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回上 李全接任意气风发 安风不服大打出手
柴安风不服。
“一个人武功高强有什么用?这年头还讲什么单打独斗?”柴安风忍着嗓子的疼,抬高了声音说道,“选的是红袄军的头领,又不是选红袄军的头号打手,你一个人武功再高,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吗?”
不消说,柴安风这几句话还真的是有些道理的。
武功高强,在江湖中人的圈子里固然很有面子,但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几乎没什么用。就算武功高强如杨妙真,几次面对大军——并且是战斗力比较柔弱的南宋军队——也都只是堪堪全身而退而已,又更何况是战斗力要强得多的金国或者是蒙古的军队?
要是武功有用的话,红袄军又怎么会丢了山东莒州的大本营呢?
“那你说怎么办?”站在高台上的李全质问道,“我看你手上带了一千人马,想必是处心积虑过来捣乱的。难不成要拉开人马互斗一番吗?”“
李全话音刚落,军师冯天羽便赶忙劝道:“李全大哥,万万不可如此,万万不可如此!这样自相残杀,岂不是伤了江湖同道的和气?”
也不知是冯天羽是不是过于忌惮柴安风的军力,因此这句话说得特别响亮,让在台下的柴安风也听了个清清楚楚。
柴安风一听这话就来了精神。
李全个人的战斗力,柴安风是知道的;他手下人马的战斗力,柴安风也是知道的。
柴安风更知道的,自己会下亲兵护卫的战斗力。
按照之前几次完胜李全的经历,柴安风初步计算下来——自己的队伍对上李全的手下,大概能形成以一挡五左右的优势,也就是说,柴安风现在手下有一千名亲兵护卫,那至少能够对付五千个李全的手下。
而举目望去,眼下红袄军的人马加起来,也最多不过三四千人,并且其中还有至少一半是并不服从于李全的,老红袄军的弟兄——真要打起来,这帮人未必会参战。
因此计算下来,李全能够调动的人马,撑死了也就两千人不到,柴安风用一千武装到牙齿的精锐的亲兵护卫去对付他们,可谓是三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好哇!”柴安风不想放过这个机会,索性再激李全一激,“你李全也是七尺长的汉子,要说话算话!打就打!我怕你怎的?”
面对柴安风的挑衅,李全忽然示弱了:
“柴安风,你说什么胡话?今日是红袄军头领接任大典,乃是武林中的一场盛事,一对一比武斗技尚且有些草率,数千弟兄大打出手,那岂不是有辱江湖好汉的名声?”
“嘿,李全你别怂啊!刚才说要两军对阵人是谁?你这人说话不算数,能当红袄军的头领吗?”
李全似乎有些慌张:“我刚才说的不过是几句气话,当不得真的……”
“气话?大家都是活人,是人都有气,说的哪一句不是气话?照你这说法,你当上了红袄军的头领,那也是说一句不算一句,能服众吗?我看你还是从台上下来吧,这头领你也甭当了,少给红袄军丢人现眼!”
听了这话,李全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了几下,沉沉叹了口气:“唉!罢了!”
柴安风还以为李全是怕了自己,怕了自己麾下亲兵护卫的战斗力,还以为他要就此投降认输,不当这个红袄军的头领了……
谁知这位江湖上有名的李铁枪却突然意气风发地抬起了头、挺起了胸,同一秒钟之前那个有些逡巡犹豫、瞻前顾后的李全,竟全然是两个模样!
只见他朝台下武林人士,拱了拱手,朗声说道:“诸位,诸位!今日是红袄军重立头领的好日子,原本在下是不愿横生枝节的,但是这位柴大官人多次挑衅,在下也是多次忍让,这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然而现在她,逼人太甚,但凡血性男儿,又岂能继续装聋作哑?”
柴安风没想到李全的态度居然会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也不知李全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一犹豫,李全却发出了最为有力的指控:“柴安风,你为什么这么做,以为我不知道吗?你骗得了天下人,却骗不了我李全!我问你,你是不是要娶金国的岐国公主,要当那金狗完颜守绪的驸马了?”
还……还真有这么一回事……
这事柴安风做得自以为光明正大,但他也知道此举在中原武林之中多少有些“政治不正确”,也同耶律楚材商量好了应对的话。
然而这件事情,李全竟然由始至终都没有提起过,让柴安风潜意识里有些放松警惕了,而他现在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发难,让柴安风不禁有些措手不及,一时竟有些搭不上话来!
只听李全又接着往下说道:“诸位
好汉,那都同金国有着血海深仇!可这个柴安风,却要当金狗的鹰犬,在这里耀武扬威、大放厥词,凡我中华男儿,岂能坐视不理?”
面对李全这般义正辞严的指控,柴安风赶紧扭头同耶律楚材商量一两句应对之法,却听高台之上又是鼓角齐鸣,又见台上的军师冯天羽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面杏黄色的三角旗帜,一边挥舞着黄旗,一边发号施令!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原本那些围住高台的红袄军兵士,立即集结起来,结成了一个攻击性十分明显的箭头阵,叫喊着口号便向柴安风方向冲杀过来。
看他们行动如此果断犀利、如此有条不紊,显然这番行动是做好了完全准备的,要的就是打柴安风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行动十分迅速、反应异常灵敏、声势也极其浩大,过来观礼的江湖人士,何曾见过这样的排场,哪敢过来掺和,纷纷不由自主地缩到了一边。
李全原本也没打算这些江湖人士听了一两句自己的煽动,就会过来助拳——他们能够退到一边,留下自己麾下弟兄施展动作的余地,让他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一往无前的向柴安风的方向冲刺,就足够了!
这样的阵势,在寻常江湖人士看来可谓惊天动地,但在柴安风眼里,则完全就是小打小闹的小儿科罢了。
事实上,虽然当中的起承转合的剧本有些不一样,但最终的高潮还是相似的——柴安风早就等着这一幕的发生了!
于是柴安风立即退后几步回到阵型之中,而此刻孟银屏也已挥动令旗,命令亲兵护卫摆好了严密防御的阵型,做好了防守的准备。
柴安风的队伍,以火枪射击为战术基础。
虽然两方人马近在咫尺,几乎是面对面地贴在了一起,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火器的威力,但依旧有火枪发射的余地——又听一阵震耳欲聋的火枪轰鸣,数百颗子弹便向对手身上呼啸而去。
照理说,这样接近的距离,这么多颗子弹打过去,造成的对手的伤亡至少也得有三四百人——也就是说一阵射击,就能消灭对手至少五分之一的兵力。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阵火枪射击的效果,却并不尽如意,打死的敌手似乎只有百十来人而已!
“夫君,看来李全他是有备而来!我敢断定,这些红
袄军的衣服下面,必然垫了木板、铁牌之类的东西,这显然是针对我军的火枪而来的!”孟银屏说道。
柴安风的亲兵护卫所装备的,都是前膛燧发枪,是他这个非专业人士,在南宋的科技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火器的最高水平了。这种火枪的技术水平高,大概领先世界五百年左右,同法国大革命后期拿破仑所用的火枪差不多。
这些火枪的威力,固然要比弓箭大得多,却也远不能像后世的现代枪械那样,做到一枪一命。而是只要对手穿的盔甲厚重一些,子弹的威力和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不过古代军队,往往并没有常识中想象的那样财大气粗,除了个别将军之外,普通的小兵都是没有金属铠甲的——有时候能穿上一套没打补丁的统一的军装,就很了不起了。
然而今日李全显然是做了一番有针对性的准备的——他不仅让台下自己的弟兄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而且正如孟银屏所说的,棉衣底下垫了其他东西,这就在不经意间制成了一套由不同材质组成的复合装甲。
这种看上去有些简陋的装备,有时候比起纯粹的钢铁做成的铠甲防护效率更高!
听了孟银屏的话,柴安风莫名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原来柴安风自己虽然做好了两方军马混战的准备,想靠着自己麾下亲兵护卫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就可以将李全彻底打服,一劳永逸!但是李全这边居然也做着同样的打算,想仗着自己的主场优势,挫一挫柴安风的锐气。
“妈的,居然敢算计老子!那老子也不讲武德了!”柴安风下令道,“银屏,你这就命令弟兄们把台上的李全和冯天羽打成筛子!”
谁知抬头望去,刚才还在台上气宇轩昂、慷慨陈词的李全和冯天羽,竟已不知何时跑到台下去了,混在自家兄弟的人群当中,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进行精准射击了——更何况神枪手孙家康还被柴安风留在了岚山城里……
然而李全和冯天羽这样布置也存在着一个最为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每个士兵的负重实在太过沉重——要知道在中国古代金属是十分罕见的东西,他们能够凑够这些钢铁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了,至于分量更轻而强度稍弱的铜、铝等材料,更是奢侈品一样的存在,根本不可能
拿出来用。
因此这些身上垫了铁片的这些红袄军弟兄,每一个人的负重都超过了四十公斤,他们虽然身强体壮,但都不是打了鸡血的超人,无论在行动的速度上,还是在近身格斗的灵活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大.大地打了折扣。
这就又给柴安风和孟银屏带来了取胜的良机。
柴安风麾下亲兵护卫虽然以火器作为战术基础,但是近身格斗的能力同样不弱。
他们不仅有武林高手苏南雁传授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武功,更是配备了最为精锐的兵器和护甲。他们在肉搏方面,除了遇到几乎是世界冷兵器作战巅峰的蒙古骑兵还有些虚之外,也同样是无敌的存在。
特别是柴安风还引入了后世戚继光的鸳鸯阵法,再由当世出色的军事家孟珙和孟银屏兄妹加以改进和完善,就更是如虎添翼。
李全手下的队伍虽然自诩为是武功高强的江湖人士,可在柴安风这种极有组织的军队面前,那是占不到半点便宜的!
只见红袄军虽然动作不快,但来势汹汹,可对面的柴安风的亲兵护卫应对起来确实更为沉稳。
只见他们原先几乎平行的几排火枪阵,转眼之间便已成了前后交错的立体的防御阵型——近处的手持刀剑、盾牌,同冲上来略显笨拙的对手近距离接战;远处的,则用长矛、狼筅等长兵器远远地刺杀对手;同时还有后排的弟兄拿着火枪,寻找队伍里的空隙朝对手射击。
就这样一套阵型施展开来——有远的、有近的,有长的、有短的,有干的、有湿的,有冷的、有热的——别说是几个红袄军的凡人了,就是庙里的四大天王、五百罗汉下凡了,怕也是招架不住啊!
李全部署在高台周围的亲信弟兄,人数不过一千多人,相对柴安风的亲兵护卫而言,并不占着绝对的优势。这一场短促的厮杀下来,柴安风的伤亡极小,而李全的伤亡颇大,一时之间,柴安风几乎已经将诸城之外的局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连散在周围看戏的江湖人士也隐约感受到——看来柴安风的实力真的是要比李全强强多了,这么打下去,李铁枪枪的面子固然是保不住了,他手下这些亲信的弟兄岂不是也要被柴安风杀光了吗?
没了这些人,恐怕李全今后就再无翻身出头之日了……