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栾提咸知儿死讯 生怨怒萌生叛心
转眼之间,就到了天凤二年(公元15年)。新王朝北方边疆的和平局面,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
很快地,北方边塞,就又出现了新的动乱苗头,即将引发严重的边塞危机。
此时,匈奴汗国新任乌累若鞮单于栾提咸,贪图王莽新王朝的厚重礼物和赏赐。
虽然在外表上,匈奴汗国,仍然保持了汉王朝时代与中原朝廷和睦相处的成例。
但事实上,匈奴汗国乌累若鞮单于栾提咸,已经对新王朝积怨很深,心里十分仇视和怨恨。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大举进攻,新王朝边塞州郡,但依然仿效前任单于栾提知的所作所为,不断地派出小股军队,侵扰和劫掠新王朝边塞州郡,报复王莽的新王朝,对匈奴汗国的蔑视和伤害。
恰在新王朝与匈奴汗国,两国关系稍稍缓和之时,匈奴汗国出使新王朝的使节,从新王朝京师常安回到匈奴汗国王庭以后,突然给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带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
“单于陛下:
单于心爱的嫡长子(栾提登)以及侍卫们,已在常安,被新王朝皇帝,下旨处死了。”
匈奴汗国使节们,回到匈奴汗国王庭,十分悲痛地告知了乌累若鞮单于栾提咸这个噩耗。
闻听儿子栾提登的死讯,回想新王朝君臣的欺骗蔑视行为,乌累若鞮单于栾提咸,怒不可遏,越发对新王朝君臣,心怀怨恨,渴望报复新王朝的背信弃义。
为了替儿子栾提登,报仇雪恨,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一改往日的小心谨慎,开始明目张胆地派出匈奴汗国大军,从匈奴汗国东部边境一带,开始不断地攻击和侵袭,新王朝的北方边塞郡县。
新王朝的北方边塞,战祸重启。
得知匈奴汗国,在北方边塞不断的侵扰,王莽勃然大怒,再次派遣新王朝使节,出使匈奴汗国,诘问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
面对新王朝使节,质问匈奴汗国军队不断入侵新王朝边塞的问题,单于栾提咸,都派大臣将领,尽量敷衍新王朝君臣,糊弄王莽的使节说道:
“诸位使节大人:
请你们一定要谅解,贵国边塞,发生动乱,这并不是我们匈奴汗国的过失。
我们匈奴汗国,对边塞出现的灾难,也是无可奈何,一筹莫展,心里非常冤屈!
据本单于得知,这都是乌桓部落那些蛮夷恶贼,跟匈奴汗国的一些奸猾无赖,狼狈为奸,相互勾结,侵入贵国边塞,烧杀抢掠,合伙干出的这些坏事。
这些侵扰之事,根本就与我们的匈奴汗国无关。就像你们新王朝境内,也有强盗匪徒,烧杀抢掠一样。
本单于刚刚即位,才着手管理浩大的汗国,威信和威望,还不够高,对部下的约束能力,可能还不够,不足以完完全全威慑众臣百姓,请诸位大人谅解。
本单于对天发誓,一定尽力禁止,预防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不敢对新王朝,有丝毫的二心!”
王莽得到使节回报,也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再次征调派遣军队,进驻北方边塞郡县,防备匈奴汗国军队,对新王朝发动突袭。
新王朝与匈奴汗国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这边,北方边境,匈奴汗国反复侵扰新王朝边塞郡县的麻烦,还没有解决。
那边,益州地区的蛮夷,因忧愁和恐惧新王朝军队,将对他们发起的侵扰和镇压,也同时发动了叛乱。
益州蛮夷酋长,先发制人,派军击杀了围剿他们的益州大尹程降等新王朝官员将士。
王莽闻报,十分恼火,决心严厉惩罚,益州蛮族的反叛。
王莽立即下旨,派遣平蛮将军冯茂等新王朝将领,调发巴郡、蜀郡、犍为郡等地的地方官兵,对反叛的益州蛮夷,进行征剿讨伐,务必要迅速发动攻击,彻底消灭,益州郡所有的叛乱蛮族。
其时,国库十分空虚,王莽下令,供应部队的粮秣军饷等,就地征收,向当地郡县的百姓,直接搜刮。
巴郡、蜀郡、犍为郡等地的黎民百姓和蛮族部落,民不堪命,不堪新王朝官府,搜刮勒索,横征暴敛,对新王朝的怨怒日盛,纷纷加入西南夷反抗军的阵营。
北方、南方边塞,不断发生的抗暴和入侵事件,并没有让王莽,警觉起来,保持足够的警惕,改弦易辙,改变不合时宜的国策。
此时此刻,王莽依然对改制的屡屡失败,惆怅不已,心有不甘,对朝廷的币制改革,也一直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王莽苦心孤诣考虑的,就是如何克服,货币复古改制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到了本年天凤二年(公元15年),王莽又再次颁布旨意,下令恢复以前的“金币”、“银币”、“龟币”、“贝币”等钱币,只是对它们的币值、种类,略加一些调整而已。
王莽下旨,取消此前,新朝廷发行的大钱“大泉五十”、小钱“小泉直一”,而改由新发行的“货布”、“货泉”二种钱币,加以代替。
因为大钱“大泉五十”流通的时间已久,王莽担心,新王朝一旦废除大钱,势必无法禁绝人们的携带流通,形成巨大的改革阻力。
王莽特准百姓,可以暂且使用大钱,以六年为期,六年之后,则完全禁绝。
就这样,王莽每改变一次币制,新王朝的平民百姓士大夫,就跟着破产一次,或者因此,而陷于刑网。
新王朝国内,此时已经到处是,哀鸿遍野,民怨日升,而新王朝君臣,依然颟顸混沌如故,沉醉于复古改制的制度设计里。
反叛的火种,在四处燃烧,即将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而以王莽为核心的新王朝君臣,依然沉浸在复古改制的大新梦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觉醒。
新王朝的贤明士大夫,讨秽将军严尤、大司空议曹史范升等有识之士,莫不忧心如焚,欲向上峰献计献策,改变朝政日颓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