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新闻班教室
80年代与后世不同,后世的各种补习班风行一时,各类巧立名目的补习班,疯狂吸金,家长付出大笔的金钱代价,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补习班,不乏任课老师的影子,甚至有的老师,把一些需要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故意留到补习班讲,迫使家长不得不把重金花在课外补习上,既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占用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直到国家出手整治,才将这个势头遏制下去。
80年代则不同,此时的全民教育主要是成年人,工业文化宫、夜校、广播电视大学等,成了年轻人获取知道的渠道。
此时的年轻人学习热情高涨,各种技术类学习班层出不穷。人文的更多,到处都是文学班、绘画班,书法班……甚至气功班,说唱班……
此时如果你在大街上走动,听到一个年轻人边走边吟: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用他来寻找爱情……”
你不用以后世的眼光认为他(她)是神经病……因为他(她)可能真是的因为情怀。
而这所有的班,要想吸引人,最好是办到夜校、文化宫、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就像皮包公司喜欢把办公场地设在某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一样。
所以在各种文化场所,一到夜晚,就人潮汹涌,一个个怀抱求知梦想的年轻人,急匆匆的进进出出。
毕竟,这一代被耽误的人太多了。
宛都夜校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诞生的。
褐赤色的大理石门柱,白色竖条形油漆木牌,黑色的“宛都市夜校”的粗宋体大字,迎着宽敞大门的分流花坛,幽黑的铸铁栅栏,一坛散着浓香的蔷薇花,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雷雪莉把车子扎在院墙边的自行车停车道上,笑意浓浓的望着周道:
“我要去上课了,你们新闻班在那边,等下我下课了,去你们班看看。”
她纤手一指,嘴角上挑,极其天真可爱。
找理由与自己同行这样的事,作为漂亮小姐姐一枚,雷雪莉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过,对这种舔狗,她很乐意看到他们穿帮后尴尬的样子。
周道则笑容可掬,挥一挥手,“那,回见?”
“回见!”雷雪莉一阵风似的进了授课区。
周道锁上三枪牌二八大杠,摇晃着身板跟进去。
看清了美术教区,他转过身寻找新闻班的教室。
新闻班还有一个名字叫通讯班,来这里学习的都是爱好写作的年轻男女。周道上一世来旁听过一两节课,觉得太过简单就不来了,所以印象不深,现在还花了点精力才找到教室的入口。
进去?还是不进去?
周道进退之间,决定还是自己在走廊走走。
诶,为了上一世的这段姻缘,我周道也是拼了。
他决定找一个最佳时机,等雷雪莉快到课间的时候混进新闻班(通讯班)的教室。
佯装在听课……
夜校走廊的一侧,是一个相当宽敞的天井,里面种了很多植物,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和宛都特有的蔷薇花。
此时宛都的蔷薇树还没有种到公共场所,但蔷薇花超长的花期和硕大的花朵足以让这个城市充满浪漫气息。
坐在公园长条椅上,抽出一只精装长条金猫香烟,摸出防风打火机,点着。
抽了一口。
这种烟闻着有一股甜味,吸起来还是一股烟味。
上一世习惯了不抽烟,心理上觉得在公共场所抽烟,是一种罪恶。
这么百无聊赖的坐着,远远能看到美术教室窗户的亮光,想着有一个上一世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小女子,正在专心致志的听课,心里有一点点的温暖。
估摸着课上了一半了。
他得先对新闻班熟悉熟悉,最起码能溜进去找个坐位,要不然等一下那位小姑奶奶指定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原来是个骗子!”
嗯,以她的个性,她做得出。
所以现在就要解决如何坐在新闻班教室的问题。
他已经想好了,假装自己想来报名学习,嗯,你让我先交报名费都行,或者让我试听一下总可以吧。
新闻班教室很宽广,从窗户往里看,这个班级不少,粗看起来足有七八十个人,大部分人都按坐位坐着,也有一些人没有坐位就站着听讲。
好家伙,这么多人梦想从事新闻事业?宛都目前只有三家正式的新闻机构,宛都电视台、宛都广播电台、宛都日报。
一个萝卜顶个坑。
而学习班一批又一批,不知作梦的人有多少,你让他们学了去做什么?
拉广告?这个可以有。
然而这个时代的广告,大多是治疗梅毒淋病,都是贴在电线杆子上、公厕影壁上,真正能上正规媒体的广告,数量有限。
大家都去争一个广告单,会不会出现踩踏事件?
这么想着,他已经走到了教室门口,他决定推开教室的后门溜进去。
不巧,前门此时开了,有一个老师模样的人走了出来。
周道还没把后门正式推开,就被发现了。
“那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前门口的那人目光电射一般,一边问一边走过来。
听课又不丢人……周道放弃了推门,大大方方的说:“老师……”
没等他说完,对方打断了他。
“你是……周老师?”电射目光迟疑了一秒,加快了步子,几步就走到周道面前,一把握住周道的手。
“周老师,真的是你?太好了,我叫郑挺风,新闻班的代课老师,咱们宛都电视台的通讯员,我在电视台跟您说过话,您是不是不记得了?”郑挺风热情洋溢,一边握手一边摇晃。
为了表达热情?摇得我有点尬。
最重要的是,周道真的不记得了。
每天坐在办公室,前来造访的通讯员太多,那些通讯员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宛都电视台观众来信的“蓝屏”中看到带画外音的,“某某观众来信……”,
如果运气好,能上一次同样带画外音的“蓝屏新闻”:
“本台讯,通讯员某某某,最近真坪县农业大丰收,县粮库出现二十年来最大粮食收购量,达多少多少万斤……”而且收到了带烫金台名,加盖有宛都电视台大印的“稿件采用通知单”,那就修成正果了。
有了这个东西,说不定还能升职提干。
发表了作品,那就是文化人了……
所以通讯员们百里迢迢的赶过来,都是为赶个“前途”……
有了“前途”,也就有了“钱途”,这也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
每来一个通讯员,就会给全体“编辑老师”们散烟,抽不及,就放在桌子上。
所以每天下班,各种品牌的过滤嘴香烟堆满了半个桌子……
这种情况下,要记住每一个通讯员?
……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眼前这位郑挺风?……不记得。
但周道现在需要记得,因为这个郑挺风,能让他进教室。
周道笑意渐浓,师长一样拍拍郑挺风的肩膀,笑道:“噢,原来是挺风啊,记得、记得,这个班是你开的?”
郑挺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没听错?周老师说记得我?我太高兴了,我今天太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