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凌迟
钟会明白了,大家伙这是不愿意造反。好办,谁不造反,当场斩了。众将一琢磨,最近挣的钱还没来得及转进余额宝,当场被斩太冤枉了。那怎么办?那就先答应呗,有什么事等回到军营再说。但是钟会不给他们机会,诸将签完造反意向书之后,被钟会关进大殿里。
此时的钟会,其实犯了袁绍当年的毛病,开始瞎琢磨。这帮人是用还是杀?拿不定主意。所以这个事就这么僵持了。钟会也是头一次造反,没什么经验。这事开弓没有回头箭,琢磨个屁啊。就这么一拖,三天过去了,时间到了正月十八日。
这三天当中,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且说和钟会一起看元宵晚会的诸将都被囚禁,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公务在身,没有被囚禁起来。这一次单说三个没有被囚禁的魏将,丘建、胡渊、卫瓘。
卫瓘不用多讲,这哥们粘上毛比猴都精,肯定不会去赴宴。这个丘建,是钟会单方面的心腹。为啥说是单方面呢?钟会拿丘建当心腹,丘建可不拿钟会当主公。由于钟会是空降到这支大军中的总司令,所以他不知道手底下这帮人的关系网是怎么回事。比如说丘建吧,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护军胡烈,就关在大殿里。丘建不能不救啊,于是派人秘密跟胡烈通信。钟会不仅不知道胡烈是丘建的恩公,而且居然不知道胡烈的儿子胡渊就领兵在外执行防务。把人家爹关起来,还让人家在外领兵。这倒不是钟会傻,他真不知道有这层关系。
有丘建从中传递消息,胡渊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和诸位高级将领被囚禁,而且钟会要谋反。作为一支军队,当大军知道总司令要造反而不愿意跟随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围绕在监军卫瓘的周围。就这样,正月十八,在卫瓘的授意下,胡渊带着大军,杀向了成都皇宫。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钟会还没有下定斩杀诸将的决心。姜维急坏了,说不能再拖了,赶紧动手,迟则生变。钟会一咬牙一跺脚,杀!姜维得令,马上带人就诛杀魏将。刚走没几步,姜维腹痛难忍,当场晕倒。
等到姜维苏醒时,城外杀声震天,胡渊带着魏军开始攻击成都的皇宫。这一下,场面完全不受控制了。双方军服都一样,打起来谁也不认识谁。那怎么办?所有人都朝着钟会动手。钟会端的是能文能武,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能耍得一手好剑。只见钟会几剑挥出,数人倒地身亡。颇有李白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风范。问题是这是一场兵变,不是江湖比武,也不是黑帮火拼。武功好意义不大,魏军的弓箭瞬间将钟会射成了豪猪。
姜维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在姜维看来,斩其贼首,就能遏制这场动乱。于是姜维拔剑下殿,冲进了魏军当中。这一年姜维五十九岁,但是以他的武功,不敢说当时天下无敌,但是最起码也称得上罕逢敌手。可惜的是连钟会都能潇洒的斩杀数人,姜维还没动手,旧病复发。或者说姜维的旧病就没好过,此刻,钻心的疼痛让姜维真的无力再战。
想想姜维惊世骇俗的计划,关键时刻身体不受使唤,看上去是姜维最大的悲剧。其实我想说的是,姜维的这个计划并不是姜维自己知道。姜维在投降钟会之前,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部下。也就是说,姜维的这个计划,是要由当初镇守剑阁的所有蜀将一起完成。现在姜维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魏军当中。张翼在哪里?廖化在哪里?董厥在哪里?姜维绝望了,这种绝望正如当初他誓死保卫的伟大领袖投降;正如现在不能忍受的胸口疼;正如现在在这个熟悉的宫殿院子里,姜维孤独的一手仗剑、一手按着胸口。
还记得上元佳节之前,姜维秘密的给刘禅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请刘禅再忍几天,复国有望。当这份复国有望化作绝望,姜维感到累了。这些年姜维背着武侯传人这个沉重的包袱,斗郭淮、战陈泰、拼邓艾都不感到劳累。但是让姜维在前线拼杀的同时还要斗黄皓、斗张翼、廖化。姜维举起剑,横剑自刎,给自己画下了一个句号。
三家归晋
还记得当初司马昭给邓艾写信,把他比作白起、韩信、吴汉。很明显,这些人里面,只有在四川搞大清洗的吴汉善始善终。
还记得姜维劝钟会造反的时候,一再要求杀光钟会的副将,只有这样,将来姜维才有机会造钟会的反。
这两点一结合,我们就不难看出。司马昭设计的剧本是这样,让邓艾在四川搞大清洗,干掉蜀汉贵族集团。这样一搞必然动静很大,为了平息事端,让钟会再去遏制邓艾。紧接着司马昭回打着帮助钟会的旗号,亲自带兵来收拾这个乱摊子。
然而邓艾没有读懂剧本,钟会在姜维的催化下提前造反。虽然打乱了司马昭的计划,但是司马昭有应急预案。在卫瓘的操纵下,魏军有秩序的“暴乱”了。
几十万人在成都作乱,那场面就不好控制了。卫瓘下令:“众军备归营所,以待王命。(原文)”然后留下小部分军队秩序井然的“暴乱”。暴乱分子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邓艾的爱将师纂和庞德的儿子庞会。师纂最恨谁?张翼啊。当初就是师纂镇守祁山的时候,张翼突然出现,差点干死师纂。因此师纂带人干掉了这位前蜀国车骑将军张翼,并且把张翼拆成了拼图。同为车骑将军,廖化家里就很太平。为啥呢?除了私仇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张翼在蜀地的人望太高。作为老四川人,张翼很长时间都是站在四川老百姓这头劝姜维不要北伐。当初蜀国荆州系把持政权的时候,张翼其实就是益州系的主心骨。张翼对蜀军的掌控其实是完全超越姜维的。也就是说,张翼活着,随时都有振臂一呼的可能。反观廖化,山贼出身,在四川不具备这个声望。
除了张翼之外,魏军杀了刘禅的太子刘璿。在这动乱下,刘璿被杀,而刘禅毫发无损。这说明这次动乱确实是有针对性的。刘璿一死,刘禅就成了光杆,相当于断了刘家的龙脉。卫瓘心里清楚,刘禅决计不会造反。但是刘璿不好说,作为一国储君,连皇位还没摸过就下台了,如果不干点什么,还真说不过去。为了防患于未然,魏军杀了刘璿。
提起蜀国贵族,就不得不说关羽。关羽就是神,头到洛阳能吓唬曹操,魂到东吴能杀吕蒙。他的孙子,汉寿亭侯关彝那是绝对不能留的。关彝如果打着关羽的旗号造反,那煽动力绝对比刘璿强。所以,庞德的儿子庞会恰到好处的去报仇,杀了关彝。
成都这头杀的差不多了,能造反的都铲除干净了。这时候,贾充带人来了。卫瓘这时候下令,住手!贾充出榜安民,“暴乱”的魏军集体立正站好向后转,跑步回到军营。然后成都就出现了“军民安堵,秋毫无犯(原文)”的局面。前一秒还是乱军,下一秒就成了人民子弟兵。魏军的军纪可见一斑。同时也证明了卫瓘对军队的掌控力和对暴乱节奏的控制力。
经过这场动乱之后,一个帝国的上层阶级就只剩下了刘禅、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殿中督张通等数人一起去洛阳。这就不难看出这场有秩序的动乱杀了多少蜀汉贵族公卿。在这批随着刘禅去洛阳的大臣中,称得上名门之后的就是张飞的儿子张绍。张绍之所以没遇上乱军,一方面是张飞的影响力不够大。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张绍是蜀汉投降派代表人物。当初也是他带人拜在邓艾麾下献上降表,所以说张绍在成都是遇不上乱军的。不知道张绍的亲妈是不是夏侯霸的妹妹。总之我们很难将张绍跟英雄无敌的张飞以及冠三军的张苞联系在一起。
蜀地已平,后事该怎么办?最终的结局是这样:邓艾谋反罪名坐实,反正他也死了。钟会谋反罪不容诛。那灭国之功是谁的?司马昭啊。司马昭亲自在长安指挥前线战斗,被封为晋王。那么蜀国这帮人该怎么处理呢?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给大宅子,月月发高薪,还给了绸缎百匹,奴婢百人。其他官员,包括刘禅的次子刘瑶在内,结封侯爵。至于那个人人切齿的黄皓,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刀、第三刀,被司马昭下令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