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去南宋相个亲 > 一一二回中 克开封大汗收兵 返襄樊主角回家

一一二回中 克开封大汗收兵 返襄樊主角回家

只见窝阔台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柴安风,终于还是叹了口气拨转马头,便自顾自向北往蒙古大营而去了。

他挥下那两百人马都是自己最最信得过的亲兵卫队,他们见大汗走了,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再留在这里,便也跟着拨转马头,仿佛一阵旋风似的离开了。

柴安风看着蒙古骑兵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一想到自己或许真的已经从这场撕裂天下的大漩涡当中脱身而去,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仿佛做梦一般呓语着问耶律楚材:“耶律学生,弄成这样,分化蒙古、削弱金国的目的,就这么达到了吗?”

耶律楚材点点头:“是啊!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有这样的成效,纵观史册,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吧,单凭这一点台兄就足以青史留名了,昔日诸葛武侯、太公吕尚都未必能有这般功绩呢!”

听了这话柴安风黯然失笑,心想要是过个几百年,说不定教科书上会出现了一篇课文,题目是诸如《柴安风退蒙古》之类的,还要中学生、小学生全文背诵,不知自己是留名青史呢,还是会遗臭万年……

胡思乱想了一阵,柴安风长出了一口气:“好了,那我们就走吧!可以回宋国了,我都有些想家了……”

耶律楚材含笑着摇摇头:“那倒也不用那么着急,柴兄若是嫌走得太急,倒是可以在此处休息一晚的。”

一旁的孟银屏听懂了耶律楚材的意思:“耶律先生,窝阔台说是走了可万一他去而复返,那在此处留宿岂不危险?”

耶律楚材道:“窝阔台还不是言而无信之人,他既然走了,就断然没有回头的理由。”

耶律楚材自从跟了柴安风以后,一向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计无不中的,柴安风也没有理由去怀疑他,可是留宿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也有些太大胆了一些。

正在矛盾的思考过程当中,柴安风手下的孙家康忽然快步走来,用紧张的口气在柴安风耳边说道:“柴大官人,刚才我似乎看到蒙古人的队中有个熟人……”

“熟人?什么熟人?你不是在湖广那边种田出身的吗?怎么在蒙古这里有熟人?”柴安风懒懒散散地回答。

孙家康赶忙分辩:“大官人,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说的熟人你也知道他是谁。就是……就是浦家那个弟弟

叫浦受更的……”

“什么?蒲寿庚也在蒙古人里面?你别是眼花了吧!”

孙家康忙道:“没有,我看得清清楚楚,就是浦受更,应该不会错的……”

孙家康可是个神枪手,眼神当然好,他既然信誓旦旦地说没有看错,那大抵也是不会有错的。可问题在于,浦受更这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蒙古人的队伍里面?而且还跟着窝阔台一同出来面见自己呢?难不成是浦受更没饭吃了,所以就跑到窝阔台麾下当兵吃军饷吗?

这显然也不可能啊!窝阔台手下的卫队,那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就浦受更这么个小身板,弱不禁风的样子,就是白送给窝阔台,窝阔台也不会要啊!

柴安风还在思索孙家康的话,这边耶律楚材却是眼色一凶,呵斥道:“孙家康,你既然看到了浦受更,为什么刚才不早说?”

孙家康也有点冤枉:“回耶律先生,刚才你和柴大官人正同蒙古大汗说话,哪有我插嘴的份啊?”

这话说的没错。

几个大佬正在谈事情,一个小弟胡乱插嘴,那就是不给大佬面子,这个小弟说不定还得,挨枪子、吃勺子作为惩罚。黑帮片里都是这么演的,这倒也怪不得孙家康。

“算了算了,下次遇到这种事情你早点说不行吗?也没个眼力见。”柴安风算是原谅的孙家康。

然而耶律楚材还在不依不挠:“什么事情不能插嘴,这事能不插嘴吗?你不知道浦受更这人是个什么人?之前从宋提刑已经分析到这儿了,都说他手下那个高丽护卫有极大的杀人嫌疑,你怎么能就这样放过了他呢?”

耶律楚材虽然长了一副五大三粗的武人模样,但却一直是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读书人,从来就没在别人面前这样愤怒过,吓得孙家康把脑袋一缩,好像一只挨了揍的、受了惊的乌龟一样不敢说半句话。

“那不如现在就去把浦受更追回来!”柴安风提议道。

听了这话,缩着脑袋的孙家康,立即把头一伸:“好啊,那我就出马把浦受更追回来,就算追不回,那我一枪打过去也能打他个脑袋开花,像这样的恶贼打死了算了!”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看样子,浦受更已是窝阔台帐前的贵客了,想要捉他,谈何容易?想要杀他,也并不轻松。并且这样会

彻底激怒窝阔台,实在是弊大于利。”

“那总不能就这样把他放了吧?”孟银屏插了句话,毕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里的人里最想查个水落石出的,就是孟银屏了。

“没事的,二夫人还请放心,既然已经知道浦受更的行踪了,要捉他就不会困难,只要他没有隐姓埋名,那不出多久,总归会是二夫人和柴兄的掌中之物!任凭两位揉捏!”

浦受更这人,在窝阔台、史弥远跟前,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放到别处,他也好歹是泉州市舶司的继承人,也是一名响当当的人物。像他这样的人,想要完全隐匿行踪是不可能的——放到后世的说法流行,那就是除非那人社会性死亡了,否则总有暴露行踪哪一天!

“哼,只要此人露头,我有的是办法捉住他弄死他!到时候他肚子里有哪些坏水?老子不仅能让他说出来,还能让他唱出来,不行老子就亲手把他挤出来!”

柴安风现在还真有底气说这几句话——他现在可是个黑白通吃的人,在宋、蒙、金三国,在庙堂、民间那都有颇大的实力和人脉,想要拿住一个浦受更,问题不是太大。

目送窝阔台和浦受更离开的柴安风,毕竟不能安心在原地扎营休息,而是立即命令手下五百亲兵护卫还是继续赶路,往南方向宋国的方向行动。然而现在天色将晚,柴安风又不愿意兼程连夜赶路,于是便让孟银屏在距离开封以南五十里的一座山丘下扎下了营盘。

自从柴安风深入金国境内,同托雷和窝阔台见面,又入开封城劝降金国皇帝完颜守绪,之后目睹完颜承麟刺杀窝阔台,然后就是窝阔台和托雷兄弟反目成仇,最后托雷几乎被奸人毒杀。

这一大堆事情极为密集地发生在几乎只有五天的时间之内,而就是这短短的不到五天时间,发生了的这一幕幕事件,已经足够让天下大局发生极其剧烈的变化,足够改变原有历史的走向!

柴安风穿越到南宋之后,也算是见过些世面,经历过些风波了。

可这般连续而又剧烈的变化,依旧刺激着柴安风日益坚韧的神经和大脑,让他虽然极为劳累,却依旧没法安然入眠,辗转反侧到了半夜,还是披衣而起,慢慢踱步来到营帐之内。

不同于蒙古大营的松散灵活,

孟银屏这个见惯了父兄孟宗政、孟珙严整的治军风格的女将军,将一座不大的营盘设立得又是稳固又是紧凑,每个帐篷、每支小队之间都是互有支援、互为犄角。

在这么个严密的营盘里走了两圈,柴安风跳动不安的心脏也终于平静下来了,望着黑黢黢的小山、黑黢黢的平原、黑黢黢的天空,柴安风似有无数的话想要一吐为快,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归结于一句粗话:“唉!我艹!”

古时候应该是没有这句骂人话的,因此耶律楚材把柴安风的这句粗话听成了“我走”。

于是他远远走来,笑着问道:“柴兄是在担忧我等何去何从吗?”

这段时间发生的这一大堆事情,反而让耶律楚材提出的这个问题变得简单了,柴安风想也不想就回答:“没有什么好考虑的,也没有什么好烦恼的。反正临安是肯定回不去了,那就只有回青龙镇了。”

“嗯,那回青龙镇之后,柴兄还有什么打算?”耶律楚材追问道。

这倒是个好问题,可以让柴安风好好想想了。

可他又想不出别的什么门道来,只能有气无力地回答:“还能怎么办?不过依旧经营崇义号的生意罢了。不过眼下天下大变在即,兴许我真应该像姐姐说的那样,在青龙镇外修建一圈城墙。而且要么不修,要修就要修得又高又厚又结实,还要多多存储粮草、弹药。估计等到两三年后再有外敌缓过劲来攻击青龙镇,我们也有足够的资本坚守个三五年的。”

“哈哈哈!”耶律楚材笑着说道,“柴兄不是向来最反对修筑城墙的吗?怎么现在自己却又想到这一茬了呢?”

柴安风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我听说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后建立了不世功业。还有一位伟人说过要‘广积粮、深挖洞、不称霸’,最终造就了堂皇盛世,我看他们说的还有点道理的嘛!”

这两个伟人的身份,柴安风心里是清清楚楚的,可耶律楚材就不可能知道了,不过他却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可以进行分析,顿了一顿道:“想必是这两位,是在积攒了广大的地盘之后,才有底气这样韬光养晦的。柴兄现在所依赖的,不过是一间商号、一座小城和一个港口而已。说句难

听话,没有战事的时候还能经营得红红火火,可一旦有个什么纷争,又能支持多久呢?别的不说,就拿最弱的大宋国来说,要是他们铁了心,要全力攻打柴兄,柴兄能赢一次、赢两次、赢一百次,但只要输了一次变是灭顶之灾,不是吗?”

耶律楚材这话还真有几分醍醐灌顶之效!

说得柴安风一个劲地点头——还真是这个道理,青龙镇巴掌大的一个地方,要把它团团围起来,满打满算也不过只需要两三万人马就绰绰有余了。而崇义号工坊最怕的,就是遇到天灾人祸、烽火战乱了,一旦打起仗来,所有的商路统统会中断——原料运不进来、商品运不出去,钱也赚不到了,更何况还有许多粮食眼下也主要依靠进口。算来算去,也只有青龙港最有用了,至少青龙港里有船冲着大海,实在不行那只能乘着海船一走了之,到大海上去寻找新的机遇了……

“那怎么办?还请耶律先生教我。”柴安风说道。

上面一番话显然是耶律楚材酝酿已久了的,他当然已经想好了计划。

计划并不复杂,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那就是到山东去开辟自己的势力。

那为什么是山东呢?

因为简单。

那为什么又说山东简单呢?

因为山东眼下金国完颜守绪、蒙古察合台、红袄军的杨安儿,三股势力绞杀成一团,三者之间虽然实力对比有高下强弱之分,但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一口吞掉另外两方。

所以柴安风如果现在介入其间,那是一个再好也没有的机会。只要运作得当,上限是可以一口气拿下整个山东,成为割据一方的独立诸侯。下限也可以周旋于三方之间左右逢源,成为局势的幕后主宰人。

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柴安风跳出青龙镇的束缚,真正做到龙出于渊、飞龙上天!

并且山东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山东临海,只要占据山东靠近东海的一片地方,就可以通过海路,同柴安风经营已久的青龙镇紧密联系起来。

耶律楚材曾经有心无心地向拜占庭公主索菲亚打听过——从山东到青龙镇,如果如果一帆风顺的话,三天左右时间就可以抵达了,如果不顺风需要逆风而行的话,最多也不过七天时间。这样的速度足够快了,比起路上的行动有时候都要快得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