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逢》
逢,本义遇也,多指碰到、见到认识的人,因此有了常用搭配词相逢,如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俗语山水有相逢,延伸义有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如枯木逢春,形容枯木遇到了春天又会恢复活力,两者皆为自然想象,实际使用时多采用其寓意。山水有相逢,原义是指自然界山水交接相连,寓意人与人总会有相遇或者打交道的时候,不要把话语说死、把事情做绝,多点宽容之心,给对方留有余地等,枯木逢春,本义是干枯的树木到了春天会恢复生命力,现在常寓意垂危之人或事物有转机获得新生的希望。相逢,多指寓意美好的遇见,是诗歌中常用的字眼,如秦观的情感佳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晏几道的痴情佳句“犹恐相逢是梦中”,岑参的伤感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还有明代才子杨慎洒脱之言“一杯浊酒喜相逢”,也不乏寓意消极的遇见,如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所言“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苏轼悼念亡妻的悲情诗句“纵使相逢应不识”。逢,是个好字,积极的寓意居多,盛唐李白之《清平调》,中唐刘禹锡之《秋词》,晚唐杜牧之《送人》等是值得有目共赏的诗篇。
《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任职翰林院时所作的乐府诗,共计三首,主旨都是围绕描写杨贵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首,因为它含有优美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据记载,唐明皇陪杨贵妃观赏花园时,大音乐家李龟年准备用旧曲演奏,被唐明皇叫停,并宣见李白要求以“清平调”为题作词写新乐章,于是创作出了《清平调》三首。这三首诗是典型的应制诗,即是奉皇帝之命而写的诗词,主要用于娱乐帝王、称颂歌舞升平、美言盛世风俗等,这首诗未直接歌颂唐明皇,而是赞美其宠爱的杨玉环,一般来说,应制诗很难表达出人的真情实感,多是恭维之言,在当时观众来看,《清平调》亦是恭维之言,流转千年后,读者观众多是欣赏其诗句的精彩描写。清平调原是唐代大曲名,故唐玄宗能命李白以此曲名作词,它和唐代教坊曲演化成词牌名一样,后来也逐步演化成词牌,不过此词牌的作品基本上李白的为尊,北宋文学家苏轼也依照此调作《清平调引》三首,在当代,用现代音乐模式将《清平调三首》演绎成歌曲,然而他们的知名度都不如李白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或许是因为该作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清平调》的首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便是诗仙李白的神来之笔,“云想”与“花想”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悬想之辞,夸赞杨贵妃之美,见到云彩灿烂则想到其衣裳的华丽,见到花之娇艳则想到她的羞花之貌,春风吹拂着栏杆,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更加娇艳欲滴,李白恭维之辞固然有之,古人将杨贵妃列为古典四大美女之一,足见李白所言并非无依据瞎编乱造。后两句中的“群玉”和“瑶台”分别是古典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和神仙居所,那“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便是说,倘若不是在群玉山头才能见到的仙子,必定是在瑶台的皎洁月光下才能遇到的女神,总之,李白连用两个神仙居所夸赞唐明皇的爱妃,印证了众所周知的俗语,把人夸到天上去了。李白未直接描写杨贵妃的姿势美态,而是以花喻人的方式描写她的美,其次又将杨贵妃比喻成仙女,用以抽象的写作手法描写杨贵妃的娇柔媚态,避免被有心人指摘有“垂涎”杨贵妃美貌的嫌疑,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直言杨贵妃娇美姿态,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并不只是赞美之意。另外两首,也是李白发挥其才气,发挥最大本领要称赞杨贵妃,第二首说汉代的赵飞燕只有凭借着新装才可以比,第三首说杨贵妃之美让唐皇帝露出满面春风之笑,此三首诗得到唐玄宗的高度赞赏,不过遗憾的是,任职翰林的李白并未因此在仕途上有所进展,或许是皇帝老儿只将李白视为李龟年同一类人,是提供欢愉的文学艺术中人,实非政治上可用之人。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是乐观主义者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是他被贬谪到偏远之地时创作的,古代的官场中人,被贬时通常都是郁闷万分的,心情特别低落的,与刘禹锡同时期被贬至湖南永州的柳宗元就一直较为伤感,并写下“千万孤独”的《江雪》,然而刘禹锡却恰好相反,创作出积极诗篇《秋词》。古代的文人骚客习惯性悲秋,秋天里自然景象多呈现萧条凄清的感觉,故让许多文学创作者情不自禁的陷入叹秋的基调中,因此秋季的诗词作品,多以凄凉、苍茫、悲壮、伤感、哀愁的形式出现,这就好理解《秋词》的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绝对唐代诗人的“另类存在”,被贬的二十三年生涯中,多数作品都是积极的,他更多的是化郁闷为力量,坦然的接受被贬的命运安排,在仕途下行期间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融入当地生活中去,他的《竹枝词》系列诗便是例证之一,犹如他在《秋词》中说“我言秋日胜春朝”,正常自然景象是春天万物新生,秋天万物萧瑟,一般人也应是喜春天而伤秋天,但是刘禹锡却豁达的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充分说明刘禹锡想要传递的是妥妥的正能量。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前两句遥相呼应,说秋日里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冲上云霄后,也可让我的诗情飞上碧霄,刘禹锡此言也是为了证实“我言秋日胜春朝”。
此首诗的主旨是歌颂秋天的美好,一反常态的悲秋传统,并借仙鹤直上云霄的描写,表达作者乐观向上和豁达坦荡的情怀。进入秋季,天气转凉,很多花草树木开始枯萎,人非草木,但是见到枯萎的草木后,容易滋生伤感的愁绪,很显然的是,刘禹锡应该也有愁绪,但是他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秋天也很美,对于创作诗歌来说,比其它季节更有诗意,而且刘禹锡写秋意不会营造悲伤之感,反而说比春天还有趣,一改文人骚客逢秋悲寂寥的姿态。刘禹锡的才情是众所周知的,十九岁便名震长安城,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家室背景外,更是他任何时候都保持乐观心境的特质使然,他出生名门,也曾经年少得志,倘若他不参与革新运动,不是想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他的人生或许会顺利很多,不至于贬谪长达二十三年之久。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直伴随他,或许也是因为他生不逢时,他所处的中唐备受藩镇割据、宦官争权还有党争的困扰,他参与的永贞革新也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国家困局,然而任何时代的革新运动,都是不顺利的,从而让刘禹锡陷入了长期的困境之中,但是他没有消沉,更没有悲伤,而是积极的面对,怀有“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豪迈气概面对贬谪生涯。这首诗也诠释了刘禹锡非常了不起的一面,不单是乐观面对逆流困境,更为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写秋天没有伤秋之感,没有悲秋之意,彰显他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从他身上应当汲取的精神内涵。
《送人》
(唐)杜牧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送人》是风情浪子诗人杜牧的送别诗,很多文人送别佳作都是送别好友的,杜牧这首诗送别的人,从诗内容来看,显然是他处处留情的某位女子,从这首诗首句“鸳鸯帐里暖芙蓉”便可知,杜牧这位情场高手,创作诗词都不忘描写情人之间温存的画面。多数文人创作送别诗词时,都习惯性写送别前的场景,而杜牧另辟蹊径,首先描写在鸳鸯帐里缱绻,难舍难分,想到爱人此去山高路远,千里迢迢,不禁潸然泪下,比宋代柳永送别情人时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更加具有生活场景感。第三句“明镜半边钗一股”说作者将半边明镜和一股钗子交给情人,这里如同影视剧里的情节,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分的时候,男主拿出身上宝贝送给女主当做日后有缘再会时信物,最后一句“此生何处不相逢”即是说,人来人往,有再相逢的时候,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离别而太过伤心,这里可以看着作者安抚情人的话语,也可理解为分别时的潇洒,今日的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对于杜牧《送人》中的这句诗,让人联想到的,且更为深刻的应是粤语歌曲《人生何处不相逢》,这首歌出自香港女歌星陈慧娴的经典歌曲,原本这首歌题目为“分手的时代”,或许是借鉴杜牧的诗句而改名,学者对“人生何处不相逢”出自何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出自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也有认为是出自晏殊《金柅园》中的诗句“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如果说杜牧的这首诗无争议的话,不排除北宋的两大词人晏殊和欧阳修,都曾借鉴杜牧的这首诗,毕竟化用前人的诗句是创作的常态,其实也是创新的做法,创新的本质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换点新意,最为常见的诗词创新,便是将前人的诗句变字而用。
人们初接触的“逢”字诗句,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表现出来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是在重阳节登高这天,晚唐诗人杜牧难得不为女人伤感了一回,谓之尘世难逢开口笑。王维的这句诗是年少时便开始摇头吟诵的,那时候摇头吟诵却不知其意,现如今点头甚是觉得,此诗句写的妙,或许是因为古人设立佳节就是为了让人们加倍思念亲人的,多年的成人生活经历的确是“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一年难得笑几回,杜牧所言的尘世难逢开口笑甚合成年人的心境。诗词出现逢的时候,多是佳言妙句,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俗语如狭路相逢勇者胜、屋漏偏逢连夜雨等都是经典名言,禅语“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亦是精彩之言。李白《清平调》之逢,寓意盛赞杨贵妃之美,刘禹锡逢秋不但不悲秋还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可谓是乐观者的灯塔般存在,杜牧想着是此生何处不相逢,然而人生相逢是非常难的事,现代人再逢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更何况车马慢的唐代,因此相逢是个很美的词,喜欢诗词的人不应该辜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