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少年壮志不言愁 无奈世事多烦忧
当初,居摄元年(公元6年)那一年,平帝刘衎(刘箕子)突然驾崩之时,就在诸侯贵族,皇亲国戚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担忧。
太皇太后王政君,与安汉公王莽等亲近大臣秘密商议,最终摒弃成年的皇室子嗣,而决定立只有两岁的刘婴做皇太子,继任大汉帝国储君的决策时,王莽摄政揽权的目的,昭然若揭,更是遭到了广泛的非议。
对于拥立幼儿刘婴,继任大汉帝国储君,由安汉公王莽,摄政理政这件事,并没有获得一致的认同。
大汉臣民为此,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那时,天灾人祸不断,灾民难民遍地。那些求天不应,求地不灵的灾民难民、奴婢贱民,一个个孤苦无助,充满怨恨,渴望兴利除弊,改天换地。
安汉公王莽与太皇太后王政君时刻担心,用心防备,时常担心,有野心家利用这些灾民难民,激起叛乱,去挑战大汉朝廷权威。
然而,安汉公王莽与太皇太后王政君,没有想到的是,对朝廷的施政措施,反应最为激烈的,居然是那些饱享大汉帝国皇家恩宠的大汉皇亲国戚,皇室宗族,诸侯贵族,豪族大姓。
这非常出乎安汉公王莽与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意料。
首先举起反抗大旗,挑战大汉帝国摄皇帝王莽权威的,居然是大汉皇家宗室一员的安众侯刘崇兄弟等侯爵贵族。
从安众侯刘崇兄弟,起兵那时开始,天下动荡的苗头,就已经在大汉王朝,逐渐显现出来了。
安众侯刘崇,与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贵族,同属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的南阳郡刘氏一族。
当初,全国诸侯贵族受召,前往京师长安,参加朝廷举行的明堂助祭仪式。
那时,安众侯刘崇与众诸侯一道,会集京师。
目睹安汉公王莽独揽大权,权倾天下,作威作福,架空皇帝,安众侯刘崇甚为不满怨恨。
私下里,安众侯刘崇与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血缘关系亲近的南阳郡侯爵一道,秘密聚会在一起,分析朝廷局势,商讨匡扶皇室,反对王莽专权之事。
到了居摄元年(公元6年)的四月之时,两岁的刘婴,被立为皇太子,王莽被正式拥立为摄皇帝。王莽夺权的野心,也越加明显。
到了这时,安众侯刘崇,更加愤怒,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对王莽野心的怒火了。
安众侯国的封国丞相张绍,也对王莽专权,架空皇帝,十分不满。
安众侯刘崇,遂与封国丞相张绍等志同道合的同志一道,加紧商量反抗大事,密谋在南阳首倡聚义,起兵反抗王莽的专权。
四月初的一天,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将封国丞相张绍等同志,集合在了安众侯侯府里,秘密商讨起兵大事。
安众侯刘崇率先发言,对封国丞相张绍等人谈道:
“诸君:
如今,朝廷形势危急。宗室受欺,摄皇帝王莽专权,皇帝已经沦为傀儡。
最终,摄皇帝王莽,必定会夺取我们刘氏的江山,剥夺我们的权利。
多年来,本侯爵与诸位大人一样,对我大汉朝廷一向是忠心耿耿,一直享受着大汉朝廷历代皇帝的恩典。
我们只有以死相报,拼死一搏,才能够报效皇恩,彰显臣子的耿耿中心。
起先,安汉公王莽,居于宰辅的地位之时,权倾天下,就已经掌握了大汉王朝至高无上的权利。
安汉公王莽掌控朝廷大权之后,唯我独尊,只知道维护他们王家这些新旧权贵的利益,将宗室皇家利益,抛之脑后。
如今他还人心不足蛇吞象,越发野心勃勃,又加冕九锡,自称摄皇帝,距离皇帝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篡逆之心日趋明显,可谓路人皆知。
本侯爵大胆预料,照此发展下去,安汉公王莽最终一定会危害我们皇家的利益,甚至会取而代之,篡夺我刘氏的皇位,危害我们刘姓皇族宗室子孙。
现今的局势是,天下人虽然都竭力地反对他,怨恨他的专权,却慑于他的权势武力,不敢公开起兵反对他。
如今,我们的宗室贵族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敢首先起事,反抗王莽这个僭妄的伪君子,这实在是我们刘氏皇族宗室的耻辱啊!
本侯爵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去舍身救国,成就忠臣烈士之壮举,愿意率领同族的人,首倡举义,舍生取义,奋起一击。
哪怕是最终失败,粉身碎骨,家破人亡,也义无反顾,毫不足惜。
如今,对王莽不满怨恨的英雄豪杰,日渐增多。
本侯爵料想,如果本侯爵率领予安众同族的人,首倡举义,全国必定会闻风响应。
到那时,那就大事可成,大业可就,一定可以驱逐王莽。诸位以为如何呢?”
封国丞相张绍点头称是,赞同道:
“侯爷分析得很对!天下苦莽久也!王莽乃独夫民贼一个,不值得我们恐惧。大家只不过慑于王莽的淫威,不敢率先起事罢了!如果我们首倡义举,一定会群起相应,动摇王莽的根基。
为今之计,应该首先占领宛城(南阳郡城),作为我们的反抗基地。
天下和平久也,郡城官军疏于防范,我们发动突袭,一定可以成功。
臣愿亲自率领义军出发,向宛城出军,为大汉朝廷铲除逆贼!”
封国丞相张绍,赞同安众侯刘崇的意见,立即慷慨激昂地答应道。
商议妥当,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封国丞相张绍等人,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暗中招兵买马,准备集结兵力,占领宛城。
然而,天下太平的日子久了,人们已经安于安逸的生活,造反又是逆天大罪,敢于响应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起兵的人众,实在太少太少了。
而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的密谋,随时都可能泄漏,招来杀身之祸。
准备了一段时间,安众侯刘崇、安成侯刘礼兄弟,终于等不及了。
当追随者才刚刚达到一百多人时,安众侯刘崇就仓促下令起兵。
得到安众侯刘崇的命令以后,封国丞相张绍,安成侯刘礼,虽然明知取胜可能不大,也只得硬着头皮,亲自率领志同道合的跟随勇士共一百多人,从安众侯的封地秘密出发,前去进攻南阳郡城宛城。
然而,由封国丞相张绍统率的这支一百多人的力量,毕竟势单力薄,那里是守卫郡城宛城的官军的对手呢?
张绍率领的队伍,刚刚攻到宛城城下,就被守卫郡城的官军首领得知了意图。
人多势众的官军,利用郡城城墙,加紧防备,奋力反击张绍的进攻。
结果,封国丞相张绍,安众侯刘崇的弟弟安成侯刘礼当场被杀。
安众侯刘崇兄弟组织的反叛大军,还没有攻进南阳郡城宛城城内,就被郡府的官军反攻击溃了。
安众侯刘崇兄弟的反叛大军见首领被杀,再也没有了勇气,很快失败,余众就四散逃离了。
安众侯刘崇在侯爵府里得知丞相张绍的败讯,也自杀身亡了。
安众侯刘崇兄弟谋反被杀的消息,震惊了全国。整个南阳郡诸县的王侯贵族、豪族大姓,更是胆战心惊,生怕被牵连进了安众侯兄弟的这件谋逆大案之中。
安众侯刘崇、封国丞相张绍诸人的亲戚朋友,安众侯刘崇的远房伯叔刘嘉等人,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张竦(别名柏松),是安众丞相张绍的堂弟。当初曾经因为帮助自己的好友大司徒司直陈崇,上书太皇太后,为王莽歌功颂德,而在京师闻名。
张竦和刘嘉等,见安众侯刘崇兄弟、封国丞相张绍,闯下造反叛逆的滔天大祸,惊慌失措,恐惧不安,急忙申明,与叛逆安众侯刘崇兄弟没有联系。
他们急忙宣布,与叛贼安众侯刘崇等人,化清界线,撇清与安众侯刘崇、张绍等人的关系。
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刘嘉,张竦等人,还亲自前往首都长安的未央宫门前,自首待罪,请求皇帝饶恕,哀求皇帝赦免他们的罪过。
此时,摄皇帝王莽,虽然羽翼已丰,但还是有些忌惮刘氏皇族的势力。
得知安众侯刘崇兄弟谋反失败的消息,摄皇帝王莽又惊又喜,亦怒亦忧。
王莽思忖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收买人心为上,于是决定道:
“安众侯兄弟,虽然被官军诛灭,但如果吾处置不当,难免不出现星火燎原之势,那就悔之晚也。吾还是怀柔为上。”
于是太皇太后专门颁布懿旨,安抚天下,宣布赦免刘崇、张绍的部分亲属。
张竦,刘嘉等人没有受到安众侯罪行的牵连,最终朝廷没有追究他们的罪责,对他们全部诛连加罪,加以惩罚。
舂陵侯刘敞,得到安众侯刘崇兄弟的败讯以后,日夜忧虑,担心当初在京师与安众侯刘崇的密谈泄露,忧虑成疾,很久都不敢公开露面。
张绍的堂弟张竦,和安众侯刘崇的远房伯叔刘嘉,死里逃生,终于躲过了一劫。
张竦与刘嘉一道,急忙决定效法以前陈崇的举动,为摄皇帝王莽歌功颂德,借以脱罪。
张竦于是为刘嘉撰写谢恩奏章,竭力歌颂摄皇帝王莽和太皇太后的美德,痛斥安众侯刘崇的叛逆之罪。
刘嘉于是写下谢恩奏章,上书太皇太后与皇帝,进言说道:
“陛下:
正当建平、元寿年间,皇帝突然驾崩,国统几乎断绝,宗室几乎被弃。
幸赖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的圣德,不断地扶助拯救,捍护匡卫,终于使国命得以重新延续,宗室也重新得到了发扬光大。
陛下临朝统政,发号施令,凡事都以宗室九族为先,一并录用支属,封立王侯。
南面称臣的王侯,数以百计。
陛下下旨,恢复边远属国,使那些已经废亡的属国诸侯,得以重新保存延续,相互并肩比首。
重为大汉子民的,纷然成行,以此屏护汉室天下,辅佐大汉朝廷。
陛下和安汉公还下令,建造辟雍,设立明堂,颁布天法,流布神圣教化,使诸侯来朝,昭明文德,宗室诸侯,都增加了土地。
天下异口同声,引颈赞叹,颂扬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的声音不绝于耳。
国家之所以享此美名,受此福荣,岂非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昼夜思念,勤政所致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国家动乱,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则统摄其理;国家危急,则赖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得以安定;
国家祸害,则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引化为福;国统断绝,则赖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得以继承其统。
皇帝年幼,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则代行其任,日夜切切,寒暑勤勉,没有时间休息,孜孜不倦,都是为了天下安宁,辅佐刘氏皇室。
臣下无论愚智,百姓无论男女,都知道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的至诚至公之意。
而安众侯刘崇,却独怀悖乱狂惑之心,不理解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的大公无私之心。
安众侯刘崇率先作恶,图谋叛逆,兴师动众,企图危害宗庙。
安众侯刘崇的凶恶不忍听闻,罪不容诛,确是臣子的仇敌,宗室的仇敌,国家的盗贼,天下的祸害。
所以安众侯刘崇的亲属震惊,纷纷告发他的罪行,官吏百姓也叛逆离弃他。
安众侯的叛乱才刚一举步,便遭到彻底的失败。
安众侯刘崇的百岁老母,孩提幼儿,同时斩首,悬头竿顶示众。他们的珠玉耳饰,还留在耳朵上,头上的首饰,还保存着。
像安众侯刘崇这样的叛逆之谋,岂不令人困惑不解吗?
臣听说,古代叛逆之国,如果加以诛灭讨伐,就挖掘其宫室,作为水池,作为藏垢纳污,名为凶墟。
即使那里生长菜茹,也没有人去吃它。还要在其里社的四周筑墙,上面覆盖泥土,下面用竹垫遮蔽,以隔塞阻断,使之不通阴阳之气。
臣请将这些惩罚的措施,颁布于社国诸侯,让他们出门见之,著明引以为戒。
现在天下士人,听说安众侯刘崇谋反,都想揭起衣服,手持长剑,喝斥指责安众侯刘崇的罪行。
那些先到的,就扭着安众侯刘崇的颈项,冲撞他的胸部,手刃他的躯体,切割他的肌肉;后到的,就想拨开他的门户,推倒他的墙壁,夷平他的房屋,焚烧他的器具,使之应声涂地,即时成创。
而宗室大众,对安众侯刘崇的怨恨更甚,言必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为什么大家会这样做呢?因为安众侯刘崇背叛恩义,而不知道尊重德行所在。
臣以为,安众侯刘崇背恩造反,令人义愤填膺,确实是罪恶滔天,实在是罪不容赦。
宗室有的居住较远,而臣刘嘉,得以首先听到安众侯刘崇伏诛的消息。
臣刘嘉请求,愿意给皇族宗室带头,允许臣率领父子兄弟,亲自背着箩筐,扛着铁锹,奔赴南阳郡,去掘毁叛逆安众侯刘崇的宫室巢穴。
用水灌入刘崇的安众侯家宅,使之成为蓄积污水的池沼,像古代处置叛贼的的刑罚一样。
臣刘嘉建议,把安众侯刘崇的土地神社等祭庙,像周王朝拆毁亡国的商王朝的毫社,一样彻底毁掉,不留痕迹。
臣刘嘉请求,把安众侯刘崇祭庙里的祭器,分赐给各位王侯,用来作为永远的鉴戒,以警告那些阴谋叛逆者!
希望陛下,能够把臣的奏章,交付三公四辅公卿大夫商议,以彰明善恶,告示天下。”
张竦为刘嘉撰写的谢恩奏章,准确摸透了摄皇帝王莽的心思。
接到刘嘉的上书以后,摄皇帝王莽非常欣赏,果然大感欢悦,对王邑等亲信大臣说道:
“刘嘉的上奏,与予不谋而合。对付叛逆,就是应该按照先贤之礼处置。诸位大人,请商讨对叛贼安众侯及其家属如何处置。”
三公四辅等大臣商议以后,公卿遂建议王莽说到:
“摄皇帝陛下:
刘嘉所言,合符先古圣贤的准则,应按照刘嘉所说的去处理。”
王莽见深合己意,听了十分高兴:
“好的,予立即禀告太皇太后陛下知道。”
高兴之余,摄皇帝王莽遂上书,请求太皇太后下诏,立即嘉奖刘嘉惩恶扬善的德行,表彰刘嘉大义灭亲的举动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刘嘉父子兄弟,虽与安众侯刘崇为亲属,却不敢私自庇护叛逆,一发现刘崇叛逆的动向,就自觉地上京,告发他们的恶行。
到叛乱发动后,刘嘉父子兄弟,共同仇视对抗刘崇叛逆,符合古人礼制,忠孝之心十分明显。
请求太皇太后,以杜衍的封户一千,赐封刘嘉为率礼侯。刘嘉的七个儿子,赐封为关内侯。”
“摄皇帝言之有理,准奏!”太皇太后批准。
后来,王莽知道率礼侯刘嘉的谢恩奏章,是由张竦亲自执笔书写以后,对张竦的文笔,大加赞赏。
王莽又下令,封张竦为“淑德侯”。
自此以后,天下人找到了谋取高官厚禄的终南捷径,纷纷效仿。
淑德侯张竦因祸得福,长安人都十分羡慕。百姓为这件事,编成一首俗语歌谣说道:
“要想封,找张柏松(张竦字柏松)。拚命战斗,不如巧言上奏。”
接着,王莽又大肆封赏,平定安众侯叛乱的南阳官吏百姓有功之臣一百多人,下令挖掘安众侯刘崇的家宅,使之成为污池。
从此以后,凡是参与谋反的人,朝廷都要把他们的房屋掘毁,使之成为藏污纳垢的污秽之地,以合符古代先贤的制度规定。
安众侯刘崇的叛乱,虽然很快被彻底平定,摄皇帝王莽,却不敢掉以轻心,于是与羲和刘歆等亲信,商议安抚后事。
羲和刘歆,特别提醒王莽道:
“摄皇帝陛下:
男奴以为,安众侯刘崇叛逆之事,给摄皇帝陛下提了一个醒。要将叛乱化于无形之中,必须加强摄皇帝陛下的权威才是。”
王莽深以为是,颔首称赞道:
“子俊大人深知予心。予的一切,还还要仰仗子俊大人的谋划。”
羲和刘歆听了,更加得意。
“摄皇帝陛下:
这不过是小事一桩,男奴立刻下去办理。”羲和刘歆答应道。
羲和刘歆下去,就与群臣讨论。大臣们心领神会,大家共同推举刘歆,上书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等以为,安众侯刘崇等人,之所以敢于造反谋逆,就是因为安汉公大人的权力还小,不足以威慑叛逆所致。
摄皇帝乃社稷栋梁,帝国命运之所系。臣建议陛下,应当提高摄皇帝的权力地位,以镇服全国。”
太皇太后赞同道:
“的确如此。卿等的意见深合朕意。”
然而,摄皇帝王莽,并没有能够,高兴多久。
居摄元年(公元6年)这一年年末,西羌地区又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叛乱。
得到西海郡太守程永,报告西羌的叛乱消息以后,王莽忧心忡忡,十分焦虑。
此时的西羌酋长庞恬和傅幡等部落首领,已经如梦初醒,终于明白了王莽当初,设置西海郡的险恶意图。
西羌酋长庞恬和傅幡心里,对大汉朝廷抢占祖先的土地,十分怨恨,决心收回他们羌人失去的土地,于是商议道:
“大汉朝廷摄皇帝,背信弃义,夺取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土地,令人痛恨万分。我们要把握时机,收回故土。”
那时,大汉朝廷西海郡高寒贫瘠,条件十分艰苦,守军不多。常驻的居民,多是流放的违法乱纪的罪人,大多心存怨恨,渴望变乱,好趁火打劫。
西羌酋长庞恬和傅幡等人,非常了解这些情况。于是率军,攻打驻守郡城的西海郡太守程永。
大汉西海郡太守程永,面对兵强马壮,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羌军,无法抵御,只得放弃西海郡的百姓和城池,独自逃跑回京。
王莽闻听西海郡太守程永败讯,大怒道:
“西海郡太守程永,玩忽职守,激起变乱,又临阵脱逃,实属罪大恶极,立即处死。
兹派遣护羌校尉窦况,进击西羌,务必痛惩西羌酋长庞恬和傅幡等叛贼,夺回城池。”
到了此时,汉朝廷与西羌部落,多年的和平局面,再次被打破,汉朝廷又将面临一场,严重的边塞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