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三十回 王巨君酬庸师尊 师迁怒引咎自尽

第三十回 王巨君酬庸师尊 师迁怒引咎自尽

厌难将军陈钦,字子佚,与国师公刘歆齐名,都是著名的经学大家。

厌难将军陈钦,不仅是汉朝廷一位著名的士大夫,儒家学派的著名学者,而且是曾经教授过王莽《左传》的博士老师。

早年,陈钦以研读《春秋》与《春秋左氏传》,而名闻天下,著有《陈氏春秋》一书(已佚)。

在汉成帝刘骜时期,陈钦曾经举贤良方正,而被汉成帝下旨,任用做官。

不久,陈钦被封为奉德侯,进入太学,担任太学五经博士,成为了王莽研读《春秋左氏传》博士老师。

王莽称帝以后,为了报答陈钦的师恩,就任命自己的五经博士老师陈钦,为厌难将军。

自从汉武帝中期以后,汉朝廷的文治渐起。

研究《公羊》一书的学人,首开治学的风气,以经传学说,去议论朝廷政事。

公孙弘做宰相,“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一举打破了汉兴以来,只有晋封侯爵者,才能够为宰相的惯例。

儒生们对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担任宰相的事件,感到非常的振奋。

自此以后,刻苦攻读,求学求师,学而优则仕,通经臻仕,成为了当时汉朝廷一种崭新的社会风尚。

陈钦,与后来封为新王朝国师公的刘歆同时代,都是研读《春秋左氏传》的儒家学派大家。

当时,陈钦拜黎阳的贾护为师,跟随贾护,学习过《春秋左氏传》一书,而自成名家。

在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7-前25年),刘歆也曾经与父亲刘向一道,奉诏校书。当时,刘歆已经成年,年纪在十六、七岁以上。

汉朝兴起以后,北平侯张苍,以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等人,皆修习《春秋左氏传》,而在汉朝廷闻名。

梁太傅贾谊,研读《春秋左氏传》卓有成就,后来将自己的平生所学,教授给了赵郡人贯公。

贯公是河间献王刘德的博士,他的儿子贯长卿,为荡阴县令。贯长卿将自己从父亲贯公那里所学的学问,教授给了清河郡人张禹。

张禹与箫望之同时担任御史一职,多次为箫望之讲述《春秋左氏传》一书的精髓。

箫望之很赞赏张禹的学问,屡次上书皇帝,称说张禹的学问,推荐张禹。

后来,箫望之担任太子太傅,遂向宣帝推荐张禹的杰出学识。

汉宣帝征张禹为待诏,还没有来得及重张禹他,张禹就因病去世了。

张禹教授《春秋左氏传》给尹更始,尹更始传授《春秋左氏传》给儿子尹咸及翟方进、胡常等人。

胡常教授《春秋左氏传》给黎阳人贾护,贾护在哀帝时待诏为郎官。

贾护教授《春秋左氏传》,给苍梧人陈钦。陈钦以《春秋左氏传》教授给王莽。

而刘歆是师从尹咸以及翟方进,学习《春秋左氏传》,通晓《春秋左氏传》的。

同是研读《春秋左氏传》的学者,待诏贾护与刘歆齐名。

因此那时,学习《春秋左氏传》的人,大多是以拜贾护、刘歆,为师为荣。

年青时,王莽以勤苦读经,及曲意奉迎位至公侯大司马的伯父、叔父,得以青云直上,“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

王莽先是跟从沛郡人陈参,学习《礼经》。

后来,王莽跟从五经博士陈钦,学习《春秋左氏传》,因而成为了陈钦《春秋左氏传》的门生弟子。

王莽与刘歆的关系,一直十分友善。王莽为外戚子弟,刘歆为宗室子弟,“莽少与歆,俱为黄门郎”。

因此,王莽跟随陈钦,学习《春秋左氏传》,很可能是得到了好友刘歆的推介。

陈钦在授学王莽《春秋左氏传》期间,也为王莽的复出和掌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贾护的老师胡常,为宿儒,曾经传授古文《尚书》予虢人徐敖,徐敖为右扶风椽;胡常又曾经传授《谷梁》与梁人肖秉。

王莽时,肖秉担任讲学大夫。

胡常与翟方进,俱学《春秋左氏传》于尹更始,胡常与翟方进俩,都是尹更始的弟子。

翟方进把《春秋左氏传》传给了弟子刘歆,胡常则把《春秋左氏传》传给了弟子贾护,而贾护传授给了陈钦。

为何王莽早年,学习《春秋左氏传》之时,不从学于贾护或刘歆两人,而要师从,当时还默默无名的陈钦呢?

实际上,这其中是有深刻原因的。

其时,担任宰相的翟方进,一向是王莽的政敌,政见不同。所以,王莽不学于翟方进的弟子刘歆门下,而学于贾护的门下。

但后来,贾护多病早死,王莽只好求学于贾护一门的弟子陈钦,拜陈钦为师了。

王莽与刘歆,早年一同担任黄门郎,一向私交交好,并都学习过《春秋左氏传》,所以可谓,志趣相投。

王莽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学风、政风上的新动向,决心迎合古文经学儒生们的要求,作出一副改革学风、政风的新姿态。

王莽再次柄权当政以后,就向汉平帝奏请道:

“陛下:

臣建议,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

王莽执政,基本上满足了陈钦、刘歆等古文经学儒生大儒们的要求,使他们取得了与今文经学平等的学术与政治地位。

最终,王莽在刘歆、陈钦等古文经学儒生大儒们的推助之下,通过托古改制,而代汉篡汉,登上皇位。

在建立新王朝之后,为了打击匈奴汗国对西域及新王朝边郡的侵犯,同时为了酬庸陈钦等人,教授自己《春秋左氏传》的功绩,王莽就任命陈钦,担任厌难将军,并命令立国将军孙建,担任大将军,统领陈钦等十二位将军,巡守边塞,准备派兵三十万,分十路并出,去远征匈奴汗国,分割匈奴汗国的国土。

这十二个将军之中,五威将军苗忻,原来就有封爵食邑,为“利苗男爵”;

虎贲将军王况、振武将军王嘉、奋武将军王骏、震狄将军王巡四人,为王氏家族的公爵、侯爵;

而相威将军李棽,原来是中郎将;平狄将军王萌,原来也是中郎将;定胡将军王晏,原来是骑都尉;讨秽将军严尤,原来是太中大夫,大司马。

唯有厌难将军陈钦、镇远将军李翁、诛貉将军阳俊几将,之前都没有太高的官职。

所以,他们几位将军,和陈钦一样,几乎都是由籍籍无名的士大夫,一跃而起,凭借与王莽的特殊亲密关系,成为守边将军的极少数幸运者之一。

陈钦学有师法、传有家业。

陈钦的师友弟子中,地位尊贵者,有新王朝的皇帝王莽;地位显达者,有著名的经文学家国师公刘歆。

陈钦的儿子陈元,后来曾在光武帝刘秀的面前,辩论争立《左传》于学官的问题。

在学术史上,陈元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屯云中葛邪塞。是时,匈奴数为边寇,杀将卒吏士,略百姓,驱畜产去甚众。捕得虏生口验问,皆曰孝单于咸子角数为寇。两将以闻。

四年(王莽新朝始建国年号),莽会诸蛮夷,斩咸子登,于长安市。”

就是说,当时,匈奴汗国仍然继续犯边虏掠,厌难将军陈钦,如实上报军情,说犯边者,是质子栾提登的兄弟栾提角。

王莽大怒,就下旨斩杀了孝单于栾提咸的质子栾提登,以示对单于栾提咸的报复。

到了天凤二年(公元15年),“单于咸既和亲,求其子登尸。莽欲遣使送致,恐咸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当诛侍子者故将军陈钦,以他罪系狱。钦曰:‘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遂自杀。”

就这样,王莽乃将诛人质之责,迁责于厌难将军陈钦,逼陈钦自杀,以向匈奴汗国单于栾提咸谢罪。

然而,厌难将军陈钦之死,并没有缓解,匈奴汗国与新王朝的紧张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