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六回下 侵略如火速败敌军 以山为凭修建城池
解决了人手问题,那就是原材料的问题了。
中国古代砖石结构的城墙,并非完全用砖石筑造,而是在预定应当修建城墙的地方,先修建两道平行的砖石墙,再在两墙之中填充并夯实土壤。这样就能用十分低廉的成本,建造起质量足够可靠的城墙了。
夯土那是现成的,只要就地挖掘就可以了。柴安风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将从泥地上挖掘出的粘土灌上水,再和沙滩里挖出的黄沙混合起来,晒干以后使用就成了混凝土的雏形。在填实夯土的过程中,再插上极具弹性的长竹片,那就成了乞丐版的钢筋混凝土,性能要远远超过,只用泥土或者黄沙,填塞的城墙。
夯土解决了,砖石就变得有些难办了。
要是以岩石为主题造城,那石料似乎也是现成的,把岚山刨空了、挖平了,也就完事了。
虽然挖平一座大山,工程量未免有些浩大,但是好在柴安风手里拥有炸药这样伟大的工具,开山破石一下就变得异常简单起来。
但是索菲亚公主就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在这里挖山,铸成那不是在犯傻吗?”
按照她的意见,这边的地势地形是两座岚山山峰之间,相隔只有两千多步,只要用城墙将两座岚山前后连接起来,再利用山体本身的宽度,连筑两道城墙,那不就成了一座极好的城池吗?
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山体本身的强度,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地修建城池,并且能够完全,消除对手,从山体的方向攻击的可能性。毕竟兵力再强的军队,那也不可能直接挖空一座大山吧?就算有这样的实力,那工程也是旷日持久,又怎么可能在敌军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这样的壮举呢?
听了索菲亚的建
议,孟银屏也禁不住拍手称好:“利用山体建城,那可真是个极妙的主意。我们还能在山顶上设立哨所,就能居高临下的观察敌军的行动了,敌军的一举一动就尽在掌握!”
“何止是哨所,还要造几座炮台!在那么高的山顶上打,射程也就更远了,远远地就能把敌军打个稀巴烂!”柴安风兴奋地说道。
“炮台?炮台是什么东西?”孟银屏和索菲亚都发出了疑惑。
柴安风这才意识到他提出来的概念,又超脱了历史的进程:“毕竟这年头,连火枪都算是个稀罕玩意儿,别说是更大一号火枪的火炮了。但是对于柴安风这个想在南宋时期闯出一番名头的人来说,火炮那是必然是要发展的。只不过现在他手里缺少优质的铁矿石,也缺少必要的冶炼铸造技术,还缺少足够的研究时间,暂时还不具备发展火炮的能力。
但是就算暂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远景设想还是有的嘛!这也间接说明了在岚山之地利用山势建城,这个打算本身就是颇具潜力和前瞻性的。
于是说干就干,确定了大致建设方案之后,柴安风便让孙家康和索菲亚一道,主持建城事宜。
孙家康这人在柴安风那么多手下里算是个特殊的人物。
这家伙虽然是个破产的农民出身,但脑子却灵活的很,而且还喜欢钻研事情——最新锐的武器就好比火枪之类的,他都是第一个学会并且用的最好的。他这种各方面都懂一点的优势,让他成了一个颇有几分独当一面能力的优秀人物,比起只知道一味猛干死打的黄有功,不知强到哪里去。虽然比起单纯的冲锋陷阵来,孙家康毕竟还是要差上黄有功一些。
因此让在包括铸成方面都有几分心得的
孙家康,会同索菲亚公主一起工作,就相当于将岚山城的建造工程同时采用了东西方两种工艺和手法,从形式上来看就比就和传统的中国古代城池大有不同。
尤其是工程的主体——即前后两道连接岚山的城墙,就并非像中国传统那样修得笔直挺拔,而是修建得弯弯曲曲,还有几处“无缘无故”地向外延伸出一段实心城墙,看上去颇有几分浪费材料的嫌疑。
一开始孙家康看了还有一些不理解,便去询问索菲亚公主这样设计的意义。
老师讲,作为欧洲顶级贵族的索菲亚,还有些看不起孙家康这个底层劳动人民,奈何孙家康是个执着的人,不停地问不停地问,终于让索菲亚有些不耐烦了,便同他来了一次简单的图上城市攻防演练。
这次操演让孙家康彻底明白了这种设计的用意,弯曲凹凸的城墙,在守城时候更能发挥城墙上远程火力的作用。特别是几段突出的实心城墙,更是作为据点堡垒一般的存在,能够将成千上万的攻城大军的分割开来,让他们难以形成合力。
而就算敌军攻陷了这几段城墙,那也根本就无所谓。这些凸出的墙体本来就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放弃也就放弃了,而且城墙出入口都被做得十分狭窄,攻上城墙的敌军根本就无法迅速通过这几段城墙,大量向城内输送兵力,反倒成了自己的累赘。
这般中西合璧的造城技术的确十分先进,工程只进行了一个开头,就让当事人之一的索菲亚都禁不住感慨:“都说七座山丘的罗马是永恒之城,岚山城也依赖两座山丘修建,那也一定会是一座难攻不落的坚城!”
修建好了的岚山城,大概率是一座能够让敌军望而兴叹的坚固城市,
可修建到一半的就不太好说了。并且还真有人趁着这个机会过来找茬——不是别人,正是蒙古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
听到察合台率大军赶来的消息,柴安风当时就被吓得不轻:“察合台这厮的行动好快啊!我在岚山城外才垒了几块砖头?他就已经来了!”
“兵贵神速嘛!蒙古人作战一向是来去如风的。察合台王子,更是以行动迅速著称,柴兄修城也有十来天了,这点时间,他说不定都是从数百里外地赶来的呢!”耶律楚材说道。
“那来了总是要应付的吧?”
“是啊,总是要应付的。”耶律楚材点头道,“不过还是要先礼后兵,先同察合台见上一面,最好说明利害关系,大概就能让他主动退兵了。”
如今蒙古的形势,大汗窝阔台和自己的四弟拖雷已然撕破了脸皮,一场大的纷争乃至于内战或许都已经不可避免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掌握实际兵力的察合台,在他们两兄弟之间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察合台站在谁的一边,谁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或者察合台如果有这样的心机和机会的话,甚至可以待他的两个弟弟各自打到两败俱伤之后,再出来从容收拾残局,那大汗之位就会变成了他察合台的了。
当然这其中的前提就是,他和他依旧是哪个保留有巨大军事实力的察合台,万一他在别的场合,损失了实力,那也就丧失了在窝阔台和托雷面前的发言权。
这对于察合台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或许能从这方面向察合台分析一下其中的得失,从而劝服察合台立刻撤退。
察合台为人心高气傲,别人的建议他未必肯听,不过好在现在有耶律楚材这个面子大的。
让耶律楚材出面,说不定察合台还能听一听这几个人的意见……
于是事不宜迟,柴安风便派了手下一个办事牢靠的亲信前去通知察合台,就是说自己和耶律楚材要找他有要事商量。
察合台倒也还算讲道理,不管他最终会不会接受柴安风的主张,但至少见一见的面子他还是非给不可的。因此众人便约在岚山城北五里外的一片空地上,约好了双方只能各自出动三人参加这次会见,以免任何一方图谋不轨,趁机下手行刺。
察合台虽然粗鲁,但十分守信用,果然如约只来了三个人赴约——其中一人是他自己,一人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一看就是个武艺高强的蒙古武士,应当算是他的护卫;还有一人则文质彬彬,一副汉人书生打扮,大约是他的师爷和参谋。
一主一文一武,这是一个经典配置。
柴安风这边也是一样,来了三个人,分别是他自己,耶律楚材和作为保镖的苏南雁,也同样是一主一文一武的配置。
不过柴安风的配置,相对于察合台这边算是高配了。柴安风和察合台的对比先不去评论,文的方面,耶律楚材显然是要比对面那边高出不少的,事实上察合台的那个谋士就是耶律楚材一手提拔起来的。至于武的方面,相信苏南雁不会比察合台手边那个蒙古武士差劲,特别是当年在金国皇帝完颜守绪面前,苏南雁曾经毫不留情地教训过一次察合台,让这位自诩蒙古摔跤功夫颇为擅长的成吉思汗的二儿子丢尽了颜面。
因此一看到苏南雁的脸,察合台首先就有些挂不住面子了,气势一下子衰弱了不少,当着柴安风的面先行了个礼,又十分客气地对耶律楚材说道:“原来是耶律先生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