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63章 养人真不容易

第63章 养人真不容易

时间已经到了天启七年的六月,天气按说应该很热了,可大中午站在屋外,阳光照在身上,却没有很强的灼热感

站在新落成的道观里,文启东抬头看了看天,碧空如洗,天上没有一丝云彩

文启东现在只盼着能下一两场大雨,不下雨,大坝里就蓄不上水,坝里没水,就相当与山谷里没水

山谷内的房子都建好了,人却住不进去,就是因为没有水

流民们住在山谷外的窝棚里,虽条件差些,用水要到旁边的山沟去取,可总归有水可用,还能过的下去

要是搬到山谷来住,山谷里没有水,就是想住也待不下去

原先的那点泉水,被文启东分流后,剩下的水量,也就只能够百十人的饮用,想干其它的就不用想了

道观知客何成文何道士,一身道士装扮,微微躬着身,站在文启东的旁边

“观主,流民哪里陆续走了一部分,可还是有三百多人呆在谷口没走,小道已都通知了,最后施粥三天,三天后就不管了”

文启东看了看眼前一身道装的‘何道士’,这是一个有点小聪明,做事还算有点眼色的人

虽不知道他一个童生,为何沦落成了流民,但他不说,文启东也不会问,世人谁还没点故事,只要他心在道观,做事认真就可以了

几个月下来,经受住了考验的何成文,在两天前,被文启东正式任命为《凤山观》的知客

成了正式的道观知客后,第二天,何知客就跑到县城,当天从县城回来后,外形就成了一身道装的何道士

对于道观和以后道观的人,文启东没啥严格的要求,道观不需要香火,也不需要争名争利,只需要把自己服务好就可以了

对于何知客主动的外形变化,文启东没表扬也没奖励,只是交代了,要管好道观,以后山谷的村民也让其代管

有了权,何知客正式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散谷口的五百多流民

通过几个月下来,表现合格,能够留下的流民已经选定了,人数不到一百,这九十多人中,还有十多对夫妻,二十多小孩

除了这些能留下来的人,其他流民都不能留,没办法,如果这五百多人都留下来,不要说以后了,现在就会把山谷吃穷

后世山村能养几百人,是因为村里一半人在附近的矿上干活,还有一小半在外经商做工,留在村里种地的,也就几十个人

听到还有三百多人没走,文启东问道:

“那些没走的是什么情况?……”

“回观主,大部分人是回不去,回去了,他们手上挣得工钱,还不够交拖欠的税费,而且好多人家里田地都没了

剩下的一小部分,是想进山谷,故而也守在谷外不愿离去”

文启东又想了想,问道:

“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不算道观里的,仓库里还有三百石粮食,谷口的营地里,还有一百六十七石粮食”

“把仓库里的粮食运到谷口,让那些流民来运,然后把所有的粮食都分给他们

告诉他们,山谷里不光是没水,还没钱了,分了粮食后,让他们速速离开,要不然,等粮食吃完,这么多人聚在谷口,没吃的,只能等死……”

“是,观主,我这就去安排……”

流民的问题好解决,山谷内水源的问题就有点难了

其实,要是能连下三两场大雨,山谷内的水坝就能蓄上一定的水量,北山上的山水,在雨季水量丰沛时,会有一部分排入山谷

可今年开春以来,整个北方都没下几场雨,就是那寥寥的两场春雨,也只是小雨,还只下了三两天就停了

三月底的时候,还有北方的寒风南下,气温偏低,天气又干旱,上半年的粮食收成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文启东明知道山谷外的流民,就是回到家,粮食吃完钱用完后,大部分还是会沦为流民,可也没办法

这几个月,为了养活这几百人,光是银子,每人就平均花掉了五十多两,这样的开支,文启东长期根本负担不起

虽然花掉的银子,不只是吃饭的花费,工钱占了大头,但是养人,本身就不单是粮食这一项开支,光管吃,也养不住人

文启东现在主要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靠悄悄的‘拿’人钱财,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不光文启东不好过,今年单从上半年看,又可能是一个饥荒年,这干旱的天气,种地的农民也不好过

同样,在这明末三年旱一年涝的气候下,山谷内的农户,要是望天收的话,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指望这些农户对道观供养,恐怕要落空了,说不定,道观反而要贴补农户

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看来,山谷的水源问题要得到解决

指望老天有点不靠谱,自己又不会呼风唤雨,……人工降雨,老天连一片云彩都不给你,怎么降!,干打炮也不行啊

文启东决定一会给何知客说说,留在山谷内的人数,有必要再精减一些

想解决山谷内的水源问题,老天不下雨的情况下,只有开引水渠,把旁边的溪水引到山谷里来

这时问题来了,旁边的山沟地势低,山谷里的地势高,更不要说,两者之间还隔着一座山

为了解决山谷用水问题,文启东花了两天时间,把山谷的北部细细探查了一遍

最后,找到了唯一的方法,就是发扬红旗渠精神,在北部大山上开两条引水渠

当然,北面的山上没有大河的水可引,能利用的水源,是两处水量较大的泉水

两处泉水都位于大山的半山腰处,地势高于山谷,距离山谷也不远

这个不远是指直线距离,要是在岩壁上开水渠,弯弯绕绕,最近的那处泉眼,要把水引进山谷,也需要开凿两公里距离的岩壁

这可是个大工程,还是会死人的危险工程,文启东很是犹豫有没有必要干

这一处泉水,水的流量并不大,一天也就几百个立方的流量,冬季恐怕流量会更少,想了想,在岩壁上开水渠,有点得不偿失

最后,文启东决定架一条管道,架两千米的管道,要比开两千米的水渠工程量要少一些

于是,文启东测绘了泉眼到山谷的地形,定好了各处管道的形状和支架部位,就回到了山谷

找来还没有撤走的工匠,趁着旁边山沟里的炼钢炉还没拆,准备铸造水管

为了便于安装和防锈,文启东没有铸造沉重的钢管,而是改变了配方,铸造一种全新的合金管

这种近似于铝合金的金属,具有质量轻耐腐蚀的特点,缺点是硬度要差一点

硬度差没关系,本就是应急的,再说,架在悬崖峭壁之间,不去人为破坏它,用个三二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个时间段里,山谷水坝早就蓄满水了,到时就是水管坏了,也影响不了山谷的生活

听到文启东要搞引水工程,何知客刚遣散完流民,就赶紧召集留下的男劳力来听从调遣

流民遣散的工作,何知客完成的不完美,除了留在山谷内的人,还有近百名流民不愿走

请示了文启东后,给这些流民配上锅碗瓢勺,配上农具,让他们在一处荒地开荒

这片荒地,位于平原和山地相交处,是向一位举人家买的,几百亩的荒地,就要了一千多两银子,比文启东十几平方公里的山谷还贵

等到引水工程完成时,已经到了七月中旬,三伏天的天气,却没有湿热的感觉,干燥的风,吹得田地裂开了一道道口子,连本该茂盛的野草,都枯黄的低着头

山谷内最终住进来一百三十七人,这些人中,文启东在洛阳招的人和愿意留在山谷的工匠占了一半,剩下的几十人是从流民中挑得

一百多人,小孩和女人占了一小半,单身的男劳力只有十几个人

为了山谷的稳定,这些单身的男人,在不久之后,也会脱单,山谷内会再增加十几个人

两处泉水同时向山谷内供水,目前来看,山谷内的基本用水算是解决了

但要指望山谷内的田地解决粮食问题,今年是没指望了,山谷内开出来的都是生地,还错过了今年的种植季节,秋收是没指望了

留在山谷内的农户,要做的是把开出来的田地加肥整理好,除补种一些杂粮蔬菜外,其它的田地要为冬小麦的耕种做好准备

种地的事,文启东近乎于‘不懂’,把这些事交给了张老汉就不管了

张老汉并不老,年纪还不到四十,只是相貌显老,他是继何知客之后,文启东又提拔的一个山谷管事,只负责村民那块,地位要比何知客低一些

何知客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大采购,粮油盐、酱醋茶,及日常用品……

文启东给他的任务,就是要把山谷内的大小仓库装满,把还剩下的六千多两银子,全部花完

以后就不说了,就看今年的形式,不储备粮食,山谷内的一百多人就没饭吃

六千多两银子,也储备不了多少粮食,县城里的粮食,几乎一天一个价,而且各粮商还限购,要不溢价购买,还买不到大批的粮食

何知客跑来请示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溢价也得买,以后的粮价只会越来越高

随后的二十年,小冰期气候会达到顶峰,十年九旱,不旱的一年是涝,反正没个好

要不然,也不会让东北的女真人捡个便宜,仅靠十几万战兵就能入主中原

这一案例,后来被东瀛人研究,研究的结论是可以模仿,结果,投入了一百多万士兵也没能得逞

可见,明王朝的垮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极端的气候造成的

地里的庄稼长不出来,三年之中有两年都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没有苛捐杂税,活不下去的农民,也会变为流民造反

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学习现代的办法,完善农田灌溉设施

其实现代的中原地区,特别是在08—18年间,华北华中也是十年九旱,要是搁到古代,同样是颗粒无收的大饥荒

现实呐,是年年大丰收,粮食增产一年比一年高…...,这可不是吹出来的,这是生产力先进带来的结果

‘先知’的文启东,当然知道存粮食比存银子靠谱,趁着粮食价位还不高,就抓紧时间把自己的粮仓装满

钢筋混凝土的仓库,不怕风吹雨打,密闭性又好,高标号水泥铺成的地面即防潮又防鼠,正合适存放粮食

把仓库装满粮食的愿望,却被何知客的禀报打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