高台处放下。确确实实是一个人轻松完成了,笨,重,傻,大物件的搬运。

“他的这个发明为我们修理工,省去了搬运笨重大件,费时费力工夫,不安全因素。最关键是解放了劳动者付出的繁重体力劳动。”

我有一个技术情结,对讲技术这一套东西特别感兴趣。完全忘记了做笔记。张着嘴像听天书一样,不敢打挠他。等他讲完后我问他。“纪师傅发明的这个神器,为单位节约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他脱口而出的说:“只能算他有多少发明创造,经济账是无法计算的。”

我想想也是,这是一道无法用数据来计算的题。只能是用默默做贡献来给予定位。

我又问他“还有那些发明创造?”

“在架一座立交桥时,上级要求工期特别紧。有一百多片桥梁,从火车皮上把梁落下来,是当务之急,由于没有专业起重工,他根据过去曾干过起重工作经验,主动向领导请战,立下军令状,因地制宜地改搭井字脚手架方案,画出草图交技术,安全监查审核。带领八名女工,反复讲解千斤顶的使用方法和要领,亲自示范,将105片梁,提前一天,保质保量,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落地。

他的落梁方法省工,省料,共节约了三百多个工时,为大桥元旦竣工剪彩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越听越来劲,完全忘记了一切。

他继续说“他在发明创造上,改变传统的工法上,举不胜举,可以说三天三晚也说不完。他就是一个技术迷,一个创造发明家。”他的意思是暂告一段落,我也只好余韵未了地与他握手告别。

今天找了一位女师傅,想从勤俭节约方面了解纪师傅的高尚品德。我作了自我介绍后问她贵姓,她说她姓石,人们叫她石大姐。

石大姐,我想请您把纪师傅在勤俭节约方面的事讲一讲好吗!

“好啊!我们这一代人,除了翻身忘本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纪师傅家庭出身贫寒,他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勤俭节约的标兵。

他的小改小革,所用的材料几乎都是从废料堆里挑选出来的。除非特殊材料,才向材料室申请领取新材料外,其余都是他从废物中二次利用的。如果修配所没有了,他就到各分队,段材料库废品堆里去挑选。这些都是作为废料要处理的,经过他的手变废为宝,他不知为单位节约了多少资金。

他是一个像雷锋同志那样的节俭能手,悉心收集了别人看不起眼的废弃材料和用具,哪怕是一颗螺丝钉,一个螺帽,一节铁丝,都像检到宝贝一样,放入他的百宝箱,他装满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箱子。

这样吧,我领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她领着我们在修理车间,旁边有个小门,房间并不大,中间留有一个人能走的道,靠墙四周都摆满了他的百宝箱,箱子盖上有编号。最后一个编号是二十八,我打开标有工具字样的箱子,里边有残缺把子的螺丝刀,有缺牙口的钳子,有断把手的扳手。

我问石大姐:“这些都不能用的工具,留着有什么用?”

“这里边没一样东西不能用,比如说这个钳子,如果下口坏了,他就让这个残废工具在这里安静地休息,等下次配到下口没坏的钳子,拆下来补上,这把钳子又可以使用了。他把换下来不能再用的废品集中起来,说是还可再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