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大司徒安抚百姓 贤邓禹追赶明君
“慢!收回你的宝剑!闭上你的嘴巴!听本钦差,详细地询问!
案情还没有完全审理清楚,你怎么可以罔顾法律,随便处理呢?难道是想,杀人灭口吗?”
刘秀扬起剑眉,虎虎生威。他怒目盯住郡守王涯、郡尉王朝,恨声地问道:
“两位大人,稍安勿躁!请问两位大人,他们谋杀的,是哪位皇帝呢?
前不久,本钦差才刚从大汉皇帝陛下身边而来,皇帝陛下,龙体还好好的。
本大司马就在陛下的身边侍候,怎么一点也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谋杀大汉皇帝陛下的事件呢?”
刘秀明知故问道。
“还敢有谁啊?当然是当今的新朝皇帝陛下啊!”郡守王涯,脱口言道。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啊!郡守,郡尉两位大人,如今还依然活在梦里呢!”
刘秀挖苦郡守,郡尉道,“郡守,郡尉两位大人,你们的美梦,也该醒醒了!
本钦差特别提醒两位阁下,现在大汉复兴,我们钦敬的皇帝陛下,已经姓刘,不再姓王了。
王莽奸贼,早已经恶贯满盈,灰飞烟灭,挫骨扬灰,已经被悬首宛城了。现在已经,是大汉天下了!”
刘秀义正词严,满腔义愤地对说郡守王涯,郡尉王朝说道。
“当初,莽贼鸩杀我刘氏平帝陛下,毁我汉家江山社稷,篡我刘氏皇位,杀我良民百姓,人神共愤!
如今,天道循环,莽贼恶贯满盈,罪恶昭彰,已经彻底覆灭,悬首宛城。
王莽奸贼眼中的叛逆反贼,现在已是我大汉功臣,忠臣烈士,反莽义士。
英烈已逝,他们的烈属,居然还被囚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究竟是何道理?!
请问两位大人,他们不冤,谁人冤枉呢?”刘秀义正辞严地训斥郡守王涯,郡尉王朝说道。
郡守王涯,郡尉王朝,哑口无语,面如死灰。
“自古幽燕多烈士!涿郡义士,眼见王莽无道,激起豪情壮志。
他们歃血为盟,意欲行刺莽贼,为民除害。不想,出师未捷,密谋泄露,壮士无归。
那些热血男儿,血洒大地,英烈家属,也惨遭奸贼荼毒,陷入牢狱,差点命丧冤狱。
如果不是,当今更始帝陛下,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联合绿林义士,号召天下豪杰,一举推翻莽贼,拨乱反正,不知还有多少家庭,多少英雄豪杰,多少义士,会被莽贼屠灭!
想我大司马刘秀一家,也是惨遭王莽恶贼的戕害。
舂陵家族亲戚朋友,兄弟姐妹几十口,全遭奸佞篡贼杀害。怀抱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于难。
如果这些英雄豪杰,反莽义士是反贼,是叛逆,那么我大司马刘秀一家也是!
我手下的兄弟们,统统都是!两位大人,你们快来派兵,诛灭这群反贼!”
刘秀猛然站了起来,逼视郡守王涯,郡尉王朝道。
两位作恶多端,作威作福,不识时务的大人,郡守王涯,郡尉王朝,立时脸无血色,委顿在地。
“当初,本钦差听见你们的述职,还道你们,只是迂腐颟顸,不识大局。
不想,你们居然与王莽叛贼,沆瀣一气,草菅人命。看来,不惩治你们,不足以平民愤!
本钦差特命,立即削去郡守,郡尉,郡丞的职衔,暂且留着你们的一条狗命,以观后效。
着令佐史,代行辖治郡府事宜。
其他大小官吏,务必认真领会,大汉皇帝陛下和本大司马爱民之意。
平理诉讼,废除王莽苛政,释放所有因叛乱罪,而被关的囚犯和奴婢,褒奖烈士贞女,抚恤义士家属!
人死不可复生,天帝神灵,有好生之德。人命关天,民乃国本。
所有大小案件,各级官吏,务必细细地审理,秉公办理,不得枉法徇私,冤枉好人。
如有触犯,故意制造冤狱,激起民愤,军法从事!”大司马刘秀,严厉地下令道。
冤狱平反,恶吏被惩,涿郡郡县百姓,一片欢腾。
他们纷纷送来礼物和饮食,慰劳大司马刘秀一行。刘秀下令,不问缘由,一概拒绝。
河北吏民,更加欢悦。
自此以后,大司马刘秀的美名,传遍黄河南北。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争相归附,河北民心,渐渐依附凝聚。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一月,大司徒(丞相)刘赐,从东京洛阳,赶到了西京长安,整理刘氏诸皇的园陵,宗庙,整修宫室,以备玄汉王朝,从东都洛阳,迁都西京长安。
大司徒刘赐,仿效司隶校尉刘秀,先前整修洛阳帝都的做法,先行移文露布,晓谕百姓道:
“布告天下:
汉室复兴,莽贼覆灭,天下大同,普天同庆!大汉大司徒刘赐,特此晓瑜天下,布告万民。
更始皇帝,英明睿智,一代明君,就将顺应天心民意,迁都长安,坐镇西京,镇抚天下,安我万民。
大司马刘秀等大臣将领,奉诏经略河北,安抚百姓,人心归附,天下归心。
如今,战乱平息,天下安定,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日子,指日可待。
本大司徒特此晓谕,西京长安三辅的官吏百姓,请协助官府,修缮大汉皇家的园陵、宗庙、宫室等。
朝廷将付给仓廪,以替劳役!
请京师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各安旧业,休养生息,兴旺百业。大汉万民,勉乎哉。”
大司徒刘赐的露布在西京长安以公布,顿时震动了长安吏民贤明士大夫,也惊动了一个英才之士。
这个英杰,就是大司马刘秀的太学同学和南阳郡同乡,南阳郡新野县人邓禹。
看见露布,邓禹浮想联翩,心向往之。那个英俊精明的同窗好友刘秀,一下就占据了邓禹的心灵。
几年不见,刘秀已经从一个穷愁潦倒、寂寂无名、饱受不公待遇的太学学子,变成名满天下的大汉功臣,荣登大司马之位。当初,邓禹对刘秀的预言,如今果然变成了现实。
想起自己这时的境遇,自己孤芳自赏、知音不逢的境遇,邓禹不由得,黯然神伤起来,自言自语道:
“我邓禹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身负拯救苍生的责任,却一直屈居下层,无人欣赏,满腔抱负,不能够伸展。难道我邓禹,将要碌碌无为,老死一生,无所成就吗?”
自从好友刘秀、刘安主仆,离开太学以后,邓禹就知音难寻,感到绝望和萎靡。
邓禹觉得自己,就像失去伴侣的孤雁,难以翱翔振翅。
后来,几位太学同窗,师兄弟朱祐、韩寒等,也相继离开了太学,回到自己的家乡,邓禹感到,更加孤寂。
连跟自己说话、谈天的知心朋友,也已经快要完全失去了,邓禹越发感到孤独苦闷。
这个时候,只有与同窗强华,还能够勉强谈上几句。但强华研究的,都是深奥难懂的符命图谶之学,门路不同,邓禹也知音难寻,常常,无从说起。
那时,邓禹已经在西京太学,很是有名,他自己寄身太学,谢绝新室公侯将军的聘用,表面上与世无争,不求闻达。
实际上,邓禹却是因为心中,有着的远大理想,却无人能够欣赏听取,也不知向谁述说,而感到苦闷无助。
后来,更始帝刘玄,到达东京洛阳以后,虽有邓晨、李通、李轶、李松、李泛等南阳亲朋好友的荐举,邓禹依然没能得到,更始帝的任用选拔,邓禹不由得更加,心灰意冷。
再后来,逐渐看清更始帝君臣的昏弱短视和愚钝残暴,邓禹不由得又为自己,暗自庆幸了起来道:
“老天保佑!幸好我邓禹还算清醒,没有急功近利,趟上那趟浑水!”
当初,昆阳大捷,听见太常偏将军刘秀,名动天下,邓禹就想成行,前去参加南阳义军,投奔大司徒刘縯、刘秀兄弟,为复兴汉室出力。
无奈当时,京师常安,依然被新室控制,政局动荡,而且与家乡南阳,路途遥远艰辛,盗匪横行阻隔。
为了安全,邓禹只好停止自己的冒险行径,留在京师常安,听天由命。
如今,再次得知大司马刘秀的行踪,邓禹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感情了。
邓禹急急忙忙地收拾起,自己的简陋行装,就心急火燎地离开西京,向南方而去。
返回自己的家乡南阳新野,大司马刘秀,已经离开宛城北上,邓禹却没有能够,追上刘秀。
邓禹心里非常失望,但又很不甘心,只好带着遗憾而又迫切的心情,从自己的故乡新野出发,再次单人匹马,向河北追去,并对天发誓,一定要追随大司马刘秀,建功立业,不负一生的才学。
这一次,苍天不负有心人。
邓禹终于得偿心愿,一直追到邺城(河南临漳县),才追上了大司马刘秀一行,得以与刘秀劫后重逢。
兄弟同窗,劫后相逢,再次在遥远的异地见面,邓禹与刘秀,都感到格外欣喜,悲喜交加。
一席详谈之下,两人都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邓禹自此,打定主意,死心塌地地追随刘秀,大力襄助和支持刘秀,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与邓禹的一席长谈,也彻底改变了刘秀旧有的观念,重燃建功立业的信心。
刘秀感觉自己,就像老虎添上了双翼一般,英气勃发,越发有了无畏的勇气和勃勃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