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八零漂亮后妈,养崽撩夫巧发家 > 第208章 喜讯

第208章 喜讯

王黎点了点头,他的思维敏捷,即便不是编辑专业的科班生,为了胜任新角色,也对编辑行业做了深入的探索和了解:“的确,长远来看,稿件不会是问题。但创刊号的难关该如何跨越?我们在外界眼中还几乎是隐形的,作者又怎么会知道并选择我们呢?“

“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于维和马丽两位同志虽然是借调来的编辑,他们在原单位的社交圈子或许不如那些资深编辑宽广,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脉资源,可以请他们试着联系看看。此外,编辑本身往往具备一定的创作功底,只是平日里主要精力放在了编辑工作上,我们不妨内部动员,向他们发出约稿邀请。“

苏艳红提出了她的解决策略。

王黎闻言,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惊喜,他的微笑温暖而鼓励:“向编辑约稿,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哦,对了,苏同志,我记得你还是作家协会会员,你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在青年文学和京城文学上都有发表,不知你是否愿意为我们杂志贡献几篇佳作,以你的文采,必定能让京城传奇的创刊号增色不少。“

苏艳红被王黎突如其来的挑战提议短暂地震住了,心中波澜微起,旋即,她的眉眼间透露出一抹释然与决然。

相较于那些高悬云端、追求艺术极致的纯文学,通俗文学的世界确实更为宽广亲民,它的门槛更低,仿佛是一片欢迎所有旅人驻足的乐土。

在通俗文学的天地里,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华丽的辞藻更能俘获人心。

人物形象哪怕稍显扁平,只要他们能在情节推进中熠熠生辉,读者便能报以宽容的一笑。

而那个构筑世界的框架,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能支撑起一片让读者忘却现实的天空。

那些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都市爽文,不正是凭借这份“爽快”和“解压”,在批评声中依旧坚挺如初么?

“这倒不是什么难题,不过,我考虑用一个新的笔名来开展这项尝试。”

苏艳红轻轻一笑,提议中带着一丝深思熟虑后的坚决。

彼时,通俗文学在文学殿堂的边缘游走,地位尴尬,许多耕耘于此的作家甚至羞于公开自己的身份,加入作家协会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奢望。

苏艳红虽不惧挑战,但她更懂得规避不必要的麻烦,遵循着“人生如行船,避礁方能远航”的原则生活。

她现有的文学身份如同多面镜,散文与传统小说映照着她的真实姓名,而先锋文学的探索之旅则藏在“逸轩”这一笔名之下。

踏入通俗文学的领域,再添一笔名为“香雪”的新身份,对她来说,不过是拥抱变化的又一步。

毕竟,在网络文学繁荣的后世,一人分饰多角,用不同笔名探索多元风格,已是常事。

与王黎达成共识后,苏艳红缓缓离开了那间充满了思想碰撞的办公室。

随后,王黎逐一与于维、马丽交流,最后,轮到了程平安。

令人讶异的是,程平安走出王黎办公室的瞬间,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王黎究竟用了何种妙计,无人知晓,但这无疑显露了他高超的交际手腕,令苏艳红暗暗称奇。

归家途中,苏艳红迫不及待地将今日的喜讯,特别是策划案通过的好消息,与秦沐枫分享。

秦沐枫的赞美如同温暖的阳光,轻轻洒在苏艳红的身上,一个甜蜜的吻印在她的脸颊,是秦沐枫无言的支持与骄傲。

这温馨的画面,在一旁用餐的孩子们看来,成了“父母秀恩爱”的最佳演绎,大哥秦雨领头,三兄妹默契地以一阵戏谑的嘘声表达了他们的“抗议”,气氛中弥漫着家庭特有的轻松与欢乐。

夜色渐浓,秦沐枫带着孩子们外出散步,享受这难得的家庭时光,而苏艳红则步入书房,沉浸在京城传奇的构思之中。

传奇小说的海洋浩瀚无垠,她深知自己需要找到那个既能触动人心又能展现时代特色的创作方向。

探险类、罪案类、争霸类,每一种都有其独到的魅力与丰富的后世资源,但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融入当前的时代背景,是她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探险小说的构想中,她果断舍弃了“盗墓”这一敏感题材,考虑到现在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她不愿成为引导错误行为的诱因。

于是,一位参与国家考古工作的历史学博士,成为了她笔下的主人公,带着读者一同探寻尘封的历史秘密。

罪案小说的构思分为了古代与现代两大板块。

古代部分,她意图挖掘公案小说的深厚底蕴,利用施公案、包公案等经典作品作为灵感,以狄公案为名,让狄仁杰这一智勇双全的形象跃然纸上,向读者展现东方侦探的魅力。

至于现代部分,则聚焦于真实的刑侦世界,受重案六组的启发,她构想了一个坚韧果敢的女性侦探角色,挑战性别偏见的同时,也为现代犯罪故事带来一抹新鲜色彩。

一切准备就绪,以“香雪”为笔名,苏艳红投入了紧张的创作。

一周之后,当她手持几份沉甸甸的手稿再次出现在王黎面前时,那份高效与专注,令王黎难以置信。

“这些……一周内完成的?”

王黎的目光在那些手稿上流转,声音中夹杂着震撼与疑惑。

“没错。”

苏艳红肯定地点了点头,语气中略带遗憾,“若非只能用英文打字机,或许效率还能更高。”

王黎粗略浏览了手稿的内容,眉头渐渐蹙起,“这些都是长篇故事?”

“算是长篇连载故事的开头。”

苏艳红耐心解释道,“每一部预计连载一年左右,之后会有续作接力。如果读者反响热烈,我会持续写下去,直到故事自然结束。”

“换句话说,只要有需求,你就会继续创作?”

王黎显得有些好奇,因为在他的时代,写作往往被视为创作者独立的艺术创造,作者一旦完成了作品,便很少会受到外界反馈的影响去延续故事。

然而苏艳红的这种做法,似乎在主动将创作的舵盘交给了读者,这在当时的文坛是颇为罕见甚至是颠覆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