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去南宋相个亲 > 一四回中 按兵不动将军疑心 欲拒还迎公主纠结

一四回中 按兵不动将军疑心 欲拒还迎公主纠结

坐稳了襄樊前线的孟珙实力大增,终于在宋、蒙、金三国混战的前夕,成为各方面势力争取的对象,让他再短短几天之内,就一连收到了两份截然相反的信件。

一方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方面是推心置腹的妹夫,孟珙两方面都不敢忽视,都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他一面让王坚将已经十分稳固的襄樊防线重新整顿一番,他自己则亲自领兵往樊城以北一带巡视。这次北上巡视,除了可以看一看樊城外围防御情况之外,也能顺便打听一下金国和蒙古之间的战况。

北方的局势肉眼可见地变得越来越紧张,为防万一,孟珙并没有过于深入,只走了一天的路程,见没遇到蒙古人,便回头返回樊城去了。因此,孟珙尚未得到王坚的汇报,便同刚刚抵达的柴安风打了个照面。

虽然之前早就有预料,但是柴安风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孟珙偶已然还是十分高兴,又见妹妹孟银屏也来了,就更加欣喜了。

然而柴安风却高兴不起来,张口就问:“小孟将军,我看你襄樊这边剑拔弩张的,是在做什么?”

孟珙回答道:“大官人不会不知道啊!宋蒙两国正在交战,我这边不能不有些准备吧?”

柴安风脸色一沉:“怎么?我的话你没听进去吗?不是让你按兵不动吗?”

这话说得太过强硬了,尤其是面对孟珙这样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旁人听来未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然而柴安风对孟珙有大恩,孟珙不敢出言顶撞,只能带着有些冤枉的口气答道:“大官人的信我收到了,但朝廷那边也有圣旨下来,叫我协助蒙古出兵灭金。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啊!而且之后,朝廷又有严令下来,叫我立即同蒙古联系。我这还是听了大官人的建议之后,这才虚与委蛇没有执行的。大官人,你看我这次出巡,明面上就说起来则是去寻找蒙古人的,实际上却是掩人耳目,为了巩固城防的。”

孟珙是吃公家饭的,也确实不能责怪他,况且这其中

还干碍着孟银屏的面子。

于是柴安风只能循循善诱道:“小孟将军,你在前线带兵,你说现在应该是帮助金国好呢?还是帮助蒙古好?”

孟珙支开了左右闲杂人等,待只留下王坚和柴安风身边的几个亲信之人,这才回答道:“要我看么……现在是蒙古进攻,那显然是蒙古人难对付,金国人好对付。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帮着帮着金国人打蒙古人,最好他们打一个两败俱伤,我们才好从中渔利……”

说完这话,别人尚未搭话,可金国来的岐国公主脸上却是阴晴不定。

柴安风唯恐孟珙再说出什么伤人心的话来,便赶紧介绍道:“这是我的错,这是我的错……小孟将军,这位是金国来的岐国公主”

孟珙听了一愣,这才察觉自己刚才说错了话,赶忙拱手道歉:“公主殿下,末将是个粗人,嘴巴上没个把门的,刚才说错了话,还请见谅。“

岐国公主虽然身份崇高,但眼下这个形势,正应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俗语,她只能坦然地一笑:“这没什么,各为其主嘛。这位将军说的对,我要也是一位宋国的将军,当然也会这样打算的……”

这几天在船上朝夕相处,孟银屏已同岐国公主处得跟姐妹似的,立场多少有些偏移,竟帮着岐国公主说了句话:“哥哥,你现在怎么也这样了?这是分明是蒙古人贪得无厌,既然占了北方那么大一片草原,就连黄河都已经攻陷了,还想着南下灭金,这不是得陇望蜀吗?”

什么叫妇人之仁?这就叫妇人之仁!

其实在金国和蒙古两国的关系当中,蒙古虽然是一匹贪婪的恶狼,可金国也不是什么白莲花。

当年蒙古衰弱而金国强盛的时候,金国人就没少对蒙古人做出断子绝孙的坏事儿。尤其是成吉思汗,对金国有着杀父之仇——其他国家且不必说,反正在成吉思汗眼中,金国是非灭不可的。

所以,刚刚继位的窝阔台汗,也会拿金国开刀,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只要自己灭了金国,他就相当于完成了成吉思汗的遗愿,那他自己屁股底下这个大汗的位置,也就能够牢牢坐稳了。

在场的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的谋士,这其中的恩怨情仇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但是当着岐国公主的面也不能把话说透,说道:“要我来看,孟将军这般处置极为妥当,这样按兵不动,不仅可以看看金国和蒙古谁胜谁负,也能选择最好的介入的时机……大宋朝廷那边,也能交代得过去。”

孟珙点点头:“是啊,除此之外也别无办法了……”

随着孟珙的这一声叹息,众人全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良久,孟珙又道:“好了,诸位远道而来,恐怕也有劳累了吧?就请诸位回去用餐休息,我已安排好了上房,有不舒服处尽管跟我说,不必客气。对了,军中都是男子,岐国公主有不方便处,银屏你就帮忙照顾一下,可好?”

孟银屏没有理由拒绝,便同岐国公主退下了。

柴安风和耶律楚材也想走,却被孟珙叫住:“两位,方才当着妹妹和岐国公主的面,有些话不好说……我还有些疑惑,想要求教两位……”

看着孟珙一脸严肃的表情,柴安风和耶律楚材立即停下了脚步:不敢说请教,互相抛开成见、放下包袱地坦诚一番,也是极有好处,极有必要的。

孟珙却也没有立即说话,从中军大帐的柜子里取出一张地图摊在地上,这才说出了自己心中真正的苦衷。

原来数日之前孟珙先接到的,果然就是杨妙真送来的那封柴安风写给他的亲笔信。当看到柴安风叫孟珙按兵不动的时候,孟珙心里还有些怀疑——金蒙两国大战,不正是大宋火中取栗的大好时机吗?这个时候只选择隔岸观火,那岂不是坐失良机吗?行动这样木讷迟缓、犹豫不决,那也不是柴安风的一贯作风啊!

随后孟总就接到了皇帝的圣旨,要他立即做好同蒙古联合灭金的准备。这才对嘛!宋金两国本来就是血海深仇,孟家也是世代同金

国交战,有多少愁、有多少恨,已经罄竹难书了——根本就说不清楚——不趁着这个机会,狠狠捅经过一道,又更待何时?

因此,在一开始,孟珙在柴安风和朝廷之间,是选择了朝廷的,也已下达命令,让麾下忠顺军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好出兵准备。

然而一个消息的传来,却让孟珙产生了动摇。

原来是他从上游四川那边得到消息,说是蒙古四王子拖雷,忽然率领万余蒙古轻骑,从陕甘一带直接南下,突然袭击大宋,迅速攻破了川陕防线。深入四川腹地的拖雷却不恋战,直接往沿着长江东行,看意图似乎是往襄樊而来。并且在行动的过程中,托雷一连洗劫了好几座城池,将这几座位于天府之国的富裕城池,掠夺了个十室九空!

这样的行为,是盟友之所为吗?而且听说,这位领军的拖雷王子,就已经是成吉思汗几个儿子里最仁慈、最温和的了,要是换了别人……

孟珙犯了嘀咕,难不成,托雷是假借伐金的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来攻打襄樊的吗?

他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

否则,要是按照孟珙的作战风格,这时候一定会主动出兵,设置稳固防线,并会同四川方向的追兵,来一个左右夹击,将拖雷这些长途跋涉的轻骑兵,包围起来,夹在四川重庆的崇山峻岭之中,然后再围而歼之!

然而现实就不能让他这么做!

皇帝的圣旨,就刚刚送到自己的手里,要自己联合蒙古一同攻打金国,要是这时候自己出兵攻击孤军深入的拖雷,那不是与朝廷的意志相谋立背了吗?

这时候孟珙才刚刚意识到,柴安风“按兵不动”这四个字的用意……

然而按兵不动,那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任何静止的状态都持续不了多久的,接下去应该怎么办?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于是摆在孟珙面前的,就只剩下两条路了。

第一条路,那就是按照圣旨的要求,帮助蒙古攻打金国。

蒙古这边的托雷,之前在同完颜陈和尚的战

斗之中败下阵来,如今看来只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他的目标并不是击败金军,甚至不是拿下金国的陕甘等地,而是为了从陕甘出发、途径四川重庆、然后再进入襄樊地区。至于是顺势夺取襄樊作为前进基地,还是只是借道襄樊北上攻打金国的后背,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如果这个作战得以成功,那不论大宋是不是出兵,金国都已经是危在旦夕了。基于这个情况,宋国应该果断出兵去分一杯羹,而且根据朝廷提供的消息,朝廷已经跟蒙古人谈妥了——只要大宋出兵助战,那消灭金国之后,樊城以北、开封以南的广大地区,全都归大宋国所有!

这个报价不可谓不慷慨了,

“可是给了你那么多的土地,你就能守得住吗?”孟珙丝毫不顾体面,趴在地上指着地图上那一大片空白,说道,“两位,请看襄樊到开封之间,都是开阔的平原地区,根本就是无险可守。如果要分兵把守各个城池,那万一蒙古翻了脸,这些守军就会被分割包围,并被逐一吃掉。而如果不派兵守护,那别说是蒙古人了,就是金国那些残兵败卒的骚扰,都能让朝廷焦头烂额!”

“嗯!”耶律楚材点点头,“如此广大的一片区域,没有二三十万大军是绝对不可能守住的。而且就算这里是大宋故土,可经过金国百余年的经营早已是人心思变了。大宋想要收拾人心,没有十余年的功夫是不行的。而其间不免减免赋税、迁移人口,当中牵涉到多少政务,更是谁也说不清的!”

“耶律先生果然大才。”孟珙夸赞了一句。

柴安风也若有所思道:“是啊!所以我说嘛,别看蒙古人,许诺得真真儿的,但就是把这么一大块肥肉端到你的面前,你也吞不下去,搞不好卡在脖子里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反而把自己噎死了……”

这条路不仅走不通,而且还像是一条通往陷阱的邪路,那剩下的一条路就变得可靠多了。

那就是联合金国一起对抗蒙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