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宋登仕郎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思利调兵

第二百七十三章 思利调兵

林牙一死,雁门关三军致哀。 林牙是信奉萨满教的,认为人死后要通过烈火,才可以净化肉体升入长生天。 所以一个巨大的柴台子搭了起来,林牙的尸体被放在了上面,因为失血过多而显得苍白的脸颊,对着向往的长空,双目紧闭,手指微微松开。 除了必须要观察宋军的契丹士兵之外,其余的契丹士兵都围着林牙火化的高台,搭建高台花了士兵们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此刻早已经过了饭点。 站在高台之前,主持着这一切的是现在雁门关的最高长官思利。 看着平躺在柴草中的林牙,思利心中百感交集。 林牙是一个很负责也很聪明的同僚,在最后的时刻,把责任自己扛了过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寒风中,高台旁边的契丹牧民们面容枯槁。 思利身旁的亲卫小声对思利说道:“将军,士兵们吃了饭了,牧民中除了小孩子和部分女眷吃了一些饭之外,其余牧民都拒绝吃饭。”看了一眼天空中的雪花,亲卫继续道:“这个天气,他们昨天才吃两顿,道现在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再不吃饭,怕会饿死冷死。” 思利心中复杂,林牙用自己的命和这些牧民做了一个交代,大多数牧民们也用绝食,做出了他们对雁门关契丹军队最决绝的支持。 思利没办法改变什么,也不想改变什么。 亲卫见到将军不言语,也知道了将军的态度,只好缓缓退下。 林牙火化的第一支火把是有思利丢下去的,火焰升腾中,众军士们看着烟尘飞舞,林亚德音容笑貌宛如在烟火中浮现,士兵们只听得一声厉喝:“肃静,送林牙将军。” 紧接着,雁门关城头上的鼓声敲响,咚咚咚咚,每一声仿佛都敲打着契丹士兵们的心脏。 大宋军制,进军击鼓,退兵鸣金。 雁门关一直在曹彬李汉琼的围攻之下,久不闻进军鼓了。 鼓声悲怆,声穿数里。 关外的曹彬李汉琼听到声音后,迷惑不解。 “这契丹人要做什么?难不成要反攻?”曹彬和李汉琼只知道三日后决战之事,但是不知道的是党进这只小小的千人队已经把契丹西京道掏空了。 为稳妥起见,准备攻城的李汉琼撤了回来,同时,床子弩的弩车,隐隐瞄向了雁门关大门的方向。 关内的党进等人实际上离着雁门关也不远,除了斥候队伍放得很勤之外,党进一直将军队在雁门关不远处游弋,找到那些靠近雁门关的部落,击败他们。如果部落太远,那么失去帐篷的契丹人到不了雁门关就会死,党进也不是好杀之人,卫士没有必要去为难这些人。 所以今天一整天还没有怎么看到合适的部落,来骚扰雁门关。 林牙勤德最终在火焰中化成了一抔土和几块骨头,思利亲自上前将骨灰收拾到一个坛子里面。放回了中军帐。 尔后,在中军帐内,思利召开了一次紧急的军事会议。 “诸位,想必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次雁门关的危机,作为雁门关的主将,我愿意和林牙将军,诸位一道,群策群力。现在,有没有哪位将官有好的意见,大家一起探讨。” 话音刚落,契丹雁门关行军长史说道:“将军,军中缺粮已久,今日开始牧民不怎么消耗粮食。”说道此处,长史哽咽了一下,他是亲眼看着一个一个牧民倒闭在风雪中,死前脸上还带着诡异的笑容,这是冻死的明显特征。 长史继续说道:“算上军中余粮,用最低标准供应,军中军粮应该只够两天。属下之前在想,如果我们杀马,会不会坚持更久一点。” “说什么呢?死也不能杀马!” “将军不可!” “出些什么馊主意!” 长史话音未落,一大群将领反对。 思利心中想到,长史所说只法,自己和林牙何曾没有想过,马的消耗大,为了保证战力,草料里面往往要加豆子,只要没有这几千匹马,生下来的豆子都可以够士兵们两日的粮秣消耗。更不要说杀了马,马肉虽然酸,但是在没有吃的情况下,这可是上好的军粮。如果杀一些马,再多坚持几日,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思利担心的是另外的问题。 第一契丹军士和战马关系亲密,很多战马就是军士家中带来,一直养着,所以感情很厚,如果贸然说杀马,杀谁的马?估计马上就会兵变。 第二思利想的是如果雁门关确是失守,自己还得带着这一群契丹士兵退往西京道北方或者南京道,如果没有军马,只是路上的辎重,靠士兵搬运基本上无法完成。 第三就算是杀了军马,真能熬道皇上运送军粮那一天,姑且不说析津府那边要面对宋军主力,只是这路程遥远就已经十分棘手,更何况还有一只不知道在哪儿的宋军,一旦运粮,宋军肯定会袭击,而雁门这边,人马吃的都不够,想援助都变得很困难,只有坐视粮车被毁,那只是延续了雁门关几天而已。 思利正在思考间,一名都虞侯说道:“将军,雁门关守得住吗?” 旁边的将领们气势汹汹,正要骂人。不过突然想到了军粮,想到了士气,摇了摇头,闭口不言。 思利强笑道:“守得住就守,就算守不住,也得说一个计划才行。” 说道这句话的时候,思利突然想起来林牙口吐鲜血给自己说的那句话:“将军,让他们活下去。” 在党进和曹彬等人的夹击之下,这一群契丹军想要活下去,何其艰难。 最光荣的活下去当然是守住雁门关,等待皇帝主力取胜后,援助雁门;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方式的成功率基本为零。 其次就是雁门关战败,主动撤出雁门,往西京道最北方后退,宋军过来的部队数量不详,但是规模不会特别大,之前军事会议就确定了这一点。由于宋军规模不大,所以,不可能做到控制整个西京道,只要契丹军能够回到西京道,总有办法可想。 第三就是大战过后,契丹军想宋军投降,宋大宋这些年平定各地来看,大宋君臣都不是滥杀无辜之人,所以,只要投降,应该也可以活下去。 现在第一种基本上已经不现实,思利想的是怎么样做到第二种。至于之前所计划的想办法在总攻之时击败宋军,随着军粮的消耗,已经化为泡影,就算是杀了战马,总攻时顶住了宋军的进攻,又怎么样?宋军可以攻击十次,一百次,而自己不能失败一次。 难道第二种都难以实现了? 在思利心里,第一次这么清晰的出现了弃关的想法。 弃关的结果是什么,思利心里面是知道的,如果他擅离职守,必死无疑。但是思利真做不到让这些契丹士兵们和自己一起陪葬。 这雁门关,总的有人留下来的,思利就是留下来的最好人选。 想到此处,思利将因果利害想的清清楚楚。 当即传令道:“偏将军萧如,你率领所有骑兵,一个时辰后出雁门,带一天军粮,其余军粮自己筹措,往西京大同府一带前进,寻机找到那只宋军,消灭他们。” 一个三十余岁的将领高声应是,出了大帐。 都虞侯兀拿海,你带上一万步兵,明天深夜出发,带一天半军粮,分兵往山阴县,朔州等地出发,军粮自己筹措,占领城市,等待下一步命令。 萧如倒是领命直接出去了,兀拿海有些迟疑,问道:“将军,我们带上一万多军队出去,这雁门关除了伤兵,就没有什么人了。” 思利也不解释,冷冷的说道:“这是军令,如果有心,记住以后对皇上效忠吧。” 兀拿海见思利发火,也不敢多言。 三言两语之下,思利竟然将这雁门关的守军,调得空空荡荡。 明天深夜过后,雁门关上唯一还有战力的,只有思利手下的亲卫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