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马和骆驼4
朱元璋把郭子兴送回帅府,忙令家人给大帅换衣、洗澡,请医治伤。吩咐家人细心照料大帅,并令亲兵加强巡逻,然后令兄弟各就各位,自己也骑马巡城去了。
贾鲁围城达四个月之久,城久攻不破,元军也有些懈怠。贾鲁每隔三五天就来到城下搦战,反正城里任他骂,既不出战,也不惹他,只是做好守城。贾鲁没法,只好在城下耀武扬威一阵,就各自回营去了。
一天,徐达从家里来到城里,只见他肩上斜挂一支弓,手里拿着几支箭,他一上城就遇上朱元璋和汤和,徐达和叫说道:“两位哥哥,你看我拿来了什么?”
元璋拿来一看,是一只弓,约有二十多斤,弦是牛皮筋所做,朱元璋就举弓来拉,他左手握弓,右手拉弦,用尽平生之力也休想拉开弓。
“哥哥,你别空费劲了,兄弟昨天在家拉了半天也没有拉开,实话告诉你吧,这是一只铁胎弓,双手没有千斤之力,休想拉开铁胎弓。听我父亲说:这是梁山好汉花荣用过的弓,不知怎么在我们家里,几辈人没有哪个能拉开过,所以一直没人用。听说这张弓拉开后可以把箭射到两百步以外,我想用它来射贾鲁,这小子太猖狂了,我们应该杀杀他傲气。”
朱元璋听了,眼里放出异彩,他忽然想起洪法大师当年讲过,他的祖先曾用硬弓射蒙哥汗的故事,元璋拍了一下大腿,说道:“好,这个方法不错,我们不妨去试试。”
“怎么试试?”徐达问道。
“城里有专作弓箭的人吗?”元璋问道。
“有,我们武馆背后就有一个专做弓箭卖的作坊,干什么?”徐达问道。
“走,兄弟,我们找他们去!我们边走边说。”朱元璋回答道。
元璋回过头对汤和说:“汤兄弟,你好好守城,我和徐达去办一件事。”
“好,你们去吧,这儿由我负责,出不了问题。”汤和回答道。
元璋和徐达骑上马直奔弓箭作坊。作坊里很多人正在做弓箭,现在正是战争时期,大兵压境,弓箭需求量激增,所以生意特好。
元璋和徐达找到作坊主,作坊主姓明,他见来了两个人高马大的军爷,忙问:“军爷,有何公干?”
元璋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准备为这张弓作一个弩,你看有办法没有?”
元璋把箭和弓一块递给作坊主,明坊主拿起弓端详了一阵说道:“作是可以作,不过这是硬弓,这弩要特制,起码要十天才能完成,而且价格也高,要一百两银子才可以作。”
徐达说道:“怎么这么贵?优惠些可以吗?”
明坊主摇摇头说:“军爷,这弓是硬弓,非千斤力不能开,必须要作一个开弩机,才能将弓打开,所以价格和时间都没有商量。”
徐达对明坊主说:“这位就是郭大帅的女婿朱元璋,今天我们特地来此请坊主帮忙的。”
明坊主放下弓箭,把朱元璋端详了一阵问道:“爷是否就是所谓濠州‘十虎’,不到一刻,杀了元兵一千二百人的朱元璋?”
元璋说道:“正是敝人。这位是徐馆主徐捷的公子徐达,也是‘十虎’之一,你看,你这里今天就来了两虎。”
明坊主听了,赶快离座,拱手说道:“你们怎么不早说,你们二人是我们濠州的保障,既是这样那价格我们就不谈,至于时间吗,我估计少说也要五天。”
“不,银子还是要给的,至于工期——”朱元璋说道。
“朱爷,你这话就见外了。你们近五个月,抛头卢,洒热血与元兵作战,保卫了濠州,保卫了我们老百姓,这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我以为你们是哪来的公子哥儿,吃饱了无事干,作乐而用的,我才这样说的,既是二位来,一定是对付城外那帮贼狗,这活就算分文不给我也接了,工期我们日夜加班,争取两到三天完成。但是我有一个难题,这硬弓的开弩机我还没作过,心中没底,我只好去请我师父出山,他曾经作过,但他已六十一岁了,在家休息,走,我们一起去请他出山。”
元璋说道:“难得坊主深明大义,元璋在此深表谢意。”
元璋三人一起来到明坊主师父家,坊主向师父说明来意,一开始老人坚决不愿作这‘杀人机器’,后在纸上明坊主写了些什么,老人才爽快地说:“你怎么不早说,既是守城将军要用,我就少活十年也要把开弩机造好。”
老人说完,就站起来和大家来到作坊,亲自参加弩和开弩机的制作。
第三天早上,元璋和徐达早早来到作坊,弩和开弩机已经作好,元璋细看,原来弩机专开铁弓之用,后机与弩机相连,弩机周围有‘廓’,即外壳,壳中有牙,可钩弓弦,壳上有‘望山’,即瞄准器,牙下有“悬刀”,也就是扳机,还有箭槽,这是专门放箭的地方,发射时,只要左手托弩,右手食指扳“悬刀”,钩弦的“牙”就下缩,弦就弹出,有力地把箭射出去,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放完箭后,将弩放在开弩机上,只需要摇几下开弩机的手柄,开弩机一个铁钩就会把弓弦往后拉,重新把弦挂到“牙”上,完成了弩的发射准备。元璋和徐达很快就学会了弩的操作,元璋高兴极了,就留下一百两银,准备拉连弩走。
明坊主坚决不收银子,元璋和徐达劝了好一阵,明坊主只同意收二十两银,最后达成协议明坊主只收下三十两银,双方才无异议。坊主用车把机器送到东门城楼上,安装完毕,趁贾鲁还未来,他们就偷偷地试射了一箭,效果果然不错,射程在两百步之外,元璋十分高兴,明坊主就告辞而去。这正是:设好硬弓待猛虎,撒下天网等豺狼。
这天上午,贾鲁又来到城外空地上搦战,今天不知为什么他特别高兴,居然立在马背上,张开双臂,放开嗓子大唱起蒙古牧马歌来,说真的贾鲁的嗓子还不错的,比起今天那些苍蝇歌星、蚊子歌星、跳蚤歌星,快板歌星来那要强若干倍,他要能活到今天,不知要羞死多少那些所谓的“歌星”、“明星”。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元璋见机会来了,忙对汤和说:“汤和,快鼓掌,大家喊:再来一曲!”
果然汤和在城楼上带头鼓掌,“再来一曲”的吼声传到城下,贾鲁立在马上,得意忘形地拱了拱手,又放声歌唱起来。正当贾鲁再次放歌之时,朱元璋手提弩箭,躲在汤和身旁,瞄准“望山”,扣了一下“悬刀”,只听见“唰”的一声响,一支箭直向贾鲁飞去,贾鲁正唱到高兴处,忽然他大叫一声,倒撞于马下,鲜血从口中喷出,几个元兵上前扶起贾鲁,只听见一个元兵叫道:“不好了,元帅中箭了!”
朱元璋把弓丢在地上,高兴地跳起来:“射中了,我射中贾鲁了!……”
徐达、汤和及守城士兵都高兴地大叫起来。几个士兵把贾鲁抬回营去了,城里的人奔走相告,人人都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第二天早晨,城外没有动静,朱元璋派人出去侦察,半个时辰后,探子回来报告:昨天贾鲁当场被射死,元兵在昨晚二更天就解围去了。全城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锣鼓声不绝于耳。历时四个月,一百二十天,濠州保卫战终于得了最后胜利。朱元璋通过这次保卫战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朱元璋望着欢腾的人群,才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的疲倦。他一下浑身无力地坐在城墙的阶梯上,这时涌上来一队士兵,把他抬起,嘴里喊着胜利,把他抛向空中。……
朱元璋回到帅府向郭子兴报告:“托大帅的洪福,昨天小婿和弟兄们在城墙上射死贾鲁,元军连夜解围而去!请求大帅犒赏守城弟兄们!……”
郭子兴固然高兴,只在鼻子里“嗯”了几下就称完事。元璋听了,十分失望地走了。
元璋在家休息了三天,就带上自己的弟兄和七百名士兵下乡去重新整顿各乡镇的政权及民兵组织和地方财政、税收。因为元兵来了四个多月,对各乡镇都有一定影响,少数乡镇还有复辟开倒车的情况,对那些不法士绅,土豪,进行惩治,新生红巾军政权才又得到巩固。
他们这队人马驻扎在临淮镇,队部就设在镇政府里,兄弟们被分成十个组,每组十人,到各乡镇去了,只有元璋身边留了几个兄弟在守队部,他一人独自来到镇上到处走走看看。
临淮镇是一个大集镇,镇临淮河边,来往商贾、船只很多,虽是一个集镇,倒也繁华。朱元璋到处查看了一下,快临近中午,就走进一个大酒楼,上了二楼,在临近窗户边的一张桌子上坐下来,他就要了几个菜和一壶酒,一壶茶,一边吃东西,一边眺望窗外淮河风光。
朱元璋旁边的桌子上也独自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面目皙白,长着不长而稀疏的胡须,黑纱冠,青色长绸衫,朱元璋一上楼来,他就不停地打量朱元璋,朱元璋见他也是孤身一人在品茶,就对这个老者拱了一下手说道:“对面老先生请了,先生好雅兴,独自一人在欣赏淮河风光。”
老者笑着说道:“军爷你不也是一个人在欣赏风景吗?”
元璋见此人谈吐不凡,就说:“我们都是孤身一人,不妨请先生移趾过席,我们二人边品茶和吃东西,一边谈话如何?”
老者说完拍了几下手掌,说道:“这个主意不错,来人!”
这时,走过来一个小二对老者说道:“郭员外,有何吩咐。”
“原来老者姓郭,还是个员外呢。”元璋心里想道。
只听郭员外说道:“我把刚才所要的菜数量扩大一倍,我们现在是两个人,另外,酒换成‘双沟大曲’,全记在我帐上。”
小二答应而去。元璋听了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地说:“今天应该是我作东,怎能让老伯你掏腰包?”
郭员外说道:“区区小事,不用客气。请问小将军怎么称呼?在哪里高就?”
“在下朱元璋,在郭子兴大元帅帐下作一镇抚。”朱元璋说道。
郭员外也说道:“草民也姓郭名山甫,本镇人氏,今年四十五岁。常年在淮河上跑些生意,家中小有资产。请问朱将军,这里的招军工作是你在负责吗?现在还在召兵吗?”
“正是在下,不知老伯问此有何事?”朱元璋问道。
郭山甫说道:“小将军有所不知,老朽除了经商以外,生平有一最大爱好,就是相术,而且有一定的造诣,不瞒将军说,你刚一上楼,我就替将军相了一下。”
“怎么样?”元璋问道。
“小将军相貌清奇,目前虽暂为镇抚,但将军终非人下之人,久后必有所作为。”郭山甫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十八,一个二十,想投将军帐下从军,我两个儿子从小爱舞刀弄枪,我已找过有名的教师传授武艺,所以他们现在初通武艺,我想让我的两个儿子来将军帐下从军,不知可否。”
元璋喝了一口茶说道:“郭大伯,你可要想好,我现在只不过是郭大帅手下的一个小镇抚,就目前来说各方面都受制于人,要是将来没有出路,误了公子,老伯你可不能后悔。”
“我相信我的眼光和判断不会有错。实话对你说吧,我的两个儿子想去投郭子兴从军,我就去拜望你们的郭大帅,结果让我大为失望,我看此人言语粗俗,胸无大志,而且此人特别贪财,心胸偏小。此人不会有什么作为和成就,他不过是一只‘凤’而已。”
郭老伯说道这里,用右手食指在桌上用茶水写一个碗大的‘凤’字。
朱元璋看了想了一下说道:“你是说他是一只凡鸟吗?”
“对,果然聪明,一语击中要害。”郭山甫说罢,二人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