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留学
1972年12月4日,张瑞他们一行63位留学生从京市飞往沪市,从沪市乘坐巴坦航空公司的航班降落在绅士国首都雾都。
张瑞留在了绅士国,其他留学生分别去往了樱花国、浪漫国、巴坦国等国学习。
他们几个留学生住在花国驻绅士国大使馆所有的公寓里,配有专门的厨师。
这些留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当地文化委员会特意办了语言培训班,对他们进行培训。
老师是当地人,知道他们这批留学生是为花国培养的未来外交官,教英语时分外注意。
因为张瑞在国内就是英文处翻译员,并且给总理做过翻译员,她也表达了想尽早完成学业,报效祖国的决心。
经过培训班老师的测评,驻绅士国大使宋启光决定让她最先进入联合学院学习,张瑞就此住在了联合学院的宿舍。
联合学院是一所两年制大学预科学校,除了英文是必修课外,其他课程都由自己选择,张瑞选修了和外交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
使馆的工作人员十分关心他们这批留学生的身心健康,怕他们压力过大,就让他们不必在意文凭,一心一意学好语言就行。
张瑞十分珍惜学习时间,老师推荐阅读的十几本书,她加班加点的看。
学校还开设有中文课,由于她中英文水平都不错,校方聘请她每周在学校讲一节中文课。
1974年下半年,大使馆安排他们正式进入绅士国各大学学习。张瑞被安排进入了雾都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这所学校出了无数政客名流,张瑞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结交了一批优秀的同学。
在绅士国留学期间,穿衣自由了不少,男同学会穿着西装走在雾都的街头,女同学也会穿上国内不敢穿的时髦衣服穿行在雾都的街头。
远在异乡的他们,互相照顾、关心,关系处的还算融洽。这些留学生里除了她有台照相机外,还有一名叫做陈华的留学生有一台照相机,他已经是一个5岁孩童的父亲了。
张瑞多是取景,为此和几个当地的摄影爱好者成为了朋友,她的一幅作品——雾都街头,还被推荐给当地的报社发表,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为花国留学生带来了美誉。
宋启光大使赞誉她有做外交官的优秀特质,是一位通过摄影搞外交的花国女性。
除了每天的阅读作业外,每周末老师还开出一串儿的书单,布置一篇读后感。周末的课业虽然也很繁重,他们还是在认真完成课业后相邀出去旅游照相。
为了更好的了解英国的文化,他们会利用各种机会与各阶层人士交流:上层操的牛津音,中层讲的标准话,市民说的土话。
上层人读《卫报》《泰晤士报》,下层人读《镜报》《太阳报》。
1975年2月,大使馆通知他们,国内指示,他们结束学习,陆续分批回国。在他们之后,外交部又组织了不少批留学生赴绅士国学习。
张瑞在回国前期一直忐忑不安,她向宋启光大使沟通想要赴浪漫国留学的事,由于国内并无此先例,他也很为难。
在张瑞不抱任何希望,打算回国之际,宋启光大使通知她,可以跟随新到的一批留学生前往浪漫国留学。
“张瑞,总理亲自打来电话,特批你可以赴浪漫国继续留学,希望你努力精进,不负众望,学成回国。”
张瑞百感交集,1975年2月她抵达了浪漫国首都开启了新的留学历程。
到达花国驻浪漫国领事馆,张瑞见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邱朝明。
多年未见,他仿若一位翩翩公子,温润如玉,优雅而从容。在春日的阳光下,他微笑着漫步向她走来,仿佛带着一种诗意的美感。
大使馆安排人员带他们参观巴黎的卢浮宫、凡尔赛、埃菲尔铁塔等地方,邱朝明和她并肩走在的巴黎街头。
“你在信里没有提到你被派往浪漫国大使馆呀?”
“从奥地利回国后,我找到了伍副部长,告诉她,我有意中人,两地长相居,何日抱美归?她笑个不停,说会考虑我的终身大事……”
“什么时候古文也进步了,都能出口成诗了?”
“投其所好,谁叫我爱慕的女子博学多闻、才貌双全呢!”
“这么多年,没有遇到合适的?”
“伍副部长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用了贺铸的诗回她,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她说我这是郎心暗许了?”
张瑞听着他语调缓慢,不疾不徐,面上平静温和,眼前一时恍惚——
“你放心吧,你之所愿,我必赴汤蹈火以为之;你若不愿,我必赴汤蹈火以阻之……”
“聘礼也给你攒着,嫁妆也给你攒着,你什么都不用管!”
“我就愿意娇养着你,也只娇养着你,不好吗?”
“张瑞!你没事吧?”邱朝明的呼喊让她回过神来,她捋了一下发丝,掩饰了恍惚。
“没事,大约是刚到一个地方,一时没有适应吧!”
“还有两年之期,我时常在你身边,才不会错过!”
“只怕你会后悔等我……”
“我知道你的顾虑,我不是迂腐之人,和你在一起,什么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