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四十回 除后患窦融进京 奖功臣刘秀施恩

第四十回 除后患窦融进京 奖功臣刘秀施恩

到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二月为止,汉朝廷全国,除了北方边塞,依靠匈奴汗国支持的刘文伯(卢芳),还偏安一隅外,群雄尽皆屠灭,全国已经基本统一。

为了彻底拔除,地方割据势力,把一切地方官吏的任免,及地方官府的管理等,纳入朝廷的统一掌控之中,刘秀下诏,征召凉州牧(州长)窦融,跟凉州牧所属的河西五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的二千石官员,太守、都尉等,一齐到东都洛阳,朝见大汉皇帝。

接到皇帝的诏书,凉州牧窦融等河西五郡大小官员,立即从河西五郡动身。

他们属下的官员,宾客,僚属们,也全都跟随他们的顶头上司,一道上京,朝见皇帝。

凉州牧窦融,及河西五郡太守回京的队伍,浩浩荡荡,阵容惊人,声势十分浩大,一路上绵绵不绝。仅护送官员以及眷属行李的车辆,就达到了一千多余辆,马牛羊遍野,遮天蔽日。

凉州牧窦融及河西五郡太守、都尉一行,终于十分顺利地到达了东都洛阳朝拜。

到了洛阳,以凉州牧窦融为首的河西五郡大小官吏,就立即趋附城门,交出凉州牧、张掖移民区总监、安丰侯等侯爵印信和官印。

刘秀迅速派遣使节,把凉州牧窦融等河西五郡大小官吏,上交的侯爵印信和官印等,重新交还给他们,然后亲自在皇宫里,接见他们。

刘秀对凉州牧窦融等人的赏赐,十分丰厚,招待尤其隆重,恩宠空前绝后,盛况轰动了京师洛阳。

不久,刘秀下旨,任命窦融,为冀州(河北中部)牧;任命梁统为太中大夫;任命姑臧县令孔奋,为武威郡郡丞(副太守)。

其他回京的河西五郡大小官吏,刘秀也量才录用,一一加以任命,没有一点遗漏。

那时,凉州牧所属武威郡下面的姑臧县,是河西走廊最最富庶的地方。

全国正陷入改朝换代的大混战时期,士大夫们的品德败坏,不讲气节,都以无耻地掠夺百姓的财富,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为自己的最高生活目的。贪污受贿,掠夺民脂民膏,遂成为了官府官吏的常态,也成为了社会和国家的毒瘤。

那些寒酸贫困的士大夫,他们只要当几个月的县令或者郡里的大小官吏,便立刻会成为富豪,收入大量金银珠宝,富可敌国。

而孔奋在姑臧县,连续担任姑臧县县令的时间,有四年之久,却依然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引起了官绅士大夫的讥笑。

那些官绅士大夫不欣赏孔奋的清正廉洁,反而嘲笑姑臧令孔奋,不知道贪污纳贿,像个不明时事的傻瓜似的。

等到姑臧令孔奋,跟随凉州牧窦融、各郡郡守等上司和同僚,到东都洛阳朝见皇帝,其他各郡太守,各县县令,他们的财产,都堆积如山,拉了一车又一车。

那些郡县大小官吏,恨不得把凉州、河西五郡地下的所有出产,矿藏,水产,就连地上的灰,都要刮上一层,统统搜刮而去。

唯有姑臧县令孔奋,并没有多余的财产,全家老小,共乘一辆车子上路,清贫如洗,刘秀一见,禁不住感慨万分,赞叹不已。

刘秀于是特别下旨,奖励姑臧县令孔奋的清正廉洁,下旨晋升姑臧县令孔奋,为武威郡郡丞,赏赐孔奋大量钱物,对孔奋予以特别奖励。

同时,刘秀下旨,擢升睢阳(河南商丘)县令任延,担任武威郡太守。

临行时,刘秀亲自召见,不断叮咛武威郡太守任延道:

“爱卿啊:

河西五郡,刚刚正式地回归朝廷。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关乎汉朝廷的声誉,关乎百姓的民生大计和福祉。

你就任武威郡太守以后,一定要好好地侍奉上官,爱惜百姓,清正廉洁,爱护你的美好名誉!”

武威郡太守任延,急忙叩头,感谢皇恩道:

“感谢陛下的信任。臣一定谨遵陛下教诲。

只是微臣听说,坚守正道,遵行发令,廉洁奉公,是一个官员的基本立场。

跟人人都和睦的人,一定无法尽忠职守。

因为尽忠职守的缘故,所以有时,微臣可能会跟自己的上司不和睦,意见可能会不一致。

如果上级与下级,搅合在一起,沆瀣一气,上下勾结,一个鼻孔出气,必定会有狼狈为奸,贪赃纳贿,或是欺下瞒上的事件发生,那可不是朝廷的福气啊!。

微臣私下以为,陛下的其他教诲,臣会认真听从,至于陛下命令微臣,一定好好地侍奉自己的上司之类的话语,微臣不敢苟同,不敢违心接受!”

刘秀听了,不以为忤,禁不住呵呵大笑起来,长叹了一声,赞扬武威郡太守任延道:

“哈!哈!哈!唉,爱卿啊,你说得极是!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并不是朝廷的福气。

有你这些话,朕就放心了。你大着胆子,好好地为朕办事,朕会大力支持你的!”

武威郡太守任延,开心地领旨而去。

其时,虽然国家已经基本统一,但汉朝廷的赋税等收入,一向并不宽裕。

为了巩固朝廷的统治基础,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汉朝廷除了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外,刘秀还从节约开支方面,不断地努力。

刘秀很清楚,上行下效的重要意义。所以刘秀治国理政,都一向抱着,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做好臣民的表率,尽量减轻朝廷和地方的负担。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正月二十九日,刘秀专门下诏,减少对宫廷的供应道:

“布告天下:

各郡,各封国,如果地方上进贡,朝廷规定之外的山珍海味之类,太官令(御厨房),再不可接受。

只有远方送来的,祭祀皇家祖庙的饮食,这才可以按照,旧有的规矩,进行办理。”

那时,有外藩蛮族君王,向刘秀呈献骏马,可日行千里;又有人向刘秀进献宝剑,价值高达两千四百两黄金。

刘秀特别下诏处理办法道:

“宝剑赏赐给有功将士,骏马则送到皇家仪仗队,去做鼓车(驾驶乐队车辆)。

今后如有类似情形,一律婉言谢绝,不予接受。”

刘秀本人,也带头示范。刘秀不喜爱狗马音乐,也不喜爱珍珠玉璧,总是尽心尽力地减少帝室,皇宫的收入与支出,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

旧制,山泽陂池的赋税收入,属于少府(皇宫财政)管理,刘秀下旨,改属司农(国家财政)进行管理,以此增加,司农(国家财政)的收入。

刘秀对皇宫的支出,也严格地加以限制。

首先,刘秀大力减少,妃嫔的数量和她们生活的花费;其次,还减少对群臣的过度赏赐。

就是对自己的享乐行为,刘秀也严格地加以禁止。由此以来的诸多有力措施,汉朝廷很快就缓解了,国家财政的危机。

某一次,刘秀带领他的侍从刘安等亲近侍卫,到郊外去打猎,玩得十分尽兴,入夜时分才回到京城。

京师上东门(洛阳东城北头第一个门)门侯(城门守卫官)汝南郡人郅恽,严守朝廷法令,拒绝打开上东门城门,放刘秀一行进城去。

刘秀无可奈何,只好命令他的亲信侍从刘安,从门缝里跟门侯郅恽见面求情。

郅恽回绝说道:

“对不起,诸位。

城门灯光的亮度,非常有限,本门侯实在看不清你们,究竟是谁?我无法违背朝廷法令,让你们进城!”

门侯郅恽依然坚守法令,拒绝为皇帝一行,打开城门,不肯放刘秀一行进去。

刘秀无可奈何,只好下令,绕到“东中门”(东城当中的城门)进城。

第二天,门侯郅恽上书朝廷,规劝刘秀道:

“陛下:

从前,姬昌不敢沉溺于打猎,而是一心一意地服务百姓。

如今,陛下却不顾江山社稷的重要,不顾自己生命的尊贵和面临的危险,远到深山丛林之中,夜以继日,尽兴地打猎玩乐。

这岂不是看轻,国家社稷和祖宗祭庙的行为吗?万一有什么不测,陛下的孤儿寡母,有谁能够照应呢?”

门侯郅恽的奏章递上,刘秀幡然醒悟,立即下旨,检讨自己的不当行为,自责自己行为荒诞,违背法令,太过轻率。

刘秀他马上下旨,赏赐郅恽布帛一百匹;把“东中门”门侯,贬逐到参封县(属琅琊郡),担任县尉。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二月,匈奴汗国又蠢蠢欲动,准备入侵汉朝廷边塞。

刘秀非常担心,立即下旨,派遣捕虏将军马武,率军进驻滹沱河,戒备匈奴汗国的南侵。

匈奴汗国支持的汉帝刘文伯(卢芳),那时正率领大军,大力围攻汉朝廷的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

汉帝刘文伯的进攻,历时很久,却都无法取胜,始终也无法攻破汉将守卫的城池云中郡。

当初,建武五年(公元29年)之时,五原郡人(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李兴、随昱(yù),朔方郡人(内蒙古伊盟西北部)田飒(sà),代郡人(河北蔚县)石鲔、闵堪等,都聚众起兵,割据一方,自称将军。

匈奴汗国二十任单于栾提舆,特别派出自己的使节,跟割据一方的李兴等人,交换嫁娶,结为盟友。

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还策划着,准备把刘文伯,送回中原,当中原皇帝。

李兴等同意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的意见,遂各自率领他们的武装部队,到匈奴汗国的王庭,去迎接刘文伯,准备送刘文伯,回中原做汉帝。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二月,刘文伯带领军队,带领李兴等人一道,进入了汉朝廷边塞,攻城略地,占据城池,建都九原郡(内蒙古包头市),自称汉帝。

汉帝刘文伯,控制了北方的五原郡、朔方郡、云中郡、定襄郡(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雁门郡(山西右玉县)等五郡,分别任命州牧、县令等地方官吏,进行管辖。

汉帝刘文伯,还跟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配合,不断派出联合大军,侵扰汉王朝的北方边境。

那时,刘秀正忙于清剿中原各路割据势力,面对汉帝刘文伯与匈奴汗国的联合大军,对北伐边塞州郡,不断的侵扰,刘秀力量不足,鞭长莫及,一直忧心忡忡,烦恼不堪。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决定,与匈奴汗国和好,以便减轻北方边塞州郡的压力。

于是,刘秀命令归德侯刘飒担任汉使,出使匈奴汗国,谋求恢复,旧日汉匈两国的友谊。

但匈奴汗国二十任单于栾提舆,态度傲慢骄横,不了解中原的真实情况,始终也不肯承认刘秀这个大汉皇帝,不愿意接受与汉朝廷缔约的安排,依然侵扰汉朝廷北方边塞如故。

汉朝廷的北方边境,始终不得安宁。

到了建武七年(公元31年)的冬季,事情终于有了一个大的转机,朝着汉朝廷有利的方向发展。

那时,匈奴汗国全大力支持的汉帝刘文伯,因事诛杀了当初迎接他回国登极的功臣,五原郡太守李兴兄弟等盟友,引起众叛亲离,内部四分五裂。

朔方郡太守田飒、云中郡太守乔扈等,连同他们管辖的郡土,一齐归降了汉朝廷。

刘秀大喜,下诏任命朔方郡太守田飒、云中郡太守乔扈,继续留任原职。

汉帝刘文伯的势力范围顿时大减,汉帝刘文伯的实力,也大受损失。

刘文伯与匈奴汗国军队联军,一道袭扰汉朝廷北方边塞郡县的情况,才稍稍减轻了一些。

到了建武九年(公元33年)的夏季,汉朝廷派遣大司马吴汉,率领汉忠将军王常等四位将军,将士五万人,进攻汉帝刘文伯的部将贾览、闵堪等将领据守的高柳等地。

但大司马吴汉开局不利,正遇上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派军增援汉帝刘文伯。

大司马吴汉率领的汉军,无法抵挡刘文伯匈奴联军的攻势,汉军迎战失利,只好撤退回朝。

见大司马吴汉率领的汉军,再次失利,刘秀无计可施,只得依旧采取守势。

刘秀下旨,命令建义大将军朱祐,进屯常山郡;命令忠汉将军王常,进屯涿郡;命令破奸将军侯进,进屯渔阳郡;命令讨虏将军王霸,担任上谷郡太守,驻扎上谷郡,对刘文伯与匈奴汗国联军严密戒备。

到了建武十年(公元34年)的春季,大司马吴汉,再次率领讨虏将军王霸等四位将军,部队六万人,与汉帝刘文伯以及匈奴汗国的联军,进行作战。

这一次稍稍顺利,汉军经过力战,才终于驱走了汉帝刘文伯以及匈奴汗国的联军。

到了本年,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的二月,中原群雄完全覆灭,汉朝廷边塞的严峻形势,才有了根本的改观。

其时,汉帝刘文伯部属的亲信大将随昱,正留守汉帝刘文伯的京都九原郡。

汉帝刘文伯的亲信大将随昱,因当初李兴兄弟的无辜被诛,对汉帝刘文伯,非常失望和怨恨。

于是,刘文伯的亲信大将随昱等将领,也渐渐心生了叛意。

大将随昱,见汉朝廷势力越来越大,遂与部下将领商议,决定劫持汉帝刘文伯,回归汉庭。

汉帝刘文伯,很快得到了亲信大将随昱等将领,准备劫持皇帝的实施阴谋诡计,顿时惊恐不安起来。

其时,汉帝刘文伯,早已经众叛亲离,没有能力,去反击随昱的反叛,也无力诛灭内部的叛徒。

汉帝刘文伯,无可奈何,见无力制止随昱的反叛,在仓促惊慌之间,只得率领他最亲信的骑兵卫士十余人,失魂落魄地逃入了匈奴汗国,继续寻求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的庇护。

见刘文伯逃离京师,原来效忠刘文伯的所有部众,就全都归附了随昱。

不久,随昱等将领,决定归顺汉朝廷,于是亲自到东都洛阳,去朝见刘秀。

刘秀大喜,当即任命随昱,为五原郡太守,封镌胡候。自此,五原郡也归顺了汉朝廷。全国基本统一。

从此以后,北方边境郡县,除了匈奴汗国联军偶尔的侵扰以外,渐渐地恢复了宁静。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二月,刘秀见天下一统,复兴汉室的大业,已经基本完成,遂再次下旨,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勋旧。

汉朝廷君臣都十分清楚,恰当稳妥地安置好,宗室子弟和功臣勋旧;安稳妥善地安排好,复员将士的归宿;公平妥善地分配,万千黎民百姓所渴望的土地和田产;妥善地做好释放奴婢的工作;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这诸多事情,都是与大汉帝国,息息相关,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

这些大事,能否顺利实施完成,关系着新生汉帝国的生死存亡。

如果像先朝那些君王们那样,刻薄寡恩,诛杀他们的亲密战友,势必会弄得众叛亲离,叛乱再起。

为了自保,那些功臣们,很有可能,就会联合起来,拼命与他们的君王为敌。

那么,汉朝廷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安宁的日子,就有可能重新失去。

国家和百姓,就会因君王们的不当举措,重新遭遇难以预测的悲剧。

如果处理不好,权利和利益的分配问题,给予功臣们实质性的权力,无论是军权,还是政治权利,太大太多,也会尾大不掉,直接威胁到君王的皇位,威胁到朝廷的稳定。

但刘秀一向很是自信,相信自己,还是十分了解自己部下的大臣将领,能够处理好这些国家大事。

就像刘秀的亲信大将贾复,这人的性格蛮横暴躁。如果朝廷任命贾复,做高官,做宰相,定会因为,与君王处理政事的意见不一致,而与君王产生,不愉快的摩擦和矛盾隔阂,甚至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结局出现。

虽然贾复常年领兵在外,对刘秀也一向忠心。但如果贾复与皇帝在朝廷上朝夕相处,皇帝又多次否决,贾复的建议或是意见的话,那么,天长日久,君臣之间,会不会产生隔阂,产生矛盾,甚至发生激烈的冲突呢?

刘秀也不敢保证,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这是刘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刘秀思考再三,反复斟酌,与邓禹、李通等卓有见识的大臣认真商议,终于做出了,如何大赏功臣的安排和决定。

为了保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刘秀决定,首先从他的刘姓皇族子弟的封爵开始,合理地处置,晋封功臣爵位封土的问题。

还是刘秀太学时的大师兄,建义大将军朱祐,善解人意,善于洞察人心,最为了解刘秀的隐秘心思。

建义大将军朱祐,于是适时地上书刘秀,建议刘秀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依据功劳大小,贡献多少,恰如其分地分封与赏赐功臣勋旧,依据亲疏关系,去安置宗室子弟,皇亲国戚,乃固国之本,不可不慎之又慎。

高祖皇帝有言,‘无功不侯,非刘氏不王。’可谓高瞻远瞩的定国正理。

臣私下以为,功臣勋旧的奖励分封,也应该以此,作为总的大原则,进行恰当的办理!

臣请求陛下,不要忘记祖宗遗训,按照祖宗的定制处理功臣勋旧,宗室子弟的分封为宜!”

刘秀认为谏言有理,大喜着赞扬朱祐道:

“建义大将军的意见很对,深刻了解高祖皇帝的本意。朕将虚心接受。”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二月二十七日,刘秀下诏,改封诸侯爵位道:

“布告天下:

高祖皇帝有言,除非直系皇族子弟,不晋封他们王爵。无功不封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今特下旨,长沙王刘兴,真定王刘德,河间王刘劭,中山王刘茂等宗室远亲,一律降封为侯爵。

兹改封刘兴,为临湘候,改封刘德,为真定候,改封刘劭,为乐成侯,改封刘茂,为单父候。”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二月二十八日,刘秀再次下旨,改封二叔刘良的儿子赵王刘栩,为赵公;刘秀的大哥刘縯的长子,太原王刘章,则降为齐公,而入继给二哥刘舯的刘縯的次子鲁王刘兴,则降为鲁公。

依照以上这些分封诸侯的大原则,刘秀开始大肆分封,其他刘姓皇族和非刘姓的功臣勋旧。

加上原来封国撤销,而由诸侯后裔,继承祖辈爵位的功臣宿将,宗室子弟,总共分封了诸侯一百三十七人。

有主管单位大臣上奏,建议刘秀道:

“陛下:

臣等以为,侯爵之中,除非是皇族宗室,其他外姓,原来封国撤销了的,不应该恢复他们的封国,以节省朝廷开支。”

刘秀不以为然,表示反对道:

“诸君:

朕以为不是这样的看法。只要对国家有贡献,有功劳,够得上朝廷的分封条件的,都应该进行分封。自古以来,从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厚待功臣,而最终亡国的。

富平侯张纯,他的高祖,是富平侯张安世大人。虽在新王朝时代,民风日下,风气低俗,阿谀奉迎成风,富平侯张纯,也循规蹈矩,特别谨慎小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为虎作伥,一起去做坏事,所以依然能够保全,他自己的崇高品格和尊贵爵位。

朕当初登极,张纯又最先知晓天命所归,归附于朕,并充当朕的宫廷侍卫十余年之久,有功于国,富平侯的爵位,不应该废除。

如今呢,朕接受众爱卿的建议,特改封张纯大人,为武始侯,采邑为原来富平县的一半大。

不知诸位爱卿,对张纯大人的改封事宜,还有无异议?”刘秀征求大臣的意见道。

“陛下考虑全面得当,公正无私,我们没有异议。”公卿们都十分满意。

“好了,其他封侯事宜,就以张纯大人的改封作为先例,按照这样的大的原则,去进行办理!

务必要遵从,厚待功臣,奖励良善、赏赐贤能的原则!不要让后人质疑,朕自私小气,刻薄寡恩,苛待功臣。”

刘秀做出定论道。

“陛下大公无私,胸襟宽阔,厚待功臣,亘古未见。臣等钦佩不已,怎么敢不奉命呢?”群臣赞誉道。

10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四月,刘秀又扩大了封赏功臣勋旧的规模。

功臣宿将的采邑,也重新加以了调整,主要以增加功臣勋旧的封土为主。

封土增加的诸侯,总计有三百六十五人;皇亲国戚增加采邑的,总共有四十五人。

受封的功臣宿将之中,拥有最多采邑的功臣宿将,主要有功劳和贡献最大的三个人,分别是:

高密侯邓禹,采邑有四个县;固始侯李通,采邑有六个县;胶东侯贾复,采邑也有六个县。

其他功臣宿将的采邑,则按功劳贡献大小处理。功臣宿将分封的地盘,虽然大小不等,但都充分考虑到了功臣宿将的利益。

已经离世的功臣宿将,刘秀也没有忘记,也对他们生前立下的赫赫功勋,颁旨进行了褒奖赏赐。

中郎将来歙,征南大将军岑彭,征西大将军冯异,汉忠将军王常,安成侯卫尉卿铫期等功臣宿将,虽然已经先后离世,但刘秀也下旨,增加他们子孙的采邑,或者改封他们的庶子(妾生的儿子),去继承父亲生前的爵位。

封赏颁布,功臣宿将,皆欣喜不已。

自此,君臣同心,功臣宿将没有异心,汉王朝朝政也更加稳定,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场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