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旧案重查
他们来之前,宋大人已经审过一遭了,可这刺客嘴硬得很,什么也不肯交代,眼下宣王殿下亲自来了,他仍旧一副要杀便杀的模样,缄口不言。
“晏林逆党……”段景忱缓慢踱步,沉声道:“你们本是大齐神兵,十年前边境一战却通敌叛逃,陷大齐于危难,而后隐于市井,多年与朝廷为敌。”他语气不重,却满是压迫,问那刺客:“不是想要置我皇室于死地吗?为何现在又与东宫勾结?是你们真心想要归顺,还是太子身为储君,昏了心智,也打算背叛朝廷?”
那刺客双眼空洞地看着前方,沉默不语。
过去太多年,世人已经忘记晏林逆党的来历了。
曾几何时,齐朝兵力薄弱,燕召蛮夷屡次来犯,边境百姓民不聊生,祖皇帝便组织了这样一支精锐军队,史称大齐神兵营,战场之上,这些人个个以一当百,凯旋之时,祖皇帝亲自赐名,于是有了名震天下的晏林军。
晏林军驱逐蛮夷,镇守百姓,可谁能料想,护佑了大齐百年的神兵,十年前与燕召一战,在最后的殊死关头,竟背叛了大齐,若不是援军及时赶到,边关将被铁蹄踏破,大齐将沦为蛮夷的土地。
此事引皇上震怒,战乱平定后,他下令将晏林叛军全数绞杀,一个不留,这些人没了活路,竟是潢池弄兵,直接反了朝廷。
“殿下。”宋大人无奈对段景忱摇摇头,这些叛党嘴硬心狠,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不想说的,宁死也不会开口。
宋大人束手无策,可有人却偏不信这个邪,他倒是要敲一敲,这刺客的骨头到底有多硬。
“王爷,你就别问了,这人啊是个没有心的,连自己的女儿都抛下不管,还指望他明辨什么是非。”
女儿两个字很生刺耳,那刺客一听,立刻警觉地看向门口的人。
只见一个物件正挂在那伶人的手指上,他一边悠哉荡着,一边细细欣赏,口中念叨:“这荷包的绣工着实精致,云儿,这是她的名字?”
看清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刺客眼神骤然变了,终于开口:“你们这些卑鄙小人!有什么冲我来,你们把她怎么了?!”
果然诈出来了,这荷包是他在御花园与这刺客交手的时候,从他身上发现的,猜测是他要送给女儿的东西,没想到真叫他懵对了。
“哎?你说谁是卑鄙小人?”他一指那刺客,不满道:“受人指使,谋财害命的是你,宣王殿下大发慈悲饶你不死,你不知感恩,竟还出言不逊?”他说着,看向段景忱,“王爷,他不说算了,他撒谎,小孩子可不会撒谎,咱们要不……换个人问问。”
段景忱配合他演,点点头,再不看那刺客一眼,随着他出门。
一只脚还没迈出去,便听到那刺客在身后撕心裂肺地喊:“晏林军不是叛徒!”
几人停下脚步,回头看见那刺客双眼猩红,血泪浑浊在一起,因过于激动而不停颤抖,“晏林军……从未背叛过大齐!”
他谨慎地看了眼段景忱,宣王殿下平静面容下暗潮汹涌。
“太子亲口向我允诺……”那刺客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只荷包,一字一顿道:“待他登上皇位,便会还晏林军清白。”
与段景忱对视一眼,小棠什么也没说,抬手一挥,将荷包还给了那刺客。
对方宝贝似的接住,仔细收着。
再无多言,几人默默离开了房间。
暗堂静谧,烛影跳动,氛围压抑而诡谲。
难得,一向轻浮捣乱的人,此时有了片刻正经,静静陪在段景忱身旁,不言语。
段景忱沉思良久,问宋大人:“晏林叛、军的案宗,可还能找到?”
宋大人想了想,“倒是可以找到,只不过,当年叛军一案震荡朝野,铁证如山,即便找出案宗,也不可能有转圜之地。”他担忧地提醒段景忱:“殿下不可听那刺客一面之言,叛国实乃重罪,怎能轻易平反,一旦受了牵连,那便是万劫不复。宋大人劝谏道:“如今我们手握太子贪墨的证据,又有他与逆党勾结的罪证,重重罪名叠加,不信撼动不了他的储君之位,此乃殿下出手的最好时机。”
“不可。”
这两个字,二人竟是异口同声。
他愣了一下,对着段景忱笑了,老实退到一旁,让王爷说话。
段景忱道:“父皇卧病多时,无力掌管朝政,眼下朝中事务都由太子掌权,将他逼急了,难免他不会逼宫而起,直接夺权,到时宣王府麾下无兵,恐难与之抗衡。”
“殿下的意思是?”
段景忱目光幽沉:“这么多年过去了,晏林军的旧案,也是时候重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