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被救
周氏尽管被雨水糊得看不清对方脸色,点头道了声谢。
几人如乌龟爬一般,走两步退一步,顶着不知从哪里打来的风雨,往前挪着……
越往高处,几乎越加寸步难行。
一路过去,隐隐似乎也见到几抹人影,有的抱着栏杆,有的抱着船桅,有的则紧紧抱着另一个人。
每个人心里都在不停祈祷,风雨快点过去,天快点亮了吧。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一抹闪电过后,又是一阵强风卷着大雨,浪拍打着船底,水倒灌的越加厉害,船的半身几乎都淹进了水里。
上官瑜呸了一口口中的雨水,心里计量着照船沉的速度,她们估计还能支撑一会。
只是这沉船的速度远远比她预期的要快。
在东边的天际终于微微透出一丝曙光,船却彻底沉了下去……
几人被迫抱着木板跳进了河里。
雨势渐渐在转小,但风依旧很大,河里的浪一个接一个涌来,很快将她们冲散开去。
上官瑜忍不住喊了一声:“大家各自小心,若能活下来,就去附近的驿站报信!”
远远似乎听到几声:“好!”的应答声。
……
不知漂了多久,天色已经大亮,雨不知在何时停了,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昨夜的狂风仿佛像是一场梦。
抱着木头,漂浮在河上的三人,早已精疲力尽,又加上一夜未睡,此刻其实都在强撑着……
周氏毕竟是她们三人中年纪最大的,精力比不得其他两人,要不是南香用身体支撑着她,只怕已失力滑入河里。
河水浮浮沉沉,虽然已没有昨日的大风大浪,但一个浪打来,对于抱着木头无力的三人,却犹如惊涛骇浪。
终于天无绝人之路,又一个浪打来,将她们往河岸冲去……
曙光似乎越来越近。
三人却再也支撑不住,先后晕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是在一间有些老旧的农舍。
入目是裸露在外的黑色屋瓦片,墙面斑驳,屋内只有一张木床,一张四方桌,一个黑漆矮柜,看上去几乎一贫如洗。
上官瑜坐了起来,发现周氏就躺在旁边,不由得舒了口气。
她们这是被救了吗?
南香?
上官瑜秀眉一凝。
她难道没有一起被救上来?
上官瑜急着想要起身去查探。
突然门帘被揭开,一身粗布男人衣裳的人走了进来,见上官瑜坐着,忙快步走过去,欣喜唤道:“小姐,您醒了?”
“南香?你怎么穿成这样?”上官瑜微微蹙眉,一脸疑惑看着她,问道。
南香却是抬手指了指她,示意她看自己。
上官瑜顺着低眸往自己身上看去。
竟然也是一件灰色麻料的男子衣裳,她脸色突得一变!
谁帮她换的衣服?
她赶紧去查看母亲的,伸手揭开盖在她身上的薄被,发现虽然也换了一件旧衣裳,倒是女子的样式,而且看着还是上了年纪的妇女的衣裳。
“怎么回事?你刚刚去外面可有发现什么?”上官瑜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她们的清白若是被毁……
南香一惯心细,瞬间便猜到小姐的顾虑,忙解释道:“小姐放心,衣服是这家的大娘帮我们换的。”
上官瑜松了口气。
南香又道:“听说是大娘的儿子在河边发现晕过去的我们,探探鼻息还有气,就将我们带回来了。”
上官瑜若有所思点了点头,瞥了眼沉睡中的母亲,见她一时半会没有醒来的迹象,准备先起身,她小心的挪动双脚,下床。
南香见状,忙过去替她将放在床边的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拿起准备替她穿上。
上官瑜皱了皱眉:“我们自己的衣服鞋袜呢?”
南香道:“奴婢去问过了,大娘帮我们收起来了,离开的时候再还我们。”她刻意凑近了些,“大娘说,他们村上有个恶霸,惯来喜欢强抢年轻漂亮的女子,她怕我们会吃亏,也怕给他们自己招惹麻烦,就特意找出了她儿子小时候的衣衫替我们换了。”
上官瑜闻言,微微颔首,略带嫌弃的瞥了眼那双布鞋,还是选择穿了上去。
“帮我束发吧。”上官瑜道。
南香应:“是。”
两人着装完毕,上官瑜望了眼床上,母亲似乎睡得很熟,半点没受外界干扰。多半是受了惊讶,又劳累过度,才会睡得这么沉。
上官瑜眸中闪过一抹心疼,半响收回视线,道:“让母亲好好歇着吧,你随我出去看看。”
南香点头:“是,小姐。”
上官瑜纠正她:“既然做了男子打扮,便该改口唤少爷。”
南香有些不好意思笑着道:“是,少爷,奴婢谨记。”
“是奴才。”上官瑜好笑的摇了摇头。
南香一顿,反应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干笑了下:“是,奴才谨记。”
上官瑜问:“你可同人家说起我们从哪里来?姓氏?名字?”
南香立马摇摇头:“没有,都是奴才问的大娘情况。”顿了下,补了一句,“大娘看着人很实在。”
上官瑜敛眸沉吟了会,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若是有人询问起,就说我们姓俞,去余杭走亲戚,乘坐的船不慎遇上风浪翻了,才到了此地。”
南香道:“是,奴才明白。”
上官瑜颔首:“走,随我出去看看。”
南香应道:“是。”
撩帘而出,又是一间差不多大小的屋子,靠墙的地方用木头搭了一张简易的床,中间的位置放了一张四方桌,与床相对的墙角放了一些农具。
南香看了眼上官瑜,轻声解释道:“农家很多都是这样的,没有明堂,膳堂,卧室那般分的这么清楚。”穷苦人家,哪有闲钱建房子,多半温饱都是问题。
上官瑜低“嗯”了一声。
南香道:“大娘应该在外面劈柴。”她刚刚进来的时候,大娘刚喂完鸡。
上官瑜点头,继续往外走去……
出了门,是一个用矮篱笆圈起的小院子,门前种了一颗很大的柿子树,养了三只鸡。
瓦屋的左侧搭了一个不大的茅草屋,用来作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