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刘秀翼成谋自立 英才毕集献才智
此时,已经到了更始帝二年(公元24年)的五月,正是炎炎夏日。
此时,正如刘秀所预料的那样,全国各地并没有太平,各地的局势,依然是十分紧张、火热。
全国局势,较去年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十月,大司马刘秀抚巡河北之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更始帝的大汉朝廷,已经渐渐地丧失了他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无论是南北方向的郡县封国,还是东西方向的郡县封国,更始大汉朝廷的号召力,也是越发地削弱。
已经没有多少势力,依然愿意把玄汉王朝看在眼里,依然把玄汉王朝当做天下共主。
西京长安的更始玄汉王朝,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实力依然不可小觑,但已经无法对天下人发号施令,一呼百应了。
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趁着更始帝朝廷的影响力逐渐削弱,纷纷崛起。
河北地区,虽然邯郸刘子舆(王郎)的赵汉朝廷已经被刘秀平定,但樊崇赤眉、铜马、刘秀三股势力,依然对峙,雄踞河北;
西南地区,公孙述的成家集团,在西南蜀地割据称雄,威震一方;
西部地区,以窦融为代表的窦氏家族,隗氏家族,也在张大自己的影响,扩充自己的实力,欲与天下豪杰争雄。
其他地区,影响不甚巨大的地方豪族势力,也在蠢蠢欲动,伺机争夺地盘,图谋分得一瓢羹。
而西京长安的更始朝廷,却是越发混乱混沌,长安三辅,动荡不安,京城内外,盗贼横行,百姓忧虑不安。
全国各股强势的实力集团,更是把玄汉王朝所占据的关中诸地、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南阳郡、荆州等地,看做了一块快肥肉,膏腴之地,觊觎着它们的肥美,对它们虎视眈眈,都想咬上一口。
眼见全国豪强割据,玄汉王朝君臣争权夺利,虐待百姓,国事是如此的混乱不堪,无可救药,玄汉王朝的有识之士,无不哀婉叹息,痛惜不止。
玄汉王朝的仁人志士,只有眼睁睁看着,掌控国家最高权利,垄断朝廷最多资源,拿着一把天牌,唯我独尊的更始帝君臣,不识时务,自以为是地,活活把一盘大好的赢局,变得没有生机,毫无赢面之势。
远在河北的大司马刘秀,眼见玄汉王朝的窘迫局势,心里矛盾重重,常常忧心忡忡、痛心疾首地对亲信部属冯异、邓禹说道:
“诸君:
现今的朝廷局势,如此危急,朝廷君臣却置若罔闻,令人惊诧不安。
即使我再有能力,陛下不肯用我,我心有余而力不足,远水难救近火,也无法扭转朝廷的颓势啊!
何况,陛下和朝廷大臣,还在猜忌着我,处处防着我刘秀,我能够怎么样呢?
我能够回京吗?
谁不知道,我回到京师,只有死路一条,更不用说,匡救时弊了。
我还能够怎么样呢?那些贤良士大夫们,怎么能够责备我刘秀,不关心朝廷时事呢?”
主簿冯异、将军邓禹等亲信部属,都非常清楚刘秀的那种矛盾心理,急忙劝说刘秀,打消回京的心思,一心一意地经营河北。
刘秀认为有理,非常赞许。
也许从另一方面说,从心底里,刘秀甚至希望,西京长安,出现这样的场景,才能够乱中取胜。
然而,窘迫河北的局势,赤眉、铜马的严重威胁,已经摆在了刘秀及其亲信部属的面前。
萧王刘秀,及其亲信部属,也不得不慎重应对,早寻对策,以防不测。
夜里,由故赵王王宫的温明殿改建而成的萧王府里,灯火通明,戒备森严。
萧王刘秀,正在召集冯异、邓禹、朱浮等亲信部属、将领官吏,商议对策。
此刻,摆在萧王刘秀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赶在更始帝任命的官员、使节到来之前,掌控河北局势,尽快、尽早地恢复和稳定河北诸郡的社会秩序,铲平河北割据势力,进一步巩固萧王刘秀在河北地区的影响力。
“诸君:
本王已经向陛下上书,请求暂缓回京。
陛下派遣的使节、官员,即将到河北上任。留给本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才行。
请问诸君,你们有什么指教本王的,本王将恭恭敬敬地接受,感激不尽。”
刘秀忍住晚上的燥热天气,开门见山地对自己的亲信部属们说道。
“萧王殿下:
末将以为,你与西京长安的皇帝陛下,实际上早已经势不两立,早晚总会有摊牌的一天。
如果萧王殿下,被陛下的圣旨一味左右,恐怕就会失去先机,陷入被动地位。
末将以为,萧王殿下不如抗拒圣旨的指使,早作预防准备,以为万全之策。”
将军邓禹,率先建议刘秀道。
“邓将军言之有理。
萧王殿下,冯异私下以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先发制人,打乱他们的部署。
如此的话,才能够未来在与长安皇帝陛下摊牌之时,以及同其他强大势力的斗争中,占得先机,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
免得到时候陷入被动,顾此失彼,受到掣肘。”冯异也建议先发制人,不接受更始帝的旨意。
“多谢仲华老弟,多谢公孙兄弟。
诸君,本王已经有了主张。只有先发制人,不受人掣肘,才有本王的一线生机。
本王十分清楚,这件事情,事关本王生死,本王不得不早作防备,以免受制于人。”
刘秀也赞同邓禹、冯异的意见,决定直截了当,拒绝接受更始帝的圣旨。
“萧王殿下:
属下以为,如果殿下拒绝回京复命,必将与长安皇帝处于对立的地位。
所以,萧王殿下受到的压力,必将陡升,又会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所以,我们必须先发制人,率先清除长安皇帝留存在河北的强大力量。
然后,我们再努力进取,清除铜马、赤眉等流民势力。如此,先后、主次分明,我们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预防长安方面的不测。”
大师兄大司马护军朱祐,老谋深算,也建议刘秀道。
“大师兄真是本王的张良萧何,一语中的,本王也正有此意,我们就照此办理。
只有稳定我们的内部,才能够一致对外,完成我们复兴汉室的大业。
当初在宛城之时,绿林三部兄弟,仗恃他们三部的势力强大,威慑宗室,已经捡了一次落地桃子,让我们狼狈不堪,差点全军覆灭。
本王今非昔比,岂能够让悲剧重演呢?诸君有没有信心?”刘秀拍板道。
“萧王殿下英明!萧王殿下,我们很有信心!我们定当辅佐萧王,建立盖世功业,名垂青史。”
诸将宣誓承诺道。
自此,刘秀当前首当其冲、肃清内部的大计,已经正式确定。
“诸君:
我们心里都应该十分清楚,这些至关重要的秘计,事关我们的生死,绝对不是一帆风顺,能够轻易实现的。
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否则秘计泄露,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招来杀身之祸,乃至覆灭的命运。
请诸君千万千万,不要泄露,一定谨慎行事,以免功亏一篑,全军覆灭!”刘秀面色肃穆,慎重其事地叮嘱诸将道。
“萧王殿下放心!
我们对天发誓,定当死守秘密,否则天诛地灭,人神共弃!”诸将再次发誓道。
的的确确,当时有碍于刘秀实现这一自保战略的,除了更始玄汉王朝派往河北的军队外,在河北地区活动的诸多流民队伍,铜马军、赤眉军等流民军,都是刘秀面临的最大威胁,绝对不能够队他们掉以轻心。
这些流民势力,不仅数量众多,力量强大,而且对刘秀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郡县,都虎视眈眈,渴望争夺占据,攫为己有,对这些州郡的威胁巨大。
不久,河北诸郡县封国的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刘秀面临的压力陡然加剧。
局势的发展,对刘秀集团,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和掣肘,考验着刘秀集团,既定战略的成色和成败。
但总的发展趋势,还是朝着刘秀与部属,预先研判的方向发展,刘秀稍稍安心,不至于四顾茫然,束手无策。
此时此刻,大司马刘秀,面临的最大威胁和考验,还是来自于自己的玄汉朝廷内部。
玄汉更始帝刘玄任命的幽州牧(州长)苗曾等州郡官员,已经快马加鞭,到了无终(幽州治所,今北京密云县)等地。
幽州牧苗曾等地方官吏,准备按照更始帝的旨意,对幽州牧下属的郡县,行使权力,发号施令,架空大司马刘秀,及其听命于刘秀的州郡官吏将领。
不仅是幽州牧苗曾,已经到了无终。
更始帝任命的上谷郡郡守韦顺、渔阳郡太守蔡充两人,也已经带领自己的随从官员,分别到了上谷郡、渔阳郡的附近,正在准备,前去上谷郡、渔阳郡郡城赴任,并策划剥夺,听命于刘秀的上谷郡郡守耿况、渔阳郡郡守彭宠的太守权力。
萧王刘秀,发号施令、号令河北诸郡国的权威,转眼之间,就将转移消失。
刘秀得到消息,吃惊不已,非常担心忧虑。眼见形势危急,刘秀急忙对侍卫都管刘安说道:
“哎呀,刘安哥,陛下派遣的使节官员,怎么来得这样快呢?
如果幽州牧,上谷郡、渔阳郡太守之位易手,本王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才逐步收服和掌控的河北郡县,不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脱离本王的掌控范围了吗?
本王怎么能够,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受制于人呢?必须立即采取果断行动,掌控州郡权利才行!”
侍卫都管刘安赞同道:
“大王忧虑得对!如今形势危急,情况紧急,大王还是找人,好好商议一下,立即采取行动为好。如果稍稍迟疑,犹豫不决,恐将受制于人,无力扭转局势。”
刘秀认为很对,急忙对侍卫都管刘安说道:
“刘安啊,你说得很对。
当初,在讨伐邯郸刘子舆的战事中,我们所属大军,经历了接连不断的连续消耗。
所以,本王心里非常清楚,我们的军力,表面上数量十分庞大,实际上的精锐部队,也不过只有十多万人而已。
更为严峻的形势是,因幽州牧苗曾,上谷郡韦顺、渔阳郡太守蔡充两人,即将到任,让上谷郡太守耿况、渔阳郡太守彭宠,这两位倾向本王的大人,处于了观望犹豫之中。
本王最为倚重的上谷郡、渔阳郡官员和将领,已经心怀犹疑,密切地注视着,本王的动向和局势的发展变化。
本王十分清楚,自己此时,实际上已经处于了一种,十分尴尬困难的处境之中,有一种进退维谷的感觉。
本王怎么能够,不保持警惕,迅速行动呢?
事不宜迟!刘安哥,你速去邀请冯异、邓禹、朱浮、朱祐诸位大人,速到王府议事。”
刘安见刘秀着急,急忙出去,传达萧王刘秀的命令。
那时,不仅仅是更始帝任命的州郡官员幽州牧苗曾、上谷郡郡守韦顺、渔阳郡太守蔡充等地方官吏,已经陆陆续续前往河北州郡就任,威胁着刘秀对州郡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而且,更始帝派来支援平定邯郸刘子舆的玄汉将领,尚书令谢躬以及他部下统领的六位将军马武等将领,依然统领汉军重兵,驻扎在邯郸城里。
尚书令谢躬统领的六部汉军,与刘秀的直属军队分城而居,形成了一种对立、对峙的形势,对刘秀形成了严重威胁。
刘秀面临的两方面压力陡增,随时随地,刘秀统领的军队,都有可能,被尚书令谢躬吞并,受制于人,束手就擒。
况且,那时正如耿弇事先预料的那样,河北各部势力,已经蠢蠢欲动,开始行动了起来。
铜马流民军数十万人马,由大首领东山荒秃等人率领,已经占据了巨鹿郡的鄡(敲)县等地。
大彤军的首领樊重、尤来军的首领樊崇、五校军的首领高邑、五楼军的首领张文、檀乡军的首领董次仲、富平军的首领徐少、获索军的首领古师郎,以及五幡军首领、青犊军首领、上江军首领、铁胫军首领等率领的流民军队,总数有数百万众,也分别占据了山阳、射犬等重要地区。
各部流民军队,到处抢夺掳掠,打家劫舍,攻城略地,对刘秀统领的玄汉军队,以及玄汉朝廷好不容易占据的郡县地盘,虎视眈眈,构成了巨大而直接的威胁。
萧王刘秀的智囊们,邓禹、冯异、耿弇、耿纯、朱浮、朱祐等人,按照刘秀命令,很快就到达萧王府。
见邓禹、冯异、耿弇等诸将迅速会齐,刘秀紧张焦虑的心情,稍稍缓解了一些。
诸将与刘秀,彼此行礼完毕,刘秀来不及与诸将客套,立即开言发话道:
“诸君:
如今的形势危急,本王祸在眼前。所以本王,心急火燎地召集诸君,研讨应对之策。
更始帝陛下派遣的使臣官员,已经马不停蹄地抵达了河北,将要到达自己的治所,开始接管政事。
尚书令谢躬大人及其部下六位将领,与我们同城而居,同床异梦,威胁着我军。
铜马军、大彤军、赤眉军等流民大军,则在邯郸城外,虎视眈眈,窥伺我军动向。
我们一着不慎,就可能全军覆灭。大汉复兴,救民于水火,也将成为泡影。黎民百姓,又将陷入浩劫。
请问诸君,有什么指教刘秀的,请不吝赐教。刘秀十分感激,虚心领教。”
刘秀十分客气地请教众将道。
大树将军冯异,胸有成竹,头脑十分冷静,率先向萧王刘秀进言献策道:
“萧王殿下:
请大王不要着急,否则,急易生乱。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也!
何况,这些事情,我们未雨绸缪,早已经有了准备。如今,我们只要按照从前的部署,逐步实施就行了。
冯异私下以为,我们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把以前,我们已经正式确立的,统一河北的方略和战略部署,加以具体落实就行了。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削弱、甚至夺取、肃清和消灭,更始帝陛下在河北官府以及军事方面的势力和代言人,稳定我们的后方郡县,南定河内郡等军事要地,作为我们的坚固基地。
其次,再行攻击铜马军、大彤军、赤眉军等流民军,逐渐扫除,河北境内的各支流民军队。
然后,我们就以邯郸、河内郡诸地,作为我们自己的前进基地,伺机向南进攻,以便夺取两京,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城池,达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目的。”
刘秀一听冯异的战略计划,大为欣赏,称赞冯异的谋略道:
“公孙兄志向远大,深谋远虑,所言切合实际,很有实施价值。如此谋划,本王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诸君,就照此,立即实施。
请问诸君,你们还有什么计谋,可以指教刘秀的,请继续畅所欲言,本王十分感激。”
见冯异的意见,被刘秀欣然采纳,偏将军邓禹,也不甘落后,急忙进言道:
“萧王殿下:
公孙兄智勇双全,善于运筹帷幄,战略切合实际,可谓合情合理。邓禹佩服之至。
邓禹私下以为,要实现这些战略的关键,就是要首先肃清,我们跟前的这些拦路虎。
但要肃清,我们跟前的这些拦路虎,光靠我们邯郸的这点军队,还是远远不行的。
邓禹请求萧王殿下,以萧王的名义下令,征发幽州十郡的精锐兵马,为我所用。”
刘秀大喜,称赞邓禹道:
“邓将军果然细心,考虑十分周到。
幽州十郡的精锐兵马,为我所用,确实是上上之策,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否则,幽州十郡的精锐兵马,为他人占先抢用,就会成为我们的劲敌。
然而,有了足够的军队,远远不够,还需有忠心耿耿、英明无畏、多谋果断的统帅才行。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鼠将虎兵,必将贻误一统天下大计,祸害天下苍生。
确定谁为大军统帅,统领大军出征,却颇令人伤神。本王曾经反复考虑,不断斟酌,却始终没有想到,最为合适的人选。
诸君常在本王身边,十分清楚本王的处境和心情,了解的士大夫和贤能之士很多。
以你们的看法来说,谁最有资格和本事,担当大军统帅的重任,率领幽州突骑,扫荡群逆呢?”
刘秀诚恳地询问冯异、邓禹诸将道。
偏将军邓禹,当仁不让,率先向刘秀推荐说道:
“萧王主公啊:
大军统帅的重任,关系十分重大。非智勇双全,英明善断,德才兼备之人,不能够胜任这个重任。
选拔将才,必须不拘一格,不问出生。高祖皇帝当年,力排众议,听从萧何建议,拜来归的韩信为大将,就是如此道理。
萧王主公,我曾经多次观察,并与吴汉等士大夫,私下谈论,发现子颜(吴汉)这人,勇猛无畏,而计谋多端,是个善断的猛人,无人能够超越。
子颜长在北郡生活,对北方郡县,十分熟悉,可谓知己知彼,文能安抚未附,武足判断大事,可以加以重用。
属下以为,所有士大夫和将领之中,还很少有人,文韬武略,计谋果断,能够赶得上子颜将军的。”
刘秀点头称是,深以为然,赞扬邓禹道:
“仲华真是知人善任,有识人之明!
子颜的计谋和狠劲,无人能够相比。当此危急关头,不是这样的办事果断的狠人,不能够扭转乾坤,奠定大局。吾也深以为是,就依爱卿的建议去做。
只是幽州十郡突骑,人马众多,还需一个有力的将领,担任副将,辅佐帮助子颜才是。
请问诸君,对于副将人选,可还有什么建议,请不吝赐教,本王不胜感激。”
护军朱祐等部属急忙建议道:
“萧王殿下英明。
属下以为,至于副将人选,恐怕非耿伯昭莫属。耿伯昭长在北地,常在军营,晓畅军事,熟悉军情,是辅佐子颜的最佳人选。
属下以为,冯异大人,邓禹大人的计谋,已经十分周到了。属下等,也没有什么异议,请大王决断。”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好了,诸君,我们今天就讨论到此。既然我们计议已定,就照此实施。
诸将听令,你们如此这般,各就各位,开始落实本王命令,立即下去,分头执行。
让我们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完成各自的任务,为复兴汉室,拯救百姓,竭尽努力。”
与诸将计议已定,刘秀立即心急火燎地行动了起来,加紧实施冯异、邓禹等人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