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八十回 刘文叔再陷囹圄 樊仲华仗义助人

第八十回 刘文叔再陷囹圄 樊仲华仗义助人

听刘安说道,三少爷刘秀,无辜被捕,大哥刘縯、二哥刘仲、二姐哥邓晨,二姐刘元等一众至亲的亲人、亲戚朋友的心里,当然都是十分的着急和担心,一个个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大哥刘縯,最清楚是自己招的祸,急忙带上自己的二弟刘仲,秘密赶往新野,与二姐哥邓晨,商议救人。

大哥刘縯,见到二姐哥邓晨,当即开门见山地说道:

“伟卿啊:

文叔此次入狱,实在冤枉。文叔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一向遵纪守法,不喜欢参与,伯升从事的事情。

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如今朝廷的官吏,十分贪腐,冷酷无情。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郡县衙役,大小官吏,都挖空心思,贪赃枉法,捞取私利。

官府历来的规矩,都是一入监狱,没有捞取到一点好处,不死也会脱成皮的。

文叔三弟,生平谨小慎微,不愿参与,违法乱纪之事。如今受到我这个大哥牵连,却无辜落入牢狱,恐怕凶多吉少。

绝对没有哪个官吏,会认为嫌疑人,是无辜冤枉的,给予嫌疑人精神补偿,无罪释放的。”

刘縯头脑清醒,对二姐哥邓晨分析说道。

“伯升言之有理!

如今反叛四起,盗贼遍地。官府人士,对与盗贼勾连,谋反叛逆之事,忌惮很深,生怕粘上此事。

如果搭救不及时,文叔三弟,被官府罩上,谋反叛逆大罪,那就十分麻烦,十分危险了。

我们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钱财珠宝的妙招,托关系找人等手段,抓紧时间,从牢狱中捞人。

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想尽千方百计,尽快挽救,让文叔三弟早日出狱。

要是当断不断,最终怠慢那些贪官污吏,让那些贪官污吏,给文叔三弟,罩上造反谋逆的大罪,那挽救起来,就十分困难了。”

姐哥邓晨,忧心忡忡地对刘縯说道。

大哥刘縯,二哥刘仲,二姐哥邓晨等人,知道刘秀处境的危险,急忙寻找对策,紧急救人。

县宰冯瑶,命人抓捕刘秀的本意,本来就是想来个,杀一儆百,杀鸡骇猴,并搜罗罪名,趁机捞点油水,发一点小财,好用来孝敬一下上司,为自己加官进爵铺路。

虽然刘秀的二姐哥邓晨,乃新野县本地名人。而邓氏家族,在新野也是赫赫有名。邓氏家族祖辈,又世为二千石官职,邓晨的父亲邓宏,也曾经担任过豫章都尉一职,算是本地的名门望族,一般人都得罪不起。

但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小民百姓,难以与官府抗衡,刘秀依然还是被新野官府,羁押了若干个时辰。

待在黑暗不见天日、阴森发霉的大牢之中,无人送饭看望,刘秀饥渴不已,饿得头脑发昏,四肢无力,是身为大家少爷,从未有过的惨痛经历。

所谓“吉人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那时,刘秀被羁押在新野狱中,受尽饥饿的折磨,饿得头晕眼花,正在面对厚厚的牢壁,绝望哀叹。

就在此时,一生之中,我们每个人落难之时,都迫切希望的,贵人相助的情景,终于在刘秀的身上出现了。

不过,当时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给予刘秀帮助的贵人,并不具备,什么高贵的身份。

这个给予刘秀帮助,滴水之恩的贵人,是新野县的市吏樊晔。市吏一职,不过是县衙里,负责管理新野县市场的一个下级官吏。

樊晔,字仲华,是南阳郡新野县本地人,当然十分了解,新野本地的豪族大姓,甚至他们的姻亲朋友。

属于官府吏员,担任市吏(公务员系列的科员)一职的樊晔,一直在新野县衙当差,主要负责,市场管理,也兼任县衙的捕盗等其它杂务。

樊晔在县尉(公安局长,警察局长)的手下,办案做事,混口饭吃,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

樊晔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一直在新野县衙里,规规矩矩地为上司办事,经历了很多任县宰县尉。

虽然樊晔,一直没有得到多大升迁,说不上为新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也以遵纪守法、办案公正、作风严谨,而在新野县衙里,享有美名,很受同僚的尊敬。

那一天,新野县衙牢狱,正是由市吏樊晔,论值当班,负责看管刘秀等一众疑犯。

其时,新王朝法律严苛,官吏贪赃枉法,肆意抓人,私铸钱币或者受到连坐,沦为盗贼等触犯法律的人,是数不胜数。监狱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轮到值班,监管疑犯,市吏樊晔,免不得例行公事,到监牢四处去巡视一番,尽到自己职责。

市吏樊晔一行,巡视监牢之时,一众疑犯,免不了大喊冤屈,声称冤枉、无罪。

市吏樊晔,见惯不惊,但本性善良随和,也就例行地安抚疑犯几句,免得疑犯情绪激昂,寻衅闹事。

倒是角落里,一个年青英俊、与众不同的嫌犯,引起了樊晔的特别注意。

只见那个高大英俊的疑犯,独自蜷缩在角落里,随随便便地躺着,有些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但却不吭一声,并没有大声吆喝喊冤。市吏樊晔一见,非常惊诧。

好奇心勃发,市吏樊晔,命令狱卒张海,打开监牢,上前仔细询问道:

“兀那大长汉子,报上名来!看你神采,并非庸俗低贱之辈,因何缘由,吃上官司?”

市吏樊晔,与嫌疑犯刘秀,本来并不认识。

刘秀正饿得头晕眼花,郁闷至极,独自窝在监牢角落里,养精蓄锐,闭目养神。

听人问话,刘秀忍不住睁开眼来,没好气地回答樊晔道:

“吾乃舂陵刘秀,蒙受冤屈,陷身狱中。请问官人,有何要事相询?莫不是想消遣在下,借以取乐?”

“你真的是舂陵刘秀,那个太学学子,被南阳太守严尤大人,交口赞誉的那个士大夫刘秀吗?

樊某岂敢,消遣豪杰呢?请问豪杰,因为何事,陷身牢狱?”

市吏樊晔,虽然位卑官小,但见多识广,有些见识,十分真诚地询问刘秀道。

“如假包换!小生舂陵刘秀,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又不招摇撞骗,冒充他名,有何意义呢?

小生刘秀,同诸位蒙冤的英雄豪杰、小老百姓一样遭遇。因为伯升大哥部下宾客,貌似与一件盗贼抢掠案件有关,小生就遭受盗案的株连,被衙役抓捕,蒙冤入狱。

如今,小生还不知道,死在何处,究竟身死谁手呢?官人有什么好笑取乐的呢?”

刘秀不卑不亢地回答市吏樊晔道。听了刘秀的回答,樊晔沉思了起来。

“官府办事,真是糊涂!罪不及亲,这是常理。

刘秀的大哥刘伯升的宾客,与盗贼之事牵连,那也是他大哥刘伯升和部下宾客的事情,与刘秀这个人何干呢?刘秀为什么,也会受到牵连,被陷入狱呢?

舂陵刘氏兄弟,天下英杰,四海闻名,不是泛泛之辈。虽然遭受朝廷打压,屈身下层,但也如潜龙在渊,未尝没有龙啸九天,笑傲江湖的机会呢!

我也曾耳闻目睹,听人传说,知道舂陵刘伯升兄弟,是前朝舂陵侯家族子弟,而且与新野望族邓氏家族等豪族大姓,有着千丝万缕的特殊亲缘关系。

况符命图谶,皆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如此贵人,得罪不得,为自己留条后路才是。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知道,刘氏宗室,没有兴起的一天呢?”

市吏樊晔自忖道。

想到这里,樊晔顿然醒悟。于是,市吏樊晔,大笑三声,对刘秀说道:

“哈!哈!哈!原来如此!刘秀少爷,你受苦了。

樊某早就听说,舂陵刘伯升诸位宗室兄弟,乃一代英杰,仗义疏财,急公好义。

樊某对你们舂陵侯诸兄弟的为人处事,多有耳闻,心里很是钦佩,只是无缘,与你们兄弟结交。

真是天助我也!想不到今天,有此机会,得见贵人!刘秀兄弟,樊某有礼了!”

市吏樊晔拱手,向刘秀行礼说道。

“说什么英雄豪杰呢?刘秀不过是阶下囚而已,只求苟延性命罢了!多谢市吏大人抬举!”

刘秀也作揖还礼道。

“刘秀兄弟,你蒙受冤屈,陷身牢狱,不过是一时挫折而已,总有龙飞九天的一天。为什么萎靡不振,闷闷不乐,自怨自艾呢?”

市吏樊晔,询问刘秀道。

刘秀大笑几声,调侃樊晔道:

“哈!哈!哈!哈!樊英雄真是好脾气!好气概!樊英雄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

如果将你樊英雄,也饿上三天两日,一口水也不给你喝,看樊英雄你,是否还能够,神采奕奕,英气逼人呢!”

“呵呵呵呵!原来如此!

樊某还以为刘秀兄弟,遭受一丁点打击,就萎靡不振,有些灰心失望了呢!原来是饿成这个样子的。不知者不怪,请刘秀兄弟,多多见谅!

吃点干粮,喝点水,这是个小问题,还在樊某的职责权限之类,没有超出常规,很好解决!刘英雄放心!”

市吏樊晔大笑道。

看见县宰冯瑶,为了一起普通的抢劫嫌疑的案子,居然将无辜而又低调的刘秀,也牵连了进去,关进牢狱,一丝同情怜悯之心,在樊晔心里油然而生。

但县宰职务虽小,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上司的命令,也不能够轻易违背,否则触怒县宰,也会惹火烧身。轻则,丢掉饭碗,重则如同当初吕母之子,受到县宰陷害一样,惹上一个附逆之类的大罪,株连九族。

樊晔转过身子,对身边的狱卒兄弟张海等人说道:

“兄弟们,我们走!监狱无事,我们就放心了。我们还是回去,干我们的正事吧!”

樊晔带着狱卒张海等,施施地走了出去,只留下刘秀,饿着肚子,孤单地蜷缩在角落里,继续发呆。

不久,市吏樊晔,遵守承诺,又再次来到了刘秀的牢房,看望刘秀。

樊晔瞅瞅近处无人,冒着会被手下的狱卒,大义凛然地告密,指责同情贼人的危险,偷偷地将一盒饼子和饮水,递给了刘秀,并安慰刘秀道:

“刘秀兄弟,你犯的,不过是小罪一件,不用着急担心,早晚就会出去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请刘秀兄弟,好好保重,灾星很快就会过去的。”

“大恩不言谢!刘秀十分感激,樊君的仗义。有朝一日,刘秀青云得志,一定报答樊君!”

刘秀早就饥肠辘辘,见到送来的饼子和饮水,已经垂涎欲滴,急忙向樊晔道谢道。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关在黑暗阴森的监牢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早已经饿得四肢无力,两眼昏花的刘秀,一下子天降甘露,绝处逢生。

“区区烧饼,能值几何呢?何言感谢!”

市吏樊晔十分客气地答道,“刘秀兄弟,还有什么需要,你直言无妨,在樊某的职责权限之类,一定努力办到。”

刘秀对樊晔的义举,很是感激涕零,再次道谢道:

“再次多谢樊君!你这一盒,看似微不足道的饼子,却挽救了小生卑微的小命。

说句大实话,樊君雪中送炭,这一盒似乎很不值钱,很不起眼的饼子,比那些趋炎附势之徒,所做的种种锦上添花的事情,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呢!

刘秀怎么能够,不感激涕零呢?

其他的事情,刘秀就不麻烦樊君了。想来小生的奴仆刘安,已经将我的事情,告诉了家里的亲人了。”

“那就好!那就好!说实话,樊某位卑言轻,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在下告辞了!

舂陵刘氏兄弟,人中龙凤,一代英杰,不会久居人下,定会飞龙在天,飞黄腾达的。”

市吏樊晔,临走之时,祝愿刘秀道。刘秀感激不已,默默目送樊晔远去。

在二姐哥邓晨,大哥刘縯,二哥刘仲等社会精英的大力营救之下,在金钱、美女的凌厉攻势之下,县宰冯瑶,见达到了自己勒索钱财的目的,终于松了口。

最终,因犯罪证据不足,县宰冯瑶,法外施恩,将刘秀放出了牢门。

刘秀重见天日,回到了舂陵,此后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还不说呢,樊晔这人,还真有些识人之明。樊晔的无心之言,美好祝愿,多年之后,终于成为了现实。

所谓“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好心必有好报”这一些国人津津乐道、称赞颂扬的传统美德,在樊晔的身上,最终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樊晔之所以成为了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只因为他遇到了一个,知恩图报的真君子。

可能樊晔,一辈子也不会想到,当初他出于人性和良心,仗义慈悲的无心投资,后来,居然会得到千万倍的厚重报答,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更加幸运的是,接受恩赐的刘秀,不是像越王勾践那样,忘恩负义的真小人,而是一个知情重义的坦荡君子。

多年以后,当初被关押在新野的县衙之中,生命就像蝼蚁一样的脆弱,一捏就碎的刘秀,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身经百战以后,终于复兴了汉室江山,成为了一个,能够左右,万千百姓命运的贤明大汉天子。

登基称帝、人生得意以后,刘秀仍然知恩图报,牢记着自己穷困潦倒、身处危难之时,樊晔、冯异、邓禹等人,当初给予自己的一饭之恩,念念不忘当年,樊晔、冯异、邓禹等人,给予他的一饼之意,一饭之恩,这天大的救命之情。

为了报答樊晔的一饭救命之恩,在建武初年之时,刘秀专门下旨,特征樊晔入朝,担任大汉朝廷的侍御史。

不久,刘秀又提升侍御史樊晔,担任河东郡(今山西夏县西北)的郡都尉,位列中级官吏。

10

任命樊晔,担任河东郡都尉的那一天,大汉帝国的最高领袖光武帝刘秀,还在洛阳南宫的云台里,专门设宴,宴请自己的恩人樊晔,亲自送上酒食,给予了樊晔无上的恩宠。

当时,时任侍御史樊晔,得到刘秀旨意,急忙诚惶诚恐地奉皇帝之诏,入朝进宫,去觐见大汉天子。

再次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樊晔之时,刘秀的心情,依然十分的激动。

当着群臣,刘秀对樊晔问寒问暖,大肆慰问,还当场赏赐了樊晔一些,皇宫中的宝物,以报答樊晔当初,赐饼的恩惠。

宴席期间,君臣其乐融融。刘秀和蔼可亲,微笑着,甚至有些得意地,与樊晔开起了玩笑道:

“仲华啊:

回想当年,你用一盒饼儿,就换了朕如今的一个都尉。仲华你感觉,这个生意做得如何啊?你觉得自己,吃亏了没有啊?”

樊晔到很有些自知之明,急忙跪下,叩谢皇帝的宏恩说道:

“多谢陛下皇恩浩荡!

陛下果然是性情中人,不忘一饭旧恩,恩怨分明,知恩图报,令人钦佩不已,仰慕备至。

臣知道自己才学低下,没有多大本事和才干,无论是论功业,论本事,还是论资历,论亲缘关系等等,即使做官,臣也根本不可能,做到都尉这样的高位的。

臣愿意忠心耿耿地效忠陛下,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为百姓办事,以报答陛下的圣恩!”

“如此,朕就放心了。

仲华啊,朕不是对大家自夸。朕一向认为,自己多多少少,还算有些知人之明,了解樊君。

诸位大臣,不瞒你们说,朕这次提拔任命樊君爱卿为都尉,不仅仅是报恩,也是看中樊君爱卿的才华啊!

仲华这人,其实不仅心地善良,实际上也是很有才干本事的。

可惜前朝君臣,任人唯亲,忽视了樊君的才干和美好品德,一直让樊君沉于下层,屈居人后。

希望樊君爱卿,多多努力,尽忠职守,治理好百姓,不辜负朕的信任!”

刘秀一边慰劳樊晔,一边向侍宴的文武大臣解释道。

“多谢陛下信任!臣一定加倍努力,治理好政事,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樊晔感激涕零,向刘秀发誓道。

11

正如刘秀所言,樊晔这人,不仅仅是心地善良,的确是还有很多,让人赞赏的优点的。

樊晔虽然出生低微,学识不高,但为人诚恳厚道,而且办事也公正严谨,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有才干品行的人。

所以,刘秀对樊晔委以重任,不仅仅是从报恩出发,报答樊晔的一饼之恩,也是看中了樊晔的德才兼备,卓有才干。

12

后来,刘秀见樊晔在河东郡都尉治所,表现优异,的确是有德有才,政绩卓著,不是泛泛之辈,就又再次下旨,提拔重用了樊晔。

刘秀先后下旨,任命樊晔,担任了扬州(治今安徽和县)牧、天水(治今甘肃甘谷东)郡太守等朝廷要职,成为了大汉朝廷的封疆大吏,千石级高官。

那时,樊晔从汉朝廷秩禄六百石的侍御史开始做起,一直做到,秩禄是比二千石的都尉,甚至做到了,秩禄为两千石的州牧、太守,都很有政绩。

由于受到皇帝的重用,所以樊晔在治理地方之时,很能够把朝廷的决策和部署,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各地任上,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樊晔认真整肃吏治,让官员都能够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办事;

他努力地发展地方经济,手把手地教老百姓,耕田种树、治家理财,发展经济;

他维护地方治安,严厉打击豪强恶霸,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樊晔在扬州执政,担任扬州牧,扬州百姓的生活安定富裕,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称赞声不绝于耳。

樊晔在天水郡做郡太守,天水郡所属各地,是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有地方士大夫,还专门创作了一首《凉州词》,来歌颂樊晔的卓越政绩,上达天听道:

“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见置。嗟我樊府君,安可再遭值!”

后来,樊晔在天水郡太守任上去世,刘秀深为痛惜。

樊晔死后,刘秀对樊晔的功绩,褒奖有加,大大地赏赐了樊晔的家人,下旨安置樊晔的子孙。

多年之后,刘秀去世,儿子刘庄(明帝)登基。

刘庄也常常追念,樊晔治理一方的不俗业绩,与群臣谈论樊晔的往事,勉励众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