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八十三回 王太傅谋划革新 小皇帝洞察野心

第八十三回 王太傅谋划革新 小皇帝洞察野心

近段时间,诸事顺利,太傅府里的王莽,感到十分惬意。无人与自己交流,王莽不自觉地又开始自言自语起来,似乎在为自己打气。

“革新需要魄力,需要毅力,需要步调一致,需要勇往无前的精神。

吾人一定要打压住,朝廷内唱反调的声音。只有如此,吾人才能够统一,大家的思想意识,吾人的革新计划,才能够没有阻力地顺利实施。”

想起革新弊政的远大光明前途,王莽的心里,就十分兴奋,早已经在迫不及待地,暗暗筹划起来。

“改制革新,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怎么能够有一刻消停,一点懈怠呢?

吾人绝不能够浪费掉,有利的变革时机,必须创立惊天伟业。”王莽暗暗发誓道。

“侍中大人,快来啊,请羲和,大司空,右将军诸位大臣,到太傅府来议事。”

王莽对着侍候自己的侍中王邑大喊道。

不久,羲和刘歆、御史大夫甄丰、右将军甄邯、太中大夫严尤、太保王舜等贴心战友,就来到了太傅府。

与战友们商讨完毕不久,王莽就急不可耐地上奏小皇帝刘衎,准备从司法着手,恢复古治道:

“陛下:

臣欣喜地看到,在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如今是天下太平,野无遗贤,民不闭户,路不拾遗。

百姓做买卖,毫无欺诈,从来没有两样的价格;官府里也没有一件诉讼的案件;城市没有一个乞丐,盗贼出现;乡野也没有一个饥民,流民无家可归。真乃太平之年,黄金盛世之景。

社会民风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人人都崇尚路不拾遗,拾金不昧的美好品德。

大路上即使有别人,丢下的财物,也没有人去拾取,而是留在原地,听凭失主自己前去领取;男女则严格地实行,不一同走路的制度,合符古代先贤的理想。

臣以为,没有哪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个时代这样美好,这样淳朴。

这一切,都是在以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为核心的,圣明朝廷的英明领导下,才能够取得,如此赫赫的功勋。

这标志着吾大汉王朝的复兴,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二。

臣请求陛下,对于那些违犯法律者,有必要恢复,古代贤人的惩罚措施,只需要处以,象征性的刑罚就行了,以给违法乱纪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未央宫里的小皇帝刘衎,最近时间,却有些心绪不宁,身体也有些欠佳。

接到太傅王莽,革新司法的建议奏章以后,刘衎少有的有些闷闷不乐,忧郁不安起来。

小皇帝刘衎,坐在宽大的龙椅上,没有吱声,默默地思索着什么问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侍从小肉墩,见一向好动的小皇帝,今天有些反常,不敢过问,只在旁边,偷偷地用眼瞄着皇帝。

当初,小皇帝刘衎,前往长乐宫拜见太皇太后陛下的一幕,回想在小黄门肉墩的眼前。

那一天,小皇帝刘衎,照例去长乐宫,拜见太皇太后。大约是积怨已久,刘衎居然一见着太皇太后,就大声地述起苦来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太傅大人欺负朕,年青不懂事,对朕盛气凌人,在群臣面前,不给朕面子,让朕没有脸面,令人难以忍受。

陛下啊,麻烦你可怜可怜衎儿,让朕辞去这个皇帝,出宫回到中山藩邸去吧!”

小皇帝刘衎,可怜兮兮地对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见刘衎身材瘦弱,孤苦伶仃,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十分可怜,心生怜悯道:

“衎儿啊,你说的什么话呢?

当皇帝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别人拼命绞尽脑汁想当,还没有机会呢?陛下怎么能够,这样孩子气,说辞就辞呢?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玩游戏!

衎儿啊,你心里有什么委屈,尽管告诉哀家就是,哀家会为你做主的。

太傅大人,为人刚直,说话直率,你这个皇帝,应该大人大量,体谅太傅大人才是。”

太皇太后安慰刘衎道。

“太皇太后陛下啊:

孩儿如今已经长大了。可太傅大人,依然把朕看做一个小孩子,不懂世事,干什么都是独断专行,不容朕,分辨半句。

既然宰衡大人,一切都当家作主,那要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呢?朕不就是一个摆设吗?”

刘衎继续诉苦道。

刘衎似乎已经渐渐地意识到了,王莽的野心,似乎已经感受到,王莽故意制造在百姓眼里,制造一个和谐小康社会表象的深层次原因,只是为了彰显他的功绩,为夺取更大的权力,做准备。

所以,近段时间以来,刘衎越来越厌烦王莽了。

“太皇太后陛下啊,大汉朝廷,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皇帝呢?谁才能够当家作主呢?

太皇太后陛下,既然不需要朕这个皇帝,为什么要将朕摆在这个皇帝位置上呢?

还不如让朕,重新回到中山藩地去算了。朕的日子,还要好过一些。这是朕的肺腑之言。

太皇太后陛下啊,朕也知道,朕名义上虽是大汉帝国的皇帝,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不然的话,岳丈大人,怎么经常对朕摆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让朕下了台,做不了主呢?”

小皇帝刘衎,心中的忧虑和不满,越发加剧,对王莽的好感,也渐渐淡去。

太皇太后听了刘衎的话,不禁恼怒起来,呵斥刘衎道:

“衎儿啊,你说的什么话呢?这像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汉皇帝所说的话吗?

安汉公喜欢专权做事,也是为国事操心,分担陛下的重任。要是旁人,谁愿意如此呢?

陛下是安汉公大人的女婿,为公为私,安汉公多担当一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陛下是不是受了奸佞小人的挑唆,怀疑安汉公处事不公,有什么阴谋诡计吗?”

太皇太后声色俱厉地质问刘衎道。

“不是不是!朕只是觉得,太傅大人有些盛气凌人,不肯平等对待朕。

有时,朕在后宫之中,与嬿儿嬉戏打闹几下,安汉公也当成一件大事,一本正经、声色俱厉地训斥朕,朕始终不能够开心。”

刘衎诉苦道。

“衎儿啊,这就是你这个皇帝的不是了。

陛下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怎么能够像小儿女一样,沉溺儿女私情,纵情享乐呢?”

太皇太后训斥刘衎道。

“朕不是纵情声色。”刘衎委屈地辩解道,“朕与妃嫔们,打闹几下,调笑几句,也是因为朕,长久呆在宫中,实在太过苦闷寂寞了啊!

朕心里感到委屈的是,只要朕不是按照,太傅大人的要求去做,朕都要受到太傅大人的训斥。

而太傅大人要求朕去做的,很多都不合乎朕的心意,让朕不能够畅心如意。

就是好吃的御膳,朕多吃了两口,太傅大人也是说东道西。而太傅大人送来的膳食,又不合朕的胃口。

前些天,太傅大人送来进奉的膳食,朕刚刚吃了几口以后,就头晕眼花,心跳不止。

莫非太傅大人,已经对朕很不满意,想下毒,谋害朕,欲另立新君吗?

朕已经给太皇太后陛下说了,朕并不想当,这个一点也不好玩的皇帝。

如果太傅大人,对朕不满意,尽管把朕废去,就是了。只求太皇太后和太傅大人大人大量,念在衎儿孤儿可怜的份上,饶过朕和娘亲的性命,就是了。

朕还十分年轻,还贪恋与娘亲在一起的美好人生,不想落到舅舅们一样的结局。

朕对天发誓,心里绝不敢,对太皇太后陛下和太傅大人,有什么怨言,更不敢有什么,报复怀恨的心思。”

刘衎声泪俱下,说得更加可怜兮兮。

太皇太后见了,也有了恻隐之心,安慰刘衎道:

“陛下放心!哀家向陛下担保,对天发誓,太傅大人,绝对不会有害陛下之心。

太傅大人如果有害陛下之心,那是跟大汉的江山社稷过不去,哀家第一个不答应。

伤害陛下性命者,最终必遭天谴,定会天诛地灭,家破人亡,永远不得翻身。

陛下啊,你龙体一向欠佳,御医经常叮嘱的,什么十八反、十八畏,这些膳食的禁忌之类,陛下还是应该要多多讲究的。

至于你说的,吃了太傅大人进奉的膳食,头晕眼花,心脏发悸,可能就是不巧,遇上了膳食禁忌的缘故。陛下啊,你不要疑心太傅,让太傅多心。

请陛下放心,哀家会特别叮嘱,膳食官和近侍,注意陛下的御膳,防止奸人作乱,伤害陛下。

陛下有多年的眼疾,心脏又不太好,更应该注意,膳食的禁忌问题,主意忌口,不要顺便乱吃东西才好。

太傅大人大公无私,为人刚直,不喜欢别人,与他的意见相左、对立,陛下只管事事顺从他,就一切都好了。

就是对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宇儿、获儿等,太傅大人,不是也是严厉有加吗?

陛下是太傅大人的女婿,女婿就是半个儿子。太傅大人对陛下你,要求稍稍严格一些,也是为陛下你好啊!

你不见,太傅大人对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嬿儿,也是不苟言笑,非常严厉吗?”

太皇太后慈祥地安慰刘衎道。

刘衎见自己向太皇太后诉苦,不禁没有得到太皇太后陛下的支持宽慰,反而受到太皇太后的训斥责备,心里很是失望伤心,有些灰心丧气,绝望起来道:

“太皇太后陛下这样说,衎儿就放心了。衎儿告辞了。打搅太皇太后陛下静养了,请太皇太后陛下原谅。”

刘衎向太皇太后行礼,告辞道。

“好的,衎儿,你好好去吧。与陛下摆谈一会儿,哀家又有些疲乏了,想小憩一会。

衎儿啊,你放心吧,陛下是大汉王朝的支柱,没有谁,敢把陛下怎么样的!要是这样,哀家第一个,拿他试问。”

太皇太后,对刘衎说道。

刘衎带领小黄门小肉墩等侍从,怏怏不乐,心事重重地回了未央宫。

见刘衎心事重重,长久不语,侍从小肉墩,终于耐不住了,急忙关切地询问刘衎道:

“陛下啊:

你心事重重,忧心忡忡,你为何事忧虑伤心?能否告知小仆知道呢?”

侍候的小黄门肉墩,仿佛已经看出了小皇帝的心事,靠近刘衎身边来,轻声问道。

“多谢肉墩亲亲的关心!朕还不是为朝廷的事情,忧虑焦虑吗?

先前,太傅大人建议朕说,可以放弃,先皇制定的法律法规,恢复先贤周公的传统。

朕心里以为,这样做非常不妥。世异则事异。什么都要讲究,与时俱进才是,不能够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太傅大人这样做,无异于是鼓励、纵容犯罪。

长此以往,恐怕将会造成,社会混乱,一发不可收拾。但朕又不知道,如何驳回太傅大人的建议。”

小皇帝刘衎,忧心忡忡地对侍从小肉墩说道。

“陛下何须忧虑此事呢!陛下只要批准,安汉公的建议就行了!

安汉公建议朝廷,恢复古代的象刑,不过是试探天下人的反应,看人们是否赞同,改制罢了!

陛下年轻,还是多听听安汉公的意见为是!

陛下想想,朝中文武大臣,有谁敢对权高位重的安汉公,有一点异议呢?”

小黄门肉墩,带着一些指教的话语,警告小皇帝刘衎说。

“肉墩亲亲说的极是!朕年轻不懂事,还要处处仰仗安汉公大人的教诲。朕明白怎么做了!”

小皇帝刘衎,虽然对王莽的做法,越来越不以为然,也只得满含愠怒地立即下旨,批准实施。

侍从小黄门肉墩,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同情神色,匆匆忙忙地出宫,去向王莽传达,皇帝的旨意。

太傅府里,王莽又开始默默沉思了。

右将军甄邯、御史大夫甄丰、太保王舜、太中大夫侍中王邑,羲和(大司农)刘歆(刘秀),太中大夫严尤等王莽最亲近的大臣,侍候在王莽的身边。

这些王莽最亲近的大臣,都十分了解,大司马王莽的个性,知道太傅一沉思,就必然有大事发生。

羲和刘歆抓住机会,与右将军甄邯,御史大夫甄丰,太中大夫王邑等大臣,小声议论道:

“诸君:

属下十分欣赏仰慕太傅大人的高尚品德,对太傅的贡献,了解得十分清楚。

太傅一直十分欣赏,有仇必报的君子,痛恨与仇敌打得火热的小人。

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与太傅大人,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对付奸人。”

右将军甄邯,也急忙附和刘歆的话语道:

“羲和大人说得很对。既然我们已经十分了解,太傅大人的优秀品德,因此我们就应该每时每刻,都要十分注意,我们自己的言行,力求与太傅大人,保持高度的一致。”

御史大夫甄丰,也不甘落后,急忙表态道:

“两位大人言之有理。

太傅大人正是我们效仿的榜样。我们一定要痛下决心,坚决与小人们,划清界线,不与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大臣,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以免受到尊贵的太傅大人的唾弃。”

太保王舜,太中大夫王邑等,也齐声赞同。

看见甄邯,甄丰,羲和刘歆(刘秀),太保王舜,太中大夫王邑等人,如此忠心耿耿的表态,太中大夫严尤,眼里浮现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神色。

太中大夫严尤,不置可否,没有说话,冷眼旁观他们发言,看着王莽沉思。

“往事不堪回首,总是令人难以忘记。

诸君,你们可还记得,哀帝之时,吾辈坚守正义真理的忠诚烈士,仁人志士,所受的种种屈辱和不公正待遇吗?”

王莽似乎没有顾及,亲信们表达忠心的话语,终于从沉思中,醒了过来,突然问大家道。

右将军甄邯,御史大夫甄丰,羲和刘歆(刘秀)等大臣,当然都非常清楚,当初哀帝在位时,他们这些,与王莽亲近的大臣,与哀帝的外戚傅氏家族、丁氏家族以及佞臣董贤家族,结下的深仇大恨。

他们也十分清楚,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实际上如今,还一直萦绕在太傅的心里,久久也难以释怀,无法抹去。

“太傅大人: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怎么能够忘记呢?

太傅大人一心为国为民,坚持礼制礼法原则,却受到那些奸佞小人的忌恨。

老天有眼,这些奸佞小人,最终都被上天收走了。如今正是我们,扬眉吐气的日子!”

右将军甄邯,首先表态说道。

“右将军所言甚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如今轮到我们,当家做主,怎么能够不一雪怨仇呢”

御史大夫甄丰,附和右将军甄邯的话道。

“两位大人说得极是!”羲和刘歆(刘秀),也不愿意放过向王莽表示忠心的机会,“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依法惩罚他们,伸张迟到的正义呢?”

太傅王莽,脸色沉静,默默地听着大家的议论和发言,一直没有做声。

右将军甄邯,羲和刘歆(刘秀),最了解王莽的心思。右将军甄邯暗自思忖道:

“太傅大人沉默不语,必定是心有顾忌。太傅大人大权在握,唯恐处事不公,让天下官吏百姓非议。

太傅大人心里忌惮,别人非议他公报私仇,肯定不愿意直接提出,复仇计划,我们何不助太傅大人一臂之力呢?”

右将军甄邯,打定主意,于是决定,首先提出意见,获得王莽的欣赏和赞誉。

右将军甄邯,站出来,以一副义正词严的神态,直截了当地向王莽建议说道:

“太傅大人:

甄邯以为,羲和大人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绝不能够让小人恶贼,逍遥法外。

甄某以为,我们不如联名上书,太皇太后陛下,请求太皇太后的懿旨。”

“诸君说得很对!对恶人们的宽恕,就是对良善者的犯罪!吾人将请求,太皇太后做出圣裁!”

王莽终于表态答应道。

王莽很以为然,迅速行动起来。王莽立即草拟奏章,上奏太皇太后说道:

“陛下:

臣认为,有些罪恶,即使已经过去,但正义公理,也应该得到及时的伸张。

臣最近研读,以前大臣的上书,发现当初有些人,附和掌权权贵的心意,不坚持公正正义的立场,致使定陶共王的母亲傅太后、哀帝的母亲丁姬等人,都没有遵守,一个藩臣姬妾应有的规矩。

傅太后、丁姬等,犯下的恶行和错误,应该得到及时纠正和严厉惩处。

傅太后和丁姬,不仅僭妄称尊,而且死后的坟墓,竟然跟元帝的山陵一般高大。

这些做法,严重地违背了大汉朝廷礼制礼法的规定,必须立即予以纠正。

不仅仅如此,傅太后死后,竟然还身挟着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的印玺绶带,一起进行埋葬。

这些举措,都严重违背了祖宗立下的礼制礼法规矩,和朝廷的法令法规,实属大逆不道的行为。

臣建议,立即发掘,定陶共王母亲傅太后和妻子丁姬的坟墓,取回埋葬在其中的印玺和绶带,以合符朝廷礼制规矩的规定,重新商定,维护正义的原则。

然后,把定陶共王母亲傅太后和定陶共王妻子丁姬的遗体,运回到定陶国,以适合傅太后和共王妻子丁姬,藩国妃嫔身份的礼仪,将她们安葬,在定陶共王(刘康)的墓园里,以及时纠正,先前发生的错误行为。”

听了王莽的建议,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时踌躇未决。

时至今日,太皇太后王政君,只要一想起定陶傅太后,当初干涉朝政,扰乱礼制礼法的所作所为,心里就十分气愤怨恨。

太皇太后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对傅太后死后,与自己的夫君元帝合葬一事,十分痛恨,一直不能够释怀

“哀家怎么能够,没有一点度量,让天下臣民,议论哀家,挟私报复一个死人呢?

从朝廷大局出发,哀家对太傅大人提议的,挖掘傅太后和丁姬坟墓的行动,还是不要允许为宜!”

太皇太后,终于打定了主意。

为了安慰王莽,太皇太后特地让胡宝宝前去,将王莽等三公四辅,通通诏进长乐宫宫里,劝解他们。

太皇太后,以宽容慈祥的态度,当着三公四辅之面,亲切地对王莽说道:

“太傅的奏疏,哀家已经仔细审阅。

安汉公啊,你奏章里所说的那些事情,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就不必再提了吧!

要说恩怨情仇,还有谁,能够有哀家,与她们傅家、丁家的那么深呢?

治理国家,应该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不能够拘泥于,锱铢必较的仇怨。

诸位公卿大臣,你们就不要再讨论,发掘她们坟墓的事情了吧,不要让她们,在地下不得安宁。”

王莽见姑姑太皇太后不同意,心里更加愤怒难平。王莽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以一种义正辞严,大义凛然的神气,对姑姑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请原谅臣不奉旨。

臣坚持认为,这并不是臣,与她们的私人恩怨,而是事关朝廷最为看重的礼制礼法的原则问题。

如果不立即改正,过去的错误,维护礼制礼法的原则,臣怎么能够,向后代子孙,交代圣朝的礼制礼法规矩,必须认真遵守呢?

请求太皇太后,批准臣等提出的建议,马上将傅太后和丁姬的坟墓,进行改葬迁移。”

三公大臣,也满腔义愤地附和王莽的建议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太傅大人说得很对!礼制礼法规矩,不容许破坏。不惩罚罪恶,就是对正义的亵渎。

名不正,则言不顺。治理国家,不能够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有丝毫的妥协。”

见安汉公王莽,以及三公四辅大臣,都不同意自己的决定,太皇太后,也有些犹豫起来,对大臣们说道:

“请诸君下去,让哀家好好地再考虑考虑,迁坟这件事情!”

王莽等三公大臣,见太皇太后有些回心转意,就都领命,退了下去,没有再提m。

过了一些日子,太皇太后的心思,终于有了一些转变,就派弄臣胡宝宝,去晓喻王莽说:

“宰衡大人:

哀家思之再三,也觉得太傅所说有理,无法再驳斥诸君的建议了。就依太傅的意见,去办理吧!

按照礼制礼法原则,用符合傅太后、丁姬原来藩国妃嫔身份的棺木,将她俩,重新进行改葬,不得亵渎。”

10

王莽得势不让人。

第一天,王莽又把三公四辅等大臣,召集到一起,一起到长乐宫上书,奏报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以为,处理天下大事,应该秉承一秉大公,坚守礼制礼法大义,奖善罚恶、除恶务尽的原则。

臣发现,定陶共王母亲傅太后和丁姬的棺材,都是用最名贵的上等梓木制成的。

而且,她们的尸体上,还穿着不合符她们,藩臣姬妾身份,用珠子串缀的外套和金镂玉衣等贵重衣物。

臣认为,这些装束打扮,都不是藩臣的姬妾,应该享有的东西,是严重违背朝廷的礼制礼法规矩的。

臣坚决请求,应该用普通木棺,代替梓木棺椁,安葬她们,还应剥去她们身上,穿戴的金缕玉衣,将她们埋葬在嫔妃坟墓间的位置,以符合她们,原来的藩臣姬妾的身份。”

王莽的建议,有理有据,义正辞严,太皇太后,不能够反驳,只好批准道:

“此事不要再议,一切按太傅的意见实施。”

三公四辅等朝廷文武官员,觉得讨好太傅王莽,表现忠心的大好机会又到了。

大臣们大都迎合王莽的意旨,自愿捐出钱币、丝织品,出资去挖掉,傅太后和丁姬的坟墓。

为了表白自己,与邪恶势力的代表傅氏家族、丁氏家族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公卿大臣们还纷纷表示,愿意亲自派遣,自家的嫡系子弟,去参与平坟。

太皇太后,下旨批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