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二十九回 王巨君遣使和亲 栾提咸识时归顺

第二十九回 王巨君遣使和亲 栾提咸识时归顺

实际上,王莽的新王朝,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改善与塞外蛮族的关系,缓和紧张关系,化解矛盾。

此时的新王朝,终于再次迎来了一次,与匈奴汗国改善紧张敌对关系的良机。

匈奴汗国的掌权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跟妻子-王昭君的小女儿伊墨居次云,对中原王朝十分亲善。

于是,右骨都侯须卜当遂建议,匈奴汗国新任单于栾提咸,希望匈奴汗国,能够与中国新王朝和亲,改善与中原王朝的紧张关系。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思忖再三,权衡利弊,终于知道和的益处大于战的益处,同意了他们夫妻两人和亲的建议。

于是,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派遣匈奴汗国使节,到西河郡虎猛县的制虏塞,告诉新王朝守卫边塞的官吏,请他们转告朝廷说道:

“匈奴汗国单于,想见朝廷的和亲侯。”

新王朝的和亲侯,就是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而和亲侯王歙,是王昭君的小女儿-伊墨居次云的表兄弟。

显而易见,这是匈奴汗国,渴望与中原王朝改善关系的信号。对于匈奴汗国和新王朝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中部都尉王宁,接报,不敢怠慢,立即上书,奏报新王朝皇帝知道。

此时,焦头烂额的新王朝皇帝王莽,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对战胜匈奴汗国的必胜信心,已经大大地降低了。

这给了王莽一个,下台阶,缓和中原王朝与匈奴汗国紧张关系的大好机会。

王莽急忙与群臣商议,同意与匈奴汗国和亲。

于是,王莽派遣和亲侯王歙,与王歙的弟弟骑都尉、殿德侯王飒,一同出使匈奴汗国,隆重祝贺单于栾提咸,即位匈奴汗国大单于之位。

新王朝的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使臣,携带大批财物,黄金、衣服、被褥、丝织品之类,打算赏赐给,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君臣。

到了匈奴汗国,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使臣,为了完成使命,还信誓旦旦地向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发誓说道:

“单于啊:

你的在新王朝作人质的嫡长子栾提登,还活在人间,希望单于千万放心。”

单于栾提咸,十分高兴,相信了新王朝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的说辞。

新王朝使节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遂趁机向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提出要求,希望能够用一些钱财,作为对匈奴汗国的补偿,引渡投靠匈奴汗国的新王朝叛逆陈良和终带等反叛将士,将他们带回新王朝受审处决。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贪图新王朝赏赐的丰厚,于是违背了先单于栾提知保护降者的承诺。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便违背当初,保护降臣陈良和终带等反叛将士的诺言,把投靠匈奴汗国的汉将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人,全部逮捕,带上刑具,装进囚车,交付给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新王朝使节,带回了新王朝受审。

新王朝与匈奴汗国,两国的和平条约,很快正式签订。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就派部下的厨唯姑夕王栾提富等四十余人做使节,护送新王朝的钦差大臣和亲侯王歙、殿德侯王飒等使节,回到新王朝。

背叛新王朝的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个首领,被押解回新王朝以后,王莽是既欢喜又愤怒。

王莽心里,一直对陈良和终带等西域驻屯军将士,叛逃新王朝的行为,是恨入骨髓。

王莽下旨,将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人,押送刑场,不分季节,立即处决,以杀一儆百,警告反叛者。

那时,王莽正在研读《易经》一书。

王莽见《易经》上面,记载有“焚如、死如、弃如”的字样,于是大受启发,亲自发明了一种十分特别的烧杀刑。

王莽下令,架上火堆,将陈良和终带等二十七位叛将,在长安城北,活活烧死示众。

王莽还命令大臣官吏,组织常安的大批市民百姓,扶老携幼,前去围观,处死陈良和终带等叛逆的情景,以警示那些反叛者。

然而,新王朝的有识之士,都非常清楚,王莽的强权治理,新王朝的血腥的镇压,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王朝面临的种种棘手的现实问题。

有时,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也可以用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句话,来进行概括。

祸不单行这句话,很多时候,似乎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集团来说,都是非常适用的。

新王朝与匈奴汗国和亲的举动,只不过暂时缓解了,两国的紧张关系,使北方边境地区,出现了稍稍的安宁,没有继续出现,兵连祸结的情形。

然而,新王朝的边境地区,依然是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不久,新王朝的四方边境,又发生了严重的饥馑,甚至出现了卖儿鬻女、人吃人的现象。

百姓饥饿难忍,无法求生,经常为了一点青草、树叶等食物,而大打出手,发生残酷血腥的争斗。

人们甚至易子而食,或者互相格杀,煮食对方的尸体,甚至挖掘坟墓中的尸体来食用,赖以求生活命。

谏大夫如普,那时正担任钦差大臣,奉命巡视和安抚,驻扎在北方边境的朝廷数十万驻军。

见到边塞黎民百姓和驻军将士悲惨的景象,谏大夫如普,哀怜不已,不禁心生怜悯同情之意。

谏大夫如普,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巡视边塞完毕,谏大夫如普,就立即急急忙忙赶地赶回,首都常安,向皇帝回报自己见到的悲惨场景。

谏大夫如普,渴望解决边塞军民的窘迫处境。于是,谏大夫如普,一边详详细细地向王莽报告自己在边塞所见的惨像,一边向王莽进谏说道:

“陛下啊:

微臣在北方边塞,所见到的黎民百姓、边塞军民的情形,简直是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微臣发现,帝国的士兵将领,长年累月,驻扎在边塞寒苦之地,也是生活艰辛,个个怨声载道。

边郡又没有充足的粮食和物质,可以供应,驻屯边塞的帝国军队将士。

微臣十分担心,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官军、官吏,与平民百姓,为仅有的一点财物和粮食,进行拼命的争夺,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这样下去,势必不会长久,会有不可预知的诸多灾难事件,突然发生。

现在,匈奴汗国单于,刚刚与帝国和好。

我们应该趁此机会,解散驻屯边塞的讨伐部队,减轻边郡军民的压力,让他们休养生息,得以生存下去。

否则,臣恐怕后果,难以预料。”

王莽接奏,知道谏大夫如普所说的,全是实情,心里犹豫不决,于是王莽立即下旨,交付庭议,商讨解决。

校尉韩威等军人集团,渴望建立战功,获取封爵采邑,谋取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坚决反对,谏大夫如普,从边塞撤军的建议。

校尉韩威等将领,遂建议王莽说道:

“陛下:

凭我们新王朝的强大威力,去吞并匈奴汗国,就好象吃掉口里的跳蚤和虱子一样容易。

臣愿意求得,勇敢的士兵五千人,去边塞杀敌,消灭违背君令的匈奴汗国。

我们不需要携带一斗粮食,就可以前行。饿了,我们就吃敌人的肉;渴了,我们就喝敌人的血。

臣相信,凭借陛下的天威,我们新王朝的大军,一定可以在匈奴汗国的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丢盔卸甲。”

王莽闻言大喜,称赞校尉韩威道:

“爱卿所言,十分豪壮,很有军人的气魄,大长我朝廷军民的士气。”

王莽十分嘉勉和欣赏,校尉韩威的豪言壮语,当即提升校尉韩威,担任将军,准备派军出击匈奴汗国。

激情过后,王莽还是终于冷静了下来,知道贸然讨伐匈奴汗国,没有胜算,最终做出决断道:

“不过,谏大夫如普大人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

王莽两面光生,下旨道,“朕慎重认为,如普大夫的建议,更加可取一些。

众臣接旨,着即调回,驻扎在边境的各位将领,取消讨伐匈奴汗国的军事行动。

免去厌难将军陈钦、讨秽将军严尤等十八位驻边将领的将军职务,撤回四关镇都尉的屯兵跟骑兵部队,另行安置。”

王莽终于下旨,采纳谏大夫如普的意见,撤回了驻守边塞的三十万大军。

王莽的决策,终于暂时挽救了边塞的危机,这才没有在北方边塞,酿成新的动乱。

然而不久,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终于还是知道了,他的儿子栾提登,已经被新王朝君臣杀害的惨痛消息。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哀伤不已,对受到新王朝大臣的欺骗和愚弄,愤怒怨恨。

于是,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上书王莽,控诉厌难将军陈钦等大臣将领,诬陷自己的儿子栾提登、栾提角的罪行,要求新王朝皇帝,严惩肇事罪犯,为儿子栾提登报仇雪恨。

此时,王莽已经彻底没有了,战胜匈奴汗国的雄心壮志,渴望与匈奴汗国保持和平。

为了笼络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王莽只好下旨,将厌难将军陈钦等大臣系狱审判,逼厌难将军陈钦自杀谢罪,以平息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的愤怒。

当初,厌难将军陈钦等,曾经向王莽提出建议,处死栾提咸的儿子栾提登、栾提角等人,王莽接受。

因此,厌难将军陈钦等,成为了杀害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栾之子提登的罪魁祸首。

此时,王莽为了平息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的愤怒,逼死了厌难将军陈钦等大臣。

厌难将军陈钦等大臣,最终也成为了王莽食古不化、好大喜功戍边政策的牺牲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