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 > 第10章 操纵心理学

第10章 操纵心理学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因为潜在的不确定感,龚华东感到终究是心理没底。不由得他想起了自己学习过的一本书,关于心理操控的书。

在《操纵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哈丽雅特·b·布瑞克细致入微地讲解了操纵心理的形成机制和心理作用,从消极个积极两方面来阐述操纵心理,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意义。

另外,书本里详细讲解了让人成为被操纵者的7个弱点,概括了操纵者的9种类型,分析了操纵者的动机、目标和手段,还提供了心理测验,让你评估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纵,是否处于操纵关系之中,并总结概况了抵抗操纵的关键7招,帮助你摆脱操纵关系,不做软柿子,重掌人生的主动权。

这里就就您想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容易被操纵的人,提供一些摘录,您可以根据下面的描写,进行自我审视评估。

在《操纵心理学》提出7个按钮,也就是7个普遍的现象,用以评估一个人是否是容易被操纵:

一、取悦他人的习惯与心态。

取悦他人的习惯和心态常常表现为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而忽视自己的内心声音。要判断这种习惯和心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 对他人意见的过度重视:总是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会因为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不惜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和行为。这种心态可能源于内心深处对自身价值的不自信,或者是对社交关系的过分依赖。然而,这样做往往会让人失去自我,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

2. 难以说“不”:

对于他人提出的要求,如果是自己不愿意做或者无法胜任的事情,往往很难直接说“不”。因为害怕一旦拒绝了别人,就会让对方感到失望和不满,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这种心理使得人们常常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想要满足他人的期望,但另一方面又觉得难以承受压力。

因此这样的心态下,使得对于他人的请求,即使自己不愿意或无法胜任,也很难拒绝,担心会让对方不高兴。为了避免他人不高兴而不得不接受操控,是满足他人。

3. 自我牺牲或许更确切地说自我放弃:他们往往会选择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作为代价来满足别人的要求,哪怕因此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也在所不惜。然而,那些所谓的“他人的需求”真的就是真正的他人需求吗?或许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有时候,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是因为他们将这些期望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他人而活。如果一个人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么他很可能会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一来,他就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更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说,我们需要学会在照顾他人感受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独立且富有创造力。毕竟,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地爱自己时,才有能力去关爱他人。

4. 依赖他人的认可:

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需要不断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和赞扬。

总是不自觉地想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存在感。

当某个别人对自己的价值达到了被认可被赞赏地愉悦感之后,渴望再次获得认可被赞赏,越来越渴望,就会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一般,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只能依靠他人源源不断地提供肯定与赞扬来维持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而一旦这位特定的他人没有以往那么认可肯定或赞美,感觉自己失去了全世界,顿时陷入了无尽痛苦。渴望对方能够可怜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肯定赞美安慰。

5. 内心焦虑:

在取悦他人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感到内心焦虑和不安,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这种心态往往源于对他人认可和喜爱的渴望,但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当我们过分关注别人的看法时,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旋涡,甚至失去自我。这样一来,即使得到了他人的认可,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关注自身、保持真实,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许就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6. 失去自我:

长时间地去讨好别人,会让一个人逐渐迷失自我,不清楚自身真正所追求的是什么,欠缺独立自主思索以及做决定的本事。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往往难以明确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目标,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和期望左右,无法坚定地做出符合内心意愿的选择。同时,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也可能削弱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自主决策的能力。这样一来,个人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一般,只是盲目地迎合着外界的声音,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

例如,一个人总是无条件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即使自己已经很忙;或者在社交场合中,过于关注别人的反应,而无法放松地做自己。这些都可能是取悦他人习惯和心态的表现。

二、对获得肯定上瘾。

这世上,有好多种人会对获得肯定上瘾。其中容易被操纵的人,他们就在不断追求他人认可和赞扬的过程中。他们内心深处无比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美,为此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地去换取别人的认同。这种成瘾般的行为,宛如吸食毒品一样,令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一旦陷入其中,想要戒除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寻求他人认可的漩涡之中,不断地追求着那一点点短暂而虚幻的满足感。然而,当这种满足感消失后,他们又会陷入无尽的空虚与失落,只能继续寻找下一次的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由于这些人往往缺乏自我信任,内心深处充满了不安和自卑感。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他们努力工作、讨好他人,只为得到一句“你真棒”或者一个赞许的眼神。

然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能真正带来满足感。因为无论得到多少肯定,都无法弥补内心的缺失。他们始终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失去了自我。

要摆脱这种成瘾,首先需要学会自我接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不再依赖他人的评价,而是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可。

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拥有坚定的信念时,就能从对获得肯定的上瘾中解脱出来,过上真实而自由的生活。

三、害怕怒气、冲突与正面对抗,并且想要避开它们。

害怕,会让人感觉自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怒气、冲突和正面对抗就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们的内心产生出恐惧。因为害怕,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对于可能引发争议的话题,总是选择沉默或者仅仅是低声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人群中,总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存在,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当面对别人的愤怒时,他会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仿佛面对的是一场无法逃避的灾难。

为了竭尽全力去平息对方的怒火,或许承受被怒火攻击,或者选择迅速逃离现场,以避免正面的冲突。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他感到极度不安和焦虑,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人的愤怒或不满。他的生活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恐惧所笼罩,使得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当面对别人的怒火时,这些人可能会变得紧张、害怕甚至无助。他担心自己的回应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争吵,所以他宁愿选择沉默不语,或者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来平息怒火。然而,这样做往往导致他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长期下来可能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他选择迅速逃离现场,虽然可以暂时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但这也意味着他失去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内心的恐惧,反而可能使其加剧。长此以往,他可能会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难以面对现实中的挑战。

无论是选择委屈地接受平息还是仓忙地逃离,都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于冲突和矛盾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源于过去的经历或是个人性格特点。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他需要逐渐培养自信和勇气,学会用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沟通技巧、情绪管理等方法,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他人,并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那层无形的恐惧,过上自由自在、真实而充实的生活。

四、无法坚决地拒绝。

当人们的内心被恐惧笼罩,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握住他的心脏。不自信如影随形,让他在人群中总是低着头,害怕被人注意。这种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可能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努力满足他人的期望;他们会经常主动帮助别人,但有时也会因为过度迎合而失去自我;此外,这类人可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害怕与他人产生冲突或引起不满。总的来说,他们的性格中存在较多的讨好成分,导致他们过于关注他人的感受而忽视了自身的需要。

当面对他人的请求时,他心中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样,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那难以言喻的担忧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紧紧缠绕着他的灵魂,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每一次想要开口拒绝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些可能出现的糟糕后果。这些想象中的情景如同噩梦一般,不断地折磨着他脆弱的心灵。他害怕一旦拒绝,便会引发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仿佛整个世界都将因此而崩塌。

于是,他失去了果断的勇气,无法坚定地说出那个简单的“不”字。他选择了沉默,用默默承受压力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他努力让自己变得麻木,试图忘却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让他感到轻松,反而令他背负起越来越多的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已经被无尽的压力淹没,快要窒息。但他依然不敢轻易迈出改变的一步,因为恐惧早已占据了他的全部思想,让他迷失在了自我怀疑与无助的深渊里。

五、消失的自我:模糊的个人身份与不清晰的个人边界。

在人类世界进化发展中,我与非我的界限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但整体是想着清晰柔和前进的。但是有些人在心理发展过程种,没有实现心理独立,从而界限模糊。这就仿佛是一场个人身份的探索之旅,也是对个人边界的认知挑战。

假设,此刻的你,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感觉自己与外界的界限,是感觉清晰的还是变得模糊不清呢?好多人是完全有可能会失去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和期待所左右。

这个时候,我们建议,你需要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寻找那个真实的“我”。

然而,当我们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个人边界便会逐渐清晰起来。当我们明确了自身的价值观、信仰以及目标之后,便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对于我们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又是我们甘愿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这种清晰明了的个人边界,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还能有效地避免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与压力的影响。

在自知的道路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不断摸索着我与非我的界限,有些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还有些人白费力气,再怎么努力,那些努力寻找,总是无法寻觅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我们得学会看清楚自己,得从真实自我出发,来坚守自己的原则,同时也懂得尊重他人的边界。这样的自知让我更加自信和独立,也让我与他人的关系更加健康和美好。

消失的自我,意味着对自己缺乏自信。

一个人,如果他总是默默地缩在角落里,那么他的眼神中透露着迷茫和无助。那么他的声音变得细微而颤抖,仿佛害怕被人听见。那么每一次的决定都充满了犹豫,那么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怀疑。

这样,这个人就会渐渐地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仿佛迷失在一片荒芜的沙漠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经的梦想和目标也逐渐模糊,被自我怀疑的阴霾所笼罩。他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沉默和内心的痛苦。他变成了一个失去自我的影子,随波逐流,迷失在人群之中。

六、缺乏自信。

自信的人,他可以是弓着背表示谦逊,但他眼神并不游离,他的内心拥有自我。

但不自信的人,并非如此,弯腰屈膝眼神散乱迷茫,仿佛时刻都在担心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与人交流时,他的声音轻得像蚊子飞过,似乎总是在害怕自己的观点会招人反感反驳。他笑起来很局促尴尬,显得极不自然。那种不自然,像是在努力迎合别人的情绪,却又显得有些笨拙。在社交场合,他总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角色,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别人的脸色,试图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他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对于别人的要求,他从不懂得拒绝,即使那会让自己很不舒服。他觉得自己就像一颗尘埃,微不足道,只有通过讨好别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丝立足之地。然而,每一次的讨好,都让他的内心更加卑微,更加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七、外控型人格:

一个人相信,在他(她)身上发生的事,更多的是由于别人的控制或外部因素(比如说运气),而非他(她)自己。

当一个人,一个容易操纵的人,他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眼神迷茫而无助。那么他有可能一直都认为自己的生活被别人控制着,无法自主地做出选择。每一次的失败,他都归咎于外部因素,觉得是运气不佳,而非自己的努力不够。

他回忆起所经历的每一次工作机会,明明自己准备充分,却在最后关头被别人抢走。他坚信这是别人背后动了手脚的结果,自己的运气不好,自己能力虽然也有问题但不是主要的。

这种想法让他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变得消极而沉沦。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真正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只有当他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才能摆脱被控制的困境,走向自由和成功的道路。

以上这些特殊的需求与人格特点让你很自然地就会变成操纵者的目标,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你没有意识到,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并长久的持续下去,你在感情上就会更加脆弱,就会在现在与未来更容易被操纵关系所控制。

那么我们如何去慢慢地改变这种操纵呢?请您关注下《操纵心理学》这本书。或许对于你疗愈自我,帮助他人有所作用。

当然切不可将此书的精华用于不当之处,以操纵之术来伤害他人。这就不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