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六十六回 怠慢功臣彭宠疑 诸将贪功谋拥立

第六十六回 怠慢功臣彭宠疑 诸将贪功谋拥立

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六月初,萧王刘秀,率领征讨大军,重新北返,回到蓟城(北京市大兴县)驻扎,召见幽州牧朱浮、渔阳郡郡守彭宠等地方官吏述职。

幽州牧朱浮,渔阳郡太守(郡长)建忠侯彭宠,见萧王刘秀一行,来到渔阳郡附近巡查,大喜过望,急忙亲自前来蓟城,恭恭敬敬地进献礼物,拜见萧王刘秀述职。

渔阳郡郡守彭宠的心态,还未改变,不知道如今的萧王刘秀,已经今非昔比,龙飞九天,不再是当初颠沛流离之时,那个落难落魄、命途多舛的大司马刘秀了。

不巧,幽州牧朱浮、渔阳郡郡守彭宠等地方官吏,前来觐见萧王之时,刘秀正在专心致志地思考,帐下诸将提出的称帝建议。

一时之间,刘秀彷徨犹豫,踌躇不决,似乎有些神不守舍,注意力不能够集中。

召见幽州以及所属各郡地方官员、士大夫之时,刘秀居然疏忽大意,忽略了应有的待客之道,对渔阳郡太守彭宠等地方官员将领的礼遇,稍稍降低。

萧王刘秀,召见彭宠述职之时,反应十分平淡,表现十分冷漠,似乎只是把渔阳郡郡守彭宠,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属对待,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满足彭宠渴求受到刘秀亲近重视的心愿。

渔阳郡太守彭宠见状,大失所望,怨恨顿生。

渔阳郡太守彭宠,功勋赫赫,对刘秀的崛起,助力很多,一直对萧王刘秀,厚待自己的期望值甚高。

而且,其时,渔阳郡太守彭宠,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幽州牧朱浮,已经有了很深的隔阂和矛盾,渴望得到刘秀理解和支持。

眼见萧王刘秀,怠慢自己的举动,渔阳郡太守彭宠心里,开始有些不平衡,怀疑是幽州牧朱浮,在其中恶意中伤,谗言陷害自己。

回到府邸,渔阳郡太守彭宠,依然闷闷不乐,为萧王刘秀的轻慢感到很不畅快,于是对着妻子彭夫人抱怨道:

“夫人啊:

都是朱浮那个奸贼,在司马主公的面前,挑拨离间,中伤我彭宠,说我的坏话,让我受到冷遇。

当初,我就一直追随,大司马大人,尤其是在大司马大人,遭遇刘子舆称帝,处境最为窘迫之时,我为大司马,鞍前马后奔走,誓死效力,功劳很大。

可是如今,大王却把我彭宠,当做一个普通的部下对待,根本就没有特殊的恩宠赐予,怎么能够,让人心安呢?”

妻子彭夫人,性格刚烈,也认为丈夫彭宠的怨恨有理,认为自己的丈夫,定然是受到了幽州牧朱浮的谗言陷害,活得实在憋屈,为丈夫鸣不平。

彭宠心里,有些不平衡以后,对待刘秀的态度,就有些失态了,拜见完毕以后,彭宠就悻悻地告辞刘秀而去了。

后来,刘秀也觉察出了,渔阳郡太守彭宠心里的不满怨恨情绪,就将此事,告诉了幽州牧朱浮,征询幽州牧朱浮的看法。

渔阳郡太守彭宠,本来一直以为,自己帮助刘秀的功劳很大,刘秀给予的赏赐,也应该十分丰厚。

可是,刘秀似乎更加看重,早年就与自己有交往的大司马主簿朱浮等士大夫,把朱浮看做了自己的亲信部属,并任命大司马主簿朱浮,担任幽州牧。

而幽州牧朱浮的职务,是统辖幽州所属的上谷郡、渔阳郡等十郡,就相当于幽州牧朱浮,成为了渔阳郡太守彭宠的顶头上司。

见自己这个渔阳郡太守的上头,平添了一个幽州牧朱浮这样的上司,而这个上司,并没有什么功劳和贡献,却受到大司马刘秀的信任在自己之上,彭宠心里,就越发不平衡,不高兴了,开始觉得,萧王刘秀任人唯亲,处理事情,太过偏心,不够公正公平。

为了地方事务,各自的权限问题,幽州牧朱浮与渔阳郡太守彭宠两人,明争暗斗,已经产生了一些嫌隙和矛盾。

幽州牧朱浮,也正如他的姓名一样,非常浮躁、肤浅,心胸狭窄,眦睚必报,处事也不够正直公正公平。

仗着萧王刘秀的宠信,担任幽州牧要职,朱浮更加肆无忌惮,蔑视下属渔阳郡郡守彭宠,彭宠心里的不满和愤怒,更加强烈。

见刘秀征询自己的意见,幽州牧朱浮大喜。朱浮心胸狭窄,眦睚必报,哪里愿意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报复打击桀骜不驯的下属彭宠的大好机会呢!

幽州牧朱浮,用似乎不经意的语气,回答刘秀道:

“大王啊:

以前,大将军吴汉,北发渔阳郡兵马之时,大王亲把自己的佩剑,赐给了彭宠,又倚重彭宠,为北道主人。

彭宠以为,这次他来拜见大王之时,大王肯定会在小门里,迎接他彭宠,与彭宠亲密握手、交欢并坐。

现在,大王对彭宠,有些冷淡冷漠,却不是从前那样,热情对待他,所以彭宠有些失落、失望了。”

刘秀一听,觉得有理,有些抱歉地说道:

“哎呀,原来如此,都是本王疏忽,怠慢彭宠了。难怪彭宠见了本王,有些不高兴呢!原来是本王疏忽了,冒犯彭宠了。本王准备,立即纠正,着力安抚彭宠。”

听了刘秀所言,朱浮更加担心,趁机中伤彭宠,谗言陷害彭宠说道:

“大王啊,不是这样的。

属下听说,当初,王莽为宰衡之时,甄丰旦夕进府,与王莽谋议,商讨篡夺大事,王莽非常倚重。

当时的人说道:‘夜半客,甄长伯’,其实说的就是王莽与甄丰关系亲密这件事情啊!

王莽篡位之后,甄丰意甚不平,认为王莽给予的待遇,太过菲薄,终被王莽下旨诛死,家族屠灭。

想来,彭宠也怀有这样的心理,怀才不遇,认为大王处事不公,功高不赏吧!”

刘秀哈哈大笑了起来,不以为意道:

“王莽这样做,也太过分了吧!

本王心胸开阔,好记人之功,不喜欢与人记仇,与彭宠一向关系交好亲密,哪里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怎么可能发展到这种地步呢?

何况,本王又不是擅权篡位的王莽,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猜忌和忌讳呢?”

自此以后,在幽州牧朱浮的挑拨离间下,渔阳郡郡守彭宠与刘秀之间的隔阂,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严重。

正当萧王刘秀,为渔阳郡守彭宠与幽州牧朱浮的矛盾冲突,焦虑担忧之时,前方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

一天,都管刘安,急匆匆地前来蓟城府衙,报告萧王刘秀一个噩耗道:

“萧王殿下:

大事不好。都护将军贾复大人,跟‘五校’流民军大军,在真定展开决战,遭遇险情。

都护将军冒险激进,攻打盗贼,结果遭受盗贼重创,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请大王下令,派人看护医治。”

刘秀听了,十分着急,当即十分痛惜地对司马都管刘安说道:

“怎么会如此呢?当初,孤不是反复叮嘱过都护将军,要他小心从事吗?都护将军为国受伤,生命垂危,真是令人痛心哀伤啊!”

当初,都护将军贾复,跟从萧王刘秀一道,在射犬一带,攻击“青犊”等部流民军队。

其时,敌我两军,展开了一场大激战。大战已经进行到了日中之时,青犊军的阵势,依然坚固,一直不肯退却,汉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刘秀见战场形势不利,将士们饥饿疲惫,无力再战,于是派都管刘安传令,召唤都护将军贾复说道:

“都护将军,我军官吏士兵,都已经非常饥饿疲惫,无力再战了,可暂缓进攻盗贼,收军回营。等吃了饭以后,再反击盗贼不迟!”

都护将军贾复,不愿意贻误战机,当即回答刘秀派来的使节都管刘安说道:

“刘安啊,请你回去,告诉大王。我军将士饥饿疲惫,盗贼的情况,也是如此,也到了强弩之末。狭路相逢勇者胜。等我们先把盗贼破了,再回营吃饭庆功好了!”

答复刘安之后,都护将军贾复,立即背负鸟羽,作为旌旗,率先赴敌,冲锋陷阵,指挥汉军将士,拼命向前突击。

见自己的主将都护将军贾复,冲锋在前,汉军将士,无不争先恐后地跟进,一道反击“青犊”等部流民军队。

汉军勇气倍增,所到之处,敌皆望风披靡。“青犊”等部流民军队,终于无法抵御,于是退军败走。

战斗胜利,汉军诸将,都信服都护将军贾复的神勇刚强,纷纷赞扬贾复。

刘秀爱惜贾复,也专门召见贾复,奖励贾复的英勇无畏,并特别出言,叮嘱都护将军贾复道:

“都护将军啊,你冲锋陷阵,令人十分钦佩,本王将重奖于你,褒扬你的赫赫功勋。

但你是一军主将,担负指挥全军的重任,不是一个普通的士卒,能够代替的。征战之时,将军一定要主意安全,尽量少冲锋陷阵,不要舍身犯险,以免留下遗憾。”

贾复听了,十分感动,答应刘秀道:

“多谢大王的善意提醒。

末将身为大军主帅,如果不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怎么能够,号令部属将士呢?

末将答应大王,从此以后,一定多多注意自身的安全,不再随意涉险,让大王担心。”

然而,贾复作战勇敢,英勇无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始终也难以改正。

如今,闻听都护将军贾复,在战场身受重伤的消息,刘秀心里,十分难过,十分担心贾复的安危。

于是,刘秀急忙再次派遣都管刘安,担任自己的使节,前往真定前线,去慰问都护将军贾复,探望贾复伤情。

刘安临行,刘秀亲自派人,去叫来刘安,表达自己对贾复的问询和担心。

刘秀痛心疾首,十分哀伤地对刘安说道:

“哎,刘安啊,你应该最清楚本王心思了。本王之所以经常不给君文(贾复字号),独当一面的机会,让君文独自领兵作战,也许君文,一直都并不了解,本王的真实心意啊!

君文一向自恃勇敢无畏,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本王其实,是担心君文轻敌,给自己带来祸患啊!

不想今天,本王的担心,竟然变成了现实。本王失去了君文这样一位名将,真是令人痛彻心扉啊!

本王听说,君文的妻子,已经身怀有孕。请你立即前去真定,前去告诉君文,让君文放心。

如果君文的妻子,生下儿子,就娶本王的女儿为妻;如果君文的妻子,生下的是女儿,就嫁给本王的儿子。

请你千万千万要告诉君文,让君文一心一意,安心养病,不要挂念自己的妻子儿女、身后之事!本王对天发誓,一定会照顾和安排好君文的一切后事的!”

听了刘秀安慰贾复的话语,刘安心里也是感动不已,急忙代替都护将军贾复,答谢刘秀道:

“萧王殿下:

刘安在这里,先替都护将军,感谢大王的宠爱、信任和无上的恩赐!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都护将军,闻知主公的心意如此,定会感动不已,感激涕零的!为人部下,能得主人如此,虽死又有何憾呢!”

刘安说完,急忙辞别刘秀,前往真定,看望慰劳贾复。

吉人天相。后来,都护将军贾复十分严重的伤势,竟然很快就好转了。

伤好以后,都护将军贾复,急急忙忙地赶往蓟城,觐见萧王刘秀,感谢刘秀的关心。

劫后余生,君臣相见,两人都十分兴奋,欣喜异常。

刘秀专门下令,大宴士卒,令都护将军贾复,坐在最前面最崇高的位置,荣耀备至,对贾复的恩赏,无人能够相比。

都护将军贾复,十分感激萧王刘秀对自己的的厚爱和亲近。从此以后,都护将军贾复,感激刘秀的知遇之恩,对萧王刘秀,更加地死心塌地,发誓为刘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时,已经到了更始三年(公元25年)四月。天下形势的变化,瞬息万变,更加扑朔迷离。

赤眉三老樊崇统领的近百万赤眉军队主力,已经兵临西京城下,逼近京师长安。

更始帝朝廷,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这时,蜀郡太守公孙述,又在成都(今四川成都)正式宣布自立,自称成家皇帝,号为“成家”帝国,建元“龙兴”元年。

“成家”皇帝公孙述,下旨为部下功臣,加官进爵。

公孙述下旨,任命自己的谋士李熊,为大司徒;任命自己的大弟弟公孙光,为大司马;任命自己的小弟弟公孙恢,为大司空。

公孙述另立“成家”帝国,这就意味着,公孙述独树一帜,已经不再承认玄汉王朝,实际上已经公开与玄汉王朝为敌了。

玄汉朝廷四面受敌,面临的局势,更加窘困。

虽然在上次庆贺温城大捷的庆功宴上,刘秀一口拒绝了捕虏将军马武等部将请求他尽快登极称尊的建议,但萧王刘秀部下的官员将领和士大夫们,却并没有死心。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中旬,刘秀率军,从蓟城南下,征讨各路流民军,路过范阳郡。

刘秀下令,收葬当初在范阳阵亡的官吏将士,隆重祭祀,安慰阵亡吏士的亡灵,抚恤他们的家属。

收葬祭祀完毕,萧王刘秀,率军继续南下,回到中山县(河北省定县)驻扎。

护军朱祐等部属将领官员,再次在中山县向刘秀提出书面建议,请求萧王,顺应民心,登极称帝。

刘秀依然不同意,亲自召见护军朱祐等僚属士大夫,向他们解释说道:

“大师兄啊:

本王心里,十分清楚,将领和士大夫们,之所以这么心急火燎地希望本王登基称帝,是因为他们这些人,也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名留史册啊!

但这个问题,十分重大,本王怎么能够,草率决定,落得圣公一般的下场呢?”

见萧王刘秀,再次明确拒绝,护军朱祐等,也不敢直劝,只好下去,与诸将士大夫讨论,再次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说服萧王。

不久,公孙述称帝的消息,也传到了河北。

刘秀手下诸将和士大夫们,确知了公孙述在西蜀成都自称成家皇帝的消息以后,越发担忧,天下人心转移,士大夫向公孙述靠拢效忠,会背离萧王。

护军朱祐与诸将,心里更加着急。于是,大家商量妥当,再次急不可耐地一同上表,向萧王刘秀急切劝进道:

“大王啊:

我们大汉王朝,经历莽贼之乱,宗庙尽废,豪杰愤怒,百姓哀啼,渴望圣人临世,拯救苍生,恢复大汉社稷。

所以,大王与大司徒大哥,首倡义举,打出义旗,天下立即响应。大王诸兄弟,也立下盖世功勋,圣公因此而暂居帝位。

可是如今,圣公颟顸糊涂,治国无方,却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发扬光大,汉室大统,拯救天下苍生啊!

更始帝败乱大汉社稷,纵容绿林逆贼,天下盗贼日多,国将不国;而逆贼公孙述,又在成都,以异姓僭立称帝,分裂大汉社稷、荼毒百姓,天下共愤。

面对社稷将倾,民之不附,四海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功勋卓著、恩德巍巍的大王你,更应早日,顺应天心民意,登极称帝,以笼系天下人心,不辜负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的希望。

昆阳大战,大王你就名扬天下;邯郸之战,贼人更是闻风丧胆;巡行河北,安民除弊,百废俱兴,百姓士大夫称颂。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带甲百万,民心思归。

论武,大王兵精粮足,天下已经无人,能够与大王匹敌;论文,大王顺应民意,天下归心,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盼望大王,不可谦拒天命,宜当早正大位,以满足天下百姓士大夫的希望,让大汉社稷,祖宗神庙,有所寄托!”

刘秀见了,更加犹豫不决。

10

面对护军朱祐等诸部属官员将领,屡次劝进的局面,刘秀却十分清醒,再次明确表态,坚决拒绝道:

“诸君:

孤闻不自量力,草率自立,首倡称孤道寡者,没有一个,不最终覆灭的。

诸君一心一意,要把孤抬上高位,成为祭坛上的祭肉,岂不是要孤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天下人的靶子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

本王的势力,虽然已经较为强盛。河北郡县,也大略变成本王的囊中之物,大都成为了自己的属地。

本王的声望和威信,也已经大为提高,要说登基称帝,也可以说,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但审时度势,考察天心民意,本王还是始终以为,如今本王称帝登基的时机,并未十分成熟。

如果孤过早称帝,就意味着与长安朝廷的彻底决裂,也意味着本王,可能会树立更多更加强大的敌人。

孤怎么能够,不度德量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虚名而遭实祸,落入他人的陷阱,成为众矢之的,最终众叛亲离,遗憾终身,成为千古笑话呢?”

刘秀依然毫不犹豫,严辞拒绝护军朱祐等部属将领,劝进的建议道。

11

不久,刘秀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继续率军,进入南平棘(河北赵县南)驻扎,讨伐各路割据势力。

在南平棘扎营安顿以后,各部将领和士大夫们,先先后后地涌进萧王刘秀住宿的传舍里,再次三番五次地上书,坚决地敦促,劝导萧王,尽早称帝,以维系天下民心。

刘秀依然意志坚决,拒绝接受,并以不用质疑的语气,回答劝进的诸将道:

“诸君:

你们的建议,再也休提。现在盗贼未平,四海不宁,百姓不顺,本王有何必要,急慌慌地称帝称尊,遭来强敌呢?

你们是否知道,如果本王妄自称尊,势必与长安彻底决裂,以致四面受敌,召来更多的敌人。

请你们大家立即出去,各安其职,安抚部属将士,劝进之类的话语,请诸君不要再议。”

刘秀依然坚决推辞,不肯答应诸将,登基称尊的请求,挥挥手,示意诸将,立即出去,不要谈论这个话题。

护军朱祐等部属将领,见刘秀至始至终都不同意他们的请求,也都无可奈何。

部属将领一路嘀咕着,只得下去,另行商议新的谋略,势必要说服萧王,接受大家的拥戴,登上汉帝之位,肩负起维系汉室宗庙的大任。

12

一天,刘秀依照惯例,亲自主持军事会议,召集诸将,商议进军方略,博采众长。

军事会议进行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有了定论。诸将纷纷散去,各归自己的军营,安排进军事宜。

只有前将军耿纯,却一直逡巡着,没有跟随大家一道,离开萧王刘秀的大帐。

刘秀察言观色,了解到了前将军耿纯的心思,于是前将军耿纯说道:

“耿将军,你有什么重要的话语,想与本王私下交流吗?请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忌!”

刘秀点点头,示意前将军耿纯单独留下来,欲与前将军耿纯私下交流。

13

前将军耿纯,眼见护军朱祐等多位将领,与萧王交换心得,竭力向萧王劝进,萧王都依然不肯答应部属将领劝进的请求,心里也非常着急担心。

耿纯审时度势,心里也非常希望,萧王刘秀,能够顺应民心,立即登极称帝,给部属的官员将领、士大夫们一个,享受封官进爵,青史留名的机会。

为了此事,前将军耿纯,也曾经思考了好些日子,一直在寻找着一个,能够与萧王真诚交流,最终说服萧王登基的策略。

14

诸将也似乎明白,耿纯的留下的深意,不肯打扰刘秀与耿纯两人密谈,慢慢散去了。

前将军耿纯,听到刘秀问话,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细看了看萧王刘秀几眼,欲言又止。

刘秀神采奕奕,面目和善地看着前将军耿纯,似乎在耐心地等着耿纯,发言说话。

前将军耿纯,自从追随刘秀以来,就非常了解刘秀的性格,知道刘秀善于察纳雅言,非常乐于接受大家的意见。

看了刘秀几眼,耿纯终于想妥了谈话的言辞。

于是,耿纯开门见山,十分爽快恳切地对刘秀问道:

“大王英明睿智,你一定能够猜到,末将单独留下的深意。我们君臣同心,臣就直言不讳了。

微臣心里有一些疑惑,很是不解,想与大王交流交流,聆听一下请求大王教诲。

登基称帝,唯我独尊,那是天下人都求之不得、梦寐以求的事情。为什么大王你,却不肯接受士大夫们的请求,诸将的拥戴,继位称尊呢?

难道大王,心里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听了耿纯的坦率之言,刘秀笑了笑,害怕部将们不理解自己心意,误会自己推卸责任,急忙向耿纯解释说道:

“不瞒将军说,本王也是贪图名利的俗人一个,并不是什么完美的圣人贤哲。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垄断天下的财富,当上万人景仰的皇帝,那可是万千人的梦想啊!

陈胜一介为人佣耕的小民,都知道自立为王,妄自称尊。何况我刘秀,乃帝室之末,出生贵胄之家呢!

只是孤王担心,帝位虽然令人称羡,恐怕登上帝位以后,最终会没有梯子,能够下得来了。

历史上那些急吼吼最先称帝称王的人,他们的下场,莫不如此,几乎没有一个例外啊!”

刘秀深有感触地说道。见刘秀如此推心置腹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耿纯十分感激,正和己意,当即说服刘秀道:

“大王啊,情况的确如此!

大王如此坦诚,耿纯也绝不喜欢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耿纯窃以为,我们要想知道别人的想法,了解他人的处境和心思,实际上并不需要绞尽脑汁进行猜测,我们只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行了。

对于拥戴大王称帝这件事,同样也是如此道理。普天之下,并不是每一个英雄豪杰,都能够像大王一样,一片公心,做到天下为公,一心为民的。

今天,属下不谈别的,首先十分坦率地,为大王谈谈属下所了解的人性问题。

有人说人性本善,有人说人性本恶,实际上都不全面正确。不可讳言,几乎天下的所有人,都是有着自己的私心杂念的。

那些自称,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的人,不是欺世盗名,想愚弄百姓,就是真正的圣贤之辈、超越尘世的君子。

既然如此,那么几乎所有的天下人,都会为了他们,自私自利的目的,拥立他们,自以为放心的首脑和领袖,以谋取他们的最高、最大的利益。

前世的李斯、赵高,霍光,王莽,近世的绿林三部豪杰,长安更始帝陛下等,莫不如此。

分析当初淯阳初创之时,绿林三部豪杰定国上公、成国上公等,之所以一心一意,欲拥立昏庸短视的圣公,而排斥贤明果断的大司徒大人,都是因为,绿林豪杰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太过看重,眼前的浩大利益,认为拥立昏庸无能的圣公,会带给他们绿林豪杰,更大、更多的利益。

殊不知,绿林三部豪杰的唯利是图,鼠目寸光,最终害了他们自己,把圣公陛下也拖入绝境,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吧!

说实话,大王啊,我们这些士大夫们,之所以最终,与大王走到了一起,能够汇聚在大王的麾下,听从大王旨意,其实都是一些共同理想和利益的驱使。

司马主公你看,现今天下的士大夫,大王麾下的诸位官员将士,他们之所以,抛弃自己的亲戚朋友于不顾,背井离乡,追随大王于枪林弹雨之中,真实的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啊,那就是希望,能够攀龙附凤,以成就他们,复兴社稷,拯救百姓,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伟大志向啊!

而今,大王的伟大功业,已经大体建立。天下也望风响应,翘首以待,等待他们的英明君主,出面领导他们,步入天下太平的盛世之境。

大王却违背诸位贤明士大夫的意愿,不肯即位称帝,实在令诸位贤明士大夫,灰心丧气,伤害了诸位贤明士大夫们的崇高心愿和最大的利益。

大王拒绝称帝的种种表现,已经让诸位贤明士大夫十分失意,甚至有些失望怨恨了。

他们私下里,都在忖度、猜测大王的心思,不知道大王,是否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和考虑。

末将私下以为,如果大王,不能早早地确定至尊的尊号,恐怕贤明士大夫以及麾下的部属将士们,将会由悲观失望,而因此产生绝望怨恨的心理,从而产生离心现象,背弃大王。

贤明士大夫们,不能长久地忍耐,等待高官厚禄降临的种种痛苦,最终可能就会考虑,离开英明睿智的大王,转而去投靠别的明主,谋取他们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实现他们人生的理想,获取他们自己的更大、更多的利益。

末将私下以为,恐怕最终,大王部下的贤明士大夫,人心一散,就难以再次积聚。

所谓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天意不可违,众心不可逆,就是这个道理。

大王何苦,瞻前顾后,为了那些太多的,太周全的思虑和担忧,而轻视大汉社稷,怠慢祖宗神庙,忽视黎民百姓的盼望,失掉士大夫的向往和追随之心呢?”

前将军耿纯的言辞,十分激烈,态度诚恳,句句在理。刘秀听后,感触颇深,一时之间,心潮澎湃。

刘秀看看耿纯,心潮起伏,他的心里一阵感动,没有回话,独自沉吟道:

“耿将军发自内心的劝解,实际上是代表了诸位贤明士大夫以及官吏将士,对本王的殷切期待啊!本王岂不知晓呢?

如果本王,依然瞻前顾后,固持己见,岂不会怠慢了官吏将士们的心,伤害贤明士大夫的追随之情吗?”

刘秀沉吟良久,如有所悟,急忙出言,向前将军耿纯致谢说道:

“感谢耿将军的良言!本王已经了解,诸君的心意,孤意已决。请将军帮助本王,努力地劝慰,帐下诸将和贤良士大夫,请大家暂时不必着急,本王不会让诸君失望的!

容本王慎重考虑片刻以后,本王将很快决定,称尊之事,以满足贤明士大夫的心意!

请诸位贤明士大夫相信,本王不是越王勾践一般的君王,只能共患难,不能够同享富贵。

本王与诸君,同舟共济,休戚与共,愿意与诸君同富贵,共安乐,是绝不会伤害,贤明士大夫和官员将士们的诚心好意的!”

刘秀向耿纯许诺道。

听了刘秀的答复和承诺,耿纯十分满意,兴高采烈地告辞刘秀而去。

15

实际上,前将军耿纯、护军朱祐等部属将领的心里,也都非常清楚明白,萧王刘秀,之所以迟迟不肯登基称帝,其实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还不具备。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萧王刘秀,还没有得到,令天下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所信服崇拜的所谓图谶“符命”。

图谶“符命”这一神秘莫测、占卜预言之类的东西,从前汉末年,一直到王莽的新王朝,在天下官吏百姓士大夫的心目中,一直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至至高无上的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的士大夫、庶民百姓,都已经到了,十分痴迷的地步。

当年,王莽就曾经多次利用“符命图谶”,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乃至夺取汉王朝的帝位。

新王朝的国师刘歆,之所以改名刘秀,除了避哀帝刘欣之讳以外,也是为了印证那几句,名闻天下的“刘秀发兵捕无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的图谶符命。

而这一些由谶纬家、野心家们精心制作的晦涩难懂的“赤伏符”之类的符命图谶,甚至还左右着,当时的舆论和民心,就连号称英明睿智的刘秀,也概莫能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