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八零漂亮后妈,养崽撩夫巧发家 > 第209章 不负众望

第209章 不负众望

“当然,我也不会让故事无止境地延续下去,我自己心中已有了一份清晰的结局规划。“

苏艳红轻笑道,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作品未来的期待与自信,“若是大家能够喜爱并支持我的第一部作品,那么,我必定不负众望,开启第二部的创作之旅。反之,若反响平平,或许那第一部便是整个系列的终点站。但无论读者如何热情洋溢,我认为在系列达到第七部之时,便是一个圆满的收束节点,这样既能保持故事的新鲜与张力,又能给予角色和读者一个恰到好处的交代。“

苏艳红这种创作模式,仿佛是在向未来美剧编剧的智慧借鉴,巧妙地将故事结构设计成可伸缩的链条。

她会于首部曲的尾声处巧妙埋下伏笔,既是对忠实粉丝的一份礼物,也为续集预留了发展空间。

然而不同于美剧界的快速决策机制,苏艳红的选择更加自主,不受外界干扰,这使得她在故事的生命周期中占据主导地位,避免了创作成为纯粹迎合市场的工具。

“你的建议我明白了,我们还是按照标准的编辑流程来进行吧。“

王黎沉吟片刻,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劝说,他似乎在苏艳红的坚持中看到了某种值得尊重的独立性,“我和老程讨论过了,关于内容,我会负责把握整体方向,至于具体的操作实施,我们就放手给编辑部,相信你们的专业判断。“

“好的,那我就不打扰您了。“

苏艳红微微一笑,手里紧握着那几页手稿,步伐轻盈地离开展示她才华的小小舞台,回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地。

苏艳红虽身为实习编辑,没有直接参与审稿的权限,但在编辑流程的内部交流中,她的推荐意见却如同一股清流,为编辑部带来新的视角与活力。

她明白,即便自己没有最终的决定权,但她对于文学的热情与敏锐度,仍然可以在这片文学的海洋中激起几朵浪花。

“于维同志,这里有三份小说的投稿,麻烦您抽空看看。“

苏艳红将手里的稿件恭敬地递上,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这么快就有投稿了?“于维接过稿子,略显诧异,随即他的脸上浮现出理解的笑容,“我差点忘了,你是京城文学的正式一员,内部的资源调动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吧。“

随着于维一页页地翻阅稿件,苏艳红则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再次投身于文字的海洋中。

在杂志的世界里,小说板块的篇幅往往被精心控制在十万字的界限之下,以平衡各部分内容的空间分配。

而苏艳红提交的稿件长度恰如其分,精准地落在这个黄金比例上。

于维首先翻开的是狄仁杰传奇,仅是标题便透出一股浓郁的古典韵味,引人入胜。

他选择先从这篇入手,深知这一类作品虽然入门门槛不高,但要写出新意,挖掘出深度,则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独到的见解。

“咦,这是借鉴了公案小说的叙事手法吗?“

于维心中暗自思量,他那中文系出身的底蕴,让他对这类传统文类并不陌生。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于维逐渐发现,这篇作品虽身披“公案小说“的外衣,内核却是一部充满现代意味的侦探故事。

在中国,侦探小说的概念虽源于海外,但国内早有类似题材的探索,只是以往的作品过于追求猎奇与感官刺激,以至于解谜的精髓常常被过度的悬疑和灵异元素所掩盖,影响了其在文学界的地位。

许多当代作家在创作时,为了避免与早期这些作品混淆,往往自称为“查案小说“,试图以此与过去的某些偏颇划清界限。

“哈哈,真是有趣极了!不仅仅是解谜那么简单,还巧妙融入了宫斗元素,这让整个故事的格局瞬间提升了不少层次!“

于维不禁感叹,虽然这只是故事的开篇,但他已能隐约感觉到全书的脉络与走向,心中不禁对这位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高手充满了好奇。

即便是通俗小说,当它被赋予了深邃的思考和精妙的构造时,同样能够赢得读者的尊重与掌声。

放下狄仁杰传奇,于维紧接着拿起重案六组,这个标题显然借鉴了热门电视剧,但苏艳红所做的不仅仅于此,她对人物、背景乃至整个情节结构进行了大胆的重塑,并在其中凸显了推理的智慧与一位智勇双全的女性侦探形象。

“精彩至极!“

于维在读完重案六组的第一个故事后,忍不住击桌赞叹,这份由衷的激动甚至吸引了同办公室的马丽前来询问,于是一场关于优秀作品的口碑传递就这样悄然发生。

最后一部考古奇案,苏艳红在其中融合了邻国悬疑小说中常见的心理惊悚元素,通过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构建出一种让人寒毛直竖的紧张氛围。

即便是炎热的夏日午后,于维也感到一阵阵寒意从脚底升起,直至脊椎。

“简直让人胆战心惊!“于维将书轻轻放置一旁,起身活动僵硬的身体,决定暂时远离这些让人心绪不宁的文字,前往洗手间稍作调整。

他点燃一根烟,试图平静一下看完这些紧张刺激故事后依然紧绷的神经,仿佛总有那么一丝错觉,觉得有什么东西正悄悄尾随其后。

午后,趁着午餐间隙,于维忍不住向苏艳红追问:“苏同志,这三部作品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真是才华横溢啊!“

“这些都是香雪同志的心血。“

苏艳红微笑应答,她无意揭示背后更多的秘密。

“香雪?女性同志?“

于维显得颇为惊讶,旋即又陷入了疑惑之中,“这三部作品风格迥异,莫非是几位同志共用一个笔名进行创作?“他的脑海中开始绘制起种种可能的图像,试图解开这背后的谜团。

于维在心中反复咀嚼着这个解释,每一个字眼都在脑海中跳跃、碰撞,最终汇聚成一股说不上来的合理性,让他不由得点了点头。

共用一个笔名,这种事虽罕见,却像夜空中偶尔划过的流星,虽不常见,却真实存在。

既然连作者本人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作为编辑的他又何必在这里自寻烦恼,多生枝节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