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七回 平动乱深谋远虑 待废后推己及人

第七回 平动乱深谋远虑 待废后推己及人

汉朝廷平定各地反叛流民的剿抚行动,依然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之中。

起初,卷县人维汜,妖言惑众,聚集了弟子徒孙几百人,扰乱地方,攻打郡县,被汉朝廷官府,捕获处死。而维汜的弟子李广等,死里逃生,最终逃脱了官府的追捕。

如今,李广等徒子徒孙,依然死性不改,伺机再次聚众反叛,与汉朝廷官府作对。

李广等四处宣扬,欺骗和迷惑愚昧无知的百姓道:

“诸位豪杰:

我的师父维汜圣人,并没有死,而是已经化身为天神了。如今师父大人,在天庭发下号令,命令我,待机而立,创立大业。”

李广蛊惑宣传,居然信仰者众。

不久,李广等,又聚集部众数千人,准备占据城池,发动叛乱,另立朝廷。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六月,李广等人,结合弟子党羽数千人,攻陷皖城,杀死了皖侯刘闵,遂自称“南岳大师”,公开据守皖城,对抗大汉朝廷。

刘秀闻听李广发动叛乱的消息,不敢怠慢,急派谒者张宗,率兵数千军队,讨伐李广等。

不料,谒者张宗率领的朝廷讨伐军,又被李广的部众击败,李广的势力更盛。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七月,刘秀急派虎贲中郎将马援,骠骑将军段志,调动临近各郡县的兵马,总计一万人,发动对占据皖城的李广的攻击。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九月,虎贲中郎将马援率领的官军,终于攻破皖城,斩杀了李广及党羽,平定了皖城李广的反叛。

听到虎贲中郎将马援送回的捷报,刘秀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不再忧虑皖城等地的民变。

当初,郭圣通由舅舅真定王刘杨做主,嫁给刘秀之后,基本上是一帆风顺地做到了皇后。

郭圣通对舅舅刘杨,为她挑选的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夫君,感到非常得意,也非常惬意。

她也毫无保留地爱上了刘秀。她对征服丈夫的心,充满着无比的信心。

可是,对于夫君刘秀的了解越多,爱愈深,由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变成自己挚爱的夫君,郭圣通越加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和恐惧,一种危机感,也油然而生。

郭圣通发现,由于夫妻两人,小时候家庭出生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自己与夫君的脾气、秉性、性格、志趣、爱好等,迥然不同,几乎根本就没有多少,共同的东西。

丈夫和贵人丽华之间的种种往事,圣通也不可能,一直装着一无所知,毫不介意。

等到夫君刘秀定都洛阳以后,丈夫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派遣侍中傅俊等大臣,到新野去接回丽华,到京师洛阳团聚。

见到风华绝代、善解人意的丽华之后,圣通的自信和高傲,更是深受打击。

尽管当时,圣通也有作为王家贵族小姐特有的矜持自信甚至自负和高傲,也难以承受心灵的重击。

当圣通率先与丈夫,有了儿子刘强,并最终使丈夫选择她,作为大汉皇后,把她所生的儿子刘强,立为皇太子后,圣通也一度感到了,一种胜利的满足。

丽华的谦让、恭谨,丈夫刘秀的温柔细心,以及她自己秉承王家传统的妇德修养,使三人之间,虽然关系十分微妙,倒也彼此能够,相敬如宾、能够和睦安乐地相处在一起。

丈夫和丽华,也尽量在皇后圣通的面前,掩饰着他们自己的感情,安慰着圣通的自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圣通都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胜利者,是这个天下最崇高的家庭里的真正的女主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圣通终于注意到了丈夫和丽华之间,有着一种,她永远也不能拥有的东西。

丈夫永远都不会,用看贵人丽华的那种脉脉含情,如痴如醉的眼神,来注视她圣通。

当丈夫和丽华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好像有着自己,风雨不侵的世界,其他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

圣通渐渐地明白了,命运其实早就已经注定,她永远都不可能是胜利者:

就连她拥有的天下之母的皇后名位,也是丽华主动让给她的,带着一点可怜甚至施舍的意味。

而丽华拥有的夫君的深爱,才是她圣通最想得到的,然而自己,却永远也无法得到这个稀世珍宝-丈夫的心。

圣通始终也不明白,夫君身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夫君的爱,只能够与人分享,不能够独占,这是圣通最不能够忍受的。妒嫉、失望和怨恨,开始像蛊毒一样,慢慢蚕食着圣通脆弱高傲的心。

圣通不能够,也不愿意,像以前的薄姬、王政君那些女人那样,不声不响地默默忍受和等待,等着他的儿子刘强,当上皇帝之后,再扬眉吐气,甚至报仇雪恨,洗雪怨恨。

圣通没有那样的耐心和心机。她总想要千方百计地抢回,属于她一个人的丈夫。

圣通与薄姬、王政君那些女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丈夫不仅仅是能够使她圣通,母仪天下,享受尊贵和荣耀的皇帝,更是她圣通深心、真心、痴心爱着的第一个男人。

三人之间彬彬有礼的,维持多年的平衡,以及温情脉脉的和睦的假相,终于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

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家庭出生的环境,性格使然,刘秀似乎就注定了,天生就是一个有女人缘的三好男人。

刘秀是那个时代,极端少有的特别尊重女性的男子,与自己的娘亲,与姐姐、妹妹、甚至诸婶子、嫂子等女性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都非常亲密融洽。

自幼年时起,舂陵刘姓家族以及亲戚间的大娘、大婶、老太太、小姐妹们,也都非常喜欢,性格温柔、知书识礼,面貌英俊、身材高大的刘秀。

更加重要的是,刘秀那种与生俱来的,对妇女尊重和照顾,平等待人的谦和态度,在那个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是非常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另类。

就是对于圣通,这个因利益,而联姻产生的妻子,刘秀也一样地体贴关爱,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并尽量不偏不倚,让圣通过着,满足而快乐的婚姻生活。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十月,刘秀又再次带领妃嫔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章陵(舂陵),去祭祀父祖的祭庙,整修旧日的舂陵家宅庭院,巡查家族从前的田地农舍。

刘秀衣锦还乡,免不了也有些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他大肆摆设酒筵,盛情宽待,家乡的亲戚朋友,慰劳家乡亲人亲朋,给他们颁发各种赏赐。

刘秀的诸多女性长辈、平辈,伯母、舅母、姑母、婶娘、姐妹们,一个个吃得是酣畅淋漓,喝得一个个酒酣耳热。

吃饱喝足,女性前辈、平辈们,就聚在了一起,环绕着皇帝,吃着叫不出名字的点心和水果,天南地北地随意闲聊起来,没有一点君臣之间的拘束,礼仪的羁绊。

谈着谈着,就不由自主地聊起了刘秀的儿时岁月。见刘秀前程似锦,如此有出息,长辈们、姐妹们,感触颇深。

“姐妹们啊,俗谚,从小看到大。你们看啊,文叔这孩子,小时候,就知书识礼,文质彬彬,很有修养,很有出息的啊!

文叔这孩子,小时候,对人就谨慎小心,很有礼貌,从不跟人随便敷衍,一副率直柔和的样子。

想不到啊,如今文叔这孩子,当了大汉皇帝,还是没有改掉,多年那种率直柔和的好脾气,一点也没有皇帝的架子!

就是对待我们这些,妇道人家,陛下也很是十分尊重,恩赐无数,没有一点歧视、轻视的意思啊!”

刘秀听见婶子等女性长辈的赞誉以后,似乎有些害羞,呵呵大笑起来道:

“哈!哈!哈!多谢伯母、舅母、姑母、婶娘、姐妹们的夸奖和教诲!文叔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君王罢了,哪有你们所赞美的那样好呢?

不瞒伯母、舅母、姑母、婶娘、姐妹们,朕如今治理天下,也靠率直柔和,平易近人。”

由此可见,刘秀在当时女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可是,妻子圣通,与夫君太过亲密,似乎夫君的昔日的光环,早已经完全消失,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夫君刘秀的柔顺善良、宽厚大度的举动。

圣通的内心总以为,夫君有着一种偏心,对贵人丽华以及丽华的亲属,宠爱过分。

当初,圣通也想分割,夫君对丽华的宠爱。

圣通想尽千方百计,将曾经爱慕过夫君的许平儿,也招进了皇宫里,充当美人,试图转移,夫君的爱意。

然而,圣通最终发现,这样做,简直是多此一举,徒劳无功,没有任何用处。

作为贵人的许君平,根本就得不到夫君的宠爱,对打击和排挤贵人丽华,没有任何裨益和帮助不说,自己反而多了一个潜在的强劲对手,有一种弄巧成拙的意味。

最后,让圣通感觉,更加无助和气恼。

夫君处事不偏不倚,圣通依然很不满意,常常抱怨,同是外戚的郭家、阴家和许家,为什么受到的待遇,会如此截然不同呢?这不是夫君,处事不公正的表现吗?

何况她圣通,还是名正言顺的正宫皇后呢!这更是令圣通,心里很不平衡。

当初,圣通的河北亲属,是那样的深受夫君的信任和恩宠,夫君常常对他们委以重任。

自从舅舅真定王刘杨反叛朝廷,乃至度田惩治贪腐的那些事件,发生之后,丈夫对河北豪强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很大的改变,圣通更加不安忧虑。

甚至有人,还曾经偷偷向夫君进谗言诬告,捕风捉影地指责自己说道,先前丽华的母亲与弟弟等亲人,在家乡新野,被贼人所害,都是圣通皇后,秘密派人,下的毒手。

这件惨案,更加令圣通,怨愤难当,愤恨不平,觉得自己受到奸人陷害,是冤屈难伸,怨气难平。

贵人丽华的母亲与弟弟等亲人,在家乡新野,被贼人所害那件灭门惨案,发生在建武九年(公元34年)那年。那是一起,轰动朝野、可能掀起滔天惨剧的恶性案件。

一天晚上,一伙强盗,居然明火执仗,公然闯进了丽华娘家,在老家新野的住宅。

盗贼们似乎与阴氏家族,有着不可调和的血海深仇。他们不仅洗劫了,阴氏家族的财物,而且还一反常态,惨无人道地杀害了丽华年老多病的娘亲,和幼小的弟弟阴欣等亲人。

阴丽华、阴兴、阴识兄弟姊妹,从小就以孝顺守寡的娘亲,而在家乡新野著名,丽华是一个极重亲情的孝顺女儿。

长大成人后,每当提到,多年前父亲去世的情形,丽华都依然还会伤感流泪,时常谈起父亲在世之时,对自己兄弟姊妹的挚爱。

听闻挚爱的母亲,惨遭盗贼杀害这个不幸消息,丽华当时是伤心欲绝,痛不欲生,也极度自责和愧悔。

因为丽华觉得,就是因为自己的谦让与推辞,才让她的新野娘家亲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侯爵地位的封赏,以及侯爵地位应该拥有的保护,最终才使自己的母亲与弟弟,遭遇盗贼杀害,不幸死于非命。

按照汉朝廷的礼制规定,如果受封为侯爵,则侯爵家庭里,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私人卫队,以保护自己的侯爵家庭成员的安全。

对此惨剧,丽华的夫君刘秀,也是极度地痛心难受,恼恨万端,自责不已。

刘秀一面不住地安慰妻子丽华,一面严令,查惩凶手,同时亲笔下诏,昭示天下。

在这份诏书当中,刘秀向天下人表白了,他对于贵人丽华的那份真挚的感情。

刘秀在诏书里说道,他和贵人丽华,是在贫贱时期,遭难之时,就结为恩爱的患难夫妻的。

因为战争动乱的缘故,致使夫妻两人,饱受很长时间的分离隔绝之苦,好不容易,才苦尽甘来,夫妻才得到团聚。

本来,按照规矩,丽华是应该得到,皇后的尊荣的。可是,丽华却为了国家的利益,自愿退居媵妾的位置。

贵人丽华,又谨守礼法,谦虚退让,推辞了对她娘家,阴氏家族以及哥哥弟弟们的封赏。

如今,阴家遭到了这样的灾祸,身为君王的刘秀,很是自责懊恼,感到格外的痛惜与伤感。

这份自述心迹的诏书不久,刘秀就下旨,追封贵人丽华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追封丽华死去的小弟弟阴欣,为宣义恭侯;而丽华另一个弟弟阴就,则承继了父亲阴陆,宣恩侯的爵位。

这样一来,阴氏家族之中,就一下有了,三个侯爵的爵位,分别是丽华的哥哥阴识,弟弟阴兴和阴就,超过了皇后郭圣通家族的侯爵爵位。

刘秀不仅派太中大夫,到丽华母亲的灵堂里,举行恩荣备至的封侯仪式,还以侯爵级别的礼仪,为丽华死去的娘亲和小弟弟阴欣,举行了十分隆重盛大的葬礼。阴氏家族的尊荣,一时无人能比。

就是刘秀的那一份昭示天下的诏书,彻底地让,和睦的后宫,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和平静。

刘秀向妻子丽华表达心迹的这份诏书,根本就等于是在,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官吏百姓,贵人阴丽华,才是皇帝至亲、至爱、最珍惜的患难妻子。

而且,贵人丽华她,本来就该有资格成为皇后,现在也应该,等同于皇后了。

刘秀没有想到,自己向妻子丽华表达心迹的这份诏书,会伤害到自己深爱的另外一个女人。

眼见夫君刘秀,不公偏心的待遇,居然公开打破,从前那种不偏不倚的常态,圣通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圣通痛苦万分,愤怒、无奈、悲伤、嫉恨,长久郁结在圣通心里,一直难以疏解。

此次事件以后,圣通的性格大变,决心不再端着,虚伪、贤惠、淑德、宽容的架子,再也不愿意给予,阴丽华、许君平与其他嫔妃,及其子女,好的脸色了。

皇后圣通,与贵人丽华以及许君平等妃嫔之间的心理隔阂和矛盾冲突,越发加剧,再也没有虚情假意的掩饰,完完全全,彰显无疑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贵人丽华,也是无能为力,无力左右局势的发展,唯有更加低调谦逊,更加谨慎小心地为人处世了。

丽华心里也十分清楚,这已经不是她丽华一个人,稍稍做一些让步,就能解决的严重问题了。但丽华也不想,让自己的夫君刘秀,夹在女人们中间,左右为难。

于是,丽华就以,为娘亲守孝,哀悼娘亲伤心过度,身体不适、需要休养等为名,带着挚爱的儿女们,搬到了洛阳城郊外的行宫里,去单独居住。

丽华天真地打算,永永远远地远离皇后圣通,永永远远地避开,皇宫这个是非之地,就能够缓和与皇后圣通的矛盾和隔阂,让圣通不再将自己视同仇敌。

但从此以后,文武百官就发现,他们这些人也跟着遭了殃。文武百官们,不得不早起晚归,起早贪黑,经常跑到洛阳郊外的行宫里,去向皇帝汇报,自己的工作去了。

阴丽华所生的几个子女中,年长一点的,像四儿子刘阳等,都已经开始接受诗书典籍教育了,孩子们也不能,老跟着自己的娘亲丽华,住到郊外去了。

于是,矛盾和问题,又逐渐涉及到了夫妻的下一代孩子们的身上去了。

刘秀当然明白自己的君王身份,既然自己,贵为天子,就要以天下以社稷为重,要为万民负责,为帝国当前的稳定发展和未来的美好前途,日日夜夜操心。

刘秀不但深爱着贵人丽华,而且在所有的子女当中,他爱屋及乌,也最喜欢,他和丽华的第一个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四儿子刘阳。

刘阳在兄弟们当中,虽然位居老四,但刘阳这个孩子,天才早熟,各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出色,那么的出类拔萃,深得父皇刘秀,特别的偏爱和信任。

丈夫刘秀对刘阳的种种偏爱,无意之中,也就更加公开激化了,贵人丽华与皇后圣通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皇后圣通,已经时时刻刻开始警觉了起来,夺嫡的悲剧,会否在自己的嫡长子刘强的身上发生。

刘秀的嫡长子刘强,和二儿子刘辅,都是皇后郭圣通亲生。而老三刘英,是嫔妃许氏君平所生,刘阳则是贵人阴丽华所生,是刘秀的第四个儿子。

刘阳从小,就特别逗人喜爱,长着一副胖嘟嘟的圆脸,和一双机灵的大眼睛。

刘阳的性格活泼,聪明伶俐,而又十分懂事,善解人意,可说是,人见人爱。

常常为国事、天下事操心和忙碌,忧心忡忡的刘秀,一见到自己心爱的儿子刘阳,就会烦恼散尽,开心起来。

于是,刘秀常常将自己的四儿子刘阳,带在他的身边,让儿子刘阳一边读书,一边陪伴他处理国家大事。

刘阳的天赋极佳,很是早慧。他十岁左右的年纪,就能通读甚至领会,艰深晦涩的《春秋》等典籍了。

刘阳的年纪虽小,但时常被父皇带在身边,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经常受到父皇潜移默化的影响,耳濡目染,似乎天生,就对治理天下,处理国事,有着十分敏锐的分析力和正确的判断力。

刘阳对朝廷的治理形势,方针政策的理解,也有他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大大超出了自己年纪的理解领悟程度,更是令自己的父皇刘秀,常常感到非常惊异、欣喜和赞赏。

刘阳的崭露头角,就在那次度田事件中。

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朝廷诏令天下,开始度田,清查垦田的户口,对全国的耕地面积和人口,进行详细的普查,以便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国策,落实赋税征收等事关汉帝国安危和发展的大政方针。

因为从西汉末年开始,大量的土地,就非常集中地掌握在了,豪强贵族的手上,致使国家户籍上,纳税农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以至于不堪重负。

农民纷纷破产失业,甚至卖掉、抛掉自己的土地和田宅,流离失所,沦为奴婢、流民或荫护户,造成朝廷的赋税收入,严重减少,并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贫困与动乱。

汉朝廷建国初年,刘秀吸取汉末,新莽以来,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汉朝廷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解放奴婢,鼓励百姓开荒,开垦废弃无主的土地,同时限定,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和奴婢的数量,把超标部分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流民、复员士卒和释放的奴婢。

在审阅各地上报的度田的调查材料时,在陈留郡的上书中,刘秀发现了“颖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的字条,于是就发了前面讲述的那个故事。

回到后宫之后,刘秀当然对刘阳的突出表现,十分欣赏,不禁对这个聪明灵秀的儿子刘阳,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赞不绝口,寄托了更大的希望,并叹息着说自己,有些后悔,当初立储太早。

皇宫之中,本来就是是非之地,不是一块净土。刘秀当着妃嫔内侍们,称赞儿子刘阳这件事情,很快就被皇后圣通知晓了。

这件事情,如同火上浇油一般,让圣通更加如临大敌,心里也更加担心,自己儿子刘强的太子地位。

刘秀赞扬儿子刘阳的这件事,貌似闲谈,却一下子触动了圣通那一根敏感的神经,让圣通意识到,贵人阴丽华及其孩子刘阳,已经威胁到了自己母子两人的地位。

就这样,后宫更加不得安宁了。从此以后,圣通认为夫君处事不公,偏袒丽华母子,对夫君的怨恨不满更加强烈,刘秀就再也得不到,皇后圣通的好脸色了。

皇后圣通,开始一反常态,似乎开始成为了一个怨妇,开始唠唠叨叨地不停地抱怨,自己母子的失宠,和夫君的不公与偏心。

皇后圣通,越是如此无事生非,越是令夫妻的感情,受到挫折,越来越疏远。

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刘秀对妻子圣通的不满与不耐烦,也与日俱增。

刘秀由起初的安慰和说服,逐渐变得,心烦意乱,不满厌烦,最终变得,心情郁闷,怒不可遏,难以自制。

圣通虽然贵为大汉皇后,却缺少大智慧,女人的嫉妒占了上风,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弄明白,自己的身份。

圣通也自始至终,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他与自己的丈夫刘秀,是皇帝、皇后的关系,并不是普通的平民家庭里,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夫妻关系。

此时的丈夫刘秀,羽翼已丰,也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温柔的、没有多少靠山的儒雅青年,有职无权的大司马了。

刘秀如今,已经是威行天下,一呼百应,唯我独尊,不再有什么顾忌的大汉皇帝陛下了。

如今的皇帝,已经人到中年,上忧家国,下忧百姓,他对皇后圣通的缠杂不清,无事生非,嫉妒成性,早就已经有些,厌倦疲劳,恼怒甚至怨恨,不再有往日年轻时的那份,耐心与细心了。

每逢与皇后圣通,话不投机,刘秀常常是不理会妻子圣通的感受和情绪,怒气冲冲地抬脚便走,到丽华那边,去聊天歇息,或是独自到大殿,去处理国事,批阅奏章,不理睬圣通的无理取闹。

10

对丈夫和丽华,皇后圣通,是越来越没有办法。慢慢地,昔日挚爱的夫君,渐渐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圣通就只好,把自己的怨气和怒气,在别人身上发泄。

洛阳后宫里,动不动地就能够听见,皇后圣通,向宫中下人婢女们,发脾气泄忿的叫喊声。

宫里众人的日子,就变得更加难过起来。皇后圣通的人缘,当然也就越来越差了。

就像当年,刘植说服刘秀娶圣通为妻,对刘秀所说的那样,天子就应该有,三宫六院,诸侯贵族就应该是,妻妾成群。

刘秀虽然专情,不喜欢沉迷于酒色,但也不至于像普通平民百姓那样,就守着一个皇后妻子圣通或是阴丽华一个贵人,过着平淡无奇的平凡日子。

否则,那些妻妾满堂,坐拥三妻四妾的王公贵族,三公大臣,将何以自处呢?

而且,对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来说,需要很多的儿孙,来强根固本,拱卫皇室,只有两个、三个嫔妃,也还不行。

按照汉朝廷历来的礼制规矩,朝廷大臣们,硬是要按照符合君王身份的礼仪礼制,给刘秀他这个大汉皇帝,把妃嫔安排得,整整齐齐,合规合矩的。

但刘秀和历朝历代的君王,有很大不同,不喜欢女色和饮酒,觉得皇帝的妃嫔太多,这真是耽误好人家的女孩子,浪费了有限的美女资源不说,也会增加宫廷和朝廷的负担。

刘秀就尽可能地修改了,汉朝廷的礼仪“礼制”,把后宫妃嫔的等级,从西汉的十五级,压缩到了只有五级: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而且,也只有皇后、贵人两级,才算是,有正式的品级、名位、俸禄,才算是皇帝正儿八经的妻子。

就连有了三儿子刘英的美人许君平,似乎也还不算,刘秀正儿八经的妻子。

这些后宫女子,美人、宫人、采女等妃嫔,数量本来就不多,她们又根本得不到,皇帝的眷顾,但她们也跟着皇后圣通,遭受了池鱼之灾,从此也不得安宁了。

所谓适者生存,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似乎是人,求生的一种本能。

后宫妃嫔们,美人、宫人、采女等心知肚明,都知道皇帝的宠爱,究竟是在哪里。

于是,后宫女子们,美人、宫人、采女等,纷纷视他们怨恨不止的皇后圣通为敌,暗暗使花招、播流言,打击皇后圣通。

就这样,皇后圣通,好过歹过,又耐过了三年左右,非常郁闷烦恼的光景。

但圣通没有预料到,自己太作,已经让自己的夫君刘秀忍无可忍,如今今非昔比,夫君刘秀,再也不愿意像年轻时候那样,经常哄着自己,对自己这个皇后事事迁就忍让了。

11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十月十九日,牢骚满腹,忍无可忍的刘秀,忽然颁布了一份,废后兼立后的诏书,终止了这场,汉皇帝家庭的狂风暴雨。

在诏书中,刘秀引用《诗经》等诗书典籍,公开谴责,自己的妻子,皇后郭圣通,心怀怨恨,心胸狭窄,多次违反宫廷礼教,已经不适宜,担任天下之母,母仪天下了。

皇后郭圣通的第一条罪状,就是作为皇后的妻子郭圣通,不能善待,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女,有虐待孩子的倾向。

皇后郭圣通的第二条罪状,就是作为皇后的妻子郭圣通,没有一个皇后,应该具备的心胸开阔、大度仁慈、相互礼让等优秀品德,与妃嫔们相处不好,弄得后宫的妃嫔看见她,就像鸽子见了老鹰一样,一个个惶恐不安,心惊胆战。

皇后郭圣通的第三条罪状,就是作为皇后的妻子郭圣通,她的品行作风,为人处世,就像当年的吕太后(刘邦妻子)、霍成君(霍光爱女,汉宣帝的妻子)一样,嫉妒成性,暴虐凶残,怎么能够,把子女和后宫,托付给她照顾呢?

正是因为,皇后郭圣通,有了这三条不肯饶恕的罪状,所以必须废黜,圣通的皇后位置,改立贤惠善良的阴贵人,为新皇后。

但刘秀又在诏书里,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家庭人伦悲剧,对皇家和国家来说,都不算什么好事,不需要举行任何仪式,去进行庆祝。

究竟是什么具体的事件,成了刘秀废后事件的导火线,已经无法详细地进行考察,加以知晓。

但显而易见,圣通被贬,与圣通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豪族家庭出生,带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高傲孤僻、自私自利的性格,心胸狭窄、为人处世的不当,缺乏仁慈爱心,不尊重体恤,宫中妃嫔、下人的傲慢放肆的态度,后宫众人的非议和落井下石,是促使刘秀,最终下定决心废后的一些十分重要的起因。

加之贵人阴丽华,所生的那个最小的孩子,临淮公刘衡,在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六月二十九日那一天的突然生病夭折,也让刘秀和丽华的伤心难过,更加强烈。

这一系列不幸的事件,最终促成了刘秀,下定决心废除圣通的皇后之位的决定。

虽然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丽华所生的,那个最小的孩子临淮公刘衡之死,与皇后圣通的谋害有关。

但在心底里,刘秀和丽华,似乎已经将自己挚爱的小儿子刘衡的病死夭折,迁怒到了皇后圣通的身上。

所以,才有刘秀诏书里,鸽子见了老鹰一样的痛彻心扉的比喻,对圣通的严厉谴责。

当然,也很可能,就是夫妻两人的小儿子刘衡之死,这一个哀伤痛苦的事件,让刘秀心里,十分担心,他的孩子未来的命运,害怕前朝的悲剧重演。

刘秀似乎已经预感到,皇后郭圣通,高傲嫉妒,缺乏仁慈爱心的性格,也许最终,会让她像当年的吕后、霍成君一样,冷酷对待,刘秀的妃嫔,以及妃嫔们所生的儿女。

那么,当刘秀一旦,不在人世,他挚爱的妻子贵人丽华及其她的几个可爱的子女,就可能会遭遇到,如同当初戚夫人,赵王如意那样,非常悲惨可怕的命运。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皇后郭圣通对待妃嫔,子女的不良态度,令刘秀不寒而栗,忧心忡忡。

最后,才促使刘秀,最终下定决心,把多年以前犯下的错误,重新更正过来,还自己的接发之妻贵人阴丽华,一个公道,恢复她原配正室的崇高地位。

刘秀同时也深信,他的性格善良慈爱、相濡以沫的患难之妻阴丽华,才是能够,公平与慈善地,对待其他妃嫔,和妃嫔们所生子女的最佳的皇后人选。

12

被废黜的皇后的最终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郭圣通饱读诗书典籍,实际上心里,也非常明白这一点。

当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等大臣,带领一大群人,前来内廷,收缴圣通的皇后印信时,小薄后陈阿娇、霍成君、小许后,一个个前朝皇后,被罢黜打入冷宫以后,凄凉悲惨的影子,在圣通的眼前一一飞过。

此时此刻,圣通的高傲,已经彻底地荡然无存,一下子变得非常悲哀,绝望,只有忧心忡忡、伤心欲绝地想道:

“臣妾被贬,臣妾的孩子们,最后应该怎么办啊?丽华不会趁机,报复臣妾吗?强儿会不会,遭遇大劫吗?”

此时此刻,圣通是那样的恐惧和无助,觉得天,简直都要快塌下来了。

圣通悲哀,害怕,后悔,绝望,到了极点。

13

然而,圣通却想错了。阴丽华并没有对她这个,受到罢黜的皇后,落井下石,虽然的的确确,受到夫君宠爱的阴丽华,完完全全有这个洗雪恩怨情仇的能力。而夫君刘秀,也没有像前朝君王那样,绝情绝义,不留余地。

为了安抚被罢黜的妻子郭圣通,刘秀不久,就正式下诏,宣称废后以后,不会影响,长子刘强的太子地位。

14

汉朝廷文武大臣,实际上也非常了解,刘秀与皇后以及贵人阴丽华、美人许君平等妃嫔之间的关系。

得知废后的非常举措,群臣都不敢出言,劝阻刘秀,生怕因此事,触怒皇帝和新的皇后阴丽华。

只有前洛阳上东城门侯,如今的太子侍讲郅恽(zhìyùn),悄悄向刘秀,呈上亲启密奏,建议刘秀,妥善恰当地安置废后郭圣通,不要让人诟病,留下千古遗憾。

郅恽作为一个臣下,冒着丢官掉命的危险,调停刘秀与新旧皇后、太子刘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的。

因为这样的调停,说不定还会,惹火烧身,最终两面不讨好,犯下丢命灭族的滔天大罪。

既可能因此事,得罪皇帝,更可能得罪后来的皇后阴丽华,以及皇位的继承人。

然而,为人正直的太子侍讲郅恽,却没有考虑那么多。当时,郅恽态度恳切,而又推心置腹地向刘秀上书,进言,劝说刘秀道:

“陛下啊:

臣听说,夫妻之间感情的事情,连作父母亲的,都不可能十分清楚地了解。

何况一个做儿子的,以孝为先,怎么能够干涉和参与,父母之间感情纠葛的事情呢?

基于同样的道理,臣一个做属下的,又怎么能够干涉,皇家的私人感情呢?

有些话,臣本来,是不该说的,也不能说的。

但是,微臣还是诚恳地请求陛下,希望陛下,能够恰当稳妥地处理这些事情,不要做得太绝。

以免天下人,议论纷纷,有伤陛下宽宏大度的英明和皇家的美好名声。”

刘秀听后,深感郅恽的劝说,很近人情,十分在理,于是下旨赞扬郅恽说道:

“爱卿啊:

你说得很对,你最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是一般的俗人,能够与你相比的,令人十分敬佩赞赏。

爱卿应该了解,朕和新任皇后的为人处世。朕与皇后,都深有爱心,不是心胸狭窄,绝情绝义,冷酷无情的人。

朕向你保证,处理这件事情,朕绝对不会,失去应有的分寸,轻视当事人和天下人的反应!请爱卿千万放心!”

有了刘秀的保证,皇后圣通,也得到了不交妥善的安置,没有重蹈前朝被黜皇后的覆辙。

后来,太子侍讲郅恽,意识到太子刘强母后被黜以后的尴尬地位,又借着师傅的特殊身份,劝解太子刘强说道:

“太子殿下啊,你长久地处在,被人疑虑的位置上,微臣私下里,很是为你未来的命运,担惊受怕啊!

对你的父皇来说,太子殿下你坚持坐在太子的位置上,不愿意辞让,让自己的父皇,处在一个十分尴尬为难的位置上,似乎有违孝道。

并且,太子殿下,你一味拖延,不肯辞让,可能还会引起,十分危险的连锁反应。

恐怕这对于,最终保全你自己和你的娘亲的生命与前途,也很不利啊!

再说,自古以来,就有母以子贵的礼仪。

所以,微臣建议太子殿下,你不如从太子的位子上,主动引退让贤,专心回去,奉养你的娘亲,也显得父皇,对你的教育很好,不会让你的父皇,左右为难,不知道何去何从。

微臣私下以为,这是保全太子殿下你自己,顾全孝道的两全其美的好事情。”

刘强聪明,听了太子侍讲郅恽的教诲以后,恍然大悟,就诚恳接受了郅恽的劝说,衷心赞扬郅恽道:

“多谢师傅大人的教诲!弟子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不久,刘强拜托父皇左右的亲信大臣和其他侯王,向父皇表达了,辞让太子的诚意,表示自己,心甘情愿,辞让太子之位,愿意退居,封国藩属的地位。

15

在太子侍讲郅恽等文武大臣的说服和调停下,在刘秀、阴丽华的慈爱、理智的处理下,郭皇后和太子刘强,虽先先后后,被刘秀废黜,但最终,都得到了比较妥善的安置,没有酿成新的人伦悲剧。

后来的情况发展,也充分证明,刘秀当初的判断与处理,是非常明智,非常正确恰当的。妻子阴丽华,的的确确是刘秀当之无愧、富有大爱的妻子,没有辜负刘秀的期许。

就是在刘秀去世,亲生儿子刘庄(刘阳)登基,阴丽华母子当政得意之后,阴丽华也并没有像当初的吕后那样,对自己的情敌,痛下杀手,苛待情敌的孩子,而是宽厚仁慈,十分难能可贵地、一视同仁,对待刘秀所有的孩子。

郭圣通、刘强母子几人,都得到了非常妥善的安置,并没有落到,前朝那些被贬斥的后妃太子,那样悲惨凄凉的结局。

16

为了避免,给自己被黜的妻子圣通,带来一次,以妻为妾,不得不反过来,向新皇后阴丽华朝拜的尴尬和羞辱,刘秀这时已经下旨,把郭圣通所生的二儿子刘辅,封为了中山王。

刘秀再多加了一个郡的封邑,改封被黜的前皇后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并让自己的妻子郭圣通,搬到了她的亲二儿子刘辅的中山封国里,母子一道居住。

刘秀自己都还没死,就没有一点忌讳、没有一点猜忌地,让他的妻子前皇后郭圣通,当了一个“中山王太后”,实在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

也只有心胸开阔,大度宽容,富有博爱等高尚情怀的君王刘秀,才有如此大度宽阔的胸襟。

对前皇后郭圣通,做出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就是变相地表明,刘秀与自己的妻子圣通,已经离了婚,陌如路人。

太子刘强,后来被刘秀下旨,改封为封邑最大的东海王,避免了皇室兄弟之间的积怨和争斗。这对于巩固,新兴的汉朝廷的统治秩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为了不让其他儿子,跟着一道受委屈,不久,刘秀又下旨,提升所有儿子们的爵位,从公爵都恢复为王爵。

刘秀虽然罢黜了妻子郭圣通的皇后位置,但为了抚慰妻子郭圣通,刘秀、刘阳父子,对郭氏家族,还是非常恩遇的。

刘秀不仅增加了郭圣通的亲弟弟郭况的封邑,而且还下旨,封郭圣通的两个堂兄弟,皆为侯爵。这样一来,郭氏家族,也同样拥有了三个侯爵,和阴氏家族的侯爵数量,完全持平了。

后来,为了亲上加亲,安抚自己的妻子圣通,刘秀、阴丽华还做主,把阴丽华所生的亲生女儿淯阳公主,嫁给了郭况的嫡长子郭璜为妻。

几年之后,郭圣通的母亲郭主去世。

刘秀以女婿的身份和礼节,亲自带领,满朝文武百官,去为自己的岳母郭主,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郭氏家族,一时风光无限,恩宠无比。

这些事情的妥善处置,无形之中,在天下官吏百姓,士大夫心中,增强了皇帝刘秀的人格魅力,加强了汉朝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汉朝廷的政局,为开创一个,前所未有、欣欣向荣的新世纪,打好了良好的根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