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九十四回 刘秀诚厚慰忠仆 时事不顺陷沉思

第九十四回 刘秀诚厚慰忠仆 时事不顺陷沉思

春末的一天,天气晴朗而又暖和。太阳暖暖地晒在人们的身上,感觉非常惬意。

刘秀,以及二哥刘仲等刘家主人,指挥刘安为首的奴仆们,一起在田里,插禾忙活。

主仆们非常齐心,很快就提前完成了,当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可时间还很早。

于是,大家就一边动手,收拾着农具,一边在田埂边,站着坐着,随意地闲聊了起来。

如今的刘安,对小少爷刘秀,是越来越佩服,越来越信任,有一些五体投地的味道了。

从前,大少爷刘縯,是刘安的君王,刘安的一举一动,一切言行,都唯大少爷的命令行事。

如今的小少爷刘秀,不仅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而且也成为了刘安最敬佩的小主人。

在刘安眼里,小少爷刘秀,虽然年纪轻轻,但办事总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头脑。

对下人们,小少爷刘秀,也是恩德深厚,平等相待,亲切和蔼,恩威并用。

虽然小少爷刘秀,从不以主人的姿态,去呵斥、打骂家里的奴仆婢女,但奴婢们却不由自主地,对小主人有一种敬畏,让奴仆们格外高兴和庆幸。

如果奴婢们遇上大少爷刘縯,待遇可能就迥然不同,令人有些难以捉摸了。

大少爷高兴之时,他也许会重重地奖励你;不高兴时,他会无缘无故地折磨你,你会成为他泄愤的工具。

大家对大少爷刘縯,是畏惧多于尊敬,而对小少爷刘秀,却是敬畏有加。

主仆们闲聊了一会,刘秀清了清喉咙,态度真诚、恳切地对刘安等诸位奴仆说道:

“刘安哥啊,你和诸位伙计,对我们刘家,实在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对我们兄弟,也是十分有恩,真是令人感激啊!我们兄弟,一直铭记于心。

刘安哥啊,你的年纪,现在已经不小了,应该考虑考虑,你的婚事了吧?”

刘安低下了自己的头。刘安未尝没有思考个这个问题。但自己身为一个奴仆,具备这个能力吗?婚姻的事情,能够自己做主吗?

刘秀似乎看出了刘安的心思。他拍拍刘安肩上的泥土,亲切地对刘安说道:

“刘安哥啊,今年,我们家粮食丰收,你们大家立下的功劳,都不小哦!

刘安哥啊,我们都知道你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的确应该考虑考虑,你的婚事问题了。

不瞒刘安哥,实际上前两年,我娘就已经,考虑过你的婚事问题了。

但当时,家里面事情很多。大哥要娶媳妇,姐姐们要出嫁,家里的花费,又实在太多。当时,我们家,的确有些捉襟见肘,周转不开。

因此,娘亲就暂时放开了你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娘亲心里,一直对刘安哥,有些愧疚歉意。刘安哥啊,你心里怨恨我们吗?”

“小少爷啊,奴婢怎么敢怨恨主人呢!

主人一家,一向对我刘安等奴婢,是恩重如山,刘安一直难以忘怀啊!

想当年,老爷以孝廉身份上京,在路途上遇见了当时仅仅才只有几岁,就被主人们卖来卖去的我。

老爷当时,见我瘦骨嶙峋,实在可怜,就出钱把我买了下来,救活了我的命,把我抚养成人。

老爷,太夫人,以及大少爷,二少爷,三少爷,各位小姐,都对我刘安这么好。

我刘安身为奴婢,怎么敢忘恩负义,怨恨慈善的主人啊!”

想起幼年颠沛流离、卖身为奴的凄惨往事,刘安不禁流下了热泪,他感激涕零地对刘仲、刘秀兄弟说道。

“刘安哥,你不用这样说啊!

虽然你名义上,是我们家里的奴仆,但实际上你就像我的亲兄弟一样。

你的身份,虽然是奴仆,但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啊!难道奴仆,就不是人吗?

我娘也已经和我们三兄弟商定好了,决定很快张罗你的婚事,为你娶亲。

我娘对我们兄弟说,叫我们兄弟,预先通知你一下,你要好好地准备准备哦!

刘安哥啊,如果我们家今后的生活好了,我们家还会给你们这些伙计,更多的好处,甚至自由的。

这件事,也是我们兄弟,和我娘,早就已经商量好了的大事情。

我们家还会分别送几亩好地,给你们哦!

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伙计,就有了平民的身份,有了自己的田地,就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用再受贵族乡绅们的打骂和侮辱了啰!

那时候,我们就能够像亲戚朋友,一样地来往。孩子们也会没有阶级的隔阂。

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多谢太夫人,多谢各位少爷!”刘安高兴地说道。

刘秀的话,让刘安等奴仆,更加快活。他们都跟着刘安,笑了起来。

大家心里,更加有了盼头。

刘安知道,主人一家,都像二少爷、三少爷一样,都是十分讲究信用的人。

他们承诺过的话,是一定会兑现的。

又是一年的农闲季节了,刘秀又开始过上了半耕半读,十分悠闲的读书生活。

刘秀不时骑着自己的青牛,一边放牧,一边看书,四处游逛,去向四乡的贤良大儒,请教自己不懂的学问,或者借阅他们收藏的典籍。

这个时候,刘安已经顺利成家。

结婚成家后,刘安对自己的主人刘秀一家,是越加的忠心与感激了。

刘安已经完全把自己整个的身心,放在了管理刘家的家务农事上。

田里和家里的很多事情,都在刘安的亲自过问下,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着。

自然而然,刘舯、刘秀兄弟姊妹,由此也就更加轻松、悠闲了起来。

看见家里一切顺利,百业兴旺,欣欣向荣,刘家太夫人樊娴都,自然十分满意。

樊娴都虽然对大儿子刘縯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胡乱花钱,给家里造成不少的困窘,依然很不满意。

但见家里近几年,收成不错,并没有入不敷出的担忧,樊娴都心里,自然也十分地快活,仿佛年轻了许多。

看见娘亲心情舒畅,经常是笑意盈盈,乐呵呵的,刘舯、刘秀兄弟很是欣慰。刘秀读书、交友、拜师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到了现在,刘秀读书,是如饥似渴,无论是《周易》,《尚书》,《诗经》,还是诸子百家,他是无所不读,兼收并蓄,就像一个路过瓜地的饥渴的路人。

那一天,刘秀研读孔子,孟子的儒家典籍,有些奇妙的心得。

刘秀不禁回忆起了,自己儿时读书时,母亲对他的鼓励和鞭策,想起了母亲当时,对他的启发和提问。

刘秀不由自主地,从书箱中翻出那本有些残破笨重的简牍《荀子》,重新认真地研读了起来。

越细细研读,刘秀读书的兴趣越浓,感悟越深。

刘秀对荀子由衷敬佩,似乎有些五体投地。越是深读,也就越发激发了刘秀思索的兴趣: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荀子先生的这个道理,讲得是多么的浅显易懂,多么的发人深思哦!

为什么那些肉食者,那些权高位重者,那些有大智慧的达官贵人,居然会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呢?

只有人们逐渐富足了起来,百姓才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来发展生产,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啊!

如果当政者只知道一味地掠夺,加重赋税,想尽千方百计地搜刮民脂民膏,把百姓弄得很贫穷,百姓就没有条件从事有效的生产了。

社会财富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即使你怎么进行掠夺,国家也是不能富足的。

“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

君王好大喜功,他的国家就会变得贫穷;做官的太多,他的国家就会变得贫穷;工人商人太多,他的国家就会变得贫穷;漫无节制地浪费财物,他的国家就会变得贫穷。

这些方面,都是所有当政的统治者,应该加以密切注意的事情啊!

如今政令混乱的大汉朝廷君臣,密切关注到了这些严峻的问题了吗?

想起严峻的现实,刘秀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心中的忧患意识,越发强烈。

刘秀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担心,并不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这些年来,大汉朝廷的局势发展,已经在悄然间发生着巨变,形势对刘氏宗室贵族,是越来越不利了。

刘秀兄弟,没有料到的是,局势的变化,会这样的快。

不久,一场场巨变,就打破了刘舯、刘秀兄弟,安宁、平静的耕读生活,开始改变着大汉万千百姓的命运。

安众侯刘崇兄弟,当初起兵的一幕,又涌现在刘秀的眼前,刘秀不禁担心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