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五回 局势动荡思良计 虚心纳谏安社稷

第五回 局势动荡思良计 虚心纳谏安社稷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那个肃杀的冬季,终于过去了,汉朝廷君臣,又迎来了充满勃勃生机,充满希望的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的春天。

回想多年来的局势发展,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刘秀抚今追昔,感慨不已。

大乱的局面,刚刚得以平定。汉朝廷官吏百姓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安定,有了一些起色和改观,大汉帝国普通的黎民百姓,也才刚刚过上,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日子。

不想如今,汉朝廷度田的善政,却在徇情枉法、贪赃纳贿的贪官污吏的操纵之下,违法乱纪、贪得无厌的豪族大姓的左右之下,变成了暴虐黎民的苛政暴政,这是刘秀,始料未及的。

自去年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再次颁布度田法令以来,刘秀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

烦恼的国事与家事,纠缠在一起,刘秀烦忧不已,郁郁寡欢,痛心而又恼恨。

烦心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大司徒韩歆父子,以及大司徒欧阳歙,两任大司徒的被逼自杀;瘟疫,饥馑的流行;度田遭受的严峻挑战;贪官污吏的猖獗与贪婪;天下百姓的骚动不安,反叛的消息,不断从各地传来;宫廷内皇后与诸妃的矛盾,日渐升级。种种不顺的烦心事,都令刘秀,忧心忡忡,不得安宁。

此时,刘秀已经被国事、家事,弄得焦头烂额,日夜忧愁,常常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但刘秀依然下定决心,要把度田法令,土地改革等国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到底,只因这些国策和措施,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汉朝廷的长治久安。

实际上,自西汉末年、新莽以来,土地和奴婢问题,就一直牵动着朝廷的命脉,刺激着朝廷君臣,那根敏感的神经,考验着朝廷君臣的集体智慧。

到了如今,汉朝廷君臣,更加清楚,王莽新王朝的最终覆灭,归根到底,其实都主要是因为,以土地分配等涉及大众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合理和妥善的解决所致。

王莽只充分照顾到了,以王氏家族为首的新权贵的利益,却没有寻找到一条,能够平衡,各阶层利益,为利益各方,都能基本接受的妥协之路。

而刘秀并不愿意看到,自己在同一的土地分配、释放奴婢等问题上,像王莽一样,犯同样的错误,重蹈覆辙。何况,刘秀充满自信,坚信自己,也不是一个容易被失败、挫折所击倒,轻言放弃的人。

即使土地分配、释放奴婢等问题,会触动大土地所有者,这些既得利益者的一些根本利益,会遭受他们的拼命对峙与反抗,但为了汉朝廷江山社稷的长远前途着想,为了汉朝廷的长治久安,无论情况如何复杂,无论会面临多大的阻力和压力,都必须要和他们,战斗下去,迫使他们做一些让步。

不如此,下层黎民百姓的苦难与怨愤,将会愈多,汉朝廷的江山社稷,也必然走上覆灭。

实际上,刘秀一向厚待自己的部下,以柔治国,很少处理和惩罚王公大臣,功臣宿将。

此次大刀阔斧,严厉地处罚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者,可说刘秀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虽然已经妥当处置完,宗室大臣南阳郡太守刘隆、与大司徒欧阳歙等朝廷重臣,在度田之中,枉法徇私的事情,但刘秀依然感到,震惊不安与恼怒气愤。

刘秀常常同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等亲密战友,反思自己施政的失误,感触颇深地对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说道:

“仲华,次元啊:

想不到朕一心依靠的官吏团体,充满信任的大臣官吏,是如此的贪腐不堪啊!

想不到朕的基层郡县的官吏机构,是如此的腐败无能,令人担心忧虑啊!

想不到朕的一心为民着想的善政,居然会变成,扰民侵民的苛政暴政,这是完全违背了,朕当初的设想和心愿啊!”

想到自己与民谋利的理想,中兴帝国的梦想,都要依靠这些官吏团体,去认真执行,刘秀深感懊恼,沮丧不已,也有些不知所措,雄心顿失。

“由此看来,”刘秀继续感触颇深地说道,“朕光有美好的治国梦想,爱民如子的情怀,实在是不行啊!

如果制定实施国策,不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均衡与协调,不充分考虑,各项政策实施后,各阶层人士的不同反应;不充分考虑到,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甚至是后遗症或者消极后果,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啊!

由此看来,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制度的设计,和朝廷的建设问题啊!

不花大的力气,整顿和治理,官僚机构队伍,制衡他们的权力,再好的理想与国策,都会在各级官吏们,追求他们各自最大最高利益的驱使下,变成扰民、乃至害民的苛政、暴政啊!

现在看来,先贤们心中,早就拥有的担忧,预料中可能产生的恶果,并非是他们的杞人忧天之举,实在是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啊!

施政不当,用人不当,必然会最终导致朝廷的动荡与覆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如今,老天已经用日食、民变、天灾等变异,来警示我刘秀理政的失误错谬了。

而我刘秀,如果再不醒悟,岂不是也会面临,王莽当年那样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吗?”

看见皇帝孤独无助,为国事思索,沉吟,有些沮丧和灰心的样子,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也非常不安。

高密侯邓禹,急忙安慰刘秀道:

“陛下:

都是臣等无能,没有能够帮助陛下,辅佐好陛下啊!”

刘秀急忙回答道:

“仲华,次元啊,怎么能够怪你们呢?你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是朕用人不当啊,与你们何干呢?

仲华,次元啊,你们一向足智多谋,国事处理,还是多给朕出出主意吧!

臣子们一向谄媚朕英明睿智,朕一个人的智慧,怎么能够对抗天下人的智慧呢?”

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急忙答应道:“多谢陛下信任。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协助陛下,完成定国安邦的大业。”

有了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的承诺和襄助,刘秀心里,稍稍踏实。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九月,刘秀惩处,度田贪腐枉法的铁拳,再次高高举起。

又有河南尹张伋等,涉及度田不实的郡守十余人,被有司大臣指控,负责丈量农田之时,包庇豪强,欺凌弱小,徇私舞弊。

刘秀再次下旨,严惩不贷,河南尹张伋等贪官污吏们,统统被逮捕下狱,全部处死。京师、地方官吏,为之颤栗。

然而,刘秀的严刑峻法,惩治度田中存在的贪腐和徇情枉法,并没有解决,土地改革上存在的根本问题。

度田不仅没有解决,无地少地百姓,复员士卒,无地流民,释放奴婢渴望土地的根本利益诉求,反而激发了社会潜在的更多的矛盾,激起了豪强大姓们的反抗,迫使刘秀,不得不考虑,适当地修改,度田政策,让政策,更加合符现实实际。

不满朝廷度田政策的豪强大姓们,依仗自己的宗族家兵,借机对抗,抗拒度田法令。

他们不断地煽动,中小地主,以及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流民、士卒、奴婢,发动叛乱,武力对抗,阻挠朝廷度田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时之间,天下喧嚣嚷嚷,大乱在各地爆发开来,眼看就会危害汉朝廷的根基,产生新的动荡。

面对着大乱多发,频繁发生的危局,刘秀度田的思想,开始有些动摇了。

刘秀心里十分清楚,这些民变,其实是代表,地方豪强势力的地方大姓、家族军队,对度田的武力抗拒。

如果朝廷,依然迁就忍让,不采取强有力的反击举措,借机控制和解散,豪强地主的家族武装,彻底削弱瓦解他们的家族势力,则更大的后患,就会随时降临。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地方势力将会急剧膨胀开来,甚至达到,尾大不掉的地步。

那时,汉朝廷中央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地方割据的局面,就会再次降临,时局动荡的场景,也会再次出现。

思之再三,权衡利弊,刘秀还是决定,用恩威并用的方式,瓦解各地叛乱,使天下,重归安宁。

刘秀下旨,把深得剿抚精髓,而又与中原各州郡的豪强大姓地主,没有多大联系的陇西郡太守马援,调回京师洛阳,担任虎贲中郎将(虎贲武士指挥官),协助自己,破解危局,瓦解各地对抗度田的地方反叛势力,甚至来一个釜底抽薪或者斩草除根。

那时,马援担任陇西郡太守,已经整整有六年时间。在这六年时间里,马援把陇西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羌人、汉人各族之间,也和睦相处,陇西郡一片安乐祥和之景。

起初,马援在陇西任职时,就向刘秀上书,建议朝廷,像过去那样,铸造和使用五铢钱,疏通流通环节,发展地方经济,保障朝廷的根基。

东汉朝廷建国之初,由于战乱的影响,商业十分萧条,国家对五铢钱的恢复和使用,并不十分迫切。

而在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受战争的影响,相对较少,又处于东西交汇之处,所以,商业较为繁荣。在那里,百姓就较早使用五铢钱,用于贸易和交换。

而汉朝廷当时直接控制的地区,战乱平息后,地域虽然渐渐扩大,商业也渐渐发展起来,但运用金银,布帛,粟米等,作为中间交换物,也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形势。

因而,朝廷官员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使用五铢钱的便利和对于交换贸易的重要作用。

当马援的奏章,转到了三府太尉、大司徒、大司空这三公府后,三公府官吏,都一致认为,使用五铢钱,没有什么好处,事情就这样搁置起来了。

回到朝廷担任中郎将以后,马援专门从三公府里,寻找到了他先前,给刘秀的奏章。

马援看见奏章上面,有三公府大臣们的十余条非难意见,于是他就立即,向刘秀上书,就疑难意见,一一加以解释,并再次具表上奏,建议朝廷,重新铸造和使用五铢钱,认为恢复五铢钱,有利于贸易流通的功能。

刘秀仔细研究,认为马援的建议,具有真知灼见,终于接受了马援的建议。

就像马援所预料的那样,五铢钱的使用,大大地方便了商业和贸易,天下从货币的统一中,得到了诸多利益。

五铢钱的铸造和使用,不仅彻底改变了,王莽末年,货币改制失败后,贸易流通领域的混乱状态,而且促进了汉朝廷经济、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经历恢复五铢钱的使用这些事,马援更加得到了刘秀的信任。自回到京师以后,马援多次被刘秀召见,接受皇帝的咨询。

一天,刘秀特意下旨,把中郎将马援,召见皇宫,共同研讨对国事的看法,并表达了他心中,对度田失策的懊恼和后悔。

刘秀用欣赏敬慕的眼光,看着睿智幽默的马援。

只见马援的须发,光亮整洁,双目炯炯有神。他的容貌光鲜,相貌堂堂。

刘秀心中的赞赏,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称赞马援道:

“文渊爱卿啊,你真是真的股肱之臣!你对国事的建言,总会令朕,深受启发,受益颇深。

每次你与朕,侃侃而谈,太子、诸王以及朕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注意倾听,忘记疲劳的。

你尤其善于陈述,前代所发生的事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你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身临其境。

你又善于,兵书战策,每次论兵,你都能与朕,不谋而合。前不久,你建议恢复五铢钱,更是令天下百姓,倍感便利,受益颇深。

如今,朕特地把你招进皇宫交流,就是想听听,你对度田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天下攘攘,民变又起。是不是朕的施政欠妥,以致天怒人怨呢?是不是应该,立即放弃度田法令呢?”

马援爽朗地大笑了起来,对刘秀说道:

“哈!哈!哈!感谢陛下,如此看重和称许微臣!

臣的那些卑微的见解,都是陛下的英明睿智的教诲,以及陛下的时常影响所致,微臣有什么功劳呢?

至于度田问题,臣深深明白,陛下这是为了,天下人的长远利益,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富强繁荣,才宁愿,蒙受骂名,去进行这项,开天辟地的宏伟改革。

陛下啊,朝廷制定的任何国策和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问题,不可能令所有人,都统统感到满意,必然会影响或者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何况,陛下如今的度田,的的确确会实实在在损害,那些豪强地主们的巨大利益呢?

所以,豪强地主们,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狼狈为奸,相互勾结起来,联合抗拒陛下,向陛下施压,希望陛下改变,已经制定好的度田国策,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今的问题是,如果朝廷不进行这样,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土地变革,就会让天下更多的百姓,对朝廷不满意,就会使百姓的怨恨,更深,更加损害,大多数百姓的利益,更会危及大汉的江山社稷的永固。

度田不实,编户遗漏,帝国的赋税,将从何而来呢?怎么能够满足,帝国建设的需要,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呢?

可恨的是,那些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地方官吏,豪强恶霸,他们一个个,鼠目寸光,看到的只有,他们自己眼前的利益。

他们根本就不能体会到,陛下这样做的深远意义;他们只是为了他们各自的私人利益,就拼命地反对和阻挠陛下的政令实施,甚至动用武装,与陛下为敌。

却不知,陛下的度田,核实编户,其实是为了,稍稍调整一下利益格局,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发展经济,为了天下人更大的更深远的利益着想的深谋远虑的决策啊!”

马援很是理解刘秀,一心为国的心思,对着刘秀,侃侃而谈道。刘秀一听,非常欣慰,急忙赞扬道:

“爱卿深得朕心。

朕并不是只是为了,皇家的利益,而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啊!真实的情形,的确如此!

所谓君无戏言。朕如果不坚决实行度田,怎么能向天下贫苦的百姓交差呢?

怎么能够履行,朕当初对复员将士,无地少地百姓所作的分配土地的承诺呢?

如果朝廷没有大信,怎么能够治理,江山社稷呢?”

刘秀十分感慨地说道。

“陛下深刻地体谅百姓,照顾孤弱百姓的利益,实在是皇恩浩荡,微臣也十分感激欣赏!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非一姓能够独占,能够独自享有的。

没有土地和田宅,你叫天下百姓,何以为生?民之不生,你叫社稷如何独存?

臣发自内心地衷心赞赏和支持,陛下高瞻远瞩的度田国策。

再大的困难,微臣相信,凭借陛下的英明睿智,大臣的同心协力,是一定都能够克服的!”

马援赞颂刘秀度田的决策道。

“有了爱卿的支持,朕倍感欣慰。

朕有时觉得,在做出一个重大决策之时,朕真的是无依无靠,诚惶诚恐,孤独万分。

需要朕自己,去独立承担,做出这个决策的好坏后果,深恐出现一丝错误。

实际上,处理国家大事时,如果不能够,集思广益,没有大臣智囊,替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朕分忧,朕就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朕想以一人的智慧和力量,与天下人对抗,斗智斗力,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前些时,为了制止,度田事件中,大臣官吏徇情枉法,违法乱纪的行为,惩处度田事件中,出现的一系列贪腐问题,朕杀了那么多的太守和封国宰相等千石级官员,令他们的家属,失去挚爱的亲人,陷入悲伤欲绝之中。

朕虽然自感,没有什么错误,没有制造冤假错案,但心里依然觉得,很是过意不去。

朕每当一看见,他们的亲属亲人,心里就感觉到十分愧疚和后悔,不该杀那么多的人!”

刘秀的悔意,满布眼神。

“陛下愧疚后悔,那是陛下的仁慈仁义胸襟,心地善良的体现!那些人认罪伏法,是他们罪有应得,他们的确该死。

一个人的权责利,应该相当,不能够只享受权利,而不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犯下错误,都应该得到惩罚,这是一个普天之下的普遍的真理。

如果不让这些违法乱纪、徇情枉法的人认罪伏法,岂不是就会让,更多的黎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吗?

只要他们犯下的罪行,按照法律,应该处死,没有受到冤枉和冤屈,就应该依法严惩!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有什么多不多的呢?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岂能够因为,官绅士大夫的身份,就刑不上大夫,让作恶者逍遥法外,让正义公正公平,无法伸张呢?

只不过,人死不能复生,犯下错误,已经难以改正,很有些令人遗憾惋惜啊!”

马援也叹息道。

听了马援的劝慰,刘秀终于露出了晴朗的笑脸。他爽朗地大笑了几声道:

“哈哈哈哈!文渊所言甚是!这些家伙,为了一己之私,徇情枉法,玩弄朕的法律,是罪有应得,罪不容赦!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付出应有的代价!岂能够管他,究竟是什么人呢?

爱卿一席话,终于破解了朕心中的疑虑和心结!

可是,文渊啊,如今民变重生,豪族大姓,喧嚣不宁,群情汹汹,甚至运用家族武装,对抗官军官府。

爱卿以为,应该如何应对,最为妥善呢?”刘秀虚心诚恳地向马援垂询道。

“凭陛下的英明睿智,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够找出,恰当的应对之策的!

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既是朝廷的危机,也是陛下的机遇啊!

家族势力尾大不掉,作威作福,必然会危害朝廷治理,陛下正可以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啊!岂不是送上门来的一箭双雕之计吗?

如今大乱刚息,人心思治。所谓的乱臣贼子,刁民暴徒之类,实际上,大都是官员们的苛政与暴虐,既得利益者的贪婪和无耻,所造成的。

按照人心来猜度,每个人都喜爱,平静安逸的享乐生活。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乃人之常情。

除了几个不明事理、逆天行事的疯子,还有谁愿意,冒着株连九族、身死名灭的危险,与陛下作对呢?

只要陛下的措施得当,没有平定不了的乱民盗贼,没有制服不了的反叛的!何况陛下正可以借机,铲除悖逆的家族武装,还天下太平呢?”

马援信心十足地言道。

10

刘秀笑了起来,沮丧顿消,又问马援道:

“请问文渊,计将安出呢?”

“陛下既然愿意,听听臣的看法,臣就冒昧地说出,臣心里的意见。”马援笑着,回答刘秀道。

“微臣私下以为,不宜一味地,高压屠杀,剿抚结合,才是最好的方法。

而最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要给予,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以实实在在的恩惠。

让天下百姓,生活快乐幸福,没有怨恨冤屈,则反侧自销,就会让招摇撞骗,图谋反叛者,没有知己,没有市场,不愿意也不敢,萌生反叛之意。

陛下再选拔任用一批,有才干,清正廉洁,而又刚正无私的地方官吏,帮助陛下,治理地方。

陛下要充分地发挥,这些廉洁官吏们,在恢复和发展地方生产中的作用。

这样做,就能够实现陛下,以柔治国,与民同乐,休养生息的伟大理想,振兴汉室的宏伟抱负。”

马援胸有成竹地侃侃言道。

“君言甚善!

回想当年,王莽也是雄才大略,雄心勃勃,欲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为民,开拓改制。

不幸,王莽任用官吏不当,改制措施太过超前,太过急躁冒进,结果,欲速则不达,致使前功尽弃,令人遗憾叹息,发人深思反省。”刘秀感触颇深地说道。

11

“陛下所言极当。”

马援赞许着,继续对刘秀讲道,“陛下的治国方略,圣旨法令,都需要依靠,各级大臣官吏,去贯彻执行。如果没有,忠心耿耿,忧国忧民,强有力的大臣官吏队伍,怎么能够实现,陛下复兴汉室的宏图伟业呢?

其实,这一点,陛下也大可放心,因为陛下,一向胸襟开阔,有识人之明,任人唯贤,善于选贤任能。

陛下在任用贤吏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值得陛下,继续推广,发扬光大。

回想当年,陛下在颍川、河北之时,身边就已经汇聚了无数的天下英杰,仁人志士。

邓禹、冯异等二三十位功臣宿将,无一不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英才俊杰。陛下胸襟宽阔,知人善任,用人之长,这也是陛下,最终能够中兴汉室的重要原因。

再看如今,陛下身边,也是贤才云集,济济一堂。他们在组织百姓,恢复和发展经济上,政绩卓著,深得百姓信任。

臣略举几例,供陛下参考。

例如陛下的二姐夫伟卿(邓晨)大人,就是一个十分显明的例子,值得宣扬。

伟卿任常山郡太守之时,就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把常山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殷富。

南阳郡太守,河南郡汲县(今卫辉)人杜诗,陛下肯定,比臣更加了解,他曾经担任过陛下的侍御史。

杜诗在建武七年(公元31年),担任南阳郡太守之时,就造作水排(水力鼓风机),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利,众皆称颂不已。

杜诗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杜诗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南阳郡郡内的百姓,迅速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

南阳人称赞杜诗说道:‘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这些都是陛下,亲手提拔的,亲眼所见的。

北方边郡官吏的选用,陛下也是同样重视。因此,陛下选任的地方长吏,都干练正直,为当地的经济的发展,贡献甚伟,也让臣,为陛下略举几例。

北方州郡的贤吏,首推郭伋大人。郭伋大人字细侯,也是臣的同乡扶风郡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曾在朝中,担任陛下的太中大夫一职,陛下比臣更加了解。

臣以为,郭伋大人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讲究信用,取信于民。郭伋大人做官之时,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很是成功,颇受北方士大夫和官吏百姓的称赞。

当初,郭伋大人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就开始巡行部下属县,了解民情。

他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时,就有几百儿童,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他。

郭伋感到十分奇怪,就问孩子们道:‘孩子们啊,你们年纪这么小,并不认识了解我郭伋,为什么远来,迎接我呢?’

孩子们回答郭伋说道:

‘使君大人,我们早就从父母那里,听说了使君,贤明爱民的美好名声。

所以,听说使君来到,我们很是高兴,所以特来欢迎使君,聆听使君教诲。’

郭伋急忙向孩子们辞让致谢道:

‘孩子们啊,回去告诉你们的爹娘,说郭使君,很感谢他们的信任,使君将更好地为,百姓办事。’

等到郭伋把公事办完之后,孩子们又送到城郭之外,问郭伋道:‘请问使君大人,你哪一天,能够回来,我们好来看你啊?’

郭伋叫自己的别驾从事(官名,随行秘书)计算一下日程,然后告诉了孩子们。

郭伋巡视回来,却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歇宿了一晚,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接见孩子们。

郭伋就是这样,说到做到,就是对待不懂事的小孩子,也非常讲究诚信,处事赏罚分明,大公无私,所以受到了北方士大夫和官吏百姓的普遍尊敬。

臣给陛下讲的,郭伋的这个小故事,陛下当然是耳熟能详。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也充分说明了,讲究诚信的重要性。

微臣之所以向陛下提起,郭伋讲究诚信的这个小故事,是因为臣发现,如今朝廷之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好的弄虚作假的征兆和苗头。

欺下瞒上,阿谀逢迎之风,在朝廷盛行,对百姓的赋税征收等诸多方面,朝廷也有很多,不诚不信,不将信用的地方。

陛下曾经下旨,三令五申,严格申明,朝廷所说的三十税一的赋税政策。

可是,下级官吏,为了显示他们自己的政绩,邀功请赏,却层层加码,强行按照二十税一,甚至一十税一进行征收。这样做,不仅大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打击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影响了百姓的生计,朝廷的威信和法律的尊严,让陛下爱心民生、休养生息的美好心愿,统统化为了泡影。

小民百姓不明真相,就将不满和怨恨,都统统集中到朝廷身上,指责陛下,贪婪成性,昏庸害民,是桀纣一样的君王。这严重影响了陛下的美好声名,和爱惜百姓的真挚心愿。

微臣私下以为,不论是是朝廷大臣,还是各级官府官吏,都应当讲究诚信,说一不二,不要采用欺骗手段,去愚弄百姓,荼毒生灵,以至于丧失民心的信任、支持和拥戴。

人无信则不立。官府理政行事,更应该以讲究诚信,为理政的第一准则。

小老百姓虽然身份低微,见识鄙陋,但也绝对不是傻瓜,上当受骗一次,岂愿意再次,上当受骗呢?

官府的政令不通,弊端大都产生于此。不讲诚信,这势必会助长,虚假欺骗的风气,使人心堕落,社会崩溃。

如果朝廷、官府,都尔虞我诈,不讲究诚信,谁还愿意相信,陛下爱民如子的法令圣旨呢?

郭伋大人,以诚信治理地方的功效,已经十分显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建武四年(公元28年)之时,陛下下旨,任命郭伋,为中山郡太守。第二年,彭宠灭亡,陛下又转郭伋大人,为渔阳郡太守。

渔阳郡已经遭受王莽之乱,又经受了彭宠之败的诸多惨剧,吏民大多,狡猾凶恶,寇贼充斥全郡。

郭伋大人到任以后,示以朝廷的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遂逐渐消散。

匈奴汗国军队,数次侵略,渔阳郡郡界,边境官吏百姓,都苦于匈奴汗国军队的侵扰。

郭伋整勒士马,设攻守的战略,匈奴汗国军队,畏惮郭伋,只得远远逃离,不敢复入边塞,渔阳郡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郭伋在渔阳郡五年,户口增倍,由此可见,郭伋大人治理地方的杰出功劳。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颍川郡又盗贼群起,陛下遂征拜郭伋,为颍川郡太守。

郭伋将去颍川郡上任,蒙陛下的召见辞谒,臣记得陛下,曾经慰劳称赞郭伋说道:

‘贤能太守,你离京师洛阳不远,希望你的才能和恩德,能够使京师官吏百姓,蒙受你的福祉。

爱卿虽然精于,追捕盗贼,但山道危险险峻,希望爱卿,能够审慎行事。’

郭伋聆听陛下教诲,到郡里以后,就招抚了山贼阳夏郡人赵宏、襄城郡人召吴等数百人。

赵宏、召吴等,都负荆请罪,前来郡里,拜见郭伋,请降。郭伋于是下令,遣送他们,回乡务农,妥善安置。

郭伋还曾经上书弹劾自己,说自己违背了陛下的圣旨,私自遣送盗贼回乡。

陛下并没有处罚郭伋,反而赞美郭伋的策略高远,足见陛下的英明睿智,见识高人一等。

后来,赵宏、召吴等人的党徒,听说郡守郭伋的威信和诚信之后,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而降,骆驿不绝。此所谓,陛下常言的,不战而能屈人之兵。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陛下合并朔方郡,归属并州一道管辖。陛下因为卢芳,据守北土,于是调郭伋,为并州牧。

那时,郭伋过京师谢恩,陛下立即亲自召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郭伋,车马衣服什物。

郭伋因此建议陛下,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郡人。陛下欣然接受。

陛下放手,让贤明的官吏,自我发挥,岂是那些昏庸的君王,所能够做到的呢?

去年,张堪被陛下任命为,渔阳郡太守,也是成绩斐然,深得陛下的赏识和信任。

张堪字君游,是南阳郡宛县人,陛下肯定,比臣还要了解张堪一些。

虽然张堪,是南阳郡的豪门大族,但很早就成为了孤儿,张堪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全数都让给了自己的堂侄。

十六岁时,张堪就到西京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

陛下当初,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品行兼优,就常常夸奖他。

当陛下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陛下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张堪担任谒者。

讨伐公孙述之时,陛下派张堪,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陛下又追任张堪,为蜀郡太守。

在与公孙述的对峙之中,当时大司马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

张堪听说后,就赶紧拜见了吴汉。张堪劝解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仓促退兵。

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

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将它,逐件记录,上报朝廷,没有半点的遗漏。

张堪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庆幸,没有抗拒,陛下的治理。

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陛下又调任他,为骑都尉。后来,张堪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汗国的军队,被陛下下旨,任命为渔阳郡太守。

在任渔阳郡太守期间,张堪率领军队,追捕奸险狡猾的人,功劳赏罚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张堪所用。

有一次,匈奴汗国一万骑兵,入侵渔阳郡。渔阳郡太守张堪,亲自率领数千骑兵,飞奔出击。

最后,张堪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

紧接着,张堪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八千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

渔阳郡百姓,编成歌谣唱道:‘桑树茂盛无旁枝,麦结双穗丰收时。张君治理郡中事,其乐融融不可支。’

张堪在渔阳郡任职几年,声威卓著,匈奴汗国军队,都不敢进犯渔阳郡边塞。

陛下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的官员,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的贤能与否。

蜀郡的计吏樊显,就进言赞扬渔阳郡郡守道:

‘陛下,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

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库房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可以使自己的子孙,享受十代。

而渔阳郡解职还都时,张堪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陛下听后,曾经叹息了好久,认为樊显所讲的,张堪的事迹值得推广,并拜蜀郡的计吏樊显,为鱼复县的长吏。

任延也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任延也是深得陛,下爱民、治民的精髓,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

建武初年,陛下就下令,征召任延,任九真郡太守。

九真郡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土地。民众常常到交趾郡等地去买粮,家里经常因为换粮等事情,而耽误农活,导致生活贫困。

九真郡太守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官府的农具,教九真郡民众,开垦田地。

九真郡的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九真郡的百姓,也变得很是富足起来。

后来,任延又被陛下,任命为武威郡太守。

臣记得,陛下曾经亲自召见任延,告诫任延说道:‘太守大人,你要好好地侍奉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

任延回答陛下说:

‘陛下,臣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不是好事。至于好好地侍奉上级长官之类的话语,臣不敢接受旨意。’

陛下十分感慨地赞叹任延说道:‘太守大人,你的话是对的,朕说错了。’

任延到武威郡任职之时,当时郡里带兵的郡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

长史田绀的子侄门客,为人凶暴,常常鱼肉武威郡里的百姓,荼毒生灵。

任延下令,将长史田绀,逮捕囚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

长史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氓地痞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

任延威慑武威郡境内,武威郡的官吏民众,都十分敬畏他。

任延又在武威郡,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之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臣以上所举的这些,朝廷的能臣良吏,都是陛下耳闻目睹,一手任命提拔,亲近信任,为社稷立下,卓越功劳的大臣元勋。

其他贤吏,著名士大夫,更是不胜枚举。

微臣以为,只要陛下,用人得当,施政得宜,何愁民变,不能平息,太平盛世不能出现,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呢?”

马援如数家珍,为刘秀一一列举讲述道。

刘秀听了,心情大悦道:

“文渊所言极是。

如果没有,贤明的臣子辅佐,君王再如何英明,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怎么能够通行天下呢?

信任属下,分层负责,君王总揽大纲,果断正确地进行决策,乃是治理国家的要领啊!”

马援一听,也跟着笑了,恭维刘秀道:

“陛下毕竟是天之骄子,一语中的,一下子就把握住了治国理政的要领,臣自愧不如。”

刘秀哈哈大笑起来,对马援说道:

“文渊不留痕迹地谄媚于朕,朕岂能够不知道呢?正所谓,群屁皆臭,马屁最香。

不瞒文渊,朕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常犯错误的普通君王,哪里有你所说的那样,英明神武,伟大光荣正确呢?

请问文渊,还有什么指教朕的,请不吝赐教。”

刘秀十分虚心地询问马援道。经过一席促膝的交流,君臣两人的心,挨得更近了。

11

马援静静地思索了一会,然后脸色严肃起来,慎重其事地向刘秀建议说道:

“陛下:

臣觉得,只是近些年来,陛下所任用的大臣官员之中,有的人已经忘记了初心,有些却不能,深刻地体会,陛下爱护民生、体恤百姓的初衷和善意。

官吏们一心一意地讨好自己的上司,纵容豪族大姓,欺上瞒下,恣意妄为,鱼肉百姓。

官吏们贪赃纳贿,徇情枉法,通过贿赂,去收买自己的上司,结交豪强恶霸,官官相卫,来保持他们自己的荣禄地位。

他们根本就没有,把陛下的初心,和陛下的旨意,放在眼里,这才酿成了,如今的危局。

不过,陛下也不要过分地担忧和焦虑。

只要陛下,严厉整肃,让官场风清气正,文武百官们渐渐领会到了,陛下的善意和初心,并向黎民百姓,宣讲到了陛下的度田政策的好处,恩威并用,措施得力,是一定能够,使局势迅速稳定下来的。

因为人心思治,渴望天下太平,幸福安宁,安居乐业,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

听了马援深刻细致的剖析,刘秀很是振奋,十分高兴地赞誉马援说道:

“爱卿见识高超,发人深省。你的分析,实在是太好了,令朕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朕也充满了信心。朕看,没有谁能够比爱卿你,更合适为朕,分忧的了!

朕殷切希望,需要爱卿,为国出力的时候,爱卿能够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地辅助朕!

如果这样,朕就放心了!”

刘秀勉励马援道。

“只要陛下,信任微臣,就是臣的最大幸运!臣怎么敢,不竭尽心力呢?”

马援谦逊地回答刘秀道。

“好!多谢爱卿的建言!朕已经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去正确应对各郡国的流民反叛,豪族大姓家族武装的抗拒了!”

刘秀信心十足地对马援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