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去南宋相个亲 > 一一七回下 失利退上岚山坡 死战逼走察合台

一一七回下 失利退上岚山坡 死战逼走察合台

可是蒙古军队的战斗力给柴安风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以致让他看来,这种打伏击、包饺子稳赚不赔的战斗,都似乎有些不太保险。于是柴安风采取了更加稳妥可靠的方案——先把这支进城的先头部队赶出去再说!

于是火枪齐鸣,岚山上柴安风队伍手中的枪械,一下子发出了疾风骤雨般的子弹,向山下蒙古人队伍打去。

谁知这时的蒙军已经改变了策略,不再是待在山下不动窝,而是突然丢下胯下的战马,手持盾牌尖刀,居然上山过来攻打柴安风。

这下柴安风看不懂了。

蒙古人的优势其一在于人轻马快,其二便是善于骑射。要是没着这两条的优势,那身材矮小的蒙古人,同其他军队之间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柴安风实在是想不通察合台为何放弃自己的优势,却这样来强行攻山,莫非是他昏了头了吗?

柴安风没有猜错,察合台就是昏了头了!

连续的失败,让他气火攻心,早已顾不得使用什么战略战术了,挥动大军就是强行攻击,已然顾不得战斗的效果了。

他这样的行动反而让人出乎意料,就连素来知晓察合台脾气的耶律楚材都禁不住皱起了眉头:“这到底怎么回事?按理说,也不该这样,按理说也不该这样啊,莫非其中有什么诡计,我并没有参透吗?”

耶律楚材这个想法就有些过谦了,这世上谁能骗得了他?就算能骗,那也得是再世诸葛亮,又怎么会是那个头脑简单的察合台呢?

反正不管怎样,既然敌人攻上山来了,那也是要认真对待的,并且敌军骑兵下马,同柴安风的军队在地形崎岖、植被繁茂的地方短兵相接,那就正中柴安风的下怀,正好同柴安风在擅长的领域互相抗衡。

知道,柴安风建立自己军事力量的一开始,就是以步兵巅峰战斗力为自己的目标的,就算在后来费大力给手下军队全部配上了战马,那也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远距离机动而已,真正拿手的人仍旧是,手中的火枪火力和精湛的步兵战法。

眼看敌军已经攻打上山,山下蒙古人的弓箭因为投鼠忌器,也已停止了发射,山上柴安风的队伍便自动三三两两地集结起来,就地展开了反击。

这么些年,柴安风最亲信的两百亲兵护卫也是南征北战,这两百精兵早就已经成长为合格的基层指挥员。他们根本无需等待柴安风下达什么细致的命令,就已能够近乎本能的运用谙熟于心的步兵阵法,组织起身边的新兵们,同上山的蒙古人进行战斗。

蒙古人平时吃的都是牛羊肉,又惯于长途跋涉,身体素质是很好的,并且民族性格尚武,自幼就联系传统武艺。因此就算是步兵近战,他们的战斗力也并不羸弱,只是他们倒霉地碰上了柴安风的队伍。

柴安风的人马,可谓是近战中的一把好手,他们装备的倭刀、长矛、盾牌等兵器,本就是为近战搏杀所专门设计和装备的,现在在山上居高临下的防守,又占尽了地理上的位置优势,打起来就更是如虎添翼。并且在战术上他们也是十分优秀,采用的是柴安风所描述并由孟银屏改进的戚继光的鸳鸯阵战术,并且还引入了用火器增援的内容,往往近战之时,短兵相接难以取胜,就会有军士手持火枪绕到敌军身后一通猛打,打敌人一个腹背受敌、两面开花,这阵势谁能受得了?

刚刚上山没多久的蒙古人,还没怎么发挥出自己的近战能力,就被柴安风劈头盖脸一顿乱打.打下了岚山。

见岚山

东麓攻不上去,蒙古军队就转而攻击岚山西麓。

岚山西麓同东麓的防守的人数相当,却是由孟银屏亲自统帅,并且还有孙家康和黄有功这两个得力好手协助作战,论起实际战斗力来说,要比由柴安风负责防守的东麓更强一些。果然不出所料,攻上岚山西麓的蒙军,只打了一盏茶功夫便迅速败退了下来,速度比打柴安风时候还快。

蒙古军队败退下去,柴安风也依旧没有怠慢,趁他们败退的时机又赏了他们一顿铁蚕豆——子弹专往他们的后背招呼,让蒙古人连滚带爬地翻身上马,赶紧撤出了岚山城。

这一通操作下来,盟军没啃动岚山一寸土地,反倒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而柴安风那边伤亡则是微乎其微,算下来也就只有,五六十号人而已,单论这场战斗可谓是全胜了。

察合台是个要面子的,这样的结果他显然不能满意,当然不会简单选择放弃。随着他将败军迅速组织起来,便又是一通遮天蔽日的箭矢向岚山射来。

这样的行动柴安风就很熟悉了,随即又率领麾下将士寻找掩体隐蔽,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随着几阵时急时缓的箭矢发射完毕,蒙军这次却难得地停止了行动,既没有骑兵过来突袭,也没有步兵上山厮杀,平静得有些不可思议。

柴安风这时候有些犯贱,等察合台下一步的行动等得有些不耐烦,忙问耶律楚材:“耶律先生,察合台又在搞什么鬼呢?打的好好的,怎么现在又不打了?”

今天这场仗打得有一些奇怪,就连平素极有自信的耶律楚材,这是也不敢断然下结论,只皱着眉头猜测道:“莫非是察合台王子也觉得柴兄难以对付,就这样知难而退了吗?”

“是吗?要是这样我可就谢

天谢地了。”这个猜测太有利了,有利得柴安风自己都不敢相信。

察合台走了,也就是说柴安风已经把恐怖的蒙古军团给击败了,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幸福来得有些太突然了,让柴安风一时间有些难以相信,唯恐察合台又在是什么阴谋诡计。

就连耶律楚材都有些怀疑:“察合台王子退得这样果断,似乎不像是他的作风啊……”

“不管是不是吧,总之先派人去跟踪一下、打听一下察合台的真实意图总是不会有错的。”

于是柴安风和孟银屏合兵一处,反复商量下来,决定派苏南雁领着黄有功和孙家康两个得力干将,先去侦查一下蒙古军队的动向,并且有言在先——只许前去观察,不许与敌军发生争斗。

苏南雁喊了一声“真烦”,便离开了。

她离开得快,回来得也快,随即带来了最新的情报:察合台大军已退开岚山城以北五十里地的地方安营大寨,似乎不像有继续进攻的意图。

蒙古大军来去如风,五十里的距离也不过是一个时辰的路程。

柴安风不敢大意,甚至不敢命令麾下军事下山休息,只能下令全军就地在山上修整,枕戈待旦防备察合台过来偷袭,并从自己两百老亲兵护卫里挑选出,最得力的老兵实时观察,察合台的动向,对手有个风吹草动就要立即向自己汇报。

一夜过去了,蒙古大营依旧是按兵不动。

到了白天,蒙古人非但没有再次向岚山发动攻击,反而继续向北撤退而去。

柴安风又弄不明白了,便再次命令,苏南雁领着黄有功和孙家康尾随察合台的大军侦查,照例要求他们只能远远观察,不能与对手接触。

这会苏南雁去得快,回来得却慢,去了整整一天一夜方才回

到岚山。

这一夜,柴安风依旧同大军一道在岚山上休息,同时又担心苏南雁出什么意外,一整晚上都没睡好,见苏南雁终于回来你了,他忙不迭地下山迎接:“我说南雁啊,你怎么去了那么久才回来?真担心死我了!”

苏南雁翻身下马,接过柴安风递上来的凉水一饮而尽,回答道:“蒙古人走的可真快呀!一天一夜我追了上百里地都没追上蒙古人。现在他们大概已经跑了有,三四百里地了,不知跑到北边哪里去了……”

三四百里地那么远……

察合台已经是绝对不可能在这样远的距离上发动攻击的,就是想麻痹柴安风的注意力,以便发动突然袭击也泛不着跑这么长的距离——这不是在折腾自己吗?反而得不偿失,并且会彻底失去战术上的突然性。

“难不成察合台真的撤退了?”柴安风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要是刘天雄在这里就好了……这厮动作快、地头熟,让他去碰一碰察合台,什么都明白了。”

还不光是动作快、地头熟,关键是刘天雄手下那是红袄军的人马,就算碰输了也动不了柴安风的元气,这也是柴安风在私下里打的一个“小九九”。

耶律楚材在这个时候却下了一个确定性的判断:“柴兄何须如此?察合台王子虽然这些年变得成熟了、老练了,但人还是那个人。他素来直来直往,说是退了,那肯定就是退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防备和质疑的。”

有些将领就是这样,打仗时候,靠着自己一往无前的气势就能取得全胜——当然了,调动气势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好像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打仗靠什么谋略吗?不靠。从来都是堂堂正正同敌军正面对决。但你能说到不会用兵吗?当然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