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王司空惩处属吏 王巨君复古上瘾
果然不久,大司空王邑,也得到了一场深刻教训。
大司空王邑属下,有一个司空士,名叫王工。
一次夜间,司空士王工,去临时执行大司空王邑安排的一项公务,路过了奉常亭。
奉常亭亭长刘毅,当时喝得醉醺醺的,正在执勤。
看见司空士王工,路过奉常亭,奉常亭亭长刘毅,认为司空士王工,违背了宵禁的规定,于是厉声地呵斥阻止司空士王工,不让王工,经过奉常亭。
司徒士王工,见奉常亭亭长刘毅酒醉,不想与酒鬼纠缠,就急忙低声下气地对奉常亭亭长刘毅说道:
“亭长大人,我是大司空大人麾下的司空士。奉大司空大人命令,前去执行公务回来,请亭长大人予以放行。”
司徒士王工,将自己担任的官职,以及因公出去的原因,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亭长刘毅,希望刘毅,能够开恩放行。
奉常亭亭长刘毅,酒醉忘形,胆大包天,根本就没有将一个小小的司空士,看在自己眼里。
奉常亭亭长刘毅,以公事公办的语气,傲慢无礼地质问司空士王工说道:
“司空士大人:
照大人的话说来,司空士大人,是执行公务,所以延误了进驿亭的时间。那么,司空士大人,你一定有大司空府开具的通行凭证啰?”
司徒士王工,临时放弃休息,前去执行公务,本来就窝着一肚子气,见奉常亭亭长刘毅,故意刁难,终于被奉常亭亭长刘毅的话激怒了。
司徒士王工,就用自己的马鞭,敲打了亭长刘毅一下,勃然大怒道:
“老子是在执行朝廷公务,你又不是不知道。难道事情紧急,没有通行凭证,老子就不能够过去了吗?”
奉常亭亭长刘毅,听了司徒士王工的责骂,怒火万丈,他借着酒劲,奋起反击,大声怒骂司徒士王工道:
“你这个假冒官府长官的恶贼土匪!你没有通行凭证,居然还强词夺理,侮辱藐视本亭长!真是叔可忍,婶子不可忍!”
奉常亭亭长刘毅,一边骂着,一边抽出自己的佩刀,将司空士王工,砍伤了。
一怒冲动之下伤了人,奉常亭亭长刘毅,才清醒过来。奉常亭亭长刘毅,发现自己砍伤了司空士王工,已经闯下了滔天大祸,就连夜畏罪逃走了。
司空士王工因功受伤,急忙回去,向大司空王邑汇报被奉常亭亭长刘毅砍伤的经过。
大司空王邑大怒,命令郡、县官吏,前去追捕奉常亭亭长刘毅,决定抓住奉常亭亭长刘毅以后,用法律,严厉处罚他。
奉常亭亭长刘毅,当然无法逃出郡县官吏的追捕,最终被关进牢狱,面临重处。
奉常亭亭长刘毅的家属,对奉常亭亭长刘毅受到惩处不服,认为刘毅当时,是遵守法令,在执行公务,不应该受到惩处。
为此,奉常亭亭长刘毅家属上亲启密奏给皇帝,为奉常亭亭长刘毅申辩。
王莽读罢亲启密奏,认为奉常亭亭长刘毅,尽忠职守,严格执法,做得很对,就声色俱厉地对大司空王邑,下旨说道:
“大司空大人:
奉常亭亭长,尽忠职守,公事公办,是在严格执行公务,大家不要惩罚他了。”
大司空王邑,听到王莽的旨意以后,心知不妙,就下令,将司空士王工,斥退了,并向王莽,表示道歉。
王莽见大司空王邑,低头认错,下旨原谅了大司空王邑管教下属不严之罪。
这件事,才得以平息。
自此之后,大司空王邑,严格约束自己的下属,生怕触怒王莽,招来杀身之祸。
国将哀章,出生低微,一向贪鄙无度,贪赃枉法。早年,哀章的行为举止,就极为轻佻不端,屡次因违法乱纪,不守规矩,留下品行不端的名声,而声名狼藉。
最终,哀章却依靠向皇帝奉献符命,而一举成名,飞黄腾达,晋升四辅之一的国将要职,担任军队将帅,很受王莽信任。
国将哀章,深知为官的精髓,在王莽的面前,表现得特别温驯听话,而且善于向皇帝奉献,自己贪污纳贿所得。
王莽对哀章的奉献,十分欣赏,非常喜欢哀章的善解人意,认为哀章对皇帝忠心耿耿,尽忠职守,很会做人,可以信任。
但王莽心里也十分清楚,国将哀章,因贪污纳贿而声名狼藉,名声非常不好。
为了堵住大臣将领的嘴巴,王莽特别挑选和设置了“和叔”一职,去安置哀章。
王莽在任命哀章“和叔”一职时,还特别颁布诏书,告诫、叮咛哀章道:
“爱卿啊:
朕任命你担任的和叔之职,不仅能够在公府里,保全爱卿你本人的门户,而且还将保全,你在西方的所有亲属,免得你违法乱纪,闯出大祸,被株连九族。”
国将哀章,依靠王莽的大力庇护,越发有恃无恐,更加肆无忌惮地贪污腐化,违法乱纪,无人敢于弹劾指斥。
王莽所封的公爵,也大都同哀章一样,贪鄙不堪,与国将哀章的表现类似,而以国将哀章的表现,最为突出,尤其令人不齿。
见王莽如此任用奸佞小人、违法贪腐之辈,新王朝的有识之士,贤明士大夫,无不感叹惋惜道:
“当初,陛下在担任摄皇帝之时,任用贤才英俊,是何等英明睿智!不想今天,禅让继位以后,陛下完全变了一个人,一心宠爱佞幸小人,摒弃正直公平原则。
陛下不仅没有意识到,哀章这些贪官污吏的严重危害,反而认为哀章等奸佞小人,对皇帝忠心耿耿,听话顺从。
陛下如此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对这些贪官污吏,奸佞小人竭力庇护,宠信他们。
长此以往,国事怎么可能,不倾颓衰败呢?”
新王朝里面,像前大司马逯并、前太傅平晏、国师公刘歆、讨秽将军严尤等正直的朝臣士大夫,更加灰心绝望。
转眼之间,就到了天凤元年(公元14年)的四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
就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节,新王朝的贫苦百姓,又遭遇了一场场天灾人祸。下层百姓的生活,越发悲惨窘困。
三、四月间,季节已经到了初夏,可是这一年的气候,却十分的反常。
突然间,天降严霜,气温陡降,全国各地郡国,冻死了很多的庄稼草木。沿海地区郡国,受灾的情况,尤其严重。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的六月间,北方大地,又遭遇了一场十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
黄沙弥漫,铺天盖地而来,几天几夜,都不见天日,庄稼被彻底掩埋。官吏百姓流言纷纷,都说天下,必定有天大的冤屈发生。
天凤元年(公元14年)七、八月间,已经到了初秋季节,反常的气候,依然没有改变。
突然有一天,京师常安的天气,再次出现异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飓风拔起树木,刮坏了皇宫北阙的宫殿。
常安直城门殿屋上面的瓦片,也被狂风,吹得四零八落,支离破碎,一片残破。
突然之间,昏天黑地,天空毫无征兆地降落下了无数的冰雹,打死打伤了百姓和家畜牛羊无数。
种种天灾人祸、不祥之兆,令新王朝的文武大臣,王公贵族,都恐惧不安。
下层的官吏百姓士大夫,更加惶惶不可终日,终日人心惶惶,仿佛末日,即将来临。
面对着天灾人祸的折磨,新王朝官吏百姓,都无能为力,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灾难,不断降临,毫无应对之力。
可是,新王朝的最高领袖王莽,却不为所动,依然像一头钻进了死胡同的犟牛一样,依然一如既往地埋头,硬闯下去。
王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继续实施着他的制度设计、扰民害民的国策,以实现他的改制革新之梦。
王莽并没有因老天不断发出的警示,大量的天灾变异,而有所警惕觉悟,适时调整虐民、害民的复古改制政策。
新王朝的官吏百姓,就只有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地,为掌握国家强权的皇帝王莽的瞎折腾与庸人自扰,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他们卑微的生命。
天下动荡、人心思汉的局势,更加明显。
王莽苦心孤诣,一定地要实现自己复古的梦想。
此时的王莽,又一次心血来潮了。不久,王莽按照古代典籍《周官》和《王制》上面经文的记载,下旨对全国所有的官名和地名,进行了全盘的更改,以满足其复古的嗜好。
王莽下旨,改变太守的称谓,在地方上设置,卒正、连率、大尹等官职,职责同此前的郡太守完全一样。
接着,王莽又下旨,任命了二十五位大臣,担任州牧、部监等职务,他们朝见皇帝的礼仪,也和三公一样。
王莽还特别设置了监的职位。监的级别,是上大夫,每人负责,监察管理,五个郡。
王莽下旨规定,诸侯中的公爵,担任州牧一职;侯爵则担任卒正一职;伯爵担任连率一职;子爵担任属令一职;男爵担任属长一职。这些诸侯担任的职位,都可以世袭。
而那些没有爵位的郡太守级别的官员,一律称为大尹,不能够世袭罔替。
王莽又依照典籍,把京师常安的郊区,划分为了六个乡。每一个乡,设置乡帅一人,负责进行管理;
王莽接着下旨,把大长安三辅地区,划分为六尉郡;把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郡、颍川郡、南阳郡等全国最重要的六个郡,设置为六队郡。
每个六尉郡、六队郡,都各设大夫一职,职务相当于此前的郡太守;设立属正一职,职务相当于此前的郡都尉。
王莽又专门下旨,把河南郡大尹,改名叫保忠信卿,并增加了河南郡的属县,达到了三十个,为迁都东都洛阳,做好准备。
王莽还下旨,设置了六郊州长各一人,每人负责管辖,五个县的地盘。
其他中央和地方官府的官名,王莽也几乎全盘做了改动,以满足他复古的理想。
王莽还下令,将那些大郡划小,以便于朝廷管理。
结果,其中有一个大郡,最终被划分为了五个小郡。全国合计起来,一共有一百二十五个郡之多。
以亭为名的郡县,有三百六十个,以和符命图谶上的文字,一一对应相符。
王莽还下旨,将那些大县,划为小县。这样,九州的范围里,合计起来,共有二千二百零三个县。
王莽又下旨,在四方边境一带,又专门设置了竟尉一职,由男爵前去担任。
诸侯国的所有闲田,都被用于升官、降官时,相应的封地增、减之用。
王莽为官制、郡县的改制,专门颁布文告,发布官名、地名,改变的旨意说道:
“布告天下万民:
朕考察圣贤典籍,与诸位贤明大臣士大夫商议,决定把西都常安一带,分为六乡,周围各县,分属六尉。
东都洛阳一带,分为六州,周围各县,分属六队。
离都城四五百里的范围内,称为内郡;其外围,则称为近郡。有屏障和边界的地方,称为边郡。
全国合计,一共有一百二十五个大郡。九州之内,有县二千二百零三个。
公爵作为甸服,所在驻地,称为城堡;凡在侯服的诸侯,所在驻地称为依靠;
在采服、任服的诸侯,所在驻地,称为支柱;在宾服的诸侯,所在驻地,称为屏障;
在推行文教、奋力守卫地区的诸侯,所在驻地,称为墙垣;在九州以外的外族,所在驻地称为藩篱。
这些封国封土,分别按自己所在区域,来确定名称,总起来是万国。”
王莽竭力地模仿,古代的六服制度,把全国国土,划分为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等六大部分,各以其方位,来加以命名称呼。
就这样,新王朝全国各地,按照公侯伯子男等等级,总共被划分成为了一万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封国。
在这以后,新王朝的官名和地名,每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动,都因王莽一时的心血来潮和兴趣所在,而重新确定。
有的一个郡,先先后后,甚至总共改换了五次之多的名称,一直没有定准。
到了最后,烦不胜烦,郡的称呼,依然不变,还是恢复到了原来汉王朝的旧称来加以称呼。
王莽庸人自扰地拼命改变官名,地名,官府的官吏和地方平民,苦不堪言,都根本无法记忆,那么多的地名,官名。
大家谈论到地名、官名之时,也常常是糊涂不清,不明所以,不知道到底说的什么。
结果,人们更加不知所措,摸不着北。社会各阶层,以及官府政事,都陷入混乱和停顿之中。
就连王莽他这个一国之君,他自己也常常弄糊涂,弄不明白,他自己改过的官名和地名,现在究竟应该叫什么名称了。
每次颁布诏书之时,王莽总要在官名地名等新名称之下,不厌其烦地附记,原来的旧名称,以让大臣官员明白旨意。
结果,一个短短的奏章、圣旨、公文,都弄得错综复杂,杂乱万分,难以顺利实施。
比如,王莽的一道,让陈留郡官员士大夫,一个个烦恼不已的诏书,是这样发布的:
“诏命陈留郡大尹、太尉:
朕决定,将益岁县以南的地方,划归新平郡管理。新平郡,即原来的淮阳郡。
将雍丘县以东地方,划归陈定郡管理。陈定郡,即原来的梁郡。
将封丘县以东地方,划归治亭郡管理。治亭郡,即原来的东郡。
将陈留县以西地方,划归祈隧郡管理。祈隧郡,即原来的荥阳郡。
现在的陈留郡,既然已被朝廷的新圣旨所分割划归,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请陈留郡大尹、太尉等官员,统统赶到到皇帝所在地常安来,接受朝廷的新的任命。”
陈留郡地方官员,见到王莽的圣旨以后,这才知道,陈留郡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官职,已经被皇帝撤销,纷纷抱怨道:
“陛下的政令变更,就是如此的繁琐无益,让人摸不着头脑。
陛下无事生非,庸人自扰的做法,可害苦了新王朝的官吏士大夫和下层百姓啊!”
不出新朝廷官吏士大夫下层百姓所料,王莽改变地名、官职名称的做法,让朝廷和地方的事务,很快就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停顿之中。
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吏们,手足无措,束手无策,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去处理公文了。
大臣官员们奏事之时,也不知道究竟如何称呼,官名和地名才对了,都生怕触犯了皇帝的忌讳,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