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购买荒地
“阿彧,刚才是不是有人来过?我隐约有听到声音,是个姑娘。”
“是我军中参谋姜谊的女儿,姜小五。她懂医术,给我们二人治了伤病,还留下了一些食物。”
姜明诗走的时候忘记告诉他怎么打开八宝粥的罐头盖了,他摸索了好久才弄明白。
那个小小铁罐,设计和水瓶一样精巧便携,外面的盖子能轻而易举的打开,里面的铁皮上有一枚拉环,拉起铁环就能轻松打开罐头,就是打开了再也不能封回去。
“阿彧,这么说来那位姑娘当真是好人,倘若日后我们有机会,一定要报今日救命之恩啊。”
“我记得我一直很冷,想睁开眼睛看看你,就是怎么都没力气抬一下眼皮,模糊中听到有个姑娘和官差说话的声音,没多久后我不冷了,还很暖和。”
宋彧把一片暖宝宝拿到谢姣云面前,“是这个,说是叫暖宝宝,姜姑娘在我们身上贴的,它能发热一整日,但不能贴着皮肉,否则会烫伤。”
那东西既不是热水也不是木炭,更没有半点火星子,小小一片,拿在手里就热得跟汤婆子似的。
要说宋彧平常生活条件艰苦,那身为靖王妃的谢姣云就一直都是养尊处优的。
身为皇家之人,她曾经所享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可这等神奇之物,她从未见过。
不过她没见过,肯定是她旧居深宅见识短浅。
冬天用来取暖的兽皮狐裘炭火价格昂贵,这东西想来也绝对不便宜,那位姜姑娘当真是大善人。
就是可惜,现在她身上是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东西能感谢一下人家。
———
【今日任务已发放,任务如下:一天之内务必花光二千两银子,奖励为一千两黄金及隐藏奖励。】
姜明诗伴随着系统提示音醒来。
稍微动点脑子就可以看出来,系统每天的任务额度都是翻倍增长的,古代的生产力低下,十两银子的购买力都是很大的。
像这种并不怎么发达的落后小城市,二千两银子,要实打实的花完,无异于是蜀道难的难。
今天姜淮的心情看上去很不错,昨天夜晚姜明诗去看宋彧母子时他就去找了杨家姑娘,杨家姑娘哭着对他表露心肠。
原来她并非不喜欢姜淮,而是杨家落败,姜淮是良家男子,她是罪臣之后,认为两人不应该有太多牵连。
“小五,你还有钱吗?我想为杨姑娘置办些物件,让她路上轻松些,我不需要太多,二百文钱足矣,日后定会尽数还你。”姜淮向姜明诗求助道。
他近两天能吃饱穿暖全倚仗妹妹,即使是自家妹妹也不能白要她拿钱,更何况还是拿妹妹的钱养自己的心上人。
姜明诗从奖励银子里拿出了五十两,“二百钱太少了,杨姑娘还有家人,可以为她多准备些的,不过也不要太多,他们白天身上要上枷锁,本来就很沉重,东西送多了就是给她增加负担。”
“我知道的,小五,你要与我一同去,还是现在客栈等我回来?”
“我就不去了,我想去外面走走,想买点我喜欢吃的东西在路上吃,哥哥你慢慢买,不着急,我们有马车,很快就能赶上步行的他们。”
“好,那你切记不可一人走远。”姜淮叮嘱道。
他前脚刚走,姜明诗就在城中漫无目的闲逛。
蜀地人烟稀少,尤其是这种小城。
说起蜀地,姜明诗脑海中就想起了一个人———诸葛武侯。
这里地形崎岖人丁稀少,田地极难开垦,较出名的就是蜀锦,农业方面比较落后,因此当年为了建设蜀汉,武侯可谓是呕心沥血。
要是能够解决粮食产量这一大问题,当时蜀国的国力少说会强上三成。
可除了私人田产,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国家,要是想开垦荒地,那就需要向官府交银子购买。
蜀地的荒地就非常多,可惜开垦荒地通常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时间,劳动力和物资。
古代农业工具不发达,耕牛是稀缺物,大多耕牛一样属于官府,寻常百姓或是达官贵人都不能随便养牛。
耕地除了耕牛,就是人力,效率低下,开垦一块荒地需要很长时间,且播种有时间限制,错过可能导致一年的努力白费。
不仅如此,开垦荒地后还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赋税。
所以这对许多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即使有机会开垦,也必须权衡利弊,故而蜀地压根没人愿意去开荒。
姜明诗根据系统地图的指引来到官府,花了五两银子让衙役帮忙传话,告知知县她想要购买荒地的想法。
知县没理会,让县丞接见了姜明诗。
县丞见她一个小姑娘,看着不像是多有钱的人,猜测她顶多就是有几个小钱又涉世未深,因荒地便宜,就心比天高的想着开垦荒地赚钱。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送上门的钱,没有不要的道理。
县丞态度散漫道:“荒地三贯钱一亩,你要几亩?”
一贯钱是一千个铜板,一千个铜板等于一两银子,荒地也就是三两银子一亩。
“我要四百亩地。”
“什么?”县丞震惊的正眼审视起姜明诗来,“你……说真的,还是逗我玩呢?”
“自然是说真的。”
“那你可有带银钱过来?”没看到银子,他是不会相信的。
姜明诗脚边是一个手提木箱,打开木箱,里面罗列着整整齐齐的银条。
银条看在县丞眼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姜明诗一脚踹上木箱,“这里是三百两银子,我就带了这些出门,若是能快些办成,你们可同我去取剩余银两。”
“你且等着,我这就去禀报知县大人!”
知县很快就亲自接见了这位大主顾,有人愿意拿一千二百两银子买难啃的荒地,这对官府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检查过银子没问题,他当即让县丞起草定帖,自己再盖上官印,开具地契交给姜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