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王太傅报仇雪恨 傅太后坟茔被平
到了平坟的那些日子,参与平坟的官吏百姓,儒生、士大夫、四方的夷族等等人众,加上大臣的嫡系子弟等等,总数达到了十多万人之多。
那些官吏百姓,都拿着自带的工具,与将作大匠一道,迅速地前往傅太后和丁姬的坟墓所在地,奋力挖掘傅太后和丁姬的坟地。
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汉哀帝下旨修建,耗费大汉朝廷无数财富的傅太后和丁姬,那两座宏伟的大墓,就被这十万余众,全部铲平了。
王莽闻报大喜,下令用荆棘、刺藜等,把原来傅太后和丁姬的坟地围绕一圈,作为世人的鉴戒,以警戒那些僭妄、违背礼制礼法之人。
平掉了傅太后和丁姬的两座坟墓,报仇雪恨,王莽的心里,终于稍稍痛快了一些。
然而,一旦触到了痛处,就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不久,王莽发现,哀帝时自己的狼狈处境,还在自己的脑海里,不能够忘怀,王莽的心理,又有些不平衡了。
右将军甄邯,羲和刘歆等亲近大臣,很快就侦知了太傅王莽的心病。
右将军甄邯,羲和刘歆(刘秀),再次适时地上书皇帝刘衎,做出建议道:
“陛下:
臣等以为,哀帝之父,本是定陶恭王,而妄自称尊,号称共皇的祭庙,也属于一种僭越的行为,不合符朝廷的礼制礼法规矩。
希望陛下下旨,尽快纠正过去的错误。”
小皇帝刘衎,怎么能够拒绝,大臣们的合符礼制礼法规矩,大义凛然的建议呢?
不久,小皇帝刘衎(刘箕子),又再次下旨道:
“哀帝之父定陶恭王,本是藩地亲王,却僭越礼制,称为共皇的祭庙,不符合朝廷的礼制规矩,应该立即予以拆除。
当初,泠褒、段犹等大臣,违背了礼制礼法的大义原则,提议建造共皇祭庙,实属谄媚权贵,大逆不道的行为。
着即将他们这些奸佞小人,免去官职,全都放逐到合浦郡,进行安置。”
王莽报仇雪恨,一舒心中多年的愁闷,着实痛快了好些日子。
有一天,太傅王莽事务不多,有些闲暇。
于是,王莽心血来潮,突然与右将军甄邯,羲和刘歆(刘秀)等亲信大臣,谈起了自己的理想,聊到了前大司马师丹这个人。
“如果吾人,这个太傅,能够成为官吏和百姓眼里,一个亲贤远佞,崇尚君子,厌恶小人,有恩必报,有情必还,像周公那样的君子大贤,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此是吾人的毕生心愿,但愿诸君,能够协助吾人,完成这个伟大心愿。”
那时候,太傅王莽,笑盈盈地与亲信们谈道。
右将军甄邯,御史大夫甄丰,羲羲和刘歆(刘秀),太中大夫王邑,太保王舜等,听了大喜,急忙表态说道:
“属下等,十分理解,太傅大人的远大志向。
我们殷切希望,能够襄助太傅大人,完成改制这个心愿,建立盖世功业,名留青史。”
王莽听了,更加高兴,喜笑颜开地对大家说道:
“诸君:
有祖先神灵的庇护,有诸君的帮助,吾人信心百倍。让我们共同努力,建立盖世功业!”
歇了一会,王莽又继续谈道:
“诸君:
吾人一生之中,自视甚高,敬佩仰慕的人,实在不多,这是吾人的弱点。
唯有大司空师丹,一直让吾人,敬爱钦佩不已。师丹大人的学识和修养,都堪为人师。
吾人一想起师丹大人,就会记起当初,师丹与哀帝,因为土地、奴婢等国事问题,而发生过的多次激烈的争执。
吾人为师丹大人被哀帝寻找借口,予以贬斥驱逐,深感不平和愤懑。
唉!正所谓,昏君在位,良人不兴啊!”
想起大司空师丹,被哀帝罢黜的悲惨遭遇,王莽不禁脸色凝重,一阵叹息。
右将军甄邯,羲和刘歆(刘秀),察言观色,知道大司马王莽的心思,于是建议王莽道:
“太傅大人,崇尚节气,感念恩情,不忘故人,对师丹的崇敬很深,我等敬佩不已!
太傅大人,不如我们请求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征召师丹大人,前往长安公车官署,赐封师丹大人关内侯的爵位,恢复师丹大人,原来的食邑,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意。
如此,师丹大人,必定对太傅大人感激不尽。太傅大人意下如何呢?”
王莽欣然采纳,高兴地说道:
“两位大人的建议很好。吾们一道,上书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请求陛下的旨意!”
褒扬师丹的圣旨,很快就得到了落实。
数月以后,王莽还觉得自己如此做,不能够表达自己,对前大司空师丹的深深敬意。
不久,王莽又奏请太皇太后和皇帝,改封师丹,为义阳侯,给予了师丹更高的地位。
师丹由此,对王莽十分感激。师丹常常当着自己的弟子门徒之面,赞扬王莽道:
“太傅大人,公而忘私,一秉大公,真是亘古未见的大贤,只有周公,能够与之媲美啊!
你们一定要牢记太傅的恩情,誓死效忠太傅,为皇帝效力。”
一月余,师丹因病去世。
临终之前,师丹依然对王莽的恩德,一直念念不忘,不时叮嘱自己的儿孙弟子报恩。
当初,大司马王莽主导的拨乱反正,为恢复礼制礼法而进行的平坟事件,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
除了太皇太后陛下的反对以外,当初王莽的亲密战友太师马宫等大臣,也持有异议,王莽心里,有些不满意。
到了如今,王莽心里的不满,继续发酵,决心整顿朝廷大臣,肃清异己。
不久,王莽的整治行动,开始牵连到了朝廷中更多的大臣,太师马宫,也未能幸免。
当初,汉哀帝在位之时,太师马宫,正担任大汉朝廷的光禄勋一职。
光禄勋马宫,迫于哀帝和祖母傅太后的压力,曾经与丞相王嘉、御史大夫孔光等大臣一道,共同议定了傅太后的谥号,为“孝元傅皇后”。
到了如今,王莽开始借平坟事件,整顿朝廷,肃清异己,报仇雪恨,去追究惩罚,从前曾经参与议定傅太后尊贵谥号的大臣。
参与者,都受到了处罚。只有太师马宫等大臣,因与太傅王莽的私交笃厚,唯独得以幸免。
太师马宫,深刻理解王莽的个性。他的内心,一直忧虑不安,心里非常惭愧,恐惧异常。
于是,太师马宫,决定急流勇退,保全自己,遂上书皇帝,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刘衎(刘箕子)请求辞职道:
“陛下:
从前,在讨论定陶共王母亲傅太后的谥号之时,臣没有能够坚持礼制的大义原则,而是迎合权贵的意旨,附和别人的意见,坚持偏邪的说法,违反了儒家经典,以致迷惑和贻误了皇帝,铸成了大错。
作为一个臣子,臣没有尽到,应有的忠心和公心,没有坚持,应该的礼制礼法的大义原则。
虽然臣幸运地蒙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的恩宠,准许臣悔改自新,但臣实在没有颜面,再看到宫门金殿;也没有心思,再居住官府,再拥有和享受朝廷的封爵食邑了。
臣愿意上交太师、大司徒、扶德侯的印信,避开贤能人才,上进之路,以赎清自己的罪过。”
王莽与太师马宫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
得知太师马宫,准备辞职的消息以后,王莽立即流露出了非常惋惜的感情,对太师马宫辞职,有些难舍难分。
元始五年(公元5年)八月二十日,王莽建议太皇太后颁下诏命,赐给太师马宫策书说:
“太师爱卿啊:
四辅的职务,是为国家维持纲纪,而设立的。三公的责任,就象鼎的三脚一样,以支持君王。不坚持原则,就无法居于,三公四辅的高位。
爱卿的陈述,至为诚恳,不敢掩饰自己的过失,哀家十分尊重和欣赏,这种高洁的行为。
现在,哀家决定,同意你辞去现在的职务,请将太师、大司徒的印信绶带,交给使者,不剥夺你的封爵和食邑。
准许阁下你,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返回家宅养老,反省自己的过失。”
由于有太傅王莽的庇护,太师马宫,才得以躲过一劫,最终在家寿终正寝。
没有例外,王莽关爱友人太师马宫的举动,引来了更多人的敬佩,招来了一片喝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