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 第25章 背水一战

第25章 背水一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二年(前205年)九月,攻灭魏国后,灌婴率骑兵返回荥阳,而留在魏地的韩信则派人向刘邦请示,希望刘邦能增派军队给自己,自己将率军北攻燕赵,再攻齐国。如此一来,汉军便可随时南下截断楚军粮道,而韩信也可以从齐国发兵,与刘邦从东西两面夹击楚军。

接到韩信的请示后,刘邦陷入了沉思。以目前形势而言,虽然汉军在京索之战击败了楚军,但想要在正面战场击溃项羽,显然不太现实。不过,若是以自己为诱饵,将项羽牵制在荥阳前线,另以韩信开辟第二条战线,不仅能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而且如果进展顺利,的确可以从战略层面上扭转全局。

想到此处,刘邦便同意了韩信的请求,为了更好的达到战略目的,刘邦决定派遣常山王张耳率兵前往增援。

秦末以来,张耳长期在赵地活动,项羽大封天下时,又受封于赵地,虽然最终被陈馀击败赶走,但至少也有一定群众基础,对于韩信平定赵地,显然是个极大的助臂。于是,刘邦调派三万军队,由张耳率领北上支援韩信。

张耳率兵与韩信会合后,汉军便开始自魏地北上攻代。当时,代王陈馀将代国交给了代相夏说治理,自己则在赵国都城信都辅佐赵王赵歇,夏说得知韩信率兵北上之后,立即整顿兵马南下迎击,试图拒敌于国门之外。

要从河东北上伐代,位于太岳山与吕梁山之间的冠爵津乃是必经之路,而位于太原郡南部的邬县,便扼守着冠爵津的北部出口。

身为代相的夏说,虽然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却实在没有军事才能。他虽然也明白冠爵津的重要性,但率兵南下以后,却并没有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堵塞汉军北上之路,而只是驻军于邬县,以致韩信率领汉军,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自汾河盆地进入了太原盆地。

夏说得知消息,率军出城迎战,双方于邬县东一场大战,夏说不敌惨遭战败。

夏说战败后向东逃入太行山脉,韩信则率兵紧追不舍,最终于阏与彻底击溃代军,并杀死代相夏说。

之后,韩信和张耳回军平定代国各地,曹参则留在邬县攻打困守于此的赵国别将戚将军,曹参并未选择围攻城池,而是采取围三阙一的方式,诱使戚将军突围逃跑,然后率军追击将其击杀。由于代国主力已被击溃,代地很快便被全面平定。

就在韩信平定代地之际,得知汉军北上的项羽,在汇集了主力军队后,也对荥阳发动了猛攻。

由于荥阳前线吃紧,刘邦命曹参率领汉军主力回援荥阳,韩信和张耳则继续负责攻赵事宜,至于攻赵的兵马,就只能由韩信和张耳自己想办法了。

曹参率军南下支援荥阳前线后,手中无兵的韩信和张耳二人,只得收拢魏、代两国残兵,并于当地招募新军,简单训练之后得兵数万,于同年闰九月东进攻赵。

代地与赵地虽然近在咫尺,但两地却被太行山脉牢牢阻断,而太行山中虽然河谷众多,但却大多不利于人马通行,只有寥寥几条道路可供大军行进,这便是着名的“太行八陉”,而韩信选择的进攻通道,便是“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

赵王赵歇和陈馀得知代地失陷,韩信、张耳引军东进的消息后,也连忙调集军队,布重兵于井陉口,对外号称二十万,意图将韩信堵死在太行山道中。

名将李牧之孙、广武君李左车乃是陈馀麾下的重要谋士,他在仔细分析了双方形势后,劝说陈馀道,“韩信出兵以来,掳魏豹、擒夏说、血洗阏与,如今又在张耳辅佐下意图乘胜攻下赵国。虽然汉军士气正旺难以抵挡,不过,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军远道而来,补给本就困难,而井陉道路狭窄,战车不能并行,骑兵难以列队,汉军绵延数百里,其粮草必然落于后方。”

说到这里,李左车看了陈馀一眼,见陈馀并没有什么反应,便继续说道,“希望您能调派三万兵马给我,从小路断其辎重粮草,您则利用地形坚守。如此一来,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不出十日,韩信、张耳必败。”

代王陈馀乃是一位儒将,他的理念便是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因此对于李左车献上的计策,想都没想便拒绝了,而他给出的理由则是,“兵法云:十则围之,倍则战。如今韩信虽然号称兵力数万,实际不过几千人罢了,他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不堪,若是面对这样一支军队,我们都要避而不战,如果遇到更为强大的敌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到时候诸侯们一定会认为我们太过胆怯,从而不断的派兵前来攻打。”

韩信暗中派人打探赵军布置,得知陈馀并未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心中十分高兴。可是即便如此,汉军也不过避免了败亡的危险罢了,想要取胜仍然十分困难。毕竟,赵军不但兵力占优,而且占据了地形优势,韩信即使再自信,也知道仅凭手中的数万新兵,便要去攻打重兵驻守的井陉关,无异于自寻死路。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韩信,在仔细查探了赵军布置和井陉口的地形后,韩信脑海中立即便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策略。

韩信先是率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山谷中下寨,然后趁夜派出两路兵马,其中一路由两千轻骑组成,人手一面汉军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至井陉关侧翼的抱犊寨山潜伏,命其在赵军主力出击后趁机袭取井陉关,断绝赵军退路。另派出一万大军,趁着夜深人静悄悄行军至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列阵,用以迷惑赵军。

次日天刚蒙蒙亮,赵军被突然出现在绵蔓水东岸的汉军吓了一跳,但在查看了汉军的布置后,陈馀便不禁大笑出声,在他看来,韩信此举完全违背了“右倍山陵,前左水泽”的布阵方略,认为韩信这种主动置之死地的做法,完全就是不懂用兵的表现,因此升起了轻敌之心。

等到天光大亮,韩信命人打起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大张旗鼓的杀向井陉口,佯装要对赵军发动进攻。陈馀见状,放弃了固守的井陉关,派兵出关迎战,两军在狭窄的通道中厮杀了一阵之后,韩信、张耳佯装败退,一边败退,一边胡乱扔掉旗鼓仪仗,退往绵蔓水。

陈馀见汉军败退,心想韩信不过如此。为了彻底击溃韩信,立即命令赵军追击。赵军将士们于是一边追击,一边捡拾汉军扔下的旗鼓,毕竟夺取敌军旗鼓,在当时可是大功一件,如此一来,赵军的追击自然算不上猛烈,汉军得以顺利撤退,与事先背水列阵的一万汉军会合。

赵军追至绵蔓水后,陈馀命令赵军猛攻背水列阵的汉军。汉军将士眼见前有强敌,后有河水,无路可退之下人人死战、个个拼命,竟然硬生生挡住了赵军的攻势。

陈馀眼见久攻不下,知道这是汉军的困兽之斗,为了不放过这次击溃韩信的机会,便命令守关赵军倾巢而出,试图一举压垮汉军的抵抗意志。

然而,就在赵军倾巢而出后,埋伏于抱犊寨山的汉军,趁赵军大营空虚无备之际,突然对赵军主营居高临下发动进攻,一举攻克井陉关,然后拔除赵军旗帜,遍插汉军赤色战旗。

绵蔓水东岸,虽然赵军兵力占优,但由于地形的影响,并不利于大军的展开,再加上汉军的拼死抵抗,双方从上午一直战到中午,赵军也始终没能压垮汉军。

见无法短时间内击溃汉军,陈馀只好下令收兵,然而当赵军返回井陉关时,却发现关隘上已经插满了汉军战旗,自己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了。

如此一来,赵军反而被两股汉军夹在了狭窄的通道中。

陈馀见状,在不知井陉关汉军兵力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对井陉关发动进攻,否则一旦自己短期内拿不下关隘,而韩信又自背后攻来,前有井陉关阻隔,后有汉军追击,赵军必然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虽然因为痛失关隘而懊悔,但陈馀也不敢继续让大军在狭窄的峡谷中逗留,连忙利用熟知当地地形的优势,命令大军沿小路退出太行山。

然而,由于赵军并不像汉军那么训练有素,听闻撤退命令后,人人争先向着谷道中涌去,大军阵型顿时散乱开来。后方将士不知前方发生何事,见到大军慌乱溃逃的他们,还以为赵军遭遇了惨败,以致人人惊恐,全军慌乱逃散。

见到赵军陷入混乱,占领井陉口的轻骑立即出动,自侧后猛攻赵军,韩信亦指挥汉军主力从另一侧进攻,赵军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下,撤退很快便演变成了溃败,赵军将领虽然连斩数人,却仍难以阻止溃败之势,赵军将士纷纷自山野间向泜水溃败,汉军则紧追不舍,一时间山谷间尽是赵军尸体。

等到赵军溃逃至泜水时,原本的大军已经十不存一,而且人人惊慌失措、丢盔弃甲,在汉军的攻击下很快便被全歼,代王陈馀被杀,赵王赵歇被俘。

韩信知道李左车乃是个人才,因此下令不许斩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

不久,有汉军将士将李左车押至韩信面前,韩信亲自为其松绑,并请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则执弟子之礼,向其请教攻灭燕齐方略,李左车哀叹一声,神情落寞的说道,“打了败仗的将领,没有资格谈论勇猛,亡了国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生存大计。如今我是兵败亡国的俘虏,又有什么资格来计议大事呢?”

韩信却并不因赵军兵败而轻视李左车,依旧态度恭敬的说道,“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却能使秦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到了秦国就变聪明了,而在于国君是否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如果成安君(即陈馀)采纳了您的计谋,我韩信早被生擒了。正因他没采纳您的计谋,我这才能够侍奉您啊。”

李左车虽不愿改换阵营再为汉军效力,但听了韩信这番话,又见其态度恭敬,便替其分析了一番眼下形势,说道,“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虽然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

今将军横渡西河,俘虏魏王,在阏与生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不到半日便打垮了赵军二十万,诛杀了成安君。名声传扬四海,声威震动天下,百姓静待死亡来临。这是将军在策略上的长处。

然而,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连续作战。若将军发动疲惫之军进攻燕国,要战恐怕时间过长,力量不足难以攻克。暴露了实情,威势就会减弱,到时战争旷日持久,粮食损耗殆尽,弱小的燕国就更加难以降服了,而齐国则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两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项双方的胜负就难以断定。这些,则是将军战略上的短处。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私下认为攻燕伐齐是失策啊。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韩信深知自己精于战阵而疏于谋略,闻言继续请教道,“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回答道,“为将军计,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而后派出说客前往燕国,显示自己战略上的长处,燕国必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也会闻风而降。即使有聪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如果这样,便可以谋划夺取天下的大事了。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的做法,如今便是这种情况。”

韩信虚心采纳了李左车的意见,并请他留下来继续为汉王刘邦效力。然而,李左车表示忠臣不事二主,韩信苦劝无果,只好送其离去。

送别李左车后,众将接连上来祝贺,并纷纷向韩信请教,“兵法上说,布阵应该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将军却背水列阵,而且对取胜似乎胸有成竹,当时我们都不服,如今果然取胜,这到底是什么战术啊?”

韩信笑着说道,“这个战术同样出自兵法,只是诸位没有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还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带着这些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将士迎战赵军,就如同‘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这种形势下也只能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都为了保命而死战,如果给他们留下生路,人早就跑完了,怎么还能用他们来取胜呢?”

诸位将领听罢,尽皆自叹不如,不得不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

之后,韩信派人出使燕国,果然如李左车所言,燕王臧荼在得知魏、代、赵三国仅数月便接连被灭后,想都没想便表示了归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