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失长安哀叹已晚 赴洛阳兴复大汉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九月,玄汉王朝的军队,在各个战场节节胜利。
玄汉军队,不仅顺利攻克了西京,斩杀了篡帝王莽,而且东都洛阳战场,玄汉王朝军队,也进展顺利。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九月下旬,玄汉王朝定国上公王匡,统领的汉军主力,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征战,终于攻陷了莽军坚守的东都洛阳城池。
新王朝洛阳守军将领,王莽的儿子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等将领,在东都洛阳,向定国上公王匡统领的汉军投降。
定国上公王匡,愤怒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等新王朝将领的顽强抵抗,下令将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等人,传送到行宫宛城。
更始帝下旨,杀掉了归降的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等新王朝大将,悬首宛城示众。
新王朝的其他有名的大臣将领,有的归降,有的战死,有的逃亡,有的隐匿,结局不一。
当初,新王朝的扬州牧李圣(李棽)和司命大将军孔仁等将领,奉王莽之命,率军讨伐北方琅琊郡流民樊崇统领的赤眉军。
官军在山东地区,接连打了很多次大败仗。曾经被绿林军将士饶恕过性命的扬州牧李圣(李棽)等新莽主要将领,再也没有活命的好机会,最终与赤眉军将士格斗而死,战死沙场。
司命大将军孔仁,贪生怕死,自料不敌赤眉军将士。
于是,司命大将军孔仁,很识时务地率领他统领的官军主力部队,归降了三老樊崇统领的赤眉军。
投降赤眉樊崇以后,司命大将军孔仁,又为自己没有为王莽效忠尽节,感到十分后悔,叹息着,对自己的部属,吩咐后事说道:
“诸君:
我听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孔仁既然享受了陛下的俸禄,就应该为忠于陛下的事业,而效死命,不能够拒绝推辞,推卸自己的责任。
可是如今,我孔仁,饱受新室的恩惠,却贪生怕死,爱惜自己的生命,而被迫投靠赤眉,实属忘恩负义,无信无义之辈。
我孔仁苟且偷生,苟延残喘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岂不是活在世上,徒让他人笑话吗?”
司命大将军孔仁,十分后悔自己归降赤眉,没有誓死效忠新室,于是吩咐后事以后,便抽出自己的宝剑,自杀身亡了。
而新王朝的其他大臣官吏,曹部监杜普、陈定郡大尹沈意和九江郡连率贾萌等人,都誓死效忠王莽的新王朝,坚定守卫自己坚守的城池,不肯投降赤眉军。
结果,这些效忠新莽的大臣官吏,先先后后被赤眉军以及其他义军将士所杀。
而赏都郡大尹王钦和郭钦等新莽官吏,在三位虎将军战死以后,又开始奉王莽之命,守卫京师仓。
听到王莽已经在西京战死的消息以后,赏都郡大尹王钦和郭钦等新莽官吏,才放弃抵抗,归降了玄汉朝廷。
更始帝认为赏都郡大尹王钦和郭钦等新莽官吏,坚守气节,很是赞赏,称赞他们说道:
“赏都郡大尹王钦和郭钦等官吏,虽然是新室的大臣,但能够尽忠职守,恪守自己的责任,尽忠君王,可谓谨守节义,值得奖励。
特赐封王钦和郭钦为侯爵,以表彰他们,为自己的君王尽职尽忠的美德。”
听到更始帝,厚待新室降臣的消息,新室郡县官吏,纷纷放弃抵抗与坚守,开始向玄汉投诚。
当初,纳言大将军严尤和秩宗大将军陈茂等新莽将领,在昆阳城下,被成国上公王凤统领的北征军汉军打败以后,就逃到沛郡的谯县一带躲避,不敢返回西京长安,向王莽交差。
后来,纳言大将军严尤和秩宗大将军陈茂,见势不妙,也顺应人心思汉的形势,遂自称为大汉将军,并召集沛郡谯县当地官吏和平民士大夫,举行集会,商讨归属问题。
纳言大将军严尤,擅长演讲,于是声情并茂地向沛郡谯县当地官吏和平民士大夫,宣讲了王莽窃取皇位,天意让他灭亡和英明的汉王朝已经复兴的消息。
秩宗大将军陈茂,也积极配合纳言大将军严尤的表演,希望以此,凝聚人心。
纳言大将军严尤演讲完毕以后,陈茂感动涕零,伏地哭泣。
沛郡谯县当地的官吏和平民士大夫,也被严尤、陈茂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一心一意地跟随纳言大将军严尤和秩宗大将军陈茂,听从两人指使。
纳言大将军严尤和秩宗大将军陈茂大喜,遂率军占据沛郡谯县,等待新的主人到来。
不久,原大汉钟武侯刘望(又叫刘圣)等,也聚集英雄豪杰,在汝南郡起兵。
一时间,钟武侯刘望兵威大振,并自称汉帝,独霸一方。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见钟武侯刘望,兵力强大,就前去归降了他,拥护刘望称帝。
汉帝刘望下旨,任命纳言大将军严尤,为汉大司马,任命秩宗大将军陈茂为大司徒(丞相)。
一时之间,汝南郡汉帝刘望与南阳玄汉刘玄,两个汉帝并立,更始帝非常愤怒。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下旨,命令自己的侄子,玄汉王朝奋威大将军刘信,率玄汉军主力,攻击在汝南郡称帝的刘望,取得大胜利。
奋威大将军刘信,是更始帝的兄长刘显的嫡长子。
汝南郡汉帝刘望,兵微将寡,无法抵御如日中天的玄汉大军主力的攻击。
汉帝刘望以及属下的大司马严尤,大司徒陈茂等大臣将领,全被奋威大将军刘信,统领的玄汉军队诛杀。
汉帝刘望所掌管的汝南郡所属郡县,也全部归附玄汉王朝。
到了此时,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在名义上,重新回到了玄汉王朝的统治之下。
除了北方、南方的部分郡县地域,被赤眉樊崇、成家皇帝公孙述、西州上将军隗嚣等人占据以外,玄汉王朝已经可以,向全国郡国发号施令了。
早先,西屏大将军申屠建,在西京长安游学之时,曾经追随新莽的说符侯崔发,研究《诗经》等六经典籍。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率汉军占据西京长安以后,说符侯崔发,也见风使舵,投降了申屠建。
得到弟子申屠建的庇护以后,说符侯崔发,并没有被汉王朝将领杀害。
但说符侯崔发,摇身一变成为汉王朝臣子以后,依然恶习不改,又不识时务地竭力宣扬,王莽取代汉王朝的往事。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大为不满,就让大司徒刘赐下令,杀掉了说符侯崔发,枭首示众。
这时,新王朝的著名大臣将领,王莽的岳丈史谌、新王朝宗室子弟王延、王林、王吴和大将赵闳等大臣将领,也先后弃暗投明,归降了玄汉王朝,但后来,又都被玄汉王朝借故杀掉了。
那时,西京长安三辅所属郡县,自立大汉将军名号,响应玄汉王朝,举旗反抗王莽新王朝的英雄豪杰,很多很多。
当时,这些长安三辅的英雄豪杰,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能够得以在复兴的汉朝廷,封侯拜相,青史留名。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迂腐可笑,不识时务,却给这些拥护玄汉朝廷,渴望建功立业的西京豪杰,泼了一大瓢冷水。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玄汉将军赵萌、司徒司直李松等玄汉大臣将领,占领长安以后,既已杀掉,立下擒杀王莽大功的校尉王宪等英雄豪杰,又不识时务地在西京长安,四处扬言道:
“长安三辅地区的民众百姓,实在是太狡猾无义了。他们怎么能够聚集起来,背叛他们的新室君王,杀死他们自己的皇帝呢?
这样以下犯上,诛杀君王的行为,与盗匪之徒,叛逆之辈,忘恩负义之徒,有什么两样呢?
这种不忠不孝,不信不义的行为,应该受到大汉朝廷的严厉惩罚啊!”
听了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人牵强附会,胡言乱语的宣讲,三辅地区的英雄豪杰,官吏百姓士大夫,都惊恐不安起来,相互传话道:
“哎呀,大事不妙!我们帮助汉室,诛灭暴虐的新室,本是除暴安良、伸张正义大功一件。
想不到如今,我们除暴安良的义行,却被这些汉家将军,误解曲解,被称为以下犯上、忘恩背义之辈,令人难以置信啊!
要是大汉大臣将领,追究杀害君王和郡县官吏的罪行,我们岂不是,会被汉朝廷全族屠灭吗?”
三辅地区的英雄豪杰,奔走相告,传说大汉大臣将领,即将大开杀戒,屠杀诛杀王莽的英杰。
各路英雄豪杰,见势不妙,都纷纷放弃,拥戴玄汉王朝的立场,逃回自己的家园,占据营垒和城池,带领郡府各县所属的地方武装,拥兵割据,与玄汉军队对立,以图自保。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玄汉赵萌、司徒司直李松等大臣将领,见状,都十分后悔恐惧,立即率军,去攻打拥兵割据的地方武装。
数次进攻,当初战无不胜的汉军,都无功而返,没能取得成果。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更加担忧恐惧,急忙与玄汉丞相司直(副宰相)李松,玄汉将军赵萌等汉将商议。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对赵萌、司徒司直李松等汉将说道:
“诸君:
这可怎么是好呢?这可怎么是好呢?万一陛下怪罪下来,说我们无能,没有安抚好长安三辅官吏百姓,我们岂不会大祸临头吗?”
丞相司直(副宰相)李松,玄汉将军赵萌,于是建议西屏大将军申屠建道:
“西屏大将军不要着急!
我们还是立即派人,前往宛城行宫,飞马报告陛下,请求陛下的援军才是。”
西屏大将军申屠建,无计可施,只得勉强答应道:
“好吧,就按照两位大人的意见去办理。都怪本将军,迂腐颟顸,一时考虑不周,举止失措,才落下如此四面楚歌的结局。”
长安三辅,刚刚被汉军攻克,又萌生新的变乱,玄汉朝廷,又开始面临新的对手和变局。
此时,汉军攻占西京长安的捷报,已经频频地传入了玄汉陪都宛城。
更始帝君臣,在宛城得到王莽败亡、汉军大捷的喜讯,众皆大喜若狂。
更始帝得意洋洋,对大司徒刘赐等身边亲近的侍候臣子说道:
“诸君:
如今西京攻克,僭臣授首,天下已经大定,一切都已经不足为惧了。
我们当收拾兵马,迅速入居西京,参拜祖宗英灵,号令天下,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
大司徒刘赐,急忙带领大臣,上前祝贺道:
“这是陛下的万千之喜、齐天洪福!汉室复兴,都是仰赖陛下的英明领导和祖宗英灵的护佑所致。”
更始帝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一改往日优柔寡断、懦弱谨慎的性格,挺直了自己的腰板,果断地发出旨令道:
“诸君:
帝国复兴,虽然托赖祖先神灵的庇护保佑,但也离不开诸位大臣将帅,贤明士大夫的不懈努力。
传朕旨意,重奖有功之臣。三公九卿,各个部门,立即做好准备,选择黄道吉日,大驾西行,向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挺进。”
这些日子以来,捷报频传,更始帝(刘玄)常常是喜笑颜开,万分惬意,踌躇满志。
一日,定国上公王匡,从东都洛阳,上报捷报给更始帝道:
“陛下:
大捷,大捷!东都洛阳,已经被臣的军队攻占。请陛下圣驾西行,尽快进入东京,安抚百姓。
臣将率领众将,恭迎陛下大驾光临东都驻跸。”
更始帝阅罢奏章大喜,立即下旨,召集留守宛城的大司徒刘赐等群臣朝会,兴高采烈地对文武大臣们说道:
“诸君:
定国上公大人,统领众将,已经攻克东京洛阳,上书请求圣驾,驾临洛阳。
朕决定,尽快把大汉行宫,从宛城迁到洛阳,以便号令天下,降恩万民。”
“陛下英明。东都洛阳,乃王气所在,陛下驾幸东都,监临万国,正当其时。”
大司徒刘赐称赞道。群臣也纷纷表态,同意更始帝决定。
更始帝(刘玄)听后,越发兴奋,兴高采烈地对文武大臣道:
“诸位爱卿:
司徒大人言之极当。
复兴汉室,意味着我们的治国大业,已经更上高楼,今非昔比。我们更需励精图治,兴利除弊,将高祖皇帝创建的宏图伟业,发扬光大,永远传承。
而要兴利除弊,振兴汉室,必须有合符天意民心的典章制度、礼仪规矩,与之相应,这才合符大汉朝廷的天威圣名,彰显汉室复兴的伟大伟业。
请问诸君,你们可有人知晓,当初汉朝廷的典章制度、礼仪规矩,通晓皇帝进京,接受万国诸侯朝拜的典礼仪式呢?”
当更始帝刘玄,兴致勃勃地问及汉朝廷的典章制度、礼仪规矩时,绿林豪杰等出生下层的大臣将领,却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大司徒刘赐,仗着宗室身份,与更始帝一向亲近的关系,大着胆子,回答更始帝道:
“请陛下赎罪。
从篡臣王莽僭位,到了如今,汉室重新复兴以来,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
由于新莽君臣的恶意毁坏,汉朝廷的典章制度、礼仪制度等,早就已经,荒废缺失。
臣等,皆从下层崛起,从未接触过,汉朝廷当年的礼仪典章制度,哪里知道,详细的礼仪典章规矩呢?”
见玄汉朝中居然没有一个大臣将领,知道汉朝廷的礼仪典章制度,更始帝大失所望,烦恼已极。
更始帝勃然大怒,忍不住发作说道:
“真是一群没有用的东西!
我们这一群英雄豪杰,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京,如果没有礼仪典章的指引,岂不是依然像一群草寇,盗贼一样吗?
没有礼仪典章,章法规矩,岂不会让西京东都那些宿老勋旧、小老百姓、前朝余孽、江湖豪杰、士大夫们,看我们绿林豪杰,汉室大臣将领的笑话吗?
这岂不坏了祖宗的规矩,贻笑大方,令祖宗神灵蒙羞吗?”
见更始帝发怒,往日骄横的大臣将领们,自知对礼仪制度,一窍不通,一个个都是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宛城行宫里,顿时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廷尉大将军王常,突然走出自己的队列,缓缓地上前一步,镇定自若地对更始帝侃侃而谈道:
“陛下:
请不要生气发怒!这并不是大臣将领们孤陋寡闻,见识鄙陋,故意怠慢激怒陛下。其实这件事情,也怪大臣将军们不得!
陛下你看,如今我们朝中的大臣将军,大多是绿林草莽出生、目不识丁居多。
我们大都是,来自民间底层,哪里见识过,哪里懂得,朝廷上面实施的什么礼仪礼制,朝拜规矩呢?更不用说什么,典章制度、治国要领之类了。
还是大司徒大人,见识卓绝,言之有理。
自王莽专权僭位以来,一向复古改制,胡作非为,大汉朝廷的典章制度、礼仪规矩,早已经被王莽这个篡贼,破坏殆尽,或者篡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遗失遗忘了。
王莽篡贼,一心复古改制,一会儿是改地名,一会儿又是改官名,改货币,政事一片混乱,大汉朝廷的典章制度、礼仪规矩,遭到严重破坏,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光景,差不多过了一两代人了。
即使民间和朝廷人士,偶尔还有人知道,那些汉家礼仪、典章制度,大约都已经忘记殆尽,记忆不全了。
何况,有的汉家礼仪、典章制度,下层官吏百姓士大夫,根本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呢?
微臣以为,我辈之中,大约只有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司徒府护军朱祐,扶威大将军、兴德侯刘嘉等数将,寥寥数臣,是士大夫出生,曾经进过太学,读过典籍,演过典礼,或许能够稍稍知道一些,汉家礼仪礼法、典章制度等等。
如今,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新婚燕尔,正在家中修养,等待陛下的召唤。
陛下何不紧急下旨,召见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仔细询问询问,汉朝廷的礼仪规矩、典章制度究竟如何呢!”
廷尉王常一语,点醒了更始帝。更始帝(刘玄)一听,如梦初醒,平息了心中的愤怒,大为赞赏,笑盈盈地命令侍臣道:
“廷尉爱卿,言之有理!
寡人错怪诸位大人了!快!快!快!传旨下去,立即召见武信侯刘秀,进贡觐见!”
使者李庚接令,急到破虏大将军府里传旨,命令刘秀,立即进宫,去觐见皇帝,商议国事。
闻听更始帝紧急召见自己,刘秀大吃一惊,一阵不祥的预感,又涌上了心里。
刘秀不敢有丝毫的犹豫和怠慢,给夫人丽华,简单地交代了两句,他就跟随着使者李庚,匆匆上路,忐忑不安地赶往了设在郡衙的临时行宫,去拜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