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回下 金帝劝降设暗谋 蒙汗得意已忘形
大家都各怀鬼胎,那干脆还是等到天亮,敞开天窗说亮话的比较好。耶律楚材这般安排,可谓是天衣无缝了。
“耶律先生真可谓是奇才,也难怪当年成吉思汗是这么看重他的,只可惜就这么一位人才,怎么竟跟了柴安风这么个家伙了,真是令人惋惜。要是能跟在我的身边……”窝阔台心中暗揣。
对于金国何时开城投降,窝阔台的意见并不是很大,关键是怎样的投降法?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当然是要出城来降的,降表之类的官僚主义文章还是要做做的,但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一个大问题。具体到措辞、称呼、礼仪,以及投降后的安排,都是大有讲究的。这既是胜利者实现完全胜利的手段、程序和象征,也是失败者,维持败者最后尊严的机会唯一机会,自然是要好好撕扯一番的。
然而现在天色已晚,再反复出入开封城同金国商量这件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耶律楚材提出了这样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明天并非金国的正式投降,只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出城来商议投降事宜,投降的细节如何办理,明日自然可以跟完颜守绪当面商讨,这样面对面说话,总比柴安风和耶律楚材居中联络的比较好。
这样的方案,金国那边也不会不同意的。
开城投降到底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晚一天是一天。况且对于一个即将破落的皇室而言,一天的时间是极其宝贵的,足够他们藏匿珍宝、转移人口了。这些珍宝,对于落魄之人而言是确保下半辈子锦衣玉食的保障,可对于心怀天下的窝阔台而言却都只是一些俯首可得的廉价品。
于是,窝阔台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这件事情我就听了耶律先生吧。明天就先见一见金国皇帝,看看他的态度是否恭敬、是否诚恳。要是稍有不敬,本汗会亲自敲打指点他的。”
窝阔台意气风发,又说了几句便让诸将回去休息。
这一夜,过得既漫
长又短暂。
短暂,是因为柴安风从窝阔台的中军大帐里退出来时,都已经是半夜时分了,再等收拢军队,在托雷的营盘旁边扎营落砦,都快是二更十分了,距离天亮也就两三个时辰而已。
漫长,是因为金国和蒙古之间交锋的一个重大转折即将到来,而这个转折又会对宋国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柴安风自己则处在这个漩涡之中,甚至可以说这个旋涡就是柴安风自己搅起来的!
作为核心当事人之一的柴安风,这一晚上辗转反侧、寤寐难眠,几乎是数着自己的心跳,才挨过去的……
柴安风夜不能寐,其余将士也都是枕戈待旦。只待天刚朦朦亮,他们便已起床,在营外列队操练。
柴安风昨晚没有睡下,便也出来观看,就连托雷也在几个随从的护卫下,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出来观摩。两人各怀心思,眼睛只注视着面前五百精兵的队列,却都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还是托雷打破了沉默:“柴大官人,都说你的亲兵护卫极为精锐,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只是不知这数百人当年在襄樊,是怎样抵挡住完颜合达上万人的攻击的?”
靠的是事先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第一时间登录上岸又迅速修建好了工事,然后凭借着火枪、地雷等新式兵器的威力,最后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再加上红袄军的助攻,这才勉强抵挡住了对手的进攻。并且这一战打下来,柴安风自己的战斗力也已到了极限,已经不堪再战了。
这就是当年襄樊一战的秘密。
不过这样的秘密是不能告诉托雷的,更不能在他面前演示火枪、地雷等兵器的用法和威力。要知道,就算是在名将如云的蒙古,托雷都能算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卓越将领,像他这样的军事奇才,只要有一丁点蛛丝马迹,他就能推演出对手的作战方式和作战能力,从而想出克敌制胜的方法。
在柴安风心里,自己和蒙古迟早会有一场大战、一场决战、一场决定
命运的死战,这个时候怎么能把底露出来呢?
于是柴安风就说了个谎:“这哪能呢?我这五百人也都是父母生的,也都是靠五谷杂粮长大的,能对付得了几万人马吗?其实当时对面领军的确实是完颜合达,只不过他手下只有两三千人马,并且孟珙已经在袭击完颜合达的后背了,他就根本没有用全力来攻击我。所以我才侥幸扛住了他们的进攻,不过这一战打下来我也是筋疲力尽,根本就没有余力反击。”
这番说辞骗骗别人还行,又怎么可能骗得了拖雷这样的行家里手呢?
你柴安风是什么人?是比水晶猴子还精的人,要是没有一定的把握,敢带几百人就横渡大河硬抗对手的主力吗?
完颜合达就算不是名将,而只是一个平庸的将领,又怎么可能放着数万主力交锋的主战场不顾,亲自只率一支偏师,就来对付你柴安风?傻了吗?
“哦?是吗?”拖雷怀疑地问道。
拖雷正要往下细问,却见一命斥候纵马飞奔而来,禀报道:“开封城内射出信箭,请拖雷王子查阅!”说着,便将一支箭头上绑了黄色纸条的箭矢双手捧着递给了拖雷。
这可非同小可,拖雷立即抢过箭矢,扯下纸条,背过柴安风,展开阅读起来。
这张纸条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的亲笔,上面所写的都是汉字:说是完颜守绪定于今日辰时出城投降,为表诚意,出城之时完颜守绪只带数名护卫随从,请蒙军不要袭击并排人将金国皇帝引入蒙军大营,不可无礼。
这张字条只有区区十几个字,拖雷却看了无数遍,终于长舒一口气,再将纸条重新卷起时,却见字条北面赫然写了一行小字——呈拖雷王子亲启——也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的亲笔。
怪不得那个斥候骑兵,会将这支信箭直接送到自己这里来了。
拖雷心头一沉:且不论金国投降有几分诚意,心机倒是极深的,开城投降这样重要的事情,应当是直接向蒙古大汗通
报的,怎么能送到我这里来?难不成是想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吗?
要是平常时候,这样的粗浅的鬼蜮手段,在窝阔台面前自然起不到半点效果。但是就在昨天,托雷刚刚跟窝阔台就招降金国的事情当众吵了一架,现在兄弟情分上有了间隙,正是一个使反间计的好机会!
不过使这条计策的时机也太精准了吧!
于是托雷瞟了一眼柴安风:“柴大官人,我和兄长意见不合之事,莫非是你告诉金国皇帝的?”
柴安风挠挠头,装出无辜的表情:“是我说的,是我说的。但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是想告诉金国人蒙古内部也不是一门心思只等着你投降的,主张强行攻灭金国的人还是不少的,想要投降也是要看时机的。别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所以才把拖雷王子和大汗的争论稍微透露一点消息给他,没想到完颜守绪这厮脑子倒还清楚,居然想拿这个东西来做文章……这算是他在垂死挣扎吧?”
柴安风这个解释还算合理,拖雷并有没有继续追问,便又叫起耶律楚材,带着书信立即赴蒙古大汗的中军大帐通报情况。
窝阔台昨晚也是一夜未睡,听是托雷、柴安风和耶律楚材一清早就来求见,知道这三人必然是有极其重大的事情跟自己汇报商量,不出意外就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投降的事情了。
于是窝阔台连将这几人迎进大帐的时间都不愿意等,直接亲自迎来了出去。
见到箭上的书信后,窝阔台顿时大喜:“好,完颜守绪这样做还算识时务,他便是诚心来降,那我们也应当表示诚意,不如由我亲自去迎接。”
拖雷又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样不妥。大汗身份尊贵,岂可轻动?不如我替大汗先走一趟,引完颜守绪来拜见大汗也是可以的,大汗只要稳坐中军帐就行了。”
窝阔台并没有立即答应,忽然眼角瞥到字条后面那一行“呈拖雷王子亲启”的小字,顿时觉得格外刺眼:“哦?金国
皇帝是向蒙古大汗投降,我不出去纳降,还轮得到谁?是你吗?难不成你和完颜守绪早就商量好了?”
话中又牵扯到了柴安风。
只是窝阔台、拖雷的对话用的又是蒙古语,柴安风插不上话。
可耶律楚材却是听得懂的,赶忙劝说了几句,又提议道:“一开始就由蒙古大汗迎接,似乎有些显得急不可待了一些,大汗征讨金国成功,自然应当是从容不迫的,不应主动出迎。当年西域各国来降,成吉思汗也是这样处理。”
经过耶律楚材这么一提醒,窝阔台也觉得一开始就有自己亲自出面,也确实有些不太合适,但他也害怕托雷起了二心跟完颜守绪有所密谋。于是窝阔台掂量了一番之后,还是让托雷跟自己一道,连同柴安风和耶律楚材,在蒙古中军大帐内等候,迎接完颜守绪的事情则另派使者前去。
窝阔台毕竟是蒙古大汗,虽然威望比不上一句顶一百句的成吉思汗,但有一句算一句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众人只好按照他的吩咐,在中军大帐之内等候。而蒙古领军的诸位将领、宗王也听到消息,纷纷前来中军大帐拜见站班,想要用自己的眼睛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的降临。
辰时须臾便到,前方果然传来消息,金国开封城中门打开了一条缝隙,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只带四名随从在门外等候,如何行动还请大汗窝阔台指示。
“嗯!”窝阔台抬头扫视了一下帐内的武将,点头道,“完颜守绪还算晓事,果然不敢食言。”
说罢,窝阔台便指派帐中一名亲信武将,率领一百怯薛骑兵,前往迎接完颜守绪,要将金国这几人直接带入大账之内,不得有片刻延误。
这样大的事情,出去办事之人自然打起了一万分的谨慎小心,不敢出什么乱子,更不敢节外生枝,片刻工夫便已去而复返,在大帐之外高声禀告:“回蒙古大汗,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在帐外等候请求觐见!”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