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皇帝的不满
燕国人虽地处西北,却自视甚高,一贯以“太阳之子”自称,顾名思义,燕人崇敬太阳神,觉得自己的民族就是天底下最优秀的民族。
燕人虽然是以牧民部落不断扩张而立国,可是由于疆域辽阔,也有很多地方适宜耕种,所以在燕国建国之初,就开始刻意的发展农业,毕竟有了强盛的农业,就有了稳固的粮食来源,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而论农业的技术,自然是南边的梁国地区和齐国地区最为先进,因此燕国不断地向南方国家学习,本国的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在强大起来之后,就不断的从南方掠夺人口。
于是也因为人口的流动,南方的律法和礼仪也就传到了燕国,几百年下来,各国的礼法已经很是成熟,虽然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但也有相通之处。
慕容熙身为大燕的贵族,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燕人掌权者的那股优越感,不过由于年纪已经很大,见多识广,所以他并不敢小看别的民族。
最主要的是慕容熙不敢太轻视梁国军队的战力,他虽然觉得燕军骑兵是天下第一,自己的骑兵都是在这广阔的草原上磨砺驰骋了半生的人,而南人大多数连马都不会骑,又缺乏对骑兵作战的认知,两者的水平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但是他觉得梁人既然能够造出那么多巧夺天工的东西,那么肯定也有很多聪明人,他不认为燕国有能力轻轻松松的灭梁。
慕容熙听罢了汇报,也没吭声,依然是眯着眼靠在椅子上,摆摆手,就示意手下的将领退下,这时刚刚汇报情况的将领却没离开,反而小声道:“而今大燕上下的目光都盯在大帅身上,陛下更是日夜期盼我等凯旋,那么下一步我军作何打算?”
说罢,他又立刻补充道:“不是末将要问,而是手下的弟兄们等的着急。”
话音刚落,只见突然有一个人从帐外走了进来,然后也没行礼,直接走到了慕容熙耳边低语了起来。
那个武将听不到来的人具体说了什么,但凭借来人的动作和语速,他觉得估计应该不是什么好消息。果不其然,慕容熙很快就挣开了眼睛,神色中似乎还带的怒气。
慕容熙听罢那人的耳语,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又将双臂伸开,活动了一下筋骨,沉吟了片刻,道:“让各部做好攻城的准备,今天晚上等我军令,就立即攻城!”
这时远处传来了几声吆喝声,估计是外面的骑兵纵马驰骋的声音,燕军的战马都是受过严格的训练的,不用鞭打,骑马的人只需要吆喝几声,战马就可以通过声音判断指令,然后作出指定的动作。
既然主帅已经发话,军令就是问题的答案,那武将也就不好再多问,只好行了一礼道:“诺”然后就退了出去。
慕容熙走到门口,深吸了几口气,此时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阳光晒在人的身上十分的温暖,一丝微风吹过,将他花白的胡子轻轻地拂动。
放眼望去,由于多日未曾出战,加上今天日头正好,许多燕军的士兵都在空地上边晒太阳,边遛马。还有一些人居然围坐一团,跳起舞来,燕国人在声乐上比不过南方诸国,主要是做不出那么复杂精美的乐器。
但是燕人善舞却是天生的,燕人觉得舞蹈是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东西,在开心欢快的时刻,他们就会忍不住载歌载舞。
这一切都被慕容熙看在眼里,看着营中那些年轻的汉子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他忍不住感叹年轻真好,几十年前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无官无职,也无忧无虑。
几十年后自己成为了十几万部队的统帅,燕国武将中资历最老的将军,可是却已经垂垂老矣。
不过慕容熙没有时间伤悲,多愁善感可不是统帅该有的,营中的景象,他都看在眼里,但是表情很是严肃,他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只是他笑不出来而已。
刚刚手下传来消息,说是皇帝和太后已经没有了再继续打下去的决心,只是朝中喊打喊杀的呼声太高,因此不便于出面下旨退兵。
信使传递的消息很是简略,剩下的都要自己意会,慕容熙做燕军的第一把交椅已经很多年了,自从坐上这个位子,他就深感自己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再是敌国,而是来自燕国内部。
过去自己不是最高统帅的时候,将军们还有很多人和自己关系很铁,很是交心,但是自从自己升迁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朋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到的不仅是荣耀,还有上下的提防与猜忌。
慕容熙觉得此时左右为难,上无战心,可下面却是民怨沸腾,个个喊打喊杀,他觉得自己真是心力交瘁。
作为一个燕国将领,其实他也觉得此时不能放弃,如果再坚持几个月,哪怕是一个月,也很可能攻下并州,因为并州已经是一座孤城。
虽然还有一股梁军的援兵在外围骚扰,但是人数太少,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耗到并州军无力守城的时候再出击,那么己方就可以用最少的代价拿下并州。
拿下并州对燕国而言意义重大,并州是梁国西北最大的一座城池,再往南都是一马平川,燕军有并州为根据之地,就可攻可守,随时出兵袭扰梁国的雍州和北方的环州,而且并州盛产小麦,土地辽阔,可以成为燕国的粮仓。
总而言之,得到并州的好处太多了。可是这些好处都是燕国会得到的,慕容熙自己却不一定会有福气去享受到那些好处。
皇帝的暗示已经很明显,就是不想再打下去了。现在这个局面完全是有利于燕军,如果慕容熙坚持继续进攻并州,他觉得至少有九成胜算,但是这样做皇帝也有可能因此对他不满。
不,并不是可能,慕容熙觉得皇帝还很年轻,十八九岁的人完全是个孩子,容易分不清公私,他一定会对自己不满。
被皇帝记恨,下场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