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技术
闻晴告辞王建国回到小院,小院被改成了办公室,但闻晴留下一个房间自己住,她的架子床和其他家具都放在这间屋子,王建国爱人定期过来做清洁、通风,所以房屋里很干净。
闻晴把房门关好,进入了空间。
她把前次酿的苹果酒进行了过滤,密封好后进行二次发酵,查看酒液,已是红棕色,果香扑鼻。
这批酒有50吨,装了200个不锈钢桶,等二次发酵完成后就可以装瓶,再在空间里陈化,苹果酒主要是销往国外,很受欢迎。
闻晴在空间里进行了选种育种,但也拿出50亩土地种郑晓强推荐的新品种糯高粱,新的糯高粱品种长得壮实,高度只有1.3米到1.5米,但高粱穗的长度有1.6尺,高粱粒也饱满红亮。
闻晴见这批高粱已经成熟,开着收割机把50亩糯高粱收割下来。
做完这些,已经是下午,闻晴骑车回到了八里庄。
庄西恩还没有回来,闻晴把家里收拾干净,又把自己和庄西恩的衣服洗干净晾好,开始做饭,时间已经是晚上6点过了。
庄西恩回来时,闻晴正在炒菜,他问:“爸妈回来没有?”
闻晴说:“我一直在厨房做饭,没有听见他们回来的声音。”
庄西恩去看了楼上的客卧没有人,正要打算出去找人,就看见庄父庄母回来了。
闻晴端出饭菜,庄西恩问:“爹娘,你们去哪里了?”
庄父说:“钓鱼去了,老张家生了孙子,叫我们去拿红蛋。”
庄母把两个红蛋放在桌子上,“老大,你们也结婚一年多了,什么时候要孩子?”
庄西恩看了闻晴一眼,“我们也想要孩子,现在缘分未到吧。”
庄母说:“老张儿媳妇也是喝的那种中药,你看,才喝了三个月就怀上了,小晴你要坚持吃药。”
闻晴意味不明地看着她,“大家吃饭吧。”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晚饭,庄西恩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纸,闻晴收拾完,看着庄西恩看报,走过去问:“看什么?”
庄西恩:“你看,上面可能要放开市场了。”
闻晴拿过报纸,果然,上面提到要发展多种经济主体,看来经济形势将发生很大变化。
庄西恩又说:“方园说,他发现有厂家仿造我们的山地自行车,好在我们还有公路自行车,让这些厂家仿造吧。”
闻晴比较担心,“咱们迅达自行车厂要注意技术保密,还要加大科研投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庄西恩不在意地说:“你以为设计一款好产品是容易的吗?咱们厂在你给了图纸的基础上,还搞了三个月才做出样车。”
又说:“小晴,以后你多给厂里设计一些自行车。”
闻晴听他这么说,也知道不可能一下子转变庄西恩的想法。
区工业局辖内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半年,5个重点企业也都提交了方案,并获得计委的批准,速度快的企业已经在引进生产线了。
叶处长给闻晴三人分别布置了新工作,让他们收集松江、东越这些城市各个区的工业布局,看来是想找到四丰区未来的发展定位。
闻晴觉得叶处长思维十分敏锐,现在就有了产业集群的观念。
她悉心收集资料,从产业布局、财税支持、供应链建设、土地优惠等多方面,着手撰写四丰区工业企业发展规划。
她前世来平京总是浮光掠影,主要是旅游,所以对四丰这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从未踏足,不太清楚它未来的发展。
但从前世其他大城市的发展轨迹来看,建立自己的核心产业,完善行业供应链,引进战略投资是大家共同的发展模式。
二十年后,华国依托成熟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华国的竞争优势,也是四丰发展的方向。
此外,还需要考虑环保问题,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闻晴思考未来哪些行业发展最快?房地产?医药?机械?光伏?电子?要从中选出适合四丰的核心行业。
她慢慢琢磨报告内容,没有网络,找资料真是太不方便了。
互联网时代还要等十几二十年,她对计算机的了解只停留在使用层面,也没有想过要从事这个行业,这是那几个大佬的事。
庄西恩完成新自行车的生产,日子过得很逍遥,以迅达商店的名义成立了骑行俱乐部,聚集了一批对骑行竞技感兴趣的年轻人,成天琢磨自行车改装。
闻晴见他找到新的乐趣,且这种兴趣还会推动迅达自行车的技术升级,也觉得不错。
一天,庄西恩回来告诉她:“小晴,我们俱乐部有个小伙子说,自行车的车把和坐垫还可以这样改动,骑起来会更舒适。”
闻晴见他提出来的改进方案是前叉增加一个弹簧,这样改动后减震效果更好,点头赞成,“这样改动确实不错,你们可以试试。”
闻晴又说:“咱们自行车链条可以这样改动,不用普通的自行车链条,改用这种。”
她拿过一张纸,画了一个图形给他,“这种链条可以让变速更为平滑,不易滑脱。”
庄西恩说:“好的,再征求一下俱乐部会员的意见,他们天天玩车,应该有一些好的想法。”
两人回房休息。
庄父、庄母也在房间里聊天,庄母说:“他爹,你说咱们给老大说,让我来掌家行吗?”
庄父:“他娘,你在没事找事,你想掌什么家?现在老大媳妇做家务事,你乐得清闲不好吗?”
庄父不知道,庄母所谓掌家可不是做家务事,她想儿子、儿媳妇把自己的收入上缴,一举一动看她的脸色。
当然如果闻晴知道她有这种想法,也会说一句“想屁吃”。
自己没本事,凭着生了儿子,就觉得她应该唯命是从,她可没有吃过她家一粒米。
也是闻晴从后世而来,没有受过婆婆的气。
庄母:“才给我20元钱,我是他娘,就该管着他们。
这点钱哪里存得了多少?既然是我管家,我不会让他们做事吗?照常是他们买东西,做家务。”
庄父心里好笑,一个农村老太婆,进城没几天,倒是养出太后的脾气,“你就折腾吧,闲着不好吗?这几个月你都吃胖了。”
格局太小,眼睛总放在儿媳妇每月的工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