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支个小摊子
和李安商量过后,二人各自回了家。
前几日月娘的那个念头也准备成熟了,今日目标:卖鱼试个水。
这日借了二丫家的牛车,拉着一个木桶,两个炉子,一些简便的桌椅凳子、调料柴禾就往镇上去了。
二丫一句供吃食,将堂弟赵小明拉来赶牛车。
南山村家家户户都种有桃树,如今正是桃花盛的日子,风一吹,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赵小明比二丫小两岁,还留着阿福头,他爹就是跑牛车的,他赶起牛车来也是有模有样的。
月娘常央着二丫陪她来镇上,纵然不买东西也要逛一逛。
虽然月娘烧得一手好鱼,可看着那一大木桶葱姜蒜腌制着的鱼,二丫心里也犯了嘀咕:“月儿,这真的卖得出去吗?”
月娘望着身后木桶中腌着的鱼:“二十文钱一份红烧鱼,他们是稳赚不亏的,市面上一斤都要二十文呢。”
二丫更不解月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那这定价你不是亏本的吗?”
二丫倒不是担心自己,因为月娘答应按天给她发工资,一天五十文,确实已经是爹爹砍一天柴禾的钱了。
月娘看着思考不出的二丫,又扬起了笑脸:“姐姐,其实卖红烧鱼不是我的本意,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月娘养鸡种地捞鱼的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温饱已然不成问题了,可是月娘更想躺平。
京都那大宅子是指望不上了,想要安逸的生活必须自己创造。
那日二丫夸了她的手艺,她就想着,八成能把这手艺换成银钱。
二丫也不再追问,但心底也打定了主意,绝不会要月娘的工钱。
月娘教她捕鱼,教她养蚕,甚至请季妈妈教她织布,这么多手艺,都是恩情啊。
青石镇有两家较大的酒楼,一家戏院,那戏院都是些老掉牙的本子,却也常常几月都演不上一出戏。
这三家都在青石镇镇中,地理位置绝佳。
几人的摊子就置在离这三家都不远的街角处,旁边是一个卖珠钗首饰的大婶。
说干就干,还没客人,月娘便先操弄起来了。
她脚下倚着凳子,让身高看起来不至于太矮,觉得不靠谱,然后给赵小明和二丫做了一条,还泡上了自己炒的茶。
那香味让过路的行人都止不住停下多看两眼。
可在看到'主厨'是个孩子时,还是没有勇气来尝试。
眼瞅着大晌午了,赵小明和自己虽然吃饱喝足了,可一笔买卖也没做成。
二丫打起了退堂鼓:“月儿,这,你也别太难过了,实在不行咱们回去吧。”
月娘一副不急不慢的样子:“再等等,姐姐,别慌。”
话音刚落,就看见从街对面走过来了六七个读书人打扮的人。
领头的是李安。
只见李安招呼自己的朋友们坐下,说着:“方才书肆中的香味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掌柜的,多少钱一份啊?”
二丫今日充当'掌柜',忙不迭回答:“二十文钱一份。”
赵小明看着李安,话说了一半:“哎,你不是。”
二丫拐了一下他的胳膊,他心领神会的点点头,对月娘竖起了大拇指。
是李安将众人带过来的,二丫也明白了月娘方才冷静的原因。
整整点了三份,他的朋友们虽然信不过一个小孩子,但是方才那香味确实是从这里传来的。
况且今天李安自告奋勇请客已是稀罕,姑且试试吧。
二丫给他们倒上了茶,又去给月娘打下手。
随着这群读书人的落座,摊子周围也围了一群跃跃欲试的人看热闹。
第一筷子入口,其中一个就惊呼起来:“啊!我从未吃过如此美味。”
余下的几人也发出了酸不溜几的赞叹。
旁边等着的众人终于有了相信的理由,纷纷开始点起来。
李安也领着同窗们散去。
二丫看着认真炒菜的月娘,不由的佩服,有些人九岁就通人情世故,有的人九十岁了恍若儿童。
李安带的人首先离开了,不知李安从哪儿换了身衣服,将头发放下来,又折回摊前,当起了账房。
直到夜色茫茫,带的鱼没有了,摊前才回归平静。
月娘粗略算了一下,合计三十五份,除去三人的工钱一百五十文,李安送的那三条,七七八八的,手中还剩四百文左右。
二丫起先执意不收,可月娘说不收的话以后就找别人帮忙去,不麻烦她了,只得收下。
几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丝毫没注意到街角有一双猥琐的眼睛正盯着二丫打量,嘴里还嘟囔着:“这次该落我手里了吧!”
回去的路上,赵小明和李安聊起了天:“你早上为何不同我们一道来呢?”
李安看了看月娘说:“咱们小掌柜让我早些来书肆买书,缠着几个同窗一直到饭点,假意说自己闻着一股香味了。”
一向严肃的李安都忍不住笑了:“他们都没闻到,于是我和他们打赌,肯定存在这股香味,找到了我请他们吃,他们就看热闹的跟着我走了。”
二丫也笑了起来:“月儿,你真聪明。”
李安有些吃味:“我也聪明,真的缠住了他们。”
“好了,李安哥哥,说话酸溜溜的,后面还有几滴醋,你要不要喝了呀。”月娘笑话李安。
挑起话题的赵小明今日拿了五十文钱,心里可满意了:“月娘,这样的好事,明天还继续吗?”
月娘却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明天不继续了,歇几日吧,那河中的鱼都快被我捉完了。”
随即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小明哥哥,你家中有牛,不如我再加你二十文,你把我家那半亩水田给犁了吧。”
赵小明听说又有钱赚,一口答应下来:“好啊,没问题,保证明天给你犁好。”
“月儿,你是要插水稻了吗?”
月娘小脸苦瓜一般:“姐姐,抓不到鱼了,我想在稻田里养点鱼。”
二丫再一次表达了对月娘的欣赏。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回了家。
付老太太和季妈妈生生等着月娘回来吃饭。
几人将东西搬了进来,付老太太招呼着:“都过来吃饭吧,今日肯定累坏了。”
她就是这么相信月娘。
赵小明听说吃饭,麻溜的就坐桌子旁边去了。
倒是李安最拘谨。
桌上摆着一碗白馒头、一碗小腊肉、一碗腌咸菜、一碗炒鸡蛋、一锅鱼汤,一锅米饭。菜肴早就不是月娘第一天进来时的模样了。
显然是为这群人准备的。
听说月娘今日挣了四百文,还给几人发了工钱,付老太太差点没哭出来。
从前衣食无忧的时候,她不能理解四百文对一个农民家庭意味着什么。
那些精壮的汉子砍一天柴,也不过百文,而月娘一天就挣了四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