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 第136章 汉武帝的长生路之公孙卿

第136章 汉武帝的长生路之公孙卿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其秋,上幸雍,且郊。……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

——《史记·孝武本纪》

元鼎四年(前113年)六月中旬,河东太守胜上报,有一个叫锦的汾阴巫师在魏脽后土祠旁发现了一座只鼎。按照锦所说,当时他正在后土祠旁为民众祭祀,恰好瞧见地面隆起,呈现出弯钩的形状,于是扒开土来看,发现竟然埋着一只宝鼎,而且这只鼎与其他所有的鼎都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纹而没有铸刻文字,巫师觉得奇怪,便上报了当地官吏,当地官吏则又上报了河东太守。

此前,汉武帝刚刚下令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区纳入关中管辖,却没想到一年后河东郡便上报了如此祥瑞,而且恰恰是在自己半年前刚刚祭祀过的后土祠旁,这无疑让汉武帝十分高兴,认为是自己的祭祀得到了认可,因此立即派使者前去检验并查问巫师锦得鼎的详情。

在确认其中没有诈伪后,汉武帝亲至汾阴,依照礼仪举行了祭祀,然后由汉武帝亲自带队,将宝鼎运往甘泉宫,准备献给天帝。队伍行至中山时,原本是一片放晴的天空,突然被一片黄云覆盖,这时恰好有一头麅子跑过,汉武帝便亲手弯弓搭箭将其射死,以作为献鼎时的祭品。

宝鼎运至长安,群臣围绕着宝鼎议论纷纷,并连连向汉武帝表示恭贺。汉武帝看着群臣,说道,“近年来黄河泛滥,一连数年收成不好,因此朕才出巡郡县祭祀后土,祈求她为百姓滋育庄稼,今年果然五谷丰茂。不过,朕还没有举行祭祀酬谢地神,这宝鼎又为何会出现呢?”

主管祭祀的官员想了想,上前答道,“听说从前太帝太昊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用以表示一统,也就是说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到黄帝时,则造了三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夏禹时,则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了九只宝鼎,用来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可见,遇到圣主宝鼎便会出现,而宝鼎便也就此历经夏朝、商朝传承了下来,一直到周朝。

周朝末年,德行衰败,宋国祭祀土神的社坛也被毁坏,宝鼎这才沦没隐伏不再出现。《诗经·周颂》说,‘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如今宝鼎已迎到甘泉宫,它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奇莫测,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吉祥。这跟行至中山时,上有黄白祥云覆盖,下逢麅子吉兽跑过,这些祥瑞征兆正好相合,还有在神坛下获得大弓和四箭,这全是您在太庙合祭远近祖先神主得到的回报。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与天德相合。这宝鼎应该进献祖先,珍藏在天帝宫廷,这样才符合种种吉祥之兆。”

汉武帝见其说的头头是道,而且颇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个宝鼎,便是年号“元鼎”的由来。

不久后,受汉武帝之命前往海上寻找蓬莱仙山的人也返回了朝廷,他们禀报汉武帝说,蓬莱看起来并不算太远,可是总也抵达不了,大概是因为看不到仙山的云气,迷失了方向吧。汉武帝于是又派出了善于望气的官员前去协助他们,重新出发寻找海外仙山。

同年秋,汉武帝前往雍县祭祀五帝,有人说,“五帝只是泰一神的辅佐,应该立泰一神坛,并由皇帝亲自举行郊祀。”

汉武帝犹豫未定,齐地术士公孙卿则说,“今年不仅得到宝鼎,而且今冬辛巳日正是朔日初一,这天早晨又交冬至,这和黄帝得到宝鼎的时间相同。”

汉武帝听公孙卿如此说,便询问其为何如此肯定。公孙卿便表示自己有一部木简,上面说,“黄帝在宛朐县得到宝鼎,向鬼臾区询问此事,鬼臾区回答说,‘帝得宝鼎和占卜用的神策,这年己酉日是朔日,早晨又交冬至,符合天道历数,天道历数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于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来推算历法,以后大致每二十年就会遇到朔日早晨交冬至,一共推算了二十次,共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升天而去。”

黄帝乃是五帝之一,公孙卿这套说法,便等于将汉武帝抬到了黄帝一般的高度,如此一来汉武帝自然不能再亲自祭祀五帝之一的黄帝,而应该祭祀五帝辅佐的泰一神才是。于是,汉武帝采纳了两人的说法,决定立泰一神坛亲自祭祀。

事后,公孙卿为了讨好汉武帝,特意将木简找了出来,由于自己地位低微,没有办法见到汉武帝,便找到了汉武帝的宠臣所忠,想要让他将木简呈送汉武帝。然而,所忠大致看了看木简上的记载,认为书中所载并不正经,怀疑是荒诞的伪书,因此推辞道,“宝鼎的事情已经定下,还上奏干什么?”

公孙卿无法,便又找到了汉武帝另外一位宠臣上奏,汉武帝阅览木简后,发现不仅公孙卿所言果然与书中所载一般无二,而且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神异之事,因而十分高兴,将公孙卿召来细问该书出处。

公孙卿回答说,“这本书乃是由申功所传,他已经去世了。”

汉武帝从未听说过申功此人,便询问道,“申功是什么人?”

公孙卿回答道,“申功也是齐人,他与安期生多有交往,曾经受过黄帝的教诲,可惜没有留下其他书,只有这部关于宝鼎的书。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期,应该跟黄帝时的日历相同;汉代的圣君,将在高祖黄帝的孙子或曾孙之中。宝鼎若出现便表明已经与神仙相通,应该举行封禅。自古以来,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共有七十二王,然而却只有黄帝一人能够登上泰山祭天’。

申功曾说,‘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礼,然后就可以成仙升天了。黄帝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封国就占了七千。天下的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蛮夷境内,五座在中原地区。中原有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和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常去游览的地方,在那里与神仙相会。当时黄帝是一边作战一边学习仙道,因此有不少百姓都反对他所学的仙道,黄帝则断然将诽谤鬼神之人杀掉。这样过了一百多年,才能够与神仙相通,黄帝当年在雍县郊祀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别号叫大鸿,死后葬于雍县,鸿冢便是由此而来。自那以后,黄帝在明廷上迎接了上万的神灵,而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山,寒门则是现在的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脚下铸鼎,铸成后便有一条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于是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嫔妃跟着上去的也有七十多人,龙这才飞升离去,其余的小臣们上不去,就全抓着龙须不放,结果龙须被拉断,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升上天去,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大声哭喊,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称作鼎湖,把那张弓称作乌号。’”

汉武帝听罢,脑海中浮现出自己骑龙升仙的景象,不禁十分神往,良久方才回过神来,感叹道,“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飞升,即使是要远离妻子儿女,也不过像脱掉鞋子一样简单罢了。”

公孙卿凭借着献书之功,被汉武帝封为郎官,并奉命往东前往太室山去等候神仙。于是,公孙卿便成为了继栾大之后,又一位深受汉武帝宠信的术士。

紧接着,汉武帝在雍县举行了郊祀,之后又前往了陇西,登上崆峒山寻访仙人痕迹,之后才返回了甘泉宫。然后,命令祠官宽舒等人按照廖记所说的方法建造泰一神坛,神坛分为三层,五帝的祭坛则环绕在泰一坛下,各自依照他们的所属的方位,其中黄帝坛在西南方,又在神坛外围修了八条供鬼神来往的通道。

在修筑神坛的同时,又对祭祀的礼仪进行了一系列完善。泰一坛所有的祭品,与雍县五畤中的一畤相同,而外加甜酒、枣果和干肉之类,还杀一头牦牛作为祭器中的牲牢。而五帝坛只进献牛羊等牲牢和甜酒,没有牦牛。祭坛下的四周,则作为祭祀随从众神和北斗星的地方。祭祀完毕,把用过的祭品全部烧掉。祭祀所用的牛是白色的,把鹿塞进牛的腹腔中,再把猪塞进鹿的腹腔中,然后放在水里浸泡。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羊或猪,都只用一头。祭泰一神的祝官穿紫色绣衣,祭五帝的祝官,其礼服颜色各按照五帝所属的颜色,祭日穿红衣,祭月穿白衣。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交冬至,这天刚刚拂晓,身着黄色礼服的汉武帝就开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肃拜,并宣读祝辞说:“上天开始把宝鼎神策赐给皇帝,让他的天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终而复始,永无止息。皇帝在此恭敬拜见天神。”

祭祀时坛上布满火炬,坛旁摆着烹煮器具。祭祀完毕后,主管官员上奏汉武帝说,就在汉武帝刚刚祭祀的时候,祠坛上方有神奇的光芒出现,汉武帝和众臣子闻言,全都抬头望去,却什么也没有看到。那官员表示,祭祀结束之后,光芒便消失了。

于是,公卿大臣们纷纷恭贺汉武帝,“陛下最初在云阳宫郊祀,祭拜泰一神,司祭的官员捧着直径六寸的大璧瑄玉、毛纯膘肥的美牲献给神灵享用。当夜便有美丽的光彩出现,到了白天,又有黄色云气上升,与天相连”。

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人则说,“神灵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禄的吉祥预兆,应该在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坛,用来宣扬上天的神明瑞应,并命令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腊月间举行祭祀,每三年由天子郊祀一次。”

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武帝在出兵南越之后,再次前往祭告泰一神,希望上天保佑朝廷出兵顺利。祭祀时,用牡荆做幡旗竿,旗上画有日、月、北斗和腾空升起的龙,以象征天一三星,因为太一星在后,天一三星在前,所以把天一三星作为泰一神的先锋旗,命名为“灵旗”。在为兵事祭告时,由太史官手持灵旗指向被伐国的方向。

然而,就在汉武帝出兵南越后不久,五利将军栾大因为欺君罔上而被汉武帝处死,正奉命在河南太室山等候神仙的公孙卿得知后,被吓的要命,唯恐自己也会因为没有请来神仙遭到汉武帝诛杀,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公孙卿开始苦苦思索应付汉武帝的办法。

同年冬,公孙卿上奏朝廷,说自己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个像山鸡一样的神物,往来于缑氏城上。

汉武帝以为公孙卿真的发现了神仙,立即带人赶到了缑氏亲自查看,发现当地果然有个巨大的脚印。不过,多次上当的汉武帝还是有所怀疑,便问公孙卿,“你该不是在效仿文成将军和五利将军在欺骗我吧?”

公孙卿自知那个脚印是假的,哪里敢正面回答,只好鼓起勇气说道,“仙人并非有求于皇帝,而是皇帝有求于仙人。求仙人道,如果不把时间稍微放宽一些,神仙是不会来的。谈起求神这种事,好像听上去极为迂腐荒诞,但其实只要积年累月的保持虔诚,就一定可以招来神仙。”

元鼎六年(前112年)冬,汉武帝攻灭南越后举行庆功宴,宴会上,汉武帝的宠臣李延年以优美的音乐助兴,汉武帝认为那音乐极美,于是对公卿大臣们说道,“就连民间祭祀都会使用鼓、舞和音乐,但如今我举行郊祀却没有合适的音乐,这怎么能相称呢?”

公卿们纷纷表示赞同,说道,“古时候祭祀天地都有音乐,这样天神和地神才会来享受祭祀。”

同时,有人说道,“听说泰帝曾让女神素女奏五十弦的瑟,但由于声音太过悲切,泰帝便让她停下来,可是她却不能自止,于是后来便将她的瑟剖开改成了二十五弦”,并建议汉武帝在举行祭祀时,使用二十五弦的瑟等乐器奏乐。

于是,汉武帝决定在为平定南越而酬祭泰一、后土神时,在原有祭祀礼仪的基础上,采用音乐歌舞,并为此广招歌手,同时命令只做二十五弦瑟和箜篌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