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玄汉旧将生叛意 厚待降人系人心
当初,玄汉旧将苏茂,在东都洛阳,跟随玄汉左大司马朱鲔一道,归顺刘秀。
不久,刘秀命令玄汉旧将苏茂,与淮阳郡太守潘蹇等官员将领一道,驻扎在淮阳,率军镇抚汉朝廷新近收复的淮阳郡以及属县。
玄汉旧将苏茂,虽然归降了刘秀的汉朝廷,但一直郁郁不得意,对当初玄汉左大司马朱鲔,放弃坚守洛阳,归顺刘秀,并不认同。
那时,刘秀新近收复的淮阳郡以及属县,军民还未顺服,人心不定。玄汉旧将苏茂,认为有机可乘,可以利用。
于是,玄汉旧将苏茂,重新萌生叛意,决定背叛汉朝廷,并与周围的各方割据势力联合,独占淮阳郡以及属县,割据一方。
玄汉旧将苏茂,遂趁新上任的淮阳郡太守潘蹇不备,乘机率军,击斩了淮阳郡太守潘蹇等汉朝廷官吏,公开背叛了大汉朝廷。
苏茂很清楚,依靠淮阳郡以及属县难以独存,于是派兵,占领广乐县(河南虞城)等地,并向困守睢阳的汉帝刘永称臣,寻求睢阳汉帝(原梁王)刘永的支持。
睢阳汉帝(原梁王)刘永,有了大将苏茂归降的军队支持,实力大增。
睢阳汉帝(原梁王)刘永,绝处逢生,大喜过望,立即下旨,用高官厚禄,去赏赐苏茂,任命苏茂担任汉大司马,进封淮阳王。
淮阳王苏茂属下,都是以前玄汉时代守卫东都洛阳的老部属,兵精粮足,军力十分强大。
自此,大将苏茂叛离,投奔睢阳汉帝(原梁王)刘永,睢阳战事,又生变数。
见敌我态势发生巨变,建武皇帝刘秀,不得不迅速修改既定的战略部署,以应对大将苏茂的反叛。
幸好此时,大司马吴汉等汉将,领兵讨伐南阳郡等地,大军的进展,十分顺利。
大司马吴汉,连战连捷,先后攻击玄汉将领占据的宛城、涅阳、郦县、穰县、新野诸城,都十分顺利攻克了。
宛王刘赐,带着更始帝刘玄的妻子儿女,前往东都洛阳,归降了刘秀。
刘秀见自己的救命恩人和堂兄宛王刘赐来奔,大喜,下旨封刘赐为“慎侯”,褒奖有加。
自从宛王刘赐等玄汉旧将,归顺刘秀的汉朝廷以后,南方荆州以及所属的南阳郡等地的局势,基本恢复稳定。
当初,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八月,大司徒刘縯、抗威将军刘稷兄弟,被左大司马朱鲔、五威将军李轶等更始朝廷大臣将领设计所害,蒙冤而死。
不久,更始帝下旨,任命自己的堂兄刘赐,接任大司徒(宰相)一职,令大司徒刘赐,先行入关,修理西京长安的皇家宗庙宫室,做好迎接皇帝还都旧京的准备。
大司徒刘赐传檄天下,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久,大司徒刘赐又派人回来,迎接更始帝君臣一行,定都西京长安。
不久,更始帝褒奖功臣,赐封同姓,异姓王。
更始帝遂封大司徒刘赐,为宛王,拜前大司马,让宛王刘赐,持符节,前去镇抚关东诸地。宛王刘赐,欣然受命。
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季,宛王刘赐,辞去大司徒之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宛城驻守。
宛王刘赐,开始掌管,最初由堂兄柱天都部刘縯,在舂陵创立的舂陵家族子弟兵六部兵事。
赤眉军在西京长安,破了更始帝以后,玄汉朝廷大势已去。宛王刘赐所率领的舂陵侯家族六部兵,也逐渐叛离散去。
宛王刘赐,见势不妙,知道宛城是兵家必争之地,难以坚守,于是主动放弃了自己驻守的首府宛城,率军保守育阳县城。
更始帝失败被杀以后,部属大臣将领,纷纷叛离逃跑,宛王刘赐接到赵憙的报讯,得知更始帝妻子儿女流离失所的消息,急忙派人,西去通往武关方向的道路,迎接更始帝的妻子儿女,回到了南阳。
大司马吴汉,进兵南阳郡之时,宛王刘赐,见大势已去,无力抗拒汉兵,遂在育阳县城,归降了大司马吴汉,带着更始帝刘玄的妻子儿女等亲人眷属,到了东都洛阳,拜见刘秀。
刘秀十分感激堂兄刘赐当初的救命、保荐之恩,盛情接待刘赐,封赏刘赐,为“慎侯”。
经历渔阳郡太守彭宠,功高不赏,最终背离汉朝廷的反叛事件以后,刘秀深有感触。
在朝会之时,刘秀常常十分坦诚地对大臣将领言道:
“诸君:
如今汉室已经复兴,旧的典章制度已经恢复,朝廷决心,依法治国,重树大汉的威严。
君等是社稷之臣,希望诸君,体察民心,关怀下属百姓和士大夫,笼系人心,令天下归心,重归天下太平。
朕对天发誓,愿意与诸君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充分照顾到功臣,宗室以及百姓、豪强的利益,要用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恩赐,去收复人心,复兴大汉。”
听了刘秀的许诺,大臣将领,众皆欢喜。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三月,深刻地体会到笼系人心,体察大臣将领的情绪,关怀官吏将领士大夫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建武皇帝刘秀,颁布诏书,大赦天下说道:
“布告天下:
惟酷吏残贼,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狱多宽人,朕甚愍之。自今以后有犯者,将正厥辜。
孔圣人不云乎:‘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其与诸中二千石、诸大夫,议省刑罚。”
刘秀的诏令颁布之后,众皆喜悦。
各地犹疑观望的前玄汉朝廷大臣将领、地方官员,闻听建武皇帝刘秀,宽解刑罚,颁布大赦的诏书,纷纷归顺。
前绿林军下江兵首领、玄汉王朝的邓王、廷尉大将军王常,也带领自己的的妻子儿女以及自己的部属将士,归降建武皇帝刘秀,并前往东都洛阳,朝见刘秀。
刘秀一见邓王、廷尉大将军王常来归,喜不自禁,对王常非常重视。
刘秀急忙下旨,召见邓王、廷尉大将军王常,并非常高兴热情洋溢地与王常,谈论往事,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当初,更始帝(公元23年)元年之时,汉兵在南阳舂陵兴起,绿林汉军诸将商议,拥立宗室子弟为帝。
汉军大权,被绿林军三部大统领王匡、王凤、朱鲔、陈牧、张卬等绿林军龙头大哥控制。
绿林军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三部大统领,大多出生下层,没有多少远见卓识和学问,一个个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为了一己之私,绿林军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三部大统领,大多忌惮,柱天都部刘縯的法令严明,认为刘縯不易控制,均不肯接受,柱天都部刘縯的领导,坚持拥立圣公刘玄为帝。
只有绿林军下江兵首领王常等,与南阳郡士大夫、豪族大姓,十分投契,一致同意,拥立柱天都部刘縯,为汉帝。
最终,南阳郡士大夫,豪族大姓,因在在绿林汉军军中的实力不济,最终败北。更始帝遂被绿林军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三部大统领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等,拥立为汉帝。
更始帝即位以后,大肆封官任爵,任命绿林军下江兵一部的大首领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命令王常,攻城略地。
廷尉大将军王常遵旨,率军攻取了汝南郡、沛郡等战略要地,功劳十分显赫。
不久,廷尉大将军王常,跟随绿林汉军主将,成国上公王凤统领的北征军一道,进入昆阳等地征讨,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诸将一道,参加了昆阳大战,共同击破了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统率的新莽数十万大军,名扬天下。
更始帝西都长安以后,下旨奖赏功臣宿将功劳,任命廷尉大将军王常,担任南阳郡太守,令廷尉大将军王常,专命诛赏,封为邓王,食邑八县,赐姓刘氏。
廷尉大将军王常,性情恭让俭朴,遵守法度。担任南阳郡太守之时,南阳郡官吏百姓及士大夫,都非常钦佩王常,听从王常的号令。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四月,夏天已经来临,大司马吴汉,率军征讨南方,大兵压境,逼近南阳郡境内。
南阳郡太守、廷尉大将军王常,自知以一郡之力,无力抵御汉军大军。
为了避免生灵涂炭,玉石俱焚,王常于是顺应形势,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裸露自己的上身,毕恭毕敬地前往东都洛阳,归降刘秀。
看见廷尉大将军王常,来到京师洛阳归顺,刘秀非常欢喜,亲自前去,接见王常,给王常披上衣服,扶王常起来,善言慰劳王常说道:
“廷尉大人辛苦了。人各为其主,你没有什么错误,不用向朕负荆请罪!
朕每想到过去,我们共历艰难困苦时候的情景,如此多的往事,何日能忘呢?
廷尉大人,你离开朕已经很久了,而不来与朕相会。难道廷尉大人,已经忘记了当初,共扶汉室的诺言了吗?”
廷尉大将军王常,听了刘秀亲切诚恳的话语,异常感激,以头叩地,再次向刘秀谢罪道歉说道:
“陛下:
臣蒙天命,得以执鞭,托身于陛下,为陛下鞍前马后奔走效劳,真是臣的幸运。
臣始遇陛下,于宜秋之地,后来又相会于昆阳城下。幸赖天地神灵保佑,成为同心之交。
更始不弃愚臣,捐弃前嫌,委任愚臣,为廷尉大将军,代理南阳郡太守。愚臣岂敢心怀二心,首鼠两端,不竭尽忠诚呢?
赤眉破更始,使人伤心失望。臣本以为,天下纲纪,再度破坏,不可恢复。
听说陛下,即位河北,心里如拨云天,豁然开朗。今有幸得见陛下于帝庭,王常死无遗恨了,臣心里,还有什么遗憾呢?”
听了王常的效忠之言,刘秀十分欣赏,大喜道:
“廷尉忠心耿耿,刘秀怎么不知道呢?朕将召集公卿将军以下大臣,举行朝会,特为群臣,介绍廷尉大人的赫赫功勋和一秉忠心。”
第二天,举行朝会。
朝会之时,王常遵旨盛装出席朝会。刘秀兴高采烈,指着廷尉大将军王常,对群臣介绍说道:
“诸君:
这就是朕常常和你们谈到的廷尉王常大人。
回想当初,廷尉大将军大人,与绿林豪杰,天下英雄,大兴义兵,明于确知天命。所以,更始圣公,封廷尉大将军,为知命侯。
当年,廷尉大将军与朕,相遇在军中,一见如故,一直十分投契,尤相厚爱亲善。
回想历历往事,朕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感慨不已,没齿难忘,一刻也不能够忘记。”
王常见刘秀回顾往事,禁不住涕零交流,感慨良多,情不自禁地流泪说道:
“陛下啊:
臣回归来迟,实在是罪该万死!臣非常感谢,陛下的不杀之恩,感激陛下,依然不忘臣当年的微末之功。
臣无功无禄,还蒙陛下的召见与抚慰,这皇恩浩荡,实在是无人能比啊!
臣对天发誓,当一心一意,誓死效忠皇帝陛下,做皇帝的不二忠臣。”
刘秀听见王常的效忠誓言,心里更加高兴。刘秀大笑着,赞扬王常的效忠誓言道:
“哈!哈!哈!哈!
王廷尉勿怪朕的肺腑之言!朕提起更始圣公,当初封廷尉大将军为知命侯的事情,不过与廷尉回忆往事,以此取乐罢了。王廷尉言之太谦,不要放在心上!
朕当初与伯升大哥等宗室兄弟,与太尉大人等诸位英雄豪杰初次相见,就一见如故,非常投契,惺惺相惜,永生难忘。
朕如今见到了廷尉大人来归,就不再担心和忧虑,南方个州郡的战事了。
有廷尉大人的襄助,朕还担心什么呢?
廷尉大人,朕品评你立下的功劳,和复兴汉室所做的贡献,决定任命你,为朕的左曹(宫廷尚书),侍奉左右,封你为山桑侯。
不知廷尉大人,对于朕的奖励,是否还算满意呢?”刘秀诚恳地问廷尉大将军王常道。
“谢谢陛下的厚恩,臣是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臣刚刚归顺陛下,无所贡献,怎么能够享受,如此优厚的待遇和恩赐呢?臣无以报答,唯有对陛下,以死效忠而已!
回想当初的往事,臣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直感慨万千,感触颇深。
当初,王匡、王凤两位大哥,以及张卬、成丹等绿林诸兄弟,他们皆不听小弟的劝说,为了一己之私,而要一意孤行,自行其是,以至于自绝前程,令人哀婉叹息。
绿林诸位大哥,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硬要摒弃刚正无私、纪律严明、英明果断的大司徒大人,偏要拥立优柔寡断,性情懦弱,没有度量远见的圣公为帝。
最终结果,因为这一念之差,一己之私,而荼毒生灵,害人害己,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由此可见,无论是做人臣子,还是为人做事,都不可太过自私自利,摒弃应有的公心。
否则,将会害人害己,贻害无穷啊!轻者,害己害人,重者祸国殃民,危害苍生社稷。”王常深有感触地感叹道。
“是啊!诸君。太尉大人的话,确是发自肺腑的至理名言,警世之语!
诸位爱卿,希望大家,以王廷尉的话为戒,尽心尽力,辅佐汉室,共建功业,名留史册!
朕将与诸君,共享富贵,子子孙孙,永不断绝。”刘秀激励诸位大臣将领道。
大臣将领声诺道:
“陛下放心。陛下视我们如子女,臣等怎么能够,不侍奉陛下,如君父呢?”
后来,刘秀还念念不忘王常的忠诚,常常于君臣大会之时,当面称赞王常,勉励群臣道:
“诸君:
此家率领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是汉室的大忠臣啊!诸君勉乎哉!”
不久,刘秀下旨,迁升王常,为汉忠将军。
接着,刘秀下旨,派遣汉忠将军王常,担任主将,率领汉军诸将,南击邓奉、董等叛将,命令部下诸将,都归属于汉忠将军王常帐下,由王常亲自指挥,对汉忠将军王常,十分信任。
汉忠将军王常,也不负刘秀所望,很有成就,为大汉做出了杰出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
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三月到六月之间,刘秀大张旗鼓地下旨,分封宗室功臣为王侯,拱卫皇室。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三月之时,刘秀的二叔国三老刘良,堂叔刘歙与其子刘终,堂兄刘祉等,见更始帝被赤眉右大司马谢禄所害,也都从玄汉王朝的京师长安,辗转奔波逃亡,顺利地抵达了大汉首都洛阳,前来朝觐刘秀。
刘秀见宗室亲人前来投奔,兴奋异常,立即下旨,举行盛宴洗尘,欢迎诸位宗室亲人,顺利归来。
看见自己的二叔国三老刘良、堂叔刘歙、刘终父子,刘秀激动不已,忍不住就要落下泪来,扶着叔父刘良、堂叔刘歙等长辈亲人的手臂,问寒问暖,呵护备至。
幼年、青年时代,二叔刘良与二婶夫妻,含辛茹苦,抚养教育刘秀诸兄弟的情景,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刘秀的眼前。
回想二叔、二婶夫妻,抚育自己几兄弟的艰辛,想起二叔刘良一家,为复兴汉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想起大哥刘縯当年的惨死和二叔刘良为保护自己,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刘秀感慨万千,激动不已,有千言万语,欲向亲人们述说。
诸位长辈亲人,感慨良多,也跟着刘秀,喜极而泣,泫然欲涕。堂兄刘祉、刘终等,也泪花盈眶,难以自持。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四月二日,刘秀下旨,晋封自己的二叔国三老刘良,为广阳王;晋封自己的堂兄前舂陵侯家族族长刘祉,为城阳王;晋封大哥刘縯的长子刘章,为太原王,刘縯的次子刘兴,为鲁王。
更始帝刘玄的三个儿子,也于四月二日这一天,被刘秀下旨,封为了侯爵。
更始帝刘玄的嫡长子刘求,晋封为襄邑侯;二儿子刘歆,晋封为谷孰侯;三儿子刘鲤,晋封为寿光侯。
前太常将军堂兄刘祉,是舂陵康侯刘敞的嫡长子,也是舂陵刘氏宗族的宗子和族长,受到全舂陵宗族人的尊敬。
其时,赤眉军占领长安,更始帝刘玄,投降赤眉军以后,堂兄刘祉趁乱,带领自己的亲人和部属,偷偷地逃出了西京长安,最先赶往东都洛阳,去投奔刘秀。
堂兄刘祉,是最先来洛阳,投靠刘秀的宗室亲人,刘秀一见,心里非常欣喜。
刘秀遂下旨,晋封刘祉,为城阳王,并赏赐城阳王刘祉,乘舆、御物、车马、衣服,待之很厚,恩宠备至。城阳王刘祉,十分感激刘秀的皇恩浩荡。
刘秀对大哥刘縯,创业未半,而中途遇害惨死,极为痛心。于是,刘秀对大哥刘縯的孤儿刘章、刘兴两兄弟,抚育恩爱甚深,视同如自己的亲子。
为了锻炼刘章、刘兴兄弟俩治理地方的才干,刘秀决定对兄弟俩,委以重任。
不久,刘秀下旨,任命刘縯的长子刘章,为平阴县令,后来又升迁,为梁郡太守;刘兴也被刘秀,任命为缑氏县令,再后来,升迁为弘农郡太守。
为了让,在小长安聚中战死的二哥刘仲,后继有人,刘秀还决定,将刘縯的次子刘兴,过继给了自己的二哥刘舯,让刘兴去继承二哥刘仲的香火。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五月十九日,刘秀继续大封宗室亲人,晋封自己的堂叔刘歙,为泗水王;六月十五日,晋封堂叔刘歙的儿子刘终,为淄川王。
当初,刘縯、刘秀诸兄弟,在舂陵起兵兴汉反莽之时,堂叔刘歙的儿子刘终,也随军参战。
攻打唐子乡之时,刘终就立下了首功,设计诱杀了湖阳县县尉,为绿林汉军攻占湖阳县,立下了大功。
后来,刘终与自己的父亲刘歙一道,跟随更始帝刘玄入关。更始帝刘玄下旨,任命堂弟刘终,为侍中,随侍左右。
刘终与刘秀的年纪相仿,小时候,就与刘秀,志趣相投,是刘秀的儿时玩伴与好友。
因此,刘歙、刘终父子俩,到了东都洛阳投奔刘秀以后,刘秀感念刘歙、刘终父子俩的功劳和情分,下旨晋封刘终与父亲刘歙,皆为王爵。
刘秀还当着群臣之面下旨,大力赞扬刘歙、刘终父子的功劳和贡献道:
“诸君:
狐死首丘,只因不忘本啊!朕使堂叔刘歙、刘终父子,都受封为王,就是为了彰显和报答,他们父子的深恩啊!”
接着,刘秀还履行当初的诺言,正式颁布圣旨,晋封前真定王刘杨之子刘德,继任真定王,以抚慰河北豪杰大姓和妻子郭圣通忐忑不安的心。
到了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当初被王莽所废的刘氏宗室列侯的爵位,也被刘秀下旨,一一恢复。
汉室宗室子弟,皆大欢喜,天下归心。
刘秀对功臣、宗室的封赏与关心,顺应了人心思汉的形势,很快就赢得了功臣宿将和刘姓宗室部众的心。
刘秀对功臣和宗室皇族的宠信和恩赐,就是要用事实表明,他刘秀才是汉朝廷的合法继承者,只有他刘秀,才能够充分地考虑和照顾到功臣,宗室的利益。
刘秀这一举措,赢得了宗室与功臣的拥戴和忠心,稳定了动荡不安的新兴政权。
汉朝廷的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已经看到,建武皇帝对功臣宗室的封赏,希望功臣宗室,与朝廷患难与共的主张,已经很快起到了,凝聚天下人心,拱卫辅佐皇室的显著作用。
虽然大汉朝廷的局势,是越来越稳定,发展是如此令人欣喜,但建武皇帝刘秀,头脑依然十分清醒。
汉朝廷君臣十分清楚,创业未半,复兴汉室大业未成,还有很多很多的难题,在等待刘秀君臣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